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No.29 SNS社群網路是「擾亂自律神經的工具」

隨著Twitter或Facebook等社群網站的流行,最近頻繁確認SNS狀態更新的人也變多了。能夠輕易地與人產生連結、隨時知道親朋好友的近況,從這層面來說,SNS是一種非常方便的交流工具。

但是,有非常多的人為了不停確認SNS上親朋好友更新狀況,而擾亂了自律神經的運作,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事實上,這一類的交流工具往往讓人帶著「我很了不起吧」、「我經歷過這麼不同凡響的事情唷」或是「快看、我和超有名的人站在一起」的心情更新現況,是一種以滿足自我展示欲望為目的的工具。

更新者本人或許在發布狀態後就已經獲得了滿足感,然而對觀看狀態更新的人來說,卻會在不知不覺間產生負面的情緒,出現「難道是我的日常生活太過空虛匱乏嗎……」的莫名焦躁感,因而陷入情緒低潮或產生妒忌心也是常有的事。

當然,我並非完全反對Twitter或Facebook的存在。

只不過從醫學的角度來看,這些社群交流工具往往被視為「擾亂自律神經的工具」。

發布訊息分享給大家,以純粹享受社群交流工具所帶來的溝通之樂的角度來說,完全不會產生任何問題,然而若太過在意「別人的動向」而致使自己的自律神經混亂,甚至破壞身體的平衡狀態,就有必要重新考慮SNS的使用程度了。

使用SNS軟體時必然會花費一段很長的時間,若在這段期間內破壞身體平衡、進而影響工作品質的表現,那將是令人無比遺憾的一件事。

與其將精神耗費在這種無關緊要的地方,甚至破壞了自己身體的平衡,不如專心將自己調整到最佳狀態,全力解決眼前必須完成的工作,這才是更具有努力價值的一種「社會聯結」。No.43 通勤時更應該「悠閒、有節奏」地行走

早上通勤時,時不時可以見到有人以狂奔的姿態換車。

「為了趕上準備換乘的那輛車」這當然是最主要的原因,然而我總是會想:「既然這樣,為什麼不提早五分鐘出門呢……」

要是真的問他們為什麼狂奔,肯定會得到「就算只有五分鐘也好,早上想多睡一點啊!」、「因為還要再換車,如果用走的,下一班要等十分鐘以上耶!」等各式各樣的反駁聲音吧。
的確,這些原因我都了解。

但是,若是在通勤時拔腿狂奔(包含著慌張、焦急等情緒),等於是徹底擾亂自律神經運作,破壞了接下來的工作狀態,我希望各位能夠更加嚴肅正視這個問題。

如果想在抵達公司之時,能夠以最佳狀態迎接一天工作的開始,那麼通勤時有節奏地悠閒慢行,就是最好的方法。

首先,慢慢行走比較不會造成流汗,保持著「緩慢悠閒」的自我意識加深呼吸的深度,以微調自律神經。

接著,所謂「有節奏」的行走方式,可以適度地刺激副交感神經,讓我們處於穩定的狀態下,就可以發揮出高度專注力的效果。

通勤時總是匆匆忙忙的人,請早一點搭上前一班次,並且在「家裡到車站」、「換車搭乘」以及「車站到公司」這三個區段裡,試著以悠閒且有節奏的步伐慢慢行走。

如此一來在工作開始之時,身體的平衡就已經決定性地微調成最佳狀態了。

早上多睡五分鐘當然很不錯,但若從自我微調的角度來看,早一點出門、悠閒地通勤,才是具有最大效益的做法。No.65 受他人責罵後,果斷開始「上下樓梯」

被上司或公司客戶斥責了……

工作中無可避免地會出現這種場面。這時,一般人通常會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即使失魂落魄又心亂如麻,卻要強裝若無其事般地繼續工作。

但是從醫學的角度來看,這並不是好的處理方法。

當你「受他人責罵,因而心情低落」的時候,自律神經必然混亂不已、身體的平衡更是處於極度混亂的狀態之中。老實說,就算你試圖以這種狀態投入工作,不僅無法發揮應有的品質效率,甚至會錯誤百出。

「心煩氣躁的時候」、「無法靜下心情的時候」都是相同的狀況,就算強打起精神告訴自己:「沒關係、換個心情繼續努力!」,然而這種「轉換一下心情」的努力卻通常沒什麼效果。

精神情緒上的問題,不可以從精神情緒的角度加以處理。

越是遇到這種情緒上的問題,越是應該從身體的狀態開始處理。「心‧體‧技」三者之中,最應優先微調的並不是心,而是體。

「受責罵而垂頭喪氣」、「發生令人討厭的事、無法集中精神」,這種時候請立刻離開自己的座位,到樓梯間上下爬爬一、兩個樓層的樓梯。

身體的活動會加快血液循環,以不會感到疲累的程度上下爬樓梯,可以藉由這種規律的行動刺激副交感神經活躍、以平衡自律神經。

「如何收拾這次的失誤」、「如何向客戶道歉」、「如何在下次的工作之中搶救局勢,扳回一城」,這些後續的處理問題,都留待身體平衡狀態回復之後再說。以微調過的良好身體狀態面對這些問題,肯定能夠想出更好的解決對策。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