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四章 一分錢

「他們收購了城市發展公司,並將它打造成為今天的巨人。」
──遠東機構總裁黃志達

  1969年,馬來西亞吉隆玻爆發種族騷亂,並蔓延到鄰國新加坡,對於處境已是雪上加霜的小型房地產開發商城市發展有限公司(City Developments Limited)來說,這簡直是致命一擊。在新加坡,馬來暴徒和華人私會黨之間的衝突持續了七天,造成約80人受傷,四人死亡。投資者的信心在1967年英國宣佈從蘇伊士以東撤軍後就跌至谷底,種族騷亂令情況進一步惡化。城市發展在馬來西亞南部的柔佛巴魯項目停滯不前,它嘗試將資金轉到新加坡,但流動資金的狀況卻非常吃緊,到了走投無路的地步。
  為挽救業務,這家在新、馬兩地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希望通過大宗交易脫售一批股票。郭令明從一位著名的股票經紀得知此消息,他說:「我覺得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大筆一揮,就可擁有可觀的土地儲備。然而,這並不是交易的問題,而是怎麼出價才是關鍵!
  郭令明對這筆交易很感興趣,於是遊說父親將它買下。豐隆公司正涉足房地產業務,收購城市發展將為他們提供一個很好的立足點。父親拿出算盤快速計算了一下,認為兒子是對的,這確實是一筆划算的交易。城市發展股票當天的收盤價為41分,郭老先生同意用這個價錢買入。為防止第二天的開盤價上升,郭令明要求父親給個緩衝,父親答應了:「我再給你1分──42分。明天買。」
  不料第二天一開市,城市發展的股價就升到43分,比他父親指示的買入價高出1分。郭令明猶豫了。股票經紀給他下了最後通牒:「你想要嗎?如果你不想要,別人會要買的。」郭令明知道自己沒有時間向父親再次確認,機會稍縱即逝,他必須當機立斷,因此,在那一刻,他毅然做了決定說:「我要!」
  這個決定將改變他的人生。半個多世紀後他回憶說,他心裡知道自己做了正確的決定,然而,他也感受到一種熟悉的害怕和恐懼,他說:「我知道免不了挨罵。」
  果然,他的預感應驗了。郭氏家族剛剛完成了新加坡企業史上最了不起的一項壯舉,但是當父親得知兒子付的價錢比他批准的多了1分錢後,勃然大怒。郭令明說:「噢,他很不高興,把我罵得狗血淋頭。我知道我們得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沒有關係,就讓他罵吧!」他這麼說的時候,語氣中並沒有絲毫苦澀或嘲諷的意味。
  28歲的郭令明做好了被剝層皮的準備,經歷檳城出走以後的他已經夠成熟,可以應對這種情況。他向父親承認自己的行為逾越職權並表達歉意,我說「爸爸,對不起,下次我不敢了。我錯了。」
  我承認犯錯人是我,不是他,我說我知道錯了,這在某種程度上讓他有些欣慰,因為兒子不經一事,就不長一智。
  就這樣,在挨罵的同時,新加坡股市的領頭羊開始易主,即將成為一隻家喻戶曉的新加坡藍籌股。雖然城市發展的財務狀況不好,但它有很多吸引人之處,讓郭令明決定入股這家公司。他說:「城市發展的大部分土地都位於新加坡的黃金地段。他們也有很多很好的開發計畫。」但城市發展的問題是,雖然它有很多想法和計畫,但它欠缺資金,在業務規劃方面更是一籌莫展。郭令明說:「我看到了一家充滿潛能的公司,但它由一群專業人士經營,而不是生意人。」
  這家公司成立於1963年,在安珀大廈(Amber Mansions)租了一間小小的辦公室,就是現在的多美歌地鐵站所在地,地處新加坡著名的烏節路購物帶。公司當時只有八名員工,董事會由英國人和華人社群代表組成,第一個管理團隊由一名英國特許估算師領導。為了籌集資金,公司在成立兩個月後就上市了。城市發展很快便在柔佛巴魯完成首個名為Fresh Breezes的住宅項目,這個富有創意的團隊還把「示範單位」概念引進當地市場。
  城市發展成立的時間點,是新加坡正式加入馬來亞的九天前,它的目的是要進軍馬來亞共同市場,因此兩年後新馬在1965年分家,對它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挫敗。城市發展在柔佛巴魯的兩個項目在新馬分家後遭遇嚴重打擊,當時馬來西亞房地產市場異常低迷,到了1966年6月,柔佛巴魯房地產市場幾乎崩潰。
  豐隆的股權參與正是城市發展所需的白武士。郭氏家族在1969年10月委派三人加入城市發展董事會,其中包括郭令明。他們提出了一個拯救方案,解決城市發展的現金流問題,郭令明也開始著手處理困擾城市發展的一些問題。例如,該公司在新加坡最具潛能的專案是位於西部的金文泰園(Clementi Park),但該住宅發展專案在處理非法居住者和佃農方面一直遇到問題。郭令明說:「他們做好一套計畫,並不斷改善,但裡面還是有住戶,如果這些住戶不搬遷,就永遠無法發展!」
  他把安置住戶列為首要任務,推動談判和補償,並迅速完成了清理工作。他說:「城市發展的人不知道如何跟住戶談判,讓住戶予取予求。他們不斷花錢,花很多錢做出漂亮的設計,但卻無法開工。這就是為什麼我說他們是優秀的專業人士,有很好的計畫,但他們不是生意人,無法解決實際問題。」
  城市發展在金文泰園推出了相對較新的住房概念──共管式公寓,而金文泰園也成為該公司的標誌性專案。郭令明覺察到本地專業人才不足的問題,於是聘請了一位著名的美國建築師,負責這個占地100多英畝專案的後期工程規劃和發展。城市發展很快就建立聲譽,成為一家可靠的高品質住宅發展商。他說:「豐隆最初是做建材生意的,因此我們對建築品質和成本非常熟悉。當我們進軍房地產業時,我們很早就決定要在市場樹立起聲譽。我不想只是賺錢,我希望我們建的房子有品質。一些發展商把品質的問題留給買家自己去處理,特別是在1970年代,但這不是我們要打造的城市發展。」
  豐隆在1972年買下城市發展的多數股權,這是該公司首次以西方模式完成的並購案,郭令明受命策劃和執行,完成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項企業收購。觀察人士對此大為讚賞,《新國家午報》(New Nation)這麼寫道:「高瞻遠矚的豐隆搶在他人之前掌控了該公司,並不令人驚訝。」新的城市發展很快便實現多元化,進軍住宅地產以外的領域,在組合中增加了投資類地產、工業地產和商業地產。那一年的《海峽時報》打著這樣的新聞標題:「城市發展大顯身手買地」。該公司在一年後大翻身,還首次向股東派發股息。

(未完)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