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小短腿來了!

9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廢人,活著有什麼意思?
我的癱瘓歲月

一睜開眼,我看見的不是天空或是路面,是白色天花板,四周圍是吵雜的說話聲。雖然頭很暈,但我漸漸意識到這是在醫院。

「啊……」不是痛,是生氣,是惱怒。一把火從胃熊熊升起,已經躺在醫院急診室裡的我,不是難過,而是非常、非常生氣,為什麼有人會撞我?

醫生過來做了一些檢查,叫我嘗試動動看。這時我才發現,身體左半邊全沒了知覺,大半邊的身體也無法動彈。

舅舅和醫生在一旁似乎快吵了起來。

「她的骨頭沒有斷……」醫生說。

「那為什麼不能動?」舅舅質疑。

「這個……可能是壓迫到神經……」

「那要怎麼治療?」舅舅問。

「這個……因為骨頭沒有斷,醫院這裡就沒有太多可以做的,可能要復健吧……」

「那會好嗎?」舅舅又問。

「這個,就是看個人的狀況……」

因為我的外傷只有手肘縫了幾針,醫生對於我不能動的狀況也沒什麼對策。就算需要復健,以我們的家境,也不可能讓我長期待在醫院治療。所以,我躺在擔架上,被救護車載到台北八里當時我媽媽住的地方—就是自己看著辦的意思吧。

後來我得知,當時撞我的,是一位騎著摩托車巡田的阿伯。據說是霧氣太重,所以他才沒看見我。但我印象中,那個時候的能見度很正常,並沒有伸手不見五指的霧啊?總之,他撞到我之後自己也飛出去,還斷了肋骨,受傷也挺嚴重的,就想說算了,沒深究下去。

被莫名其妙地載到八里家中,我躺在床上,兩眼發直地看著天花板,想著自己不能動是要怎麼辦?我才十七歲耶……為什麼老天要讓我碰到這種意外?

我還是有嘗試著想動,但只要一點點移動,從脊椎就會有無比巨大的刺痛發散開來,衝到我的腦門和四肢末梢,「啊!痛!」眼淚不斷被逼出來。

幾乎,每一天每一天我都在哭。

是不是以後我就要坐輪椅一輩子?是不是以後只能坐著輪椅,在街頭賣口香糖、玉蘭花了?是不是我這輩子就這樣毀了?

我的左半邊,是完全沒有知覺的,右半邊又被痛覺整個占滿。我看著自己的身體,被前所未見的黑暗吞噬。

也許,不要活了?不能走不能跑,廢人一個,這樣活著,有什麼意思?

我不禁這樣想。常常。

媽媽曾經請過一位師傅來幫我推拿,看看有沒有效,但只是弄得我更痛,沒有什麼起色。

好長一段時間,我就這樣癱在床上,上廁所要人幫忙,而且會爆痛,弄得滿臉是淚和鼻涕。接著,因為我只能躺著什麼都不能做,就只能吃,胡亂吃的結果,也變得越來越胖。

又爛、又胖、又醜的十七歲。一個重新站起來的夢
學會與痛苦為伴

十七歲車禍之後,真的萬念俱灰。

為了要測試我的神經系統,我曾經偷偷地把左手無名指和小指放在滾燙的熱水中,兩根手指又紅又腫,還燙出了大水泡。我把水泡一一弄破,看見裡面的紅紅肉,我擠擠壓壓那些肉。

一點感覺都沒有。

看著受傷卻沒絲毫痛覺的手指,我不禁想:是不是整個神經都壞死了?是不是沒救了?

可是,別的部位還是感受得到劇烈的疼痛啊,這表示部分神經還會傳達訊息,並不是整個癱瘓。我告訴自己,既然其他部位還會痛,那應該有救才對。

若是有得救,那我必須想辦法救自己。

心底有一種不服輸的怒氣,不甘心自己的人生,就在此畫下句點。

我想起國小游泳教練教過我們一些有關肌肉的常識:動,很重要。所以不管如何痛,我要開始動,才不會肌肉萎縮,我一定要開始動,才不會一直停在原點。我一定要開始動,否則最後就真的不能動了。

我嘗試每天都動一點點,從手伸出去遠一些開始。雖然每次一動,就像指甲一個個被拔掉一樣,從身體的底層開始狂烈地抽痛。我一邊動,一邊鬼吼似的大叫,還好家裡大部分時間都沒有人。然後趁著身體適應疼痛之後,又再往前挪一公分,然後又是嘶吼淚奔一番,感覺脊椎有尖銳的鐵線從腰椎往下往上穿刺,痛感瞬間輻射到臀部和大腿後側,往上直衝頭頂的百會穴。

就這樣,我每天體驗著巨大的疼痛,直到氣若游絲。我喘著氣,看著自己的手腳似乎能一次伸到更遠的床沿了,心裡浮出一種應該是朝著正確方向走的一點點希望和安慰。

「我的腳,有一天可以再度踩在地上嗎?」有時候哭累了,自我放棄地像個植物人看著電視,仍這樣幻想著。

疼痛無所不在,在我醒的時候陪伴我,甚至在睡夢中也會突然出現。

「哼,你就這點能耐?」我開始有了想要挑戰痛苦的決心。

所以,我又嘗試移動更多。雖然更痛,更是狂亂吼叫一番,奇妙的是,我的身體似乎適應了這樣的疼痛,肌肉反而開始有力氣了。

有一天,我用盡力氣撐起上半身,竟然憑著自己的力量坐了起來!我很訝異自己有這樣的進步,但不知為什麼,我沒有跟我媽說,只是想,既然可以坐,離站應該不遠了。

接下來幾天,我把雙腳試著挪到床下,第一次自己試著把腳底放平在地面。雖然還是很痛,但是心情很興奮,我想試著站起來,但還沒有太多力氣。

每一天,我重複一樣的事情,移動上半身,痛。

努力坐起來,又痛。

移動下半身,還是痛。

挪到床邊,下床,一整個痛。人的身體真的很奇妙,當你習慣了疼痛的陪伴,疼痛就似乎開始越來越淡、越來越輕了。最後,我竟然可以把腳放在地上,用大腿和手的力量撐起身體,然後我開始站。雖然仍是痛,但是站起來的無比喜悅給了我更多信心訓練自己走路,我慢慢地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走,每一步都彷彿是我第一次學走路。

有一天,媽媽回來看見我自己坐在沙發看電視,然後站了起來。我想當時的她應該被大大地嚇一跳吧……(哈哈)

就這樣,我從不能動,到現在可以去世界許多地方比賽征戰,創造紀錄。

很多人問我,如何辦到的?我只能說,經歷了這樣的意外,讓年輕的我提早領教了疼痛的特質和身體所能發揮的潛力。這段苦難教會我:疼痛雖然猛烈,但若是一直「怕痛」,一直躲避它,我們就會被痛所控制,對自己的身體和心靈都會失去信心,最後只能被痛苦帶著往黑暗裡走。

我跳出了黑暗,我學習認識自己的身體,習慣自己的身體,並運用心和智慧一步一步掌控自己的身體。

就像學衝浪一樣,當你一次又一次地面對著迎面而來的巨浪,漸漸你會發現浪起的前兆,漸漸你會發現如何運用力氣划水,漸漸你會學會在被浪擊倒時如何放鬆身體,漸漸你會學會在準確的時間用雙腿和全身的力量站起來。最後,你會學到如何馳騁在浪頭上,超越痛苦的障礙,讓自己成為更勇敢、更強壯的個體。

對於這個車禍意外,也許是老天的眷顧,也許是祖先的福蔭,也許是靈魂的安排,十七歲的我不知為何生出了源源不絕的勇氣,選擇為自己堅持下去。當煩憂心碎、滿臉淚水過後,未來的我,竟然有能力繼續超越命運中更多更大的限制,創造往前奔跑不間斷的人生……

真是有福氣,我的十七歲。

從癱瘓到可以再次跑步,我告訴自己,要好好善用這個奇蹟,才不會辜負老天讓我有機會重新出發的美意。大膽一點,黑白人生變彩色
第一次聽到「三鐵」

「等一下再去找你喔!」

車子開到了集合點,我抓了東西趕緊跳下車。後面的交管嗶嗶地催促車輛依序前進,導演一邊把車子開離,一邊從車窗裡大喊著。

大型國際比賽的現場都有交通管制,加上觀眾與選手眾多,有時候在這裡一分開,也不知何時才會相遇。

我要先去號碼轉印區,然後去T1轉運站補放一些游泳後要換的車鞋等裝備。一旦進入賽場,一直到比賽結束,很多時候都是自己一個人了,頂多在部分返點時,能看到加油的親友與提點的教練。其他時間,我們都得靠自己調整和堅持。

You are on your own!這,就是鐵人三項比賽的精神!能夠在戰場上獨立完成比賽的,才叫真鐵人。

由於是大型國際比賽,印號碼的帳篷中雖然有許多業餘組的選手很興奮地邊排隊邊聊天,但是職業選手之間,通常有一股沉靜的肅殺之氣。我看著工作人員在我的手臂寫上三位數的號碼,覺得來自台灣的我能以職業選手的身分參賽,突然心頭上有一點點說不出來是光榮還是感動。

今日,這個號碼將代表我過去所有的訓練,邁向終線。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回想起踏入鐵人三項的機緣。

最早知道「三鐵」一詞,是我從北體畢業後在圓山飯店的健身房擔任教練時。當時有一個老外經理的老婆,大概三十幾歲吧,她常常會去俱樂部跑步健身,身材相當結實。另一個教練告訴我,她是練鐵人三項的。

所謂的三鐵賽,包含了游泳、自行車與跑步三項運動。以奧運和亞運的三鐵項目來說,全程共有五一.五公里,其中包含游泳一.五公里、自行車四十公里,以及跑步十公里。

但那只是短距離的三鐵賽。由世界三項全能運動協會(World Triathlon Coroporation, WTC)所舉辦的IRONMAN巡迴三鐵賽,難度更高,都是一一三公里(你也許看到的是七○.三這個數字,指的是英里)起跳,包含游泳一.九三公里、自行車九十公里,加上跑步二十一公里。

而所謂的「超鐵」,指的是全程長達二二六公里的比賽。你必須在開放水域先游三.八公里,游到全身鬆軟無力,上來之後還要飛奔到轉運站,換上車鞋,騎上自行車,不囉唆,來個一八○公里吹吹風。騎到終點之後,當你的雙腿皆廢,能量用盡之後,再下車換雙步鞋跑個四十二公里的全馬。喔,還有,這一切都要在十七小時之內完賽,而且每一個單項都有時間限制,超過時間就不能再比下一項了。這,就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二二六公里超鐵賽!

「肖也!」當時我心裡想。

看著一個擺明不是什麼職業選手的女人表情嚴肅,毅力十足地幾乎天天照表操課,我心想,那種會練三鐵的人,應該都是腦筋怪怪的老外吧?年輕的我沒見過什麼世面,「三鐵」這兩個字,有好長一段時間完全從我腦袋裡消失。

在圓山健身房工作那一年,因為會員不多,平常沒什麼事情做,環境又很舒適,我整天在健身房跑步、騎車、使用各種訓練器材,還有蒸汽浴、烤箱等等。剛開始,真的很開心,覺得這份工作真爽。再加上對未來沒什麼特定目標,日子久了也就越發散漫,白天上班,晚上回家玩跳舞機、玩電動,玩到累就倒頭呼呼大睡。

一天過一天,就這樣虛晃快一年。突然,我覺得好膩……。感覺這種人生超級無聊,根本是退休族才會過的生活,而那一年,我才二十三歲。

有一天,在亞力山大健身俱樂部擔任教練的姊姊來圓山看我,她看看空無一人的健身房問我:「你在這兒幹嘛?」

「沒幹嘛啊,你看看,啊都沒人。」我說。

「加州要開了,你要不要去加州?」姐姐問我。

當時,加州健身中心準備進軍台灣,要招募第一代的種子教練,聽說可以學到很多新的東西。我一直對新的運動訓練和知識很有興趣,所以就決定先加入內部訓練,之後順利通過訓練階段,辭掉了圓山健身俱樂部教練一職,正式成為加州健身中心的第一批種子教練。

加州在台灣的企圖心很強,為了培育人才,舉辦了密集的內部訓練,都是引進國外的師資教導最新的訓練概念和體適能技巧。吼,那些老外真不是蓋的,講起課來生動有趣,我在那時所吸收的知識,感覺比在北體上課三年都還要多!除了學科、術科要上,還要學銷售技巧。對於從小就不多話的我,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自此之後,我的聊天內容除了「嗯……啊……」之外,似乎多了一兩句話可講。

在那段訓練期間,我又更進一步對於體能提升和運動科學有更新的認識,這對我日後參加各種比賽和三鐵賽的自我準備和掌控,奠定了深厚的基礎。一開始,在加州當健身教練的工作是非常值得驕傲也非常有朝氣的(最早入會的讀者,應該都有同感)。加州健身房因為位於台北東區菁華地段,有全新的器材、最好的設施,每天都播放超High的流行音樂,出入的會員多屬藝人、模特兒、白領主管、貴婦等,儼然成為台北最時尚的社交場所。內部辦公室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子,也常常開會上課,檢討改進,更有效地幫會員設定目標和方法。看見會員們完成減重、雕塑身材等的夢想,我的生命除了健身、打混之外,有了一個可以幫助更多人的使命。

「終於找到方向了!」我對自己的工作感到充實,也很開心。

但是隨著公司越來越偏重銷售的策略,我每天中午就得開始Personal Training(私人教練)的課程,幫會員做一對一的體能訓練,一直到晚上一、兩點。中間還要開會、賣課程,整個人變得很緊繃。我幾乎每天課程都排得滿滿的,下班通常都十二點以後了,為了宣洩壓力,下班就去打籃球,或是去夜店跳舞。

那段期間,錢是賺到了,但是眼睛一睜開,就是工作工作工作,然後用最後一點點的精力玩到掛,回到家倒在床上昏死。我教導會員如何重拾健康,自己卻也在那樣密集的工作和壓力中失去了自己的身心平衡。

後來,「有氧部」缺老師,我姊建議我轉當有氧老師,比較沒業績壓力。於是我白天再次接受培訓:Body Combat拳擊有氧、Body Pump槓鈴有氧、Spinning飛輪,晚上再繼續教私人教練的課程。最後,我完全放掉一對一的私教課,變成一週教二十多堂課的有氧老師。

雖然沒有了業績壓力,但每一季都要背新的動作和音樂,每堂課都要聲嘶力竭地表現自己的活力和帶動上課氣氛,有時候還要處理一下會員之間的情緒問題,也是個不輕鬆的活兒。

這兩年多的時間,我徹底從一個懶散的社會新鮮人,變成了一個工作狂!就連休假,我也會跑回健身房鍛鍊,從來沒有出去旅行或是到台北以外的地方。漸漸的,在健身房一成不變的生活,令我感到極度躁鬱煩悶!

有一天半夜一點多,我一個人走在忠孝東路,看著馬路上來去匆匆的行人,街燈有氣無力地發散蒼白的光暈,想著過去這兩年多在工作上所瘋狂耗盡的時間、體力,突然覺得,緊繃的整個人鬆懈下來。我想,應該給自己喘口氣的機會,或者說,看看還有沒有其他的路可以嘗試。

不遠處的誠品書店依然亮著,於是我走了進去,逛啊逛的看到了一本書,就拿起書找了個地方坐下來讀。剛開始,翻沒幾頁我就睡著了,睡醒後我又繼續看。總之,是在頭有點昏沉的情況下陸陸續續看完的。但那本書,點燃了我對人生和運動更大的夢想!

那本書,是藍斯.阿姆斯壯(Lance Armstrong)的自傳《重返豔陽下》。阿姆斯壯是世界知名的環法賽自行車冠軍選手,書中描述他到達自行車手的顛峰時,發現自己罹患癌症,雖然痛苦難熬,但終究戰勝病魔,重返賽場,並且摘下環法賽冠軍的頭銜。我是因為看了那本書,才想明白一個其實說穿了很簡單的道理:「原來,只要願意去嘗試,人生可以活得這麼精采!」

十七歲那場近乎癱瘓的車禍後,我覺得我能再站起來跑步,就已經要偷笑了。一直以來,我並不認為我可以在運動競技上有什麼太了不起的成績。然而,讀了阿姆斯壯的故事,我心想,也許我應該來試試自己的能耐。

「你會游泳不是嗎?騎車跑步應該都不是問題,可以去玩玩三鐵啊!」就在這時,我腦海中想起一位同事不久前對我說的話。台灣的三鐵訓練和賽事發展雖然比國外慢,但當時也已經有協會開始辦鐵人三項五一.五公里短距離比賽。

於是我決定,給自己一個新的挑戰。重返豔陽下……怎麼那麼熱啊!
五一.五澎湖鐵人三項錦標賽

結合游泳、自行車、馬拉松的「三鐵」,應該是難度頗高的運動比賽。在一位同事的鼓勵下,我報名人生第一次的三鐵,那是二○○二年在澎湖舉行的「五一.五澎湖鐵人三項錦標賽」。

報名後,我開始思索要如何準備,準備迎戰這場象徵著人生轉變的比賽。

游泳,只要一千五百公尺,雖然畢業後都沒有再練了,但我想以我以前在游泳校隊曾經猛練苦練的基礎,應該不難達成。跑步,因為都有持續在跑步機上訓練,應該也還OK。最需要練習的,應該是自行車吧!當時我雖然是 Spinning 飛輪老師(飛輪是室內固定式單車,是一種完全模仿戶外騎乘狀況來訓練體能的課程),但其實並沒有太多在戶外騎車的經驗。因此我決定給自己放個一週的假期,來個騎車環島之旅。

ㄟ,應該沒有人像我這麼神經,第一次長距離戶外騎車,就是騎環島吧?但我的想法是,如果我環島狀況OK,那就表示我戶外騎乘沒有問題,就可以參加當年在澎湖舉辦的五一.五三鐵賽。

二○○二年的四月下旬,我騎著車環島上路的第一天,中途休息的時候我碰到一個卡車司機。知道我要騎車環島,他一邊笑一邊說:「啊你是頭殼壞去,幹嘛不坐車?」

當時,台灣騎自行車的風潮還不盛行,更不要說騎車環島了。

一決定要環島,我馬上去買了一台登山車,然後打了電話給姊姊,說我要去騎自行車環島了。姊姊聽了沒說什麼,晚上到了我租的套房住處,遞給我一尊觀音像。我想,平常沒什麼頻繁往來也不多話的姊姊,應該是很替我擔心吧。

隔天清早,我穿著涼鞋、海灘褲和T恤,把乾糧和觀音像放進背包,就這樣上路了。現在回想起來,根本是一整個兩光,哪有人環島的配備那麼草率的?難怪卡車司機要酸我。大家可千萬不要學我,長途騎車還是要有完整的配備才比較安全喔!

原本有約了個朋友一起去,但是到了集合點……咦?人咧?等啊等,結果他還是沒有出現。我想,不能因為朋友爽約就取消計畫,於是毅然決然地頭也不回,開始我的一個人環島之旅。

一旦決定去做什麼,我就不囉唆,很快思考應該如何執行,然後立刻就去做了。我向來不喜歡在原地躊躇老半天,就算臨時出現新變數,我也不會因此就放棄原本的計畫—這是我漸漸發現的,自己還有這樣的內在特質。

一個人兩個輪,當然也可以快樂去環島!我先坐車到蘇澳,然後由北海岸往花蓮騎。一路上,沒有太多便利商店可以補給,所以越騎越餓。正覺得速度漸漸放慢,經過一個隧道前,突然旁邊抽風口飛出一個可樂瓶,我眼睜睜地看著瓶子在空中翻滾,掉到地上又滾了兩圈。前後都沒有車子ㄋㄟ,也沒有人……哪來的可樂瓶啊?難道是嫌我騎太慢?我整個背脊發涼……

「我只是路過啦……」心裡大喊。「緊來走〜」

兩隻腳發狂地猛踩穿越隧道。後來經過每個隧道,膽小的我都不敢自己騎過,非要等有車子經過時跟在旁邊猛踩。當時覺得隧道怎麼那麼多啊,一直騎不完,好像鬼打牆(無意間做了許多間歇訓練)。姊姊給的觀音像,繩子也莫名其妙的斷了,可能有幫我擋點煞吧。

也許就是這樣騎得飛快,一下子就到了花蓮,還去了花蓮南濱市場吃小吃、玩碰碰車,好像回到小時候一樣地玩耍著。倒是一點都不會累。

隔天清晨五點多,我就出發往台東前進。那麼早,路上沒什麼車子,沒有卡車的阻攔,我非常興奮,也因為起起伏伏有些坡度,我索性站起來一直抽車往前狂奔。隨著氣溫漸漸升高,碰到了台東著名的焚風,最後我整個人因為先前抽車暴衝又太悶熱,終於煞車停了下來。我把自行車丟在一旁,走到馬路邊的草地上,四肢攤開倒在草地上邊喘著氣。我看看前面,看看後面,路上沒有半個人,只聽到陣陣海浪拍打著岩石。

平常整天都泡在健身房冷氣中,現在卻躺在豔陽下,這豔陽會不會也太熱了點?戶外騎車真是辛勞啊〜

下午三、四點,我坐船去綠島住一晚,一到了民宿,就放下背包去看夕陽,覺得景色真是優美,跟都市的紛擾截然不同。晚上,聽著陣陣蟲鳴與浪濤,我倍感興奮,決定騎車出去繞繞。儘管我知道鄉下地方人少,但沒想到會這麼少,少到幾乎碰不到半個人。加上沒幾盞路燈,我瞄了一下燈光照不到的路旁黑暗處,好像有什麼東西躲在裡頭,越想越毛,趕緊狂踩車子回到民宿,草草結束了原本想像中浪漫星空下的騎車夜遊。

民宿的歐吉桑老闆,對我很親切,陪我一起吃飯聊天,很溫馨的感覺。隔天天一亮,我才正式騎車環了綠島一趟,還去泡溫泉……

「真是很舒服的旅行啊!」這個放假的決定真是太讚了,我頓時覺得小確幸了起來!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