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深入檢討原因能消除
原地踏步的思考——【原因、解決對策】
有效解決對策的必要條件
靈感首先要盡量想到極限,才能看見所有可能性,但只要存在任何問題或糾紛,就絕不能躁進,否則反而危險。
因為只要沒有找出原因所在,即使想出解決的對策,也有偏離的風險。除此之外,還會在嘗試錯誤的過程中發現「不是這樣、也不是那樣」,導致最後在原地踏步。
隸屬義大利職業足球隊AC米蘭的本田圭佑選手,在2014年加入該球隊時,因為遲遲無法射門得分,陷入空前的低潮,也因為沒有亮眼的成績,被球迷與當地媒體大發噓聲。
但他在隔年從開幕戰起就不斷射門得分,終於恢復他原有的實力。究竟他發生了什麼事?
其實既不是因為有強韌的毅力,也不是因為有得天獨厚的才能,更不是因為運氣讓他締造佳績,而是某個獨特的思考法,讓他恢復原有的實力。
一流選手走出低潮的思考法
不論多一流的選手,難免會有陷入低潮的時候。通常這個時候大家都會想「增加2倍練習量」、「更加努力訓練」,因為沒有結果,認為得加倍努力才行。
正因為覺得總有辦法解決問題,所以會思考各種可能的對策。
乍看之下是很正確的想法,但其實只是在否定以往的自己,更容易因此在原地踏步。
就這一點來說,以本田選手為首的一流選手,思考法就是不同。
既然沒有結果,就找出真正的原因,再依據這個原因思考對策,最後付諸實行就行了。他思考的只有這件事。
會沒有結果就表示存在某個原因,所以要先找出這個特定原因,再決定解決對策,最後逐步實行即可。一流選手將這種因果循環的思考方式視為理所當然。簡單地說,一流與二流之間的差異,並不在於才能與努力,而在於「思考法」的不同(參考資料:《一流的逆境力》遠藤友則著、日本SB Creative出版)。
學校不教的問題解決法
「老是存不夠錢」、「夫妻關係愈來愈差」、「新產品賣不出去」,不論公私,我們每天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
通常這種時候會讓我們變得焦慮,而且雖然很想「努力」,卻總是找不對方法,最後只能徒勞無功。
這是因為我們所生活的環境,不論學校還是公司,都只教我們解決的方法,卻很少教我們養成確實找出原因的習慣。但即使躁進地思考解決對策,只要沒有鎖定出真正的原因,就不可能找到真正的解決對策。
若沒有找到真正的原因,還妄想思考出有效的解決對策,那就只有在論機率的賭博界裡了。
發生問題時,最重要的並不是單純找到解決對策,而是同時設定「探究原因」和「解決對策」。
先將「探究原因」和「解決對策」做分類,再同時思考因果關係與解決對策,才是消除原地踏步的訣竅。
改變人生的探究原因
從20多歲開始從事提供諮詢服務的我,說來很難為情,有4年時間幾乎養不活自己,儘管那時我已經結婚,收入卻比大學剛畢業的人還低,連帶讓家人跟著受苦。
當時我用盡各種方式行銷自己,包含寄送DM、打電話行銷、在異業交流會上猛發名片,但還是無法成功得到工作。
「一定是因為我知名度還不夠!」
我心裡這麼想,於是將刊登在介紹同業的雜誌上的廣告增加為2倍。
儘管我投入這麼多廣告經費,還是沒有任何起色。
「會不會問題不是出在知名度,而是出在我的技術還不夠?好吧!我就再多學習一些!」
於是我開始大量閱讀專業書籍。
但即使我這麼努力,好不容易取得機會去向客戶行銷,最後還是沒能成功得到工作。
就這樣,眼前的資金短缺開始在我的腦海裡縈繞不去。
現在回想起來,其實很理所當然,因為我根本沒有針對「為什麼得不到工作?」找出真正的原因,以為只要努力就能靠天馬行空的解決對策來度過難關。
後來有一次我去拜訪某建設公司時,坦白告訴該公司的社長,自己目前還無法得到工作的窘境。
「你似乎認為問題出在你的知名度和技術不足,但你有確實想過得不到工作的原因嗎?其實你只顧著想對症下藥來解決問題,努力的方向根本不對,你要不要先針對原因好好檢討一下呢?」
被他這麼一說,我才首度認真面對自己得不到工作的原因。
為什麼我會得不到工作?當然是因為知名度不夠。
為什麼我的知名度會不夠?因為我還沒有交出實際的成績。
為什麼會交不出實際的成績?因為我沒有確實宣傳我的強項讓人知道。
為什麼會沒有確實宣傳我的強項?因為我根本不清楚自己的強項。
為什麼會不清楚自己的強項?因為我沒有客觀檢視自己。
「既然如此,就先向他人請教我的強項何在,讓他人來告訴我。」過了幾天後,我又去找那位社長,請教他對我的印象,結果那位社長這樣告訴我:
「沒有錯,你一定是還沒察覺到自己的強項在哪裡。你有創業的經驗,而且就我跟你談話的感覺來說,你對市場的新需求很有獨到的見解,所以你要不要試著以開發事業新領域這塊來行銷自己看看?」
他的這番建議,讓我後來以開發事業新領域的諮詢顧問之姿,很快就擴大了營收。
而那一瞬間也讓我明白,遇到瓶頸時,絕不能躁進地想一口氣找到解決對策,應該先探究原因的重要性。
原地踏步的思考——【原因、解決對策】
有效解決對策的必要條件
靈感首先要盡量想到極限,才能看見所有可能性,但只要存在任何問題或糾紛,就絕不能躁進,否則反而危險。
因為只要沒有找出原因所在,即使想出解決的對策,也有偏離的風險。除此之外,還會在嘗試錯誤的過程中發現「不是這樣、也不是那樣」,導致最後在原地踏步。
隸屬義大利職業足球隊AC米蘭的本田圭佑選手,在2014年加入該球隊時,因為遲遲無法射門得分,陷入空前的低潮,也因為沒有亮眼的成績,被球迷與當地媒體大發噓聲。
但他在隔年從開幕戰起就不斷射門得分,終於恢復他原有的實力。究竟他發生了什麼事?
其實既不是因為有強韌的毅力,也不是因為有得天獨厚的才能,更不是因為運氣讓他締造佳績,而是某個獨特的思考法,讓他恢復原有的實力。
一流選手走出低潮的思考法
不論多一流的選手,難免會有陷入低潮的時候。通常這個時候大家都會想「增加2倍練習量」、「更加努力訓練」,因為沒有結果,認為得加倍努力才行。
正因為覺得總有辦法解決問題,所以會思考各種可能的對策。
乍看之下是很正確的想法,但其實只是在否定以往的自己,更容易因此在原地踏步。
就這一點來說,以本田選手為首的一流選手,思考法就是不同。
既然沒有結果,就找出真正的原因,再依據這個原因思考對策,最後付諸實行就行了。他思考的只有這件事。
會沒有結果就表示存在某個原因,所以要先找出這個特定原因,再決定解決對策,最後逐步實行即可。一流選手將這種因果循環的思考方式視為理所當然。簡單地說,一流與二流之間的差異,並不在於才能與努力,而在於「思考法」的不同(參考資料:《一流的逆境力》遠藤友則著、日本SB Creative出版)。
學校不教的問題解決法
「老是存不夠錢」、「夫妻關係愈來愈差」、「新產品賣不出去」,不論公私,我們每天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
通常這種時候會讓我們變得焦慮,而且雖然很想「努力」,卻總是找不對方法,最後只能徒勞無功。
這是因為我們所生活的環境,不論學校還是公司,都只教我們解決的方法,卻很少教我們養成確實找出原因的習慣。但即使躁進地思考解決對策,只要沒有鎖定出真正的原因,就不可能找到真正的解決對策。
若沒有找到真正的原因,還妄想思考出有效的解決對策,那就只有在論機率的賭博界裡了。
發生問題時,最重要的並不是單純找到解決對策,而是同時設定「探究原因」和「解決對策」。
先將「探究原因」和「解決對策」做分類,再同時思考因果關係與解決對策,才是消除原地踏步的訣竅。
改變人生的探究原因
從20多歲開始從事提供諮詢服務的我,說來很難為情,有4年時間幾乎養不活自己,儘管那時我已經結婚,收入卻比大學剛畢業的人還低,連帶讓家人跟著受苦。
當時我用盡各種方式行銷自己,包含寄送DM、打電話行銷、在異業交流會上猛發名片,但還是無法成功得到工作。
「一定是因為我知名度還不夠!」
我心裡這麼想,於是將刊登在介紹同業的雜誌上的廣告增加為2倍。
儘管我投入這麼多廣告經費,還是沒有任何起色。
「會不會問題不是出在知名度,而是出在我的技術還不夠?好吧!我就再多學習一些!」
於是我開始大量閱讀專業書籍。
但即使我這麼努力,好不容易取得機會去向客戶行銷,最後還是沒能成功得到工作。
就這樣,眼前的資金短缺開始在我的腦海裡縈繞不去。
現在回想起來,其實很理所當然,因為我根本沒有針對「為什麼得不到工作?」找出真正的原因,以為只要努力就能靠天馬行空的解決對策來度過難關。
後來有一次我去拜訪某建設公司時,坦白告訴該公司的社長,自己目前還無法得到工作的窘境。
「你似乎認為問題出在你的知名度和技術不足,但你有確實想過得不到工作的原因嗎?其實你只顧著想對症下藥來解決問題,努力的方向根本不對,你要不要先針對原因好好檢討一下呢?」
被他這麼一說,我才首度認真面對自己得不到工作的原因。
為什麼我會得不到工作?當然是因為知名度不夠。
為什麼我的知名度會不夠?因為我還沒有交出實際的成績。
為什麼會交不出實際的成績?因為我沒有確實宣傳我的強項讓人知道。
為什麼會沒有確實宣傳我的強項?因為我根本不清楚自己的強項。
為什麼會不清楚自己的強項?因為我沒有客觀檢視自己。
「既然如此,就先向他人請教我的強項何在,讓他人來告訴我。」過了幾天後,我又去找那位社長,請教他對我的印象,結果那位社長這樣告訴我:
「沒有錯,你一定是還沒察覺到自己的強項在哪裡。你有創業的經驗,而且就我跟你談話的感覺來說,你對市場的新需求很有獨到的見解,所以你要不要試著以開發事業新領域這塊來行銷自己看看?」
他的這番建議,讓我後來以開發事業新領域的諮詢顧問之姿,很快就擴大了營收。
而那一瞬間也讓我明白,遇到瓶頸時,絕不能躁進地想一口氣找到解決對策,應該先探究原因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