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歷時十年,台灣知名珠寶設計師廖文良
完整公開他的「太湖石」哲學思維與藝術美學——
以獨具的創意與設計工藝,廖文良設計作品曾獲法國、義大利等海外多國媒體報導,
近十年重新透過「珠寶設計」 「雕塑藝術」 「詩文創作」及「繪畫」四種創作,
帶領觀眾與讀者潛進創作思緒的深處,觸碰獨樹一幟的靈感謬思,
將太湖石悠遠的文化底蘊,體現於生命之美。
太湖石,自古以來便是中國文化中極具象徵意涵的自然奇石。它以其獨特的形態、質地和歷史意涵,成為文人雅士筆下吟詠的主題、畫作中的靈感來源,以及園林建築中的核心景觀。在中國美學傳統中,太湖石不僅是一種物質存在,更是一種精神象徵,承載了文人對於自然、哲學、美學與人生的思考。作為文人精神的寄託,太湖石以「瘦、皺、漏、透」四大特徵展現出天地靈氣的凝聚,象徵著自然的奇崛之美。
★書中邀集五位藝術領域名家深度對談,剖析太湖石的文化傳承與時代新意,啟發現代藝術創作新思維。
白明____中國當代著名藝術家、北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藝術系主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執行副館長
朱鍔____知名旅日平面設計師、策展人
陸潔民__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資深顧問、藝術品拍賣官、IC之音 FM97.5《藝術ABC》節目主持人
游文玫__專業證照藝術品拍賣官、臺南市美術館董事長、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秘書長
黃河____萬寶月刊發行人,中華文創學會理事長
★★五星專文推薦★★
曾國城 知名主持人、演員
秦嗣林 《大尋寶家》節目主持人、大千典精品執行長
【內容要點】
★ 廖文良最完整主題作品集結專書
★ 涵蓋廖文良詩詞、繪畫、雕塑、珠寶及最新創作
★ 收錄創作過程草圖,完整呈現藝術家的創作心路歷程
★ 涵蓋近十年「太湖石」主題之百件代表作
完整公開他的「太湖石」哲學思維與藝術美學——
以獨具的創意與設計工藝,廖文良設計作品曾獲法國、義大利等海外多國媒體報導,
近十年重新透過「珠寶設計」 「雕塑藝術」 「詩文創作」及「繪畫」四種創作,
帶領觀眾與讀者潛進創作思緒的深處,觸碰獨樹一幟的靈感謬思,
將太湖石悠遠的文化底蘊,體現於生命之美。
太湖石,自古以來便是中國文化中極具象徵意涵的自然奇石。它以其獨特的形態、質地和歷史意涵,成為文人雅士筆下吟詠的主題、畫作中的靈感來源,以及園林建築中的核心景觀。在中國美學傳統中,太湖石不僅是一種物質存在,更是一種精神象徵,承載了文人對於自然、哲學、美學與人生的思考。作為文人精神的寄託,太湖石以「瘦、皺、漏、透」四大特徵展現出天地靈氣的凝聚,象徵著自然的奇崛之美。
★書中邀集五位藝術領域名家深度對談,剖析太湖石的文化傳承與時代新意,啟發現代藝術創作新思維。
白明____中國當代著名藝術家、北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藝術系主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執行副館長
朱鍔____知名旅日平面設計師、策展人
陸潔民__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資深顧問、藝術品拍賣官、IC之音 FM97.5《藝術ABC》節目主持人
游文玫__專業證照藝術品拍賣官、臺南市美術館董事長、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秘書長
黃河____萬寶月刊發行人,中華文創學會理事長
★★五星專文推薦★★
曾國城 知名主持人、演員
秦嗣林 《大尋寶家》節目主持人、大千典精品執行長
【內容要點】
★ 廖文良最完整主題作品集結專書
★ 涵蓋廖文良詩詞、繪畫、雕塑、珠寶及最新創作
★ 收錄創作過程草圖,完整呈現藝術家的創作心路歷程
★ 涵蓋近十年「太湖石」主題之百件代表作
目錄
推薦序
一段跨越時間的藝術旅程/曾國城 004
繪出中國文人兩千年的思維之美/秦嗣林 006
自序
自然與文化的煉金石 008
白明老師的啟發 012
第一章 藝境對談
承載文人精神與文化底蘊 ── 太湖石 020
石語無聲, 照見天地心/白明 中國當代著名藝術家 024
東方美學的對話/朱鍔 知名旅日平面設計師、策展人 030
藝術收藏的推手/陸潔民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資深顧問 038
在拍賣落槌之後/游文玫 臺南市美術館董事長 044
藝術投資的黃金法則/黃河 中華文創學會理事長 050
第二章 遇見
與太湖石的前世今生 060
廖文良的創作哲學 ── 形於石,心於道 068
第三章 精雕藝琢太湖石
《穿越》系列 078
《十二生肖》系列 080
《太湖石珠寶》系列 108
第四章 詩畫雲遊太湖石
《轉身》系列 124
《華麗轉身・優雅大鑽》
《站在名山之巔》
《護法系列》
《犀牛系列》
《白木林系列》
《古瓷系列》
《貓與太湖石系列》
《青花瓷系列》
《神燈系列》
《巴西遊記系列》
《太湖石》後記 194
一段跨越時間的藝術旅程/曾國城 004
繪出中國文人兩千年的思維之美/秦嗣林 006
自序
自然與文化的煉金石 008
白明老師的啟發 012
第一章 藝境對談
承載文人精神與文化底蘊 ── 太湖石 020
石語無聲, 照見天地心/白明 中國當代著名藝術家 024
東方美學的對話/朱鍔 知名旅日平面設計師、策展人 030
藝術收藏的推手/陸潔民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資深顧問 038
在拍賣落槌之後/游文玫 臺南市美術館董事長 044
藝術投資的黃金法則/黃河 中華文創學會理事長 050
第二章 遇見
與太湖石的前世今生 060
廖文良的創作哲學 ── 形於石,心於道 068
第三章 精雕藝琢太湖石
《穿越》系列 078
《十二生肖》系列 080
《太湖石珠寶》系列 108
第四章 詩畫雲遊太湖石
《轉身》系列 124
《華麗轉身・優雅大鑽》
《站在名山之巔》
《護法系列》
《犀牛系列》
《白木林系列》
《古瓷系列》
《貓與太湖石系列》
《青花瓷系列》
《神燈系列》
《巴西遊記系列》
《太湖石》後記 194
序/導讀
[推薦序]
曾國城 知名主持人、演員
一段跨越時間的藝術旅程
八大電視的鑒價節目《寶物博很大》至今已經十二年,我與廖文良老師在節目中結緣了一年多的時間,除了深刻感受到他在專業上的沉穩與敏銳、專業鑒定與鑒價能力,更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投注於藝術的個人魅力體現。
每每節目錄影結束後,我經常會主動向他請益。當然是因為我對珠寶藝術認知有限,每一次的交流,對我而言都是啟發。他的悉心分享,讓我逐步理解更多珠寶的常識跟知識,知道「鑒定」翡翠是正、陽、濃、勻, 「鑒價」必須要濃、陽、勻、透、水、種、大、厚、比這九大因素,再參考現在的市場脈動。而一般談到鑽石常講的4C,到了廖老師眼中,廖老師的衡量是4C 再加上Life & Fire 這兩大因素,再參考國際報價單標準的應用程式。這些都是個人的專業以及市場生意經驗的深刻積累。但比起這些知識,更打動我的,是他在言談間展現的那份篤定與真誠,讓我欣羨不已⋯⋯
我很欣賞廖老師的才華,並且希望他能在演藝圈大展鴻圖,因為他的專業與魅力值得更多人看見。但廖老師果斷地拒絕了,他覺得「個人的專業不可偏廢,現已啟動了自我的珠寶藝術專項,這需要用很長的時間去淬煉⋯⋯」這句話至今仍在我耳邊迴盪。多年來,我偶爾會特地在某個上午,突擊造訪他的珠寶店,每一次看到的,都是他低頭專注於珠寶設計圖、雕塑草稿或繪畫創作的身影。這麼多年以來, 他始終專注沉浸、自在優游於藝術創作的世界裡,不受外界的影響與撼動,這份毅力,令我感受到一種不可思議的難得!
十二年的歲月,他一步一步將夢想落實,從珠寶設計延伸至繪畫、雕塑,甚至以詩詞記錄心境,並蒐集心血結晶、集結成冊。所有作品,都以太湖石精神為原點,並承載著豐厚歷史與人文蘊涵。
回想起我自己在主持《黃金傳奇》的時候,第一次接觸到江南園林建築的特色,當時就對它的古典細緻驚艷不已!後來因為《美食大三通》的錄製,更深入認識太湖石的奇姿異態,以及太湖石對亭台樓閣和庭園造景的設計影響。如今再看廖老師的創作,不僅超脫形式之美,更能體會到那份「皺、透、漏、瘦」背後的寓意與感動。
十二年的投入,是一段無法以金錢衡量的旅程。創作之路的煎熬更是值得敬佩!如今,他的新書《太湖石之諸相非相:廖文良的藝術哲思與創作美學》問世,我誠心推薦給讀者。因為這不僅是一位藝術家的創作結晶,更是一段關於毅力、初心與信念的見證。期待廖文良在國際藝術舞台上發光發熱!
[推薦序]
秦嗣林 大千典精品執行長、《大尋寶家》節目主持人
繪出中國文人兩千年的思維之美
認識廖文良老師已經十多年了,在這之前我就聽說了他的大名。早在二〇一〇年時他已經是台灣珠寶界赫赫有名的設計師,等到我跟他合作《大尋寶家》電視節目以後,因為相互接觸密切,讓我更貼近的深入了解這位大師。如果要我用最簡單的語詞來形容他,那應該是「神奇」兩個字。他可以在短短的幾分鐘裡將一件珠寶畫得栩栩如生,加上他躍動的藝術創思,給予一件冰冷飾物靈動的生命。每次看他完成一件物品改造之後,我只能用濤濤江水來形容我深深地佩服。
這次廖文良老師出版《太湖石之諸相非相:廖文良的藝術哲思與創作美學》,這本書應該是他孕釀多年的瀝心之作。其間我多次向他請教有關這方面藝術發想的始末,透過廖老師的分享,我開始注意起這個怪石頭所展開的燦爛一頁。藝術是精神的延續,看到本來不起眼(可稱很醜)的太湖石,在廖老師筆下走出了白居易、趙佶、蘇東坡、趙孟頫、黃公望,也走出了「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覼縷簇縮盡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
近十幾年以來,東方藝術之美愈來愈受到人們的注意,如奈良美智、草間彌生等,他們透過西洋的繪畫功底把東方的詩意美學融入其中,造就了別於主流藝術的河殤。可惜的是現代的東方中國美學卻缺席了。此刻有文良老師能夠用他的筆,畫出兩千年來中國文人的哲學思維,可以說是石破天驚的好消息。在這個充滿金錢名利的台灣藝術界,廖文良老師此舉再次證明真、善、美是人們無止境的追求。
若問人之才,觀其詩與畫。一個曾奔波於商場數十年的設計師,竟然不失其純真,堅持走向藝術領域而有所成,探其原因除了對藝術的執著之外,保有赤子之心特別難得。我走了一輩子江湖,常常感慨金銀滿行囊,稚心無從尋!如今廖文良老師出這本詩情畫意的書,秦某讚曰:「盡日江帆忙名利、卻見一舫依太湖」。
曾國城 知名主持人、演員
一段跨越時間的藝術旅程
八大電視的鑒價節目《寶物博很大》至今已經十二年,我與廖文良老師在節目中結緣了一年多的時間,除了深刻感受到他在專業上的沉穩與敏銳、專業鑒定與鑒價能力,更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投注於藝術的個人魅力體現。
每每節目錄影結束後,我經常會主動向他請益。當然是因為我對珠寶藝術認知有限,每一次的交流,對我而言都是啟發。他的悉心分享,讓我逐步理解更多珠寶的常識跟知識,知道「鑒定」翡翠是正、陽、濃、勻, 「鑒價」必須要濃、陽、勻、透、水、種、大、厚、比這九大因素,再參考現在的市場脈動。而一般談到鑽石常講的4C,到了廖老師眼中,廖老師的衡量是4C 再加上Life & Fire 這兩大因素,再參考國際報價單標準的應用程式。這些都是個人的專業以及市場生意經驗的深刻積累。但比起這些知識,更打動我的,是他在言談間展現的那份篤定與真誠,讓我欣羨不已⋯⋯
我很欣賞廖老師的才華,並且希望他能在演藝圈大展鴻圖,因為他的專業與魅力值得更多人看見。但廖老師果斷地拒絕了,他覺得「個人的專業不可偏廢,現已啟動了自我的珠寶藝術專項,這需要用很長的時間去淬煉⋯⋯」這句話至今仍在我耳邊迴盪。多年來,我偶爾會特地在某個上午,突擊造訪他的珠寶店,每一次看到的,都是他低頭專注於珠寶設計圖、雕塑草稿或繪畫創作的身影。這麼多年以來, 他始終專注沉浸、自在優游於藝術創作的世界裡,不受外界的影響與撼動,這份毅力,令我感受到一種不可思議的難得!
十二年的歲月,他一步一步將夢想落實,從珠寶設計延伸至繪畫、雕塑,甚至以詩詞記錄心境,並蒐集心血結晶、集結成冊。所有作品,都以太湖石精神為原點,並承載著豐厚歷史與人文蘊涵。
回想起我自己在主持《黃金傳奇》的時候,第一次接觸到江南園林建築的特色,當時就對它的古典細緻驚艷不已!後來因為《美食大三通》的錄製,更深入認識太湖石的奇姿異態,以及太湖石對亭台樓閣和庭園造景的設計影響。如今再看廖老師的創作,不僅超脫形式之美,更能體會到那份「皺、透、漏、瘦」背後的寓意與感動。
十二年的投入,是一段無法以金錢衡量的旅程。創作之路的煎熬更是值得敬佩!如今,他的新書《太湖石之諸相非相:廖文良的藝術哲思與創作美學》問世,我誠心推薦給讀者。因為這不僅是一位藝術家的創作結晶,更是一段關於毅力、初心與信念的見證。期待廖文良在國際藝術舞台上發光發熱!
[推薦序]
秦嗣林 大千典精品執行長、《大尋寶家》節目主持人
繪出中國文人兩千年的思維之美
認識廖文良老師已經十多年了,在這之前我就聽說了他的大名。早在二〇一〇年時他已經是台灣珠寶界赫赫有名的設計師,等到我跟他合作《大尋寶家》電視節目以後,因為相互接觸密切,讓我更貼近的深入了解這位大師。如果要我用最簡單的語詞來形容他,那應該是「神奇」兩個字。他可以在短短的幾分鐘裡將一件珠寶畫得栩栩如生,加上他躍動的藝術創思,給予一件冰冷飾物靈動的生命。每次看他完成一件物品改造之後,我只能用濤濤江水來形容我深深地佩服。
這次廖文良老師出版《太湖石之諸相非相:廖文良的藝術哲思與創作美學》,這本書應該是他孕釀多年的瀝心之作。其間我多次向他請教有關這方面藝術發想的始末,透過廖老師的分享,我開始注意起這個怪石頭所展開的燦爛一頁。藝術是精神的延續,看到本來不起眼(可稱很醜)的太湖石,在廖老師筆下走出了白居易、趙佶、蘇東坡、趙孟頫、黃公望,也走出了「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覼縷簇縮盡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
近十幾年以來,東方藝術之美愈來愈受到人們的注意,如奈良美智、草間彌生等,他們透過西洋的繪畫功底把東方的詩意美學融入其中,造就了別於主流藝術的河殤。可惜的是現代的東方中國美學卻缺席了。此刻有文良老師能夠用他的筆,畫出兩千年來中國文人的哲學思維,可以說是石破天驚的好消息。在這個充滿金錢名利的台灣藝術界,廖文良老師此舉再次證明真、善、美是人們無止境的追求。
若問人之才,觀其詩與畫。一個曾奔波於商場數十年的設計師,竟然不失其純真,堅持走向藝術領域而有所成,探其原因除了對藝術的執著之外,保有赤子之心特別難得。我走了一輩子江湖,常常感慨金銀滿行囊,稚心無從尋!如今廖文良老師出這本詩情畫意的書,秦某讚曰:「盡日江帆忙名利、卻見一舫依太湖」。
試閱
廖文良的創作哲學 ─ 形於石,心於道
從太湖石的皺瘦透漏,到金屬與光影的交響;
十年創作以自然為師、以時間為筆,
在和諧共生、無常之美與敬畏自然中,構築藝術與內心的對話空間,
讓作品走出地域,走向世界。
文化與自然的雙重養分
有人問我,為什麼是太湖石?
在我心中,太湖石並不只是石頭。它是時間的凝結,是天地的氣息,也是文化與自然交會的結晶。當我第一次觸摸它的皺紋時,彷彿聽見千年前的文人, 在湖邊吟詩,在山水畫的留白裡寄情。它的形態,是風與水漫長雕琢的結果;它的精神,卻是東方世界對自然的謙卑與敬意。
我從事珠寶設計三十多年,每天面對的,是精準切割的寶石、閃耀奪目的金屬。但在那些璀璨之間, 我始終渴望一種樸實、自然、不可複製的存在。太湖石給了我答案。它「皺、瘦、透、漏」的美學,不是人為雕刻出來的,而是時間和自然共同完成的創作。
皺 ── 複雜與深刻的決策能力。
瘦 ── 簡潔與果斷的決斷力。
透 ── 洞察力與透明度。
漏 ── 靈活與適應力,對人的包容度。
這種美,不能催促,也不能取巧,它逼著你放慢,去觀察、去理解。
我喜歡它的皺,那是歷經滄桑的褶皺,像人生的紋理;我喜歡它的瘦,那是一種骨力與堅韌, 不浮華、不膨脹;我喜歡它的透與漏,那是空間與呼吸,讓視線能穿越,讓光線能流動。這四種特質,恰恰對應了我心中創作的四個原則——真實、克制、留白、流動。
在中國文化中,太湖石是園林的靈魂,是詩畫的意象。它承載的是文人對自然的摹寫與對宇宙的想像。我將它帶進我的作品裡,不是為了複製一個古典符號,而是讓它成為一座橋,連結古與今、東與西。當太湖石的形態遇上珠寶的精工,遇上當代裝置藝術的語言,它不再只是園林裡的一隅風景,而是能佩戴、能觸碰、能進入生活的藝術。
我相信,文化與自然是一體的。沒有自然的文化是空洞的,沒有文化的自然是沉默的。太湖石之所以能成為我創作的核心,是因為它同時擁有自然的肌理與文化的靈魂。它教會我,不要急於塑造完美的形狀,而要傾聽時間留下的語言。
當我在金屬上重現它的曲折與空隙時,我不是在模仿,而是在對話——與石對話、與自然對話、與歷史對話。我希望觀者不只是看見一件作品,而是感受到背後那股來自湖水深處、經過風雨千百次洗禮的力量。那是太湖石的力量,也是我創作的源頭。
對我來說,每一件以太湖石為靈感的作品,都是一次探尋文化與自然邊界的旅程。它不只是裝飾,更是一種邀請——邀請你停下腳步,去看、去聽、去觸摸,然後,讓它在你的生命裡,留下屬於你的紋理。
從太湖石的皺瘦透漏,到金屬與光影的交響;
十年創作以自然為師、以時間為筆,
在和諧共生、無常之美與敬畏自然中,構築藝術與內心的對話空間,
讓作品走出地域,走向世界。
文化與自然的雙重養分
有人問我,為什麼是太湖石?
在我心中,太湖石並不只是石頭。它是時間的凝結,是天地的氣息,也是文化與自然交會的結晶。當我第一次觸摸它的皺紋時,彷彿聽見千年前的文人, 在湖邊吟詩,在山水畫的留白裡寄情。它的形態,是風與水漫長雕琢的結果;它的精神,卻是東方世界對自然的謙卑與敬意。
我從事珠寶設計三十多年,每天面對的,是精準切割的寶石、閃耀奪目的金屬。但在那些璀璨之間, 我始終渴望一種樸實、自然、不可複製的存在。太湖石給了我答案。它「皺、瘦、透、漏」的美學,不是人為雕刻出來的,而是時間和自然共同完成的創作。
皺 ── 複雜與深刻的決策能力。
瘦 ── 簡潔與果斷的決斷力。
透 ── 洞察力與透明度。
漏 ── 靈活與適應力,對人的包容度。
這種美,不能催促,也不能取巧,它逼著你放慢,去觀察、去理解。
我喜歡它的皺,那是歷經滄桑的褶皺,像人生的紋理;我喜歡它的瘦,那是一種骨力與堅韌, 不浮華、不膨脹;我喜歡它的透與漏,那是空間與呼吸,讓視線能穿越,讓光線能流動。這四種特質,恰恰對應了我心中創作的四個原則——真實、克制、留白、流動。
在中國文化中,太湖石是園林的靈魂,是詩畫的意象。它承載的是文人對自然的摹寫與對宇宙的想像。我將它帶進我的作品裡,不是為了複製一個古典符號,而是讓它成為一座橋,連結古與今、東與西。當太湖石的形態遇上珠寶的精工,遇上當代裝置藝術的語言,它不再只是園林裡的一隅風景,而是能佩戴、能觸碰、能進入生活的藝術。
我相信,文化與自然是一體的。沒有自然的文化是空洞的,沒有文化的自然是沉默的。太湖石之所以能成為我創作的核心,是因為它同時擁有自然的肌理與文化的靈魂。它教會我,不要急於塑造完美的形狀,而要傾聽時間留下的語言。
當我在金屬上重現它的曲折與空隙時,我不是在模仿,而是在對話——與石對話、與自然對話、與歷史對話。我希望觀者不只是看見一件作品,而是感受到背後那股來自湖水深處、經過風雨千百次洗禮的力量。那是太湖石的力量,也是我創作的源頭。
對我來說,每一件以太湖石為靈感的作品,都是一次探尋文化與自然邊界的旅程。它不只是裝飾,更是一種邀請——邀請你停下腳步,去看、去聽、去觸摸,然後,讓它在你的生命裡,留下屬於你的紋理。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