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章 規劃你的職涯方向
  年輕世代,往往帶有一絲叛逆與自信,勇於挑戰傳統,也積極追尋自己的夢想。在這個變動快速的時代,他們渴望成功、希望在短時間內創造屬於自己的成就。然而,在競爭激烈的職場環境中,年輕人不僅要面對現實的考驗,也經常受到質疑與期待交錯的目光。因此,在追求事業發展的同時,是否該停下腳步,審視自己的職涯規劃?

先累積經驗,再尋找定位?
  「先累積經驗,再尋找定位」已成為許多年輕人進入職場的策略,特別是在初入職場時,先進入適合的領域工作,學習職場技能,再依興趣與專長調整發展方向。然而,這種方式若沒有妥善規劃,很容易陷入職涯瓶頸,甚至影響長遠發展。
  首先,許多剛畢業的年輕人會抱持「先做再說」的心態,先進入某個行業累積經驗,等到找到更適合的機會再轉職。然而,這樣的想法可能會導致職涯發展受限,因為每一次的工作選擇都可能影響未來的發展方向。一家知名企業的人資主管曾透露,他們每年錄取許多應屆畢業生,但不到半年,就有一半以上選擇離職,原因多數是發現工作與期待不符,或是認為未來發展有限。這樣的頻繁跳槽不僅影響履歷的穩定性,也可能讓企業對求職者的職業忠誠度產生疑慮。
  此外,缺乏明確的職涯目標,可能讓年輕人陷入「工作只是過渡」的狀態。根據調查,高達六成的畢業生在求職時感到迷惘,原因包括對科系不感興趣、所學與職場需求落差大,或對職涯發展方向不明確。這些因素都可能讓求職者在職場上難以累積專業能力,進而影響未來的發展。
  小宇,25歲,畢業於傳播系。畢業時,他並不確定自己要走哪條路,因此選擇先進入媒體產業,擔任行銷企劃助理。他原本以為這只是短暫的過渡,但一年過後,他發現自己的專業技能成長有限,所學的行銷策略無法實際應用到更具創意的影音內容製作,這讓他開始產生職涯焦慮。當他想轉職時,卻發現履歷已經被「行銷人員」的標籤框住,要進入影音製作產業變得更加困難。最後,他決定報名相關進修課程,透過作品集與專案實作,才成功轉入自己真正感興趣的領域。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李文身上。畢業時,他因為不確定未來方向,選擇進入某連鎖企業擔任門市管理助理。他原本以為這只是短期的選擇,未來仍有機會轉換跑道。然而,隨著時間過去,他發現自己的工作模式與個性不適合長時間待在一線服務業,面對大量顧客與營運壓力,他開始思考自己的職涯定位。後來透過內部轉調機會,他轉入企業內部的培訓部門,發現自己更適合從事教育訓練工作,最終在這個領域持續深耕,成為企業內部講師。
  市場競爭的背後,其實是人才的競爭。如果缺乏清晰的職涯規劃,僅憑短期考量選擇工作,可能會導致後續發展受限。因此,在選擇「先累積經驗,再尋找定位」之前,應謹慎評估以下幾點:
  1.在求職前,應多方蒐集產業資訊,了解市場對專業技能的需求,並確保自己的選擇符合未來趨勢。
  2.選擇一份工作時,應思考這份工作是否有助於長遠發展,而非僅以短期薪資或就業壓力為考量。
  3.無論選擇哪個產業,都應培養通用技能,例如溝通能力、數據分析、問題解決能力等,這些能力將有助於未來的職涯發展。
  4.不要因為外界壓力而隨意選擇職業,而應該根據自身興趣、專長與職業發展的可能性,做出理性的決定。
  職場是一場長期競爭,盲目追求短期利益,可能會讓自己陷入職涯困境。「先累積經驗,再尋找定位」雖然可以幫助我們暫時站穩腳步,但若未能搭配良好的規劃,未來可能會面臨更大的職業瓶頸。因此,在踏入職場之前,應審慎思考職業方向,確保每一步都能成為未來成功的基石。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