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築地市場四百年

9特價34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前言 在風景成為追憶之前

在豐洲這塊土地上已經建好了新的市場設施,將來有一天築地市場會搬遷過去。

我從很久之前就想著要用照片來記錄築地,然而,究竟該用什麼樣的照片來記錄,又該記錄些什麼呢?

一直到我邂逅了二戰結束後GHQ(盟軍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接收築地市場時拍的照片,我才有了清楚的概念。當我初次見到那些照片時受到了非常大的衝擊,沒想到當時還有這樣的風景啊……。

在我的貪心的構想中,希望留下的不僅有築地市場,還有市場發源地的兩個河岸、老舊建築仍閃耀著光輝的往日時光、市場開始營運時的騷動、戰爭的打擊、傳統,以及一切的一切。

我開始地毯式的搜尋以前的照片。也曾守在築地七丁目的澡堂前到處詢問高齡的長輩們。雖然成果只是讓他們覺得我很可怕而已。

花費了三年時間收集到將近一千張照片。本來打算要像大河劇一樣按照年代來編列整理,但因為想收錄的照片太多,實在沒辦法。因此,最後決定要採獨立短篇匯編成集的形式來呈現。

本書分為第一章到第七章,將特定年代發生的事彙整成短篇集。基本上每篇都是兩面完結,也可跳過文字部分只欣賞照片就好。

我深深愛上築地市場已有近二十載,期間我們形影不離,他就像讓我十分驕傲的男友,無論如何都想帶出去給大家看看,正是在這樣的心境之下才誕生了這本書。

築地魚市場銀鱗會事務局長 福地享子

魚河岸:漫游昔日朝千金的殘影

東京日本橋,作為築地市場之母的魚市於江戶初期誕生在此,直到因一九二三(大正十二)年關東大地震燒毀為止,約持續了三百餘年的歲月。

江戶是水都,縱橫交錯的運河方便船隻往來,物資也經由水路運送。船上貨物卸貨上陸之處被稱為「河岸」,市內約有七十個「河岸」。其中,經手魚貨,規模最大的「河岸」就是魚河岸(魚市)。

日本橋的北端立有魚市的紀念碑乙姬像。石像的後方一帶就是以前魚市的所在地。最盛期自日本橋室町一丁目到本町一丁目間都是魚店林立之處。在流過這附近的日本橋川上,從江戶灣來的船競相運送魚貨,還不到早晨生意就熱鬧不已,因此被譽為千兩黃金落下之地,同時也成了江戶的名景點。魚市場離開此地已經過了近一百年,這裡經過重新開發乍看之下已經完全變了個樣,但實則不然。室町一丁目,飲食店林立的小徑便是過去魚店林立的小路。魚市的交易便是位於小路兩側放在被稱為「板船」的魚的陳列台上進行的。路寬看起來無論今昔都沒有太大改變。一旦放了板船之後,便勉強僅能容納一人通過,十分狹窄。完全可以想像當時擁擠混亂的樣子。

走到主要的大路上,販賣柴魚乾和海苔等和魚市有著深厚關係的大盤商也很吸引人的目光。朝千金的興盛景況仍然相當頑強地殘存於此地。

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一日,築地的歷史於焉開始

大地震三個月後的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一日,舉行了於築地海軍省的科學技術研究所(兵工廠)原址建造的「市立臨時東京魚市場」的啟用儀式。設施是短期內趕工而成,使用的是東京市準備的臨時屋舍。原於芝浦營業的魚市便從隔日起在此地重新開始營業。

這讓東京市政府鬆了一大口氣。

同一年的三月,公布了「中央批發市場法」,確定於全國主要都市設置中央批發市場(見58頁)。東京市亦開始著手準備開設市場相關事宜。提出了建設新的設施,容納在既有市場工作的人員的構想。不過可想而知魚市不可能毫無異議地接受這個提案,光是對於遷移就進行頑強抵抗的魚市怎麼會這麼簡單地就進駐在官員所制定的法律下營運的市場呢。而若是強行關閉市場,必定會產生為數眾多的失業者,且要付出龐大的補償金。因此正是借助了這次前所未有的天災之力,才踏出了築地遷移這莫大的一步。

接下來便要收購海軍用地和建設中央批發市場、收容市場工作人員……。究竟是否真能如計畫一樣順利進行呢。

「一見鍾情」是專業採購的大忌

照片全是拍賣前鑑定魚貨的樣子。這正是專業採購人各自計算出價格,決定到底要不要買的場面。市場的專業採購和一般認知的鑑定專家有點不太一樣。鑑定的標準必須是:不僅自己可以賺錢,還要讓客人滿意。置損益於度外去買自己中意的魚可是大忌。

但是,偶爾會聽到採購抱怨:「唉呀,不小心愛上就買了」,但說時臉上卻掛著微笑。也好,人偶爾也是想嘗嘗看禁果的滋味吧。

活魚和海膽也有採競標拍賣的交易方式。左邊的照片就是活魚和海膽的拍賣場。右邊的照片是大家各自鑑定魚貨的樣子。所謂的鑑定又可說是鑑價,指各人為魚貨訂出自己心目中的價格。記載這些價格的筆記或者紙張稱作「註記冊」。是去競標時不可或缺的機密筆記。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