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5】合一與成熟相伴而來
以弗所書四章說得很清楚,凡事奉者皆應有一共同目標,就是幫助基督身體的所有肢體都邁向成熟,這是我們當做的事。
祂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者和教師,為要裝備聖徒,做事奉的工作,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信仰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達到基督完全長成的身量。這樣,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邪說之風搖動,飄來飄去。我們反而要用愛心說誠實話,各方面向著基督長進,連於元首基督,靠著祂全身都連接得緊湊,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使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 —以弗所書四章11 ~16 節
神已經把使徒、先知、傳福音者、牧師和教師賜給了教會,這些人的工作就是持續地「裝備聖徒,做事奉的工作」,直到「我們眾人在信仰上同歸於一」。如果領袖都能恰如其分地做好分內的工作,結果應該是有許多成熟的聖徒在事奉,同時漸趨合一。聖經這裡所形容的訓練類型是,裝備工人並促進合一。
邁向成熟之路的死亡迴轉―
基督徒領袖大多知道引導人長大成熟是我們的工作:
我們傳揚祂,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地獻上。我也為此勞苦,照著祂在我裡面運用的大能盡心竭力。—歌羅西書一章28 ~29 節
神渴望祂的兒女成為「完全又完整,一無所缺」(參考雅各書一章4節),新約裡描述成熟之人的生命和言行的經文,俯拾皆是:
正因這緣故,你們要分外地努力。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有了知識,又要加上節制;有了節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愛弟兄的心;有了愛弟兄的心,又要加上愛眾人的心。—彼得後書一章5 ~7 節
聖靈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這樣的事沒有律法禁止。—加拉太書五章22 ~23 節
所以,你們既是神的選民,聖潔、蒙愛的人,要穿上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和忍耐。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容忍,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除此以外,還要穿上愛心,因為愛是貫通全德的。—歌羅西書三章12~14節
如欲了解一個成熟的信徒應該是什麼樣子,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查考基督生平,很顯然沒有比基督更好的畫像了,我們在祂裡面看到愛、憐憫、恩慈、勇
敢、聖潔、饒恕和犧牲的化身。祂就是聖靈果子的完美象徵,祂對待聖經的方式及對待人的方式,都是我們基督徒的唯一標準。
不過話說回來,如何訓練一個人像耶穌呢?愛、喜樂、和平這些真的可以在課堂上教嗎?耶穌在與門徒同行時示範這些品格,祂跟他們一起經歷艱難困苦,一起經歷聖靈的大能。他們看著祂愛而學習愛。真正的門徒訓練必包含一起過日子、一起關心失喪者和傷心人、一起經歷得勝和失望。
在美國,當我們想訓練領袖時,就把他們送去上課或送去學校。我們以教室作為訓練的主要管道,結果是把焦點集中在唯一一件事上,就是可以在課堂上
教的:訊息。
知識當然也是信徒成熟的一大部分,可惜許多人把它當作唯一的一塊。這為教會帶來破壞性的影響,其實也阻礙了真正的成熟。請看下圖,然後我會說
明。
邁向成熟(像基督)之路需要在與神的親密關係、謙卑、聖潔、信心、盼望、能力、愛、喜樂、和平等方面持續成長。我們在邁向成熟的路上帶領別人信主、讓他們受洗、教導他們遵守神的一切命令。但是,許多人從未達到成熟,原因是從未帶領其他人,他們沒有成為教師,而是在學習階段停滯不前(參考
希伯來書五章12節)。有些人不肯起來領導,有些人一輩子都自認還沒準備好。為了預備自己,他們開始去上課,開始讀屬靈書籍(像本書!) ,他們鑽研
一篇又一篇的證道,相信這就是所謂的長大成熟。但,這正是大迷惑的起點。
神所要的是一群成熟的基督徒,好讓世人看見什麼叫以超自然的愛彼此相愛。教會裡必須有愛,這事沒得商量。
他們沒有繼續走在成熟之路(包含在知識上不斷長進),卻踏上另一條專注於獲取資訊的路。他們的知識量雖增加了,謙卑方面卻沒有長進。他們雖把各種訊息塞滿腦袋,卻沒有為匱乏者悄囊相助。他們沒有帶領人作主門徒、也沒有一起過日子、又示範什麼是聖靈的果子。其結果,我們看到一些人只因知道很多關於聖經的事,就自視為成熟之人,其實他們的生命看起來一點都不像基督。他們並不憑信心跨出步伐,也不願為了福音的緣故甘冒性命和生計的危險。
圖表顯示,如果你繼續走那條收集訊息的路而愛心卻毫無長進,那麼你其實是離成熱愈來愈遠,此即保羅形容的「但知識使人自高自大,惟有愛心能造就人」(參考哥林多前書八章1節)。獲取知識而沒有以愛心為他人運用知識,將導致驕傲,與基督漸行漸遠,你會阻礙神的恩典流通,且將招致神的阻擋:「神阻擋驕傲的人,恩待謙卑的人。」(雅各書四章6節,當代譯本)以我們目前的教會生活模式,應該沒有人敢指著一個擁有豐富聖經知識的人說:你不成熟。但是容我這樣說,學者嬰兒還真不少。他們的成就很高,卻是朝著錯誤方向爬升。
警示信號―
顯示一個人一直朝錯誤方向去,最顯而易見的信號,就是欠缺恩典。
你們倒要在我們的主和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願榮耀歸給他,從今直到永遠之日。阿們!
-彼得後書三章 18 節
在真正認識神的恩典上有長進的人,也會在恩典上有長進。容我再次強調,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區別:一個人可能知道很多有關恩典的事,甚至能寫多
篇講辭暢談恩典,卻從未真正體驗過。
想像如果我研究過某一道甜點食譜,我能夠詳列每一種材料、按順序講解每一個製作步驟,又能十分精確地形容這道甜點的樣子,也能把你吃了它會嚐到什么味道,說得八九不離十。好,請你再想像一下,如果我是一邊吃這道甜點一邊跟你形容,會有多大的不同!!我所能夠跟你說的將不只是關於它的事實而已;我還可以把透過五種感官所體驗到的全告訴你。
你會比較信任哪一種推薦?
同樣的道理,一個人知道一大堆有關恩典的事,跟一個嘗過恩典滋味的人,會有明顯的不同,尤其從他或她的生活方式,看得最清楚。曾被罪惡與死亡的重擔壓得喘不過氣的人,當那重擔頓時從肩上脫落,卻並非因為自己有什麼善行,這樣的人最能了解什麼叫恩典,也會樂於跟他人分享那恩典。在一顆經常默想天父恩慈憐憫的心中,驕傲和自以為義是毫無存留餘地的。
形成對比的,是那些知道有關恩典訊息的人,止於觀念卻不曾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從不曾感到恩典的人,縱然可以把關於恩典的事講得頭頭是道,卻
拿不出一絲恩典對待他們周圍的人。他們頭腦的知識和外顯的行為之間是斷裂的,這種未伴隨心靈改變的知識,看上去或許比完全的無知更接近成熟,但是,耶穌在馬太福音二十三章,清楚表明了他對宗教偽善者的感受。假如你對這問題有多嚴重抱持任何懷疑的話,真的請你先放下這本書,現在就翻開聖經,讀一讀馬太福音二十三章。
容我教促牧師與領袖們在牧養他人時,牢記這點,請照耶穌的方式訓練門徒,也就是說,你所教導的原則要親身示範,身教、言教並行,同時要教別人對自己的言行負責。類似的道理,如果你正在尋找生命導師的引導、或希望與神關係更親密,請不要找最聰明的人、也不要直奔課堂上課;請尋找有生命榜樣、值得仿效的人,然後效法那人跟隨基督。
另一個障礙―
我們未能把基督徒帶向成熟的另一個原因是,太執著於人數。雖然很多人不肯承認,但我們做的很多決定都是基於能吸引到多少人。再一次,基督的模式不是這樣的。他是基於正確的優先順序而做出正確的決定,而結果是跟隨者變少。因為我們沒有效法祂的模式,雖有群眾湧入我們的聚會,但他們沒有跟隨耶穌。如果你比耶穌還會招聚群眾並得人稱讚,那可就搞錯路線了。
我們向來看大家想要什麼,就給他們什麼,這就是為什麼許多教會不再舉行禱告會,因為大家對禱告會不感興趣,不會來參加。這也是為什麼真正生命對生命的門徒訓練很罕見的原因,大家都不想要關係那麼密切,更不想投入那麼多時間。
以弗所書四章說得很清楚,凡事奉者皆應有一共同目標,就是幫助基督身體的所有肢體都邁向成熟,這是我們當做的事。
祂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者和教師,為要裝備聖徒,做事奉的工作,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信仰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達到基督完全長成的身量。這樣,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邪說之風搖動,飄來飄去。我們反而要用愛心說誠實話,各方面向著基督長進,連於元首基督,靠著祂全身都連接得緊湊,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使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 —以弗所書四章11 ~16 節
神已經把使徒、先知、傳福音者、牧師和教師賜給了教會,這些人的工作就是持續地「裝備聖徒,做事奉的工作」,直到「我們眾人在信仰上同歸於一」。如果領袖都能恰如其分地做好分內的工作,結果應該是有許多成熟的聖徒在事奉,同時漸趨合一。聖經這裡所形容的訓練類型是,裝備工人並促進合一。
邁向成熟之路的死亡迴轉―
基督徒領袖大多知道引導人長大成熟是我們的工作:
我們傳揚祂,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地獻上。我也為此勞苦,照著祂在我裡面運用的大能盡心竭力。—歌羅西書一章28 ~29 節
神渴望祂的兒女成為「完全又完整,一無所缺」(參考雅各書一章4節),新約裡描述成熟之人的生命和言行的經文,俯拾皆是:
正因這緣故,你們要分外地努力。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有了知識,又要加上節制;有了節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愛弟兄的心;有了愛弟兄的心,又要加上愛眾人的心。—彼得後書一章5 ~7 節
聖靈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這樣的事沒有律法禁止。—加拉太書五章22 ~23 節
所以,你們既是神的選民,聖潔、蒙愛的人,要穿上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和忍耐。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容忍,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除此以外,還要穿上愛心,因為愛是貫通全德的。—歌羅西書三章12~14節
如欲了解一個成熟的信徒應該是什麼樣子,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查考基督生平,很顯然沒有比基督更好的畫像了,我們在祂裡面看到愛、憐憫、恩慈、勇
敢、聖潔、饒恕和犧牲的化身。祂就是聖靈果子的完美象徵,祂對待聖經的方式及對待人的方式,都是我們基督徒的唯一標準。
不過話說回來,如何訓練一個人像耶穌呢?愛、喜樂、和平這些真的可以在課堂上教嗎?耶穌在與門徒同行時示範這些品格,祂跟他們一起經歷艱難困苦,一起經歷聖靈的大能。他們看著祂愛而學習愛。真正的門徒訓練必包含一起過日子、一起關心失喪者和傷心人、一起經歷得勝和失望。
在美國,當我們想訓練領袖時,就把他們送去上課或送去學校。我們以教室作為訓練的主要管道,結果是把焦點集中在唯一一件事上,就是可以在課堂上
教的:訊息。
知識當然也是信徒成熟的一大部分,可惜許多人把它當作唯一的一塊。這為教會帶來破壞性的影響,其實也阻礙了真正的成熟。請看下圖,然後我會說
明。
邁向成熟(像基督)之路需要在與神的親密關係、謙卑、聖潔、信心、盼望、能力、愛、喜樂、和平等方面持續成長。我們在邁向成熟的路上帶領別人信主、讓他們受洗、教導他們遵守神的一切命令。但是,許多人從未達到成熟,原因是從未帶領其他人,他們沒有成為教師,而是在學習階段停滯不前(參考
希伯來書五章12節)。有些人不肯起來領導,有些人一輩子都自認還沒準備好。為了預備自己,他們開始去上課,開始讀屬靈書籍(像本書!) ,他們鑽研
一篇又一篇的證道,相信這就是所謂的長大成熟。但,這正是大迷惑的起點。
神所要的是一群成熟的基督徒,好讓世人看見什麼叫以超自然的愛彼此相愛。教會裡必須有愛,這事沒得商量。
他們沒有繼續走在成熟之路(包含在知識上不斷長進),卻踏上另一條專注於獲取資訊的路。他們的知識量雖增加了,謙卑方面卻沒有長進。他們雖把各種訊息塞滿腦袋,卻沒有為匱乏者悄囊相助。他們沒有帶領人作主門徒、也沒有一起過日子、又示範什麼是聖靈的果子。其結果,我們看到一些人只因知道很多關於聖經的事,就自視為成熟之人,其實他們的生命看起來一點都不像基督。他們並不憑信心跨出步伐,也不願為了福音的緣故甘冒性命和生計的危險。
圖表顯示,如果你繼續走那條收集訊息的路而愛心卻毫無長進,那麼你其實是離成熱愈來愈遠,此即保羅形容的「但知識使人自高自大,惟有愛心能造就人」(參考哥林多前書八章1節)。獲取知識而沒有以愛心為他人運用知識,將導致驕傲,與基督漸行漸遠,你會阻礙神的恩典流通,且將招致神的阻擋:「神阻擋驕傲的人,恩待謙卑的人。」(雅各書四章6節,當代譯本)以我們目前的教會生活模式,應該沒有人敢指著一個擁有豐富聖經知識的人說:你不成熟。但是容我這樣說,學者嬰兒還真不少。他們的成就很高,卻是朝著錯誤方向爬升。
警示信號―
顯示一個人一直朝錯誤方向去,最顯而易見的信號,就是欠缺恩典。
你們倒要在我們的主和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願榮耀歸給他,從今直到永遠之日。阿們!
-彼得後書三章 18 節
在真正認識神的恩典上有長進的人,也會在恩典上有長進。容我再次強調,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區別:一個人可能知道很多有關恩典的事,甚至能寫多
篇講辭暢談恩典,卻從未真正體驗過。
想像如果我研究過某一道甜點食譜,我能夠詳列每一種材料、按順序講解每一個製作步驟,又能十分精確地形容這道甜點的樣子,也能把你吃了它會嚐到什么味道,說得八九不離十。好,請你再想像一下,如果我是一邊吃這道甜點一邊跟你形容,會有多大的不同!!我所能夠跟你說的將不只是關於它的事實而已;我還可以把透過五種感官所體驗到的全告訴你。
你會比較信任哪一種推薦?
同樣的道理,一個人知道一大堆有關恩典的事,跟一個嘗過恩典滋味的人,會有明顯的不同,尤其從他或她的生活方式,看得最清楚。曾被罪惡與死亡的重擔壓得喘不過氣的人,當那重擔頓時從肩上脫落,卻並非因為自己有什麼善行,這樣的人最能了解什麼叫恩典,也會樂於跟他人分享那恩典。在一顆經常默想天父恩慈憐憫的心中,驕傲和自以為義是毫無存留餘地的。
形成對比的,是那些知道有關恩典訊息的人,止於觀念卻不曾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從不曾感到恩典的人,縱然可以把關於恩典的事講得頭頭是道,卻
拿不出一絲恩典對待他們周圍的人。他們頭腦的知識和外顯的行為之間是斷裂的,這種未伴隨心靈改變的知識,看上去或許比完全的無知更接近成熟,但是,耶穌在馬太福音二十三章,清楚表明了他對宗教偽善者的感受。假如你對這問題有多嚴重抱持任何懷疑的話,真的請你先放下這本書,現在就翻開聖經,讀一讀馬太福音二十三章。
容我教促牧師與領袖們在牧養他人時,牢記這點,請照耶穌的方式訓練門徒,也就是說,你所教導的原則要親身示範,身教、言教並行,同時要教別人對自己的言行負責。類似的道理,如果你正在尋找生命導師的引導、或希望與神關係更親密,請不要找最聰明的人、也不要直奔課堂上課;請尋找有生命榜樣、值得仿效的人,然後效法那人跟隨基督。
另一個障礙―
我們未能把基督徒帶向成熟的另一個原因是,太執著於人數。雖然很多人不肯承認,但我們做的很多決定都是基於能吸引到多少人。再一次,基督的模式不是這樣的。他是基於正確的優先順序而做出正確的決定,而結果是跟隨者變少。因為我們沒有效法祂的模式,雖有群眾湧入我們的聚會,但他們沒有跟隨耶穌。如果你比耶穌還會招聚群眾並得人稱讚,那可就搞錯路線了。
我們向來看大家想要什麼,就給他們什麼,這就是為什麼許多教會不再舉行禱告會,因為大家對禱告會不感興趣,不會來參加。這也是為什麼真正生命對生命的門徒訓練很罕見的原因,大家都不想要關係那麼密切,更不想投入那麼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