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35歲前要有的33種能力

79特價17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學習力


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學力僅能代表過去,只有學習力才能代表你的將來。在M型社會之下你更要擁有「學習力」,因為這將是你一輩子的競爭力,也是自我成長的最好方法。

簡而言之,學習力就是學習的動力、毅力和能力的綜合體現,即學習力=動力+毅力+能力。



我從來不認為人與人的智商會相差很多,要說存在差異,也只是存在學習力上的差異。曾有人放言:「未來的文盲就是那些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我認為這絕不是在危言聳聽。


那麼,什麼是學習力呢?


簡而言之,學習力就是學習的動力、毅力和能力的綜合體現,列成公式就是,學習力=動力+毅力+能力。


沒有學習力就不可能會有創造力,創造力的枯竭也就是意味生命力的枯竭。就這一點來說,「人才」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它不是一成不變的,不是永恆的。它需要不斷地update,不斷地發展,也只有學習力不斷地加強,不斷地提高,才能保證你的競爭力。我還記得,在學校畢業時,老師直視著坐在台下的我們說:從你們踏出校門的那一天起,所學的知識已經有一半老化掉了。知識老化的速度和世界變化的速度一樣,而且會越來越快。所以,你們若想讓明天的自己依然具有競爭力,就一定要持續的學習。如果你的學習力每況愈下,那你很可能從一個「人才」變成企業乃至社會的「包袱」。所以,只有學習力才真正可以掌握將來。


在美國素有「先有哈佛,後有美利堅」的說法,這不僅因哈佛建校早,更是因為哈佛特別強調個人的創造力,而學習力是創造力的根本,因此,哈佛才將使學生具備終生受益的學習力當做最終目標。七位美國總統、三分之一的世界500強企業總裁曾是哈佛人,光憑這點看來,就知道哈佛的教學理念是正確的。


當然,在目前日新月異的時代,35歲前的你如果不重視學習和學習力,再高的學歷也將被社會所淘汰。因為,學歷代表過去的學習經驗和知識,並不完全代表一個人的能力和水準,更不代表一個人的未來和全部。我們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有學歷的人,但不要迷信學歷,特別是高學歷的自己,要知道學無止境和天外有天。學歷低的也沒有必要妄自菲薄。


在M型社會的衝擊下,不僅讓大學剛畢業的年輕人找不到工作,甚至讓35歲以上的在職朋友們人人自危。


最近在面試時常常遇到二種人,一種是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一種是35歲以上在社會上打滾多年的人,但在經過仔細面談之後,最後我都沒有錄用。


有人會問我為什麼不給這些社會新鮮人機會,也許他們未來就是你公司最重要的資源,但我忍不住想問這些社會新鮮人,除了學歷,你們還具備了什麼優勢?


而讓我最不忍的就是那群35歲以上再來找工作的人,他們也許有妻小要養、房貸要繳,但卻不幸面臨中年失業或轉業,而大部份這個年紀以上要再找工作的人,一定都有他們在職場競爭的弱勢條件,他們如果沒有在35歲以前透過在職進修多充實自我,幾乎都和喪失了職場的競爭力。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學經歷僅能代表過去,只有學習力才能代表你的將來。在M型社會之下你更要擁有「學習力」,因為這將是你一輩子的競爭力,也是自我成長的最好方法。
學習,能把那些出身卑微的人轉變成世界級的領導人,歷史上也有很多這類偉大的故事,他們的故事之所以特別令人感動,因為在他們學習的過程中,也遇到許多現代人無法想像的困難。現在,我們無需再像他們那樣,為了學習而付出非凡的努力。我們只需利用好我們現在所擁有的良好條件,而不要對它視而不見就行了。


哈利•杜魯門是美國歷史上有名的總統之一,可是你知道嗎,他竟然沒有上過大學,他是在坎坷和失意的打擊下成長的。他先是經營農場,後來經營一間布店,以至於當他最終擔任政府職務時,已年過五旬。但多年的學習使杜魯門的知識非常淵博,並擁有堅如磐石般的價值觀。14歲之前,他就從頭到尾通讀《聖經》好幾遍,他還讀了《大英百科全書》,以及所有狄更斯和雨果的小說。此外,他還讀過莎士比亞的所有戲劇和十四行詩等。


杜魯門的廣泛學習和豐富知識,使他能帶領美國順利渡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經濟困難時期,並使這個國家很快進入戰後繁榮。他懂得學習是成為一流領導人的基礎。學習還使杜魯門在面對各種有爭議的、棘手的問題時,能迅速做出正確的決定。例如,在20世紀50年代初,他承受眾人壓力把人們敬佩的二戰英雄麥克阿瑟將軍解職。


他的信念是:「不是所有懂得學習的人都是領袖,然而每位領袖必須是懂得學習的人。」


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即使在晚年仍比許多25歲的年輕人活躍,作為幾個世界500強的大企業,如SONY、通用汽車公司、奇異電子總裁的特別顧問,他經常周遊世界,此外,他還寫書,而且大多數都是暢銷書。儘管很忙,他每天仍然擠出3~5個小時讀書,涉獵的領域極廣。這是他年輕時養成的習慣。「每隔幾年,我就選擇一個新的主攻課題,每日攻讀,連續3年。」杜拉克率直地說:「那樣雖不能使我成為專家,可是足以使我瞭解那個領域中最基本的部份。我這麼做已經60年了。」


只要簡單地思考一下,我們就知道杜拉克為什麼能在20個不同領域都擁有極淵博的知識。杜拉克是「知識工人」的縮影,他用這個詞創造性地描述了新經濟中最有價值的資源──腦力資源。


「你的知識和你的經驗都是你的新財富。」杜拉克解釋道,「那些屬於你或不屬於你的公司,當你離開之後,你就帶走了那份財富。」


「我們在這個新知識經濟時代,假如你沒有學會如何學習,你就會舉步維艱。懂得如何學習,一半要靠好奇心,另一半則靠自律。」杜拉克的一生證明,保持學習的自律,在資訊時代將會得到最好的回饋。


當然,社會的需求也在不斷地變化。不能說學什麼做什麼,而要看到趨勢,然後提前學習。現在的優勢不代表將來的趨勢,現在的流行也不代表將來的趨勢,精明的人算得準,聰明的人看得懂,只有高明的人才能看得遠。高手下棋也是多看三五步,那麼,我們也要多多培養自己的眼光,多向業內的高手學習。要放開胸襟學習,放下身段學習。不跟最好的學習,當然沒有辦法超越最好的。任何的創新都要先模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遠,走得更遠。


那麼,如何提高學習力呢?


第一,要具備讀有字之書的能力,要善於閱讀書本。有字之書,是我們平常說的用文字記載的知識。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本上記載著人類豐富的歷史經驗,認真學習書本知識,可以使我們少走彎路。要在閱讀有字之書的過程中,能夠準確理解所閱讀材料的內容,瞭解其內涵,把握其真諦、精髓、實質,這是提高學習能力的前提。


第二,要具備讀無字之書的能力,在實踐中學習。無字之書主要指實踐。實踐是學習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習的重要途徑。有字之書要讀,善於學習前人的經驗。無字之書更要讀,善於學習今人的經驗,一要自覺地向實踐學習,自覺瞭解實踐,尊重實踐,總結實踐,從實踐中獲得真知。二要自覺地學習他人的經驗。善於運用「他山之石以攻玉」。


第三,要在讀書的過程中,打造鑽進去、跳出來的能力。一方面要專心致志,用功夫去閱讀書本知識,尋求「真知」。學習要切實地深入進去,甘心在浩瀚的知識海洋裡徜徉,並能夠去偽存真,真正消化吸收,變「他知」為「我知」。要在學習掌握豐富知識的基礎上,善於透過外部特徵和表面聯繫,挖掘反映物件的本質,乃至形成自己的理性認識。另一方面要在瞭解、讀懂的基礎上,能夠跳出書本,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具體的實際工作中去。另外,要善於理論創新。在運用所學知識指導實踐的同時,善於做「結合」的應用。運用所學知識不是照抄照搬,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把握,靈活運用,並從中不斷總結新經驗,進行理論創新,形成新的理論,不斷豐富知識體系,從而不斷使自身的工作得以提高和升華。


第四,邊學習邊運用。學習運用與運用學習則是最為重要的學習能力。學習以及提高學習能力,重要的在於理論與實際的融會貫通,學以致用和用中學習。當前,最重要的是以滿足公司最迫切的需求,按照「要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著眼於新的實踐和發展,確實解決本單位、本部門存在的實際問題。這樣,才能學得生動、學得深入、學得有效。


學習已不是一個人一生中某階段的事,而是一種社會化、制度化和終生化的行為,是現代社會每個人成長進步的客觀需要,不實現知識的不斷更新,就必然落後於時代前進的步伐。就某種意義上說,學習力已經是一個人基本的生存方式。


其實,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有這樣一個說法:終身學習。那是因為當時的世界變得太快了。現在想想那個時候,幾乎是一刹那間,柏林牆倒了,東西溝通了,要瞭解和學習的東西一下子堆放到人們面前,所以人們學習的動力被時代激發了起來,空前高漲。


同樣,21世紀最優秀的能力依然是學習力。誰學得快,誰就占領制高點。


35歲前的你,準備好了嗎?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