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1.1 甚麼是簡煉營銷學?

「簡煉」,即是「簡單+精煉」,深入並淺出。
如果用幾句句子來形容,可以說是:
以銷售為導向
以精煉為心法
以簡單為依歸
這並非一門高深的學問,在簡煉營銷學五個單字背後,其實是蘊含千言萬語,因為這是我在Marketing & Sales界別辛苦了十多年之後,真摯體會得來的心得。
這十多年來,我嘗試過普通打工、轉型銷售、自行創業……一直致力將我在營銷的知識和技術實踐出來。途中,我經過了無數次的挫折、失敗、拒絕、被騙、嘲諷、恥笑、離棄,真的感到非常氣餒。特別是在Marketing & Sales行業,我有一段很長時間都是漫無目的地「死做爛做」,不懂得以銷售為導向,以為自己做好本份就會有人欣賞,結果一直都無人問津。我又曾經以為憑努力就有回報,可惜偏偏結果不像預期,被迫安慰自己「明天再努力」,結果因為沒有正確的方法,墜入了「試完又錯、錯完又試、試完再錯……」的無間輪迴之中。我更加曾經以為,要把自己的企業品牌弄得天花龍鳳,花昂貴成本聘請專業人士,建立精緻漂亮的Facebook、Instagram,再做高檔次的廣告宣傳,可是最終只是一筆又一筆沉重「開支」(記得第一次做Zoom直播分享課時,我們還特意花$6000找了一班攝製團隊,再用了$4000租了一間studio去做。結果吸引了200人出席,但只賣出3張單。);而現在我們在幾乎沒有成本的情況下,就可做到20%的成交率。
我發現不論是做人還是處世,甚至做生意的時候,如果把事情做得太繁複,反而因此「架床疊屋」產生反效果。相反,如果用Less Is More的思維去做事,把複雜的事簡單做,其實更易達到我想要的成果。
當然,在「簡單」背後,不是一股勁的懶惰或「Hea做」,反而要有堅實的知識基礎、正確的心態思維,配合多次的實戰和歷練,「精煉」出一套實在心得,才會有真正化繁為簡的能力。正如香港人很喜歡看的黃子華棟篤笑,在他簡潔有趣的笑話背後,其實因為他具有把高深哲學簡化成通俗笑話的才華,令他的棟篤笑得以百看不厭,每一次看都有另一番體會。所以,做事須「簡單」之餘,「精煉」是更重要的一步。
尤其是,我現在作為一名網課創業家,我必須把相關的知識研究得深入,同時用最簡潔的方式演繹出來。在我過往協助超過50位個人IP創課期間,他們很多本身都對網上課程、知識變現、Online Marketing沒有充足認知,如果我再用高深的理論向他們講解,對他們創業、創課毫無幫助。反之,我要用最淺白、最簡煉、最到位的言語指導,配合最高效、最吸金的工具為他們實踐創業夢,以銷售結果為最終導向,大家一起創造共贏成果!慶幸的是,我的簡煉營銷學並非紙上談兵,令到我能協助50多位生意老闆,不單止建立真正屬於他們的網絡事業,並創造極之可觀的收入,成就了九位數字的生意額。
無論你是上班族、自僱人士、斜槓族,甚至是中小企老闆也好,你要學懂簡煉營銷學,用最簡單、最有效益之方法,將個人能力化為市場價值,把自己銷售出去,才能在這個商業社會嶄露頭角,甚至創造前所未有的財富和收入。
接著下來,我會透過我以前經歷過的故事、學習過的知識、協助過的創業的事例,讓你只需看完一本書就透徹了解何謂簡煉營銷學。
第一步,你的心態必須有一個元素──銷售!

1.2銷售就是硬道理
只要有競爭的環境,銷售就是必須的!
這是我投身社會數年後深深感受到的硬道理,不論是在辦公室內、在創業期間、在做生意的時候,只要你想創造更大價值、你想得到更多人認同、你想為自己賺取更多更多更多收入,甚至在街市殺價或是吸引異性,銷售都是你不可或缺的一部份。這裏說的是銷售,不只是日常在街邊所看到的Salesperson,不是深水埗式叫賣,而是一門確確切切的學問,用到極致的話,甚至是一門藝術,恰如港產電影《無雙》裏周潤發所說的對白:
「任何事情做到極致,都是藝術。」
如果你只是用負面的角度去看銷售,那麼它怎樣看都是負面的;相反,倘若你願意用其他眼光去剖析這門藝術,或許你就能夠發現「銷售的美」,甚至迷上了銷售學。
在商業世界,不論是甚麼類別的銷售,都可以歸納為一門藝術,同時亦是一種科學。銷售是推動企業繁榮的引擎,不論是一位初入職場的年輕人,還是一位經驗豐富的企業家,都無法忽視銷售的重要性。銷售更加是一家企業要取得成功的關鍵要素,老闆要將生意推銷給投資者,上司要將公司理念和文化推銷給下屬,員工要將產品或服務推銷給潛在客戶。如果你想把自己的想法、理念、作品讓多人認識,你必須把這些東西盡可能宣揚出去,而在宣揚的過程之中,你就要懂得銷售,因為銷售不僅僅是推銷產品或服務,更是建立關係、解決問題和提供價值的手法。當你將銷售研究到極致,它不僅僅只是協助你推銷服務及產品,還可讓你更加透徹地了解人的心理、人的品味、人的興趣,讓你更懂得拿捏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讓你在每個地方都創造出自己獨有的價值,讓你在團體之中與別不同,成為焦點之中的焦點。
當你很想做好銷售,其間你就會學懂——
如何分析目標客戶的心理;
如何創造讓人百看不厭的內容;
如何在工作之中創造更大更強的價值;
如何讓不同界別的人認識到你獨有的存在;
如何以自己的理念、思維、想法影響其他人。
當你懂得運用以上的能力,並融會貫通地使用出來,你在職場也好,在生意場上也好,對任何人你都可以展現自己的獨有價值,使你的競爭力提升十倍,甚至百倍。
前英國首相邱吉爾(Sir 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出生於沒落的公爵家族,相傳他從年輕時已不斷主動參與各類名人社交宴會,透過與不同上流人士交談,練成一流口才。後來,他在一次名流派對上結識了維奧萊特(Violet Bonham Carter),兩人之後愈發投契,成為深交,恰巧維奧萊特的父親是準備出任新一屆英國首相的赫伯特.阿斯奎斯(Herbert Henry Asquith)。得到維奧萊特引薦,邱吉爾有機會在阿斯奎斯面前展現才幹,後者就任新首相後,委任邱吉爾為商務大臣。自此,邱吉爾進入了英國政府權力核心,一直平步青雲,1940年更登上國家首相一職位。邱吉爾的故事,正好說明做好交際的重要性,一旦你懂得長袖善舞,機會也會隨之而來。做生意者亦應如是,多點把握交際機會,不單可擴闊人脈,亦可藉機會向不同界別的人擴充自己的影響力。運用恰當的交際手腕及語言技巧,能夠讓其他人加深對你的認識,影響他人信服於你的主張、你的見解、你的理念,當你銷售產品或服務時自然事半功倍。銷售的用途,除了做生意,同時也是把你自己個人的特質介紹給客戶,儼如把自己塑造成個人品牌,讓不同人士對你留下深刻印象。當有人賞識你時,自然對你的品牌、產品、服務更有信心,你便可借助人際關係為自己創造更有利的生意條件,把一件件難辦的事逐步辦好。
身處香港或者東南亞社會,不論是職場或生意場上,都會面臨意想不到的競爭,特別是當某一個行業風頭正起之時,便會有成千上萬的人湧入爭搶,如果你不懂得把自己銷售出去,只是困在一個工作位置上孤芳自賞,那麼到頭來只有你懂得欣賞你自己,而不會有其他人懂得欣賞你。當然,偉大的哲學家、音樂家、科學家,都可以自己一個人獨活,精心雕琢出高水平作品或學術研究,從而令世人主動認識他。不過請撫心自問,你是一個在社會上99%的普通人,抑或是那1%天選的哲學家、音樂家、科學家呢?
如果你是屬於前者,那麼銷售必定是不可或缺的。
當你拿起iPhone的時候,請逆向思考一下,你當初是如何知道有這個產品的?這是因為iPhone進入了香港和亞洲市場。它是如何進入了亞洲市場的?是因為蘋果這家公司把它們的產品和服務推銷到香港和亞洲,很多商家爭相入貨。商家又是如何得知有這部iPhone的推出呢?當中包含了蘋果在不同媒介的廣告宣傳,尤其是一年一度的產品發佈會,商家預計哪一個產品受歡迎,便會入貨並拿到香港和亞洲來賣。一部蘋果出產的智能手提電話,正是通過銷售的方式,運用不同平台、不同渠道、不同媒介,讓全球消費者認識,繼而對這項產品產生興趣,令這項產品不愁沒有市場,於是運送到世界各地開賣。如果蘋果不懂得銷售,它的產品只是留給員工自娛自樂,沒有好好宣揚及推銷出去,又怎能開拓新的潛在市場,好好把產品出售,令這家美國公司擁有龐大營收呢?
換個角度去看,銷售就好像一座橋樑,連繫起人與人之間的供應和需求,將A的獨有價值帶給B,將C的產品連繫給D,又或者找到E的服務提供給F。
這條橋樑,是企業家、生意老闆、創業者必須搭好的,因為可助你把生意業務推上一層樓。銷售可助你吸引潛在客戶的注意力,引起他們的興趣,並激發購買的慾望,通過創造吸引人的Offer,將他們與產品或服務互相匹配。當市場上有10家和你售賣同樣產品的店舖時,你要怎樣才能做漆黑中的螢火蟲呢?關鍵正是做好銷售,讓潛在客戶主動向你作出購買,你的生意就可以愈做愈大,一舉超越你的競爭對手。
《無雙》裏另外有一句對白令我印象深刻:
「一百萬人裡,只有一個主角。
而這個主角就是把事情做到極致,但首先這個主角要先找到舞台。」
倘若你想把你的生意、品牌、業務,提升為市場上成千上萬家公司之中最耀眼的主角,那麼請你記得把銷售做到極致,而且找到一個專屬於你的舞台。這個舞台可以是細小的Niche,好像專賣爆谷的小吃店,也可以是未有人發掘的藍海,比如在月餅之外再創出新奇的冰皮月餅。只要找到適合你生意的舞台,同時把銷售主導你的營運,生意營收自然可以賺個盤滿缽滿。
然而,我在人生的前30多年之中,一直都沒有領略到上述的銷售思維,當時從來沒有意識到銷售之重要性,結果在職場上一事無成,只是一名面目模糊的打工仔,在公司裏毫不起眼,事業浮浮沉沉。當時,我壓根沒有想像過自己有能力創立一門生意,更沒有想過能成為一位企業家。令我人生有翻天覆地改變的,原來在我領略到銷售重要性的那一刻開始。
銷售,改變了我。

1.3限制性思維
銷售兩個字,知易行難,特別是你需要有思維、勇氣、不怕輸的心態才能做到好的銷售,其中最難改變的,就是人的「限制性思維」,因為它是我們在多年生活中不知不覺間產生出來的怪物。
何謂「限制性思維」?問問偉大的ChatGPT,它給予了這個答案:
限制性思維是指一種思考方式或心態,其中個人對於可能性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有著狹窄的觀點和限制。這種思維模式限制了個人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導致對新觀點、不同方法和可能性的開放度減少。
限制性思維可能源於個人的經驗、信念、價值觀、文化和教育等因素。這種思維模式通常會導致以下幾種行為和想法:
1.點到為止:個人只關注問題的表面,不願意深入思考或挑戰現狀,因此無法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
2.忽視可能性:個人對於新想法或不尋常的方法持懷疑態度,認為它們不可行或不值得嘗試,因此錯過了潛在的機會。
3.拒絕改變:個人抗拒改變,堅持過去的方法和做事的方式,不願意接受新的觀點或方法。
4.僵化思維模式:個人固守特定的思維模式或方法,不願意探索其他選擇或尋找更靈活的解決方案。
限制性思維可以阻礙個人的成長和發展,限制創造力和創新能力。相反,開放性思維則鼓勵探索多樣性的觀點和方法,並有助於發現新的解決方案和機會。通過意識到限制性思維的存在並努力改變思考模式,人們可以擴展思維的範圍,更好地應對挑戰和機遇。
猶記得某年冬天,我曾有兩個星期時間躺在床上,沒有工作沒有娛樂沒有運動,原因並非我大病,純粹是濕疹發作而已。
可是,我沒有去看醫生,我覺得那幾百元的診金太貴了!更甚的是,我連去藥房用數十元買消炎藥也不捨得,唯有一直躺在床上,希望靠身體抵抗力讓自已復元。然而,身體卻是一日不如一日,每天把皮膚抓到紅腫見血,失眠讓我精神萎靡,感覺就如行屍走肉般,每天呆在家裏活在愁緒中。真的很愁,更愁的,是我的心,我那時候真的太窮了!銀行的積蓄早已花光,又因為濕疹令自己無法上班,收入來源即刻中斷,加上一直以來為了濕疹用了高昂醫藥費,完全入不敷支,生活佶倨得很——
沒有錢給母親家用;
一日一餐(對的,不是三餐)都是麥當勞;
不敢進行任何娛樂消費;
重感冒但拒絕花錢看醫生;
多次內心掙扎想向親友借錢;
寧願走很遠路都不想用幾元車費。
歸根究底,皆因我對賺錢毫無認知,令我一遇上財政危機時就變得弱不禁風。那時的我,每天都為銀銀不夠而煩惱,才深深明白「無錢萬萬不能」的道理,所以之後無論是生活,或者是後來創業也好,我都一直堅持要有至少三個月使用的現金流。
原生在基層家庭的我,從小對金錢的認知就是一個字──慳!由於父母都是藍領階層,他們素來都主張用錢要「量入為出」,經常提到節儉的重要性,認為慢慢儲錢才是正道,殊不知原來這種積穀防饑的心態,反而造成了對財富管理的認知偏差,亦造成了一種「限制性思維」,覺得很多東西都是無法改變,只好努力調適自己狀態,但求心安理得地過活,結果卻養成我甘於活在框架內的性格。
打從小時候,我一直都在公屋環境中長大,滿以為身邊所見所聞就是香港的一切,相信自己很輕易便能在未來建功立業,殊不知社會上原來分成很多階層,要成為高收入人士其實很困難。直到中學有幸升讀皇仁書院,才發現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原來有些同學真的是天賦異稟,上課時一學即懂,但我卻死背爛記也未能明白書中的知識,能力、才華、成績全部被遠遠拋離。偶然之下,我作客同學家中,看見他屋企原來有二層樓,每層至少3000呎,相比起我一家三口住在不足300呎的公屋,我才驚覺人與人之間的生活環境可以有如此大的差別。正當同學積極參與不同課外活動,又或放學後一起吃晚飯耍樂,我卻為了「慳得一蚊得一蚊」而自我封閉,因此未能認識到真正的深交,加上由於嚴重濕疹導致外貌「一紅一撻」,無論性格和外觀都被歸類成不受歡迎人物,後來更被同級同學排擠,愈讀愈不開心。然而年紀尚小的我,不懂得反思如何去拉近差距,而是漸漸荒廢學業自我麻醉。由小學到中學,看到世界原來有這麼大的差距,但我卻被苟且心態所主導,多次錯失急起直追拉近差距的機會,自然而然公開試成績也一敗塗地,然後自己又再一次「放生」自己,選擇了修讀副學士金融學科學位,不敢下決心重考公開試。這種負面性格就算到了成年後也未有改掉,修讀副學士期間走堂次數遠多於上堂,每次交功課都是「臨急抱佛腳」,抄襲師兄或同學的功課(但原來這個技能對於現在的工作極有用處,後面會提及),做事做人均是只求過關而已,總之「過到海就係神仙」。至於人生有何理想?事業有何目標?收入有何增長?這些都被我拋諸腦後,一日仍未「殺到埋身」,一日都不需要多想、多規劃了。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