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溫伯格的軟體管理學:第一級評量(第2卷)
內容簡介
如果你的專案正在走向失敗,你看得出來嗎?
觀察,是一門科學。
學會觀察「發生了什麼事」,學好評量方法,是專案成功的關鍵!
★如果《人月神話》是一種反思與沉澱,那麼《溫伯格的軟體管理學》這套書就是軟體專案管理的最佳實務!
本書《第一級評量》簡介:
要有高品質的軟體,就要有高品質的管理,因此你需要具備三項基本的能力:
1. 具有了解複雜情況的能力,你因此能為專案做好事前的規畫,並據此進行觀察及採取行動,以保持專案能依計畫進行,或是去修正原計畫。
2. 具有觀察發生了什麼事的能力,並且能夠從行動要有成效而且符合當時情況所需的觀點,來解讀你的觀察所代表的意義。
3. 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即使你會感到迷惘、憤怒、或是非常害怕,甚至害怕到你想要當場逃離並找個地方躲起來,但你仍然具有做出適切反應的能力。
在第1卷《系統化思考》中所談的是第一項能力--了解複雜情況的能力。
而在本書《第一級評量》要談的是觀察發生了什麼事的能力,以及去解讀你的觀察所代表的意義的能力。就像開車需要看儀表板一樣,管理專案要看哪些指標?這些指標怎麼用?所代表的意義是什麼?這就是本書所說的「評量」。
評量為什麼很重要?
因為,如果我們想做出高品質的軟體,就必須能對軟體開發過程進行控管。所以我們需要有可靠的資訊,而為了獲取這些資訊,我們必須知道如何進行觀察。許多軟體專案最後會失敗,大多數是因為「觀察上的失敗」所致。而評量就是「進行可靠觀察」的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
第一級評量,就相當於那種「信封背面的」(或英國人說的「香菸盒背後的」)計算。這種評量大多是粗略的(憑經驗但無精確數據為基礎的)草圖,適用於「直覺式的預估工作」。坊間一般談評量的書,多是談第二級或第三級的評量,但是軟體工程經理人日常會碰到的問題,則必須仰賴第一級評量。
本書以第1卷《系統化思考》所提過的「軟體機構的文化模式」為基礎,運用「薩提爾人際互動模型」將觀察的行為分解成四個簡單步驟,以確保你的觀察正確而適時。
書中討論的主題包括:軟體文化模式;觀察的模型;讓產品和過程具有可見性;對品質的直接觀察;量測成本與價值;在失敗發生前就進行評量;言行不一的症狀;觀察者的三種立場;讓溝通、審查、需求做為評量的基礎;第零級評量;公開的專案進度海報;還有一些非數字的評量。本書有珍貴的圖表、心得、練習、各種法則與附錄,幫助讀者應用這本書。
面對專案、產品、同事、客戶等等複雜狀況,你想學著關照全局,進而將你所在機構的文化向上提升,你需要「系統化思考」,也需要有「觀察發生了什麼事的能力」,有了正確的觀察才可能有正確有效的行動。
《溫伯格的軟體管理學》一套四冊,主題分別是:
一、系統化思考(Systems Thinking)
二、第一級評量(First-Order Measurement)
三、關照全局的管理作為(Congruent Action)
四、擁抱變革(Anticipating Change)
觀察,是一門科學。
學會觀察「發生了什麼事」,學好評量方法,是專案成功的關鍵!
★如果《人月神話》是一種反思與沉澱,那麼《溫伯格的軟體管理學》這套書就是軟體專案管理的最佳實務!
本書《第一級評量》簡介:
要有高品質的軟體,就要有高品質的管理,因此你需要具備三項基本的能力:
1. 具有了解複雜情況的能力,你因此能為專案做好事前的規畫,並據此進行觀察及採取行動,以保持專案能依計畫進行,或是去修正原計畫。
2. 具有觀察發生了什麼事的能力,並且能夠從行動要有成效而且符合當時情況所需的觀點,來解讀你的觀察所代表的意義。
3. 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即使你會感到迷惘、憤怒、或是非常害怕,甚至害怕到你想要當場逃離並找個地方躲起來,但你仍然具有做出適切反應的能力。
在第1卷《系統化思考》中所談的是第一項能力--了解複雜情況的能力。
而在本書《第一級評量》要談的是觀察發生了什麼事的能力,以及去解讀你的觀察所代表的意義的能力。就像開車需要看儀表板一樣,管理專案要看哪些指標?這些指標怎麼用?所代表的意義是什麼?這就是本書所說的「評量」。
評量為什麼很重要?
因為,如果我們想做出高品質的軟體,就必須能對軟體開發過程進行控管。所以我們需要有可靠的資訊,而為了獲取這些資訊,我們必須知道如何進行觀察。許多軟體專案最後會失敗,大多數是因為「觀察上的失敗」所致。而評量就是「進行可靠觀察」的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
第一級評量,就相當於那種「信封背面的」(或英國人說的「香菸盒背後的」)計算。這種評量大多是粗略的(憑經驗但無精確數據為基礎的)草圖,適用於「直覺式的預估工作」。坊間一般談評量的書,多是談第二級或第三級的評量,但是軟體工程經理人日常會碰到的問題,則必須仰賴第一級評量。
本書以第1卷《系統化思考》所提過的「軟體機構的文化模式」為基礎,運用「薩提爾人際互動模型」將觀察的行為分解成四個簡單步驟,以確保你的觀察正確而適時。
書中討論的主題包括:軟體文化模式;觀察的模型;讓產品和過程具有可見性;對品質的直接觀察;量測成本與價值;在失敗發生前就進行評量;言行不一的症狀;觀察者的三種立場;讓溝通、審查、需求做為評量的基礎;第零級評量;公開的專案進度海報;還有一些非數字的評量。本書有珍貴的圖表、心得、練習、各種法則與附錄,幫助讀者應用這本書。
面對專案、產品、同事、客戶等等複雜狀況,你想學著關照全局,進而將你所在機構的文化向上提升,你需要「系統化思考」,也需要有「觀察發生了什麼事的能力」,有了正確的觀察才可能有正確有效的行動。
《溫伯格的軟體管理學》一套四冊,主題分別是:
一、系統化思考(Systems Thinking)
二、第一級評量(First-Order Measurement)
三、關照全局的管理作為(Congruent Action)
四、擁抱變革(Anticipating Change)
目錄
致台灣讀者 溫伯格
導讀 曾昭屏
前言
序言:一個觀察模型
Part 1:接收訊息
1. 為什麼觀察很重要?
2. 選擇你要觀察的事物
3. 讓產品看得見
4. 讓過程看得見
Part 2:尋思原意
5. 詮釋的案例研究
6. 從觀察結果尋思原意有哪些陷阱
7. 對品質的直接觀察
8. 如何量測成本與價值
Part 3:找出含意
9. 如何評量情緒上的含意
10. 如何在失敗發生前就加以評量
11. 準確的聆聽
12. 超評量
Part 4:做出反應
13. 化觀察為行動
14. 從移情作用的立場觀察
15. 處理大批功能失常
Part 5:第零級評量
16. 由可量測工作構成的專案
17. 關於計畫與進度的溝通
18. 以審查做為評量的工具
19. 以需求做為評量的基礎
20. 開路先鋒
附錄A 效應圖
附錄B 薩提爾人際互動模型
附錄C 軟體工程文化模式
附錄D 控制模型
附錄E 觀察者的三種立場
註解
法則、定律、與原理一覽表
索引
導讀 曾昭屏
前言
序言:一個觀察模型
Part 1:接收訊息
1. 為什麼觀察很重要?
2. 選擇你要觀察的事物
3. 讓產品看得見
4. 讓過程看得見
Part 2:尋思原意
5. 詮釋的案例研究
6. 從觀察結果尋思原意有哪些陷阱
7. 對品質的直接觀察
8. 如何量測成本與價值
Part 3:找出含意
9. 如何評量情緒上的含意
10. 如何在失敗發生前就加以評量
11. 準確的聆聽
12. 超評量
Part 4:做出反應
13. 化觀察為行動
14. 從移情作用的立場觀察
15. 處理大批功能失常
Part 5:第零級評量
16. 由可量測工作構成的專案
17. 關於計畫與進度的溝通
18. 以審查做為評量的工具
19. 以需求做為評量的基礎
20. 開路先鋒
附錄A 效應圖
附錄B 薩提爾人際互動模型
附錄C 軟體工程文化模式
附錄D 控制模型
附錄E 觀察者的三種立場
註解
法則、定律、與原理一覽表
索引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