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PART 01沒有行動,就永遠不會有答案

先投入,才能找到方向
不知如何選擇的時候,不如先投入現有的或是目前可以得到的工作。想要擺脫迷惘,釐清自己是否擅長某件事時,投入去做就是一個必經的過程。

雖然我在很多的場合中,鼓勵年輕人一定要找到的自己最有興趣與擅長的事去做,然後堅持的投入一段時間就可以看得到成果。但許多初入職場的人眼神中都露出了迷惘,問我如何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我的答案是,若你還不清楚自己擅長什麼,那就從工作的經驗中尋找,唯有透過行動和做中學,你才有可能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

還在摸索的年輕人,倘若心還不定,不知如何選擇的時候,倒不如先投入自己現有的或是現在可以得到的工作,因為光用想的跟實際做的還是有一段距離。譬如你覺得自己喜歡音樂,一旦音樂變成了工作,可能就不是那麼好玩,也可能充滿壓力。想要擺脫迷惘,釐清自己是否擅長某件事時,投入去做就是一個必經的過程。

其實,找到自己真正有興趣的事並不簡單。我們從青少年或大學時期開始,藉著不同課程及學科,大致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卻沒有意識到這可能就是發掘興趣的啟蒙。我在讀書時,就發現數學和理化是我最頭痛的科目,一來老師說什麼我聽不懂,二來唸得也痛苦,但是一上文學或是藝術的課程我就超有精神。那時候文學院畢業很難找到好工作,對自己很沒信心,以為文學一點用處都沒有,所以完全沒往文學相關的工作去找,還好進了職場後慢慢體會出這個以為是弱點的文學,才是我與眾不同的地方。所以繞了一圈,終於找到自己真正擅長的公關工作。從組織的輪調中,我才明瞭文學的底子幫我在工作中寫出好文案,感性思考,在行銷路上發揮所長。

除了少數從小有父母或長輩引導的幸運兒,很早就找到自己的興趣,很少人是一開始就知道自己要什麼或是想從事什麼,因此大學畢業仍在迷惘的人也還很多。興趣有時是從經驗而來,因為你接觸了、知道了,所以才開始有興趣。與其想破頭等待有興趣的事,倒不如先將遇到的第一份工作做好,這過程可以讓你清楚商業的世界、組織的角色,若能用心投入,終會明白什麼才是適合自己的工作。

像我走到公關這條路上也不是事先規劃好的,當時公關還是很新鮮的領域,少人接觸。因緣際會進了企業,公司有這樣的職位,我從廣告企劃轉調公關企劃,進而對它產生興趣,從做中學,慢慢有了經驗,累積專業,變成我終身願意奉獻的領域。
要投入哪個產業或職務之前,就讓機會來找你吧。任何你遇到的可能職務,只要有機會成長,有機會學習,不要排斥,先做了再說。很少有人第一份工作就找到夢想中的職務,人生職涯總有幾個轉換的機會,慢慢靠近自己的興趣就是一件快樂的事。

有時候做了,仍然還迷惘,也有可能是不夠投入;不投入自然享受不到果實。若你工作的心還不安定、不專注,那麼好的事務也不會被你碰到。根據統計,能夠早一點下定決心選擇哪一條路的人比較容易成功,因為畢竟比別人少浪費時間,已經朝自己的目標在跑的路上了。PART 02放膽去闖,別怕和世界不一樣

冒險趁年輕
太快進入穩定的工作,很容易磨掉人的夢想和意志。年輕人最不需要的就是找一份安穩、沒風險的工作。

台灣薪資偏低一直是眾所關注的話題,雖然不少大企業表示有加薪的計畫,為現階段僵局注入了改變的契機。然而,整體薪資水平問題不能只靠企業加薪,市場必須有更多創新企業或投資意願,讓新的動能促進市場活絡,才有可能提升整體薪資結構。
年輕人的創意與熱情正是未來經濟的動能,台灣未來經濟的希望更是要靠年輕人的創意和冒險來啟動。就像三、四十年前上一代留學生回國參與科技業一樣,才有後來三十年的成長。因此,政府要動起來,年輕人更要立大志,肯冒險才有機會,而不是只想找個鐵飯碗,祈求有個終身保障。

我曾看到一個電視節目在訪問一位窮困打工的學生,問他如何打工,養活自己?年輕人說他需要打五份工才能勉強有一萬五的收入,才夠在台北生存,但他很遺憾沒有能力改善父母的生活。接著主持人問他畢業後希望找什麼樣的工作,他回答要考公職,希望進入公家機關工作,主持人問為什麼,他說這樣比較有保障。我聽了冒出一身冷汗。

一個急欲擺脫貧困的學生,如果只想要穩定的工作,那他很難有好的收入,自然也不能改善家裡生活。公職沒有不好,但這位學生想的卻是安穩和保障,一旦太快進入穩定的工作,很容易磨掉人的夢想和意志,不適合年輕人。一個想要擺脫命運,改善家裡環境的年輕人,就應該要冒點險。他可以去企業歷練,為自己累積專業和人脈,伺機翻身。他也可以創業。創業也可選不需要資本門檻高的,像網路創業就是年輕人最好的機會。年輕人最不需要的就是找一份安穩、沒風險的工作。

我覺得有些人很矛盾,明明就是要賺很多錢,真正選擇時,卻去找一份安穩沒風險的工作,這與你要到達的目標就是背道而馳,不是很奇怪嗎?我認為年輕人更需要有冒險的勇氣,尤其是剛畢業的年輕人,沒有包袱,機會成本低,效益高,沒有什麼好損失的,現在不冒險,待何時?等到中年了,擁有一定的基業,評估一下風險,就更失去勇氣了。年輕冒險就算不成功,也可以學到一身本領與經驗,人生的視野大不同。當今世代,最需要的就是冒險與創新的精神,這樣才能為台灣未來儲蓄向上提升的能量。

很多上一代的創業家就是這樣崛起的。我有一位朋友,年輕時家境貧困,時常在街頭混,一直沒有穩當的工作。後來因緣際會,他選擇到大陸二線城市自行創業,現在已經是當地百強的企業之一。他說,當初若沒有冒險的精神,願意放手一搏,到別人不願意去的鄉鎮打拚,不會有今天的成就。

冒險,真的趁年輕,因為摔得起!PART 03態度正確,職場眉角也要顧好

好主管、壞主管都是禮物
一生中總會碰到不同的主管,他們都是貴人。好的主管讓我們眼界大開,壞主管讓我們在挫折中成長。

曾經聽過年輕人批評主管只會出一張嘴,什麼都不做。我說,有這樣的主管還不趕快學。倘若真是如此,算他厲害,靠一張嘴就可以把事情做好,老闆不但不吵他魷魚,還升他的官,一定要好好看出他的生存之道

的確,很多主管只出一張嘴,但一張嘴就能夠把事情擺平,你說這嘴厲不厲害。有的主管真的關係很好,我們想見一直見不到的人,他就有辦法安排,省了團隊在過程跌跌撞撞,這難道不是一種能力?不要以為一定要賣命工作才是負責任,主管的角色最重要的是運籌帷幄,承上啟下。他的任務是要指引方向,解決問題。所以時間應該花在上下溝通、橫向溝通、思考策略上,這些都不是看到的「做」,不要讓情緒遮掩了判斷。他會成為主管一定有其道理,企業也不是省油的燈,不會花白花花的銀子把他請來供著。

工作者的型態大概分成三類。有的是思考者,很會下策略,像諸葛孔明;有的很會講,講到人家心坎兒裡去,讓客戶很快買單,事情順利進行;最後一種就是執行者,很會做事,上頭交代的任務都能精準、有效率的執行到位,是主管不可或缺的左右手。要一個人十八般武藝都會,很難,所以組織才需要團隊互補。這三種人各司其職,又能相互合作,就是組織之福,沒有誰比較偉大,誰也不要看不起誰。我們就沒聽過劉備要諸葛亮上場殺敵,他也不會讓關羽和張飛去想策略或陣法。

倘若真遇到不好的老闆,看清他哪裡不好,好好警惕自己當主管時不要犯同樣的錯誤,不要看不起他。看不起主管,你就把心關起來了,學不到任何東西。如果真的不認同他,與其度日如年,不如選擇離去,唯一不要做的事就是抱怨。同樣的,倘若遇到優秀的主管,趕快趁機好好近身學習,這可是千載難逢。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的更遠、更高,不是每個人都有的機會。

職涯中,我曾經碰過壞主管,也遇過好主管,我就是用這種態度去看事情。尤其是碰到好主管的時候,我總是默默觀察,看他如何說話,如何做事。曾經有位主管很會抓重點,每次客戶提出很多的問題,他總能提綱挈領,直指核心。我好崇拜,偷偷問他如何培養這樣的能力。他說要聆聽,找關鍵字,用邏輯串起來。我不是很懂,就近身觀察他,解構他的談話,從此也變得比較邏輯思考了。當然我也碰過壞主管,總將功勞攬在自己身上,我就警惕自己以後當主管絕不像他一樣。這種學習最快又最有感。

一生中總會碰到不同的主管,他們都是我們的貴人。好的主管讓我們眼界大開,壞主管讓我們在挫折中成長,這些都是職涯中最物超所值的禮物。今天我之所以為我,這些好主管、壞主管們都有一定的貢獻。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