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描述、分析中國民間信仰復興的人類學個案研究著作,是根據對北方燕山內部灤河流域的一個村落――張灣的實地考察寫成的。它旨在說明該村民間信仰復興與這個社區內外文化結構的關係,具體圍繞改革開放後至二〇二〇年代這一段時間內的變化狀况,呈現一種中國民間信仰復興的文化邏輯。這種基於家鄉的對民間信仰復興的深入實地考察,不僅對理解中國民間社會的基本結構和普通民眾的信仰生活是一種有效途徑,也對理解整體社會結構及其面臨的文化變遷是一種必要補充。作為一種獨特的社會事實,對民間信仰復興的理解,既不能單純地從政治權力、理性選擇、社會整合等祝角自上而下展開,也不能僅圍繞著民間信仰所表徵的結構-功能、生存邏輯、地方知識等與國家現代化的相互碰撞進行,需要回到普通人的生命現象中挖據現實生活中的互動與體驗。
目錄
目次
圖版 Ⅰ
前言 Ⅲ
致謝 Ⅶ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緣起 1
第二節 民間信仰及其研究 4
第三節 民間信仰復興、互惠與文化邏輯 26
第四節 研究價值、方法與框架 44
第二章 張灣、民間信仰及其結構概況 51
第一節 張灣人文區位概述 51
第二節 張灣民間信仰體系概述 75
第三節 張灣民間信仰的結構關係 110
第三章 張灣民間信仰復興的歷程 117
第一節 公共的表達 118
第二節 私人的顯現 144
第三節 意義的「疊寫」 157
本章小結 163
第四章 日常生活中的信仰互惠 165
第一節 人神之間:象徵互惠 166
第二節 人人之間:倫理互惠 182
第三節 人物之間:符號互惠 199
本章小結 209
第五章 信仰互惠與社會關係 213
第一節 義務邏輯:倫理與互惠的同構 214
第二節 社會邏輯:現代與地方的共生 235
第三節 復興邏輯:信仰與互惠的整合 261
本章小結 269
結論 信仰互惠的文化邏輯 271
第一節 信仰復興的文化邏輯 272
第二節 民間信仰的譜系化 276
第三節 人的倫理理性 297
後記 305
圖版 Ⅰ
前言 Ⅲ
致謝 Ⅶ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緣起 1
第二節 民間信仰及其研究 4
第三節 民間信仰復興、互惠與文化邏輯 26
第四節 研究價值、方法與框架 44
第二章 張灣、民間信仰及其結構概況 51
第一節 張灣人文區位概述 51
第二節 張灣民間信仰體系概述 75
第三節 張灣民間信仰的結構關係 110
第三章 張灣民間信仰復興的歷程 117
第一節 公共的表達 118
第二節 私人的顯現 144
第三節 意義的「疊寫」 157
本章小結 163
第四章 日常生活中的信仰互惠 165
第一節 人神之間:象徵互惠 166
第二節 人人之間:倫理互惠 182
第三節 人物之間:符號互惠 199
本章小結 209
第五章 信仰互惠與社會關係 213
第一節 義務邏輯:倫理與互惠的同構 214
第二節 社會邏輯:現代與地方的共生 235
第三節 復興邏輯:信仰與互惠的整合 261
本章小結 269
結論 信仰互惠的文化邏輯 271
第一節 信仰復興的文化邏輯 272
第二節 民間信仰的譜系化 276
第三節 人的倫理理性 297
後記 305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