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微笑速度

保持個人的「微笑速度」是成就超慢跑的關鍵,也就是說,你應該以「能面帶微笑的輕鬆步調」跑步。在這一章,我們將一窺微笑速度背後的理論依據,並告訴你找到這個速度的方法。

誠如第一章所述,田中教授在確診心臟病後,便將自己的人生重心從運動轉向研究。但他對田徑依舊懷有熱忱,因此成為大學田徑隊的經理兼教練。

某天練習時,他在大學的運動場上看到一位老先生在慢跑,在當時,這樣的畫面相當罕見。那位老先生走到年輕的田中教授身旁,主動和他聊起天來。

「你知道嗎?我要去德國參加世界長青運動錦標賽。」老先生說。「奧運教練范.阿肯(Van Aaken)博士說,我們都應該慢跑,這樣才能健康、快樂地活到100歲。你知道嗎?慢跑可以預防心臟病 和癌症。阿肯博士就是負責策畫這場錦標賽的人呀。他的理論很有意思。顯然,間歇訓練不是最理想的訓練方式,用非常慢的速度跑才是,因為這樣就不會造成乳酸(肌肉在運動過程中所產生的物質)堆積⋯⋯。」

那位老先生是岡田英夫(Hideo Okada),日本800公尺的紀錄保持人。聽了他的一番話,田中教授想到哈拉爾德.諾爾波特(Harald Norpoth)。諾爾波特於一九六四年代表西德出賽東京奧運,並在5,000公尺項目得到銀牌。田中教授知道諾爾波特也受過范.阿肯博士的指導,一篇文章曾介紹過他的訓練方式,當時田中對他力薦的低強度訓練感到詫異。如今回想起來,他相信當天有幸聽到阿肯博士的論點,一定是命中注定。

田徑隊的訓練原本大多由隊員自行安排,並由田中教授從旁協助訓練。但在此之後,他們開始分析諾爾波特的訓練計畫,嘗試將它應用在隊員的訓練上。

在那個間歇性訓練大行其道的時代,諾爾波特和阿肯博士反而推崇一套以「長距離慢跑」(Long Slow Distance)為基礎的訓練方式,今日常簡稱LSD。諾爾波特將LSD定義為「以穩定、可交談的速度長跑,且心率低於每分鐘150下(平均每分鐘約130下)」。阿肯博 士也把這套方法推廣給一般大眾,幾乎男女老幼都適用。一九六○年,他創立了「西德長青長跑協會」(Western Germany Elderly Long-Distance Runners Association)。

這一切激起了田中教授對「輕量運動」的好奇心,也成了他親身實踐「慢」運動的契機。自此之後,他就一直探究這個領域,而且從未間斷。

多年之後,我們從大量的證據發現,正如范.阿肯所主張的那樣,輕量運動不僅能有效提升運動表現,也有助改善整體健康。

一九六八年,肯尼斯.庫柏(Kenneth Cooper)的著作《有氧運動》(Aerobics,暫譯)成了暢銷書。不過,相較於庫柏的運動處方,范.阿肯所建議的運動強度其實更溫和。田中教授知道自己渴望更深入的研究這個領域。後來,他得到了夢寐以求的機會,進入福岡大學做研究,在著名科學家進藤(Shindo)教授的指導下,專攻運動處方這個主題。

同一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召開了一場名為「成年人最佳體能表現能力」(Optimal Physical Performance Capacity in Adults)的研討會。這場研討會的最後一場報告,明確指出「運動功能減退」的嚴重性。「運動功能減退」會導致肌肉骨骼系統和心肺功能的退化。該報告也強調,維持良好體能對健康至關重要。另外,這場研討會最終的結論特別強調,可同時提升肌力與最大攝氧量的體能訓練非常重要。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說法:「長期研究顯示,進行可動用到大肌群的體能訓練,讓氧氣輸送系統達到最大負荷量的70%~80%,就能有效提升個體的有氧能力極限。」庫柏定義的「有氧運動」,也是以「運動強度達到最大攝氧量的70%~80%」為基準。

岡田英夫邀范.阿肯造訪日本,而田中教授也得以向他的偶像學習這套訓練法。結果發現,他的理論基礎原來是出自華爾多.赫爾曼(Wildor Hollman)的論點。赫爾曼是德國運動醫學大師,曾是國際運動醫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Sports Medicine)的主席,他估算出「最佳運動強度的下限」是最大攝氧量的50%,但他並未進行任何實驗。於是,進藤教授、田中教授與其他研究人員決定做些實驗,為這些理論進行驗證。

從生理學角度來看,赫爾曼的理論極具研究價值。運動強度達最大攝氧量的50%時,心臟的心搏量(stroke volume,每次心搏所輸出的血量)達到最大,脂質代謝率也最高,並開始累積兒茶酚胺(catecholamine,乳酸生成與交感神經興奮的指標)。未達這個強度前,兒茶酚胺幾乎不累積,一旦突破這個門檻,它就會迅速堆積。因此,我們假設:到這個強度時,興奮的交感神經可促進人體對訓練的適應力,同時還能改善心臟功能,而且不會引發顯著的心臟壓力。

我們開始對各年齡層的大量男女進行研究,結果發現,運動強度達到最大攝氧量的50%時,可顯著提升他們的最大攝氧量。這樣的強度可以讓人一邊面帶微笑地運動、一邊與人交談。我們說這個方法是「以微笑速度進行訓練」,並開始推廣這個概念。

與此同時,我們也持續研究這項運動處方對高血壓、高血脂、第二型糖尿病,以及心臟復健的功效。結果發現,它對上述所有疾病都有改善效果,稍後我們也會談到它預防心臟病的功效。

如何找到你的「微笑速度」
看到紅綠燈即將轉紅時,我們會做出什麼舉動?在這一刻,大概連平時不運動的人都會跑起來。研究指出,大多數人由走轉跑的速度(也就是所謂的「自然步態轉換速度」),落在時速6.9公里(4.3英里)左右。這時候,我們會覺得跑步比走路更省力,這也是許多人覺得「跑步」該有的基本速度。但我們研究所認為,對剛開始跑步的新手來說,他們感到輕鬆自在的「微笑速度」應該會比這個速度慢很多。

為了驗證這個想法,我們邀請三組男性參與測試,年齡層分別落在二十歲、五十歲和七十歲,讓他們以時速1.9公里(1.2英里)的超慢速度跑幾分鐘。接著,我們測量他們體內的乳酸堆積狀況,以評估每個人在不同運動量下的生理反應。接下來,我們逐次將速度提升到時速3.2公里(2英里)和4公里(2.5英里),藉此觀察他們的乳酸變化。二十歲組在時速約6.4公里(4英里)時,乳酸堆積極少,近似於休息狀態,但時速超過6.4公里後,乳酸就大幅增加。五十歲組的轉折點出現在時速4.8公里(3英里),七十歲組則是在時速4公里(2.5英里)。

從科學角度來說,「微笑速度」指的是:不會越過個人乳酸閾值(lactate threshold,也就是乳酸開始大量堆積的臨界點)的速度。這樣的速度就是我們推薦的「超慢跑」速度,正如圖中田中教授的T恤所示。

雖然測量乳酸堆積,能夠精準掌握你的最佳跑步強度,但一般人不太有機會這麼做。幸好,我們還有其他更容易執行的評估方式。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