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貸款:百分之三十原則
「現在我們來逐一進行分析,你對『房屋抵押貸款』怎麼看?」
喝了口水潤潤嗓子的馬修教授調整了一下坐姿,開始正式提問題。
「有了債務肯定不是好事,但在我看來,在所有債務中它算是比較好的了,因為用房子來作抵押,與其他信用借貸相比,它的利息比較低。」
「我來到這裡後,發現人們對於住宅和房地產有種特別的感情。個人所擁有的房地產和金融資產的比例為四:一,人們所擁有的房地產是金融資產的四倍,而在美國這個比例為四:六,金融資產要超過房地產。」
「是嗎?我原以為無關乎國家因素,擁有一間房子是人類的基本需求……我還真沒想到會是這樣。」
馬修教授指出大部分的人對房地產的這種執著是造成房地產投資熱持續三十多年不降溫的一個原因,擁有一間房子對許多人來說是人生的最高目標,為此大家會將自己大部分的收入都投進去,但很多時候卻因為償還貸款而束縛住了自己的手腳。
「假如房地產價格暴跌,或是你突然丟了工作沒有了收入,你所要面對的財務危機要比現在嚴重得多。如果為形勢所迫,你不得不使用房屋貸款,那麼連本帶利還款額不能超過你月收入的百分之三十,一定要牢記這點,超出你支付能力的房屋貸款最危險。以你現在的年薪償還房貸還比較吃力,這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
馬修教授將表中房屋貸款的月負擔利息一萬六千六百六十七這個數字用紅筆圈起來,以示強調。
「面前的這個數字非常嚇人,這是你當初只想著房價上漲而犯下的錯誤,如果房價不但不漲,利率反而上升,你將要承受多麼大的負擔!」
此前陳有天每月要拿出一萬六千多元來支付房屋貸款利息,這對他的確是個負擔,但是他始終堅信總有一天房價會上漲,到那時他就能獲得更多的回報,可經馬修教授這麼一說,他意識到自己毫無依據地迷信房價上漲顯然是對未來的局勢估計得過於樂觀。
「哈哈,是不是這樣?假設某人像你一樣也期待著房價上漲,購買了一間一千五百萬元的房屋,其中五百萬是自己的錢,另外一千萬從銀行貸款,為此每月要支付一萬六千元的利息。他只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每月的收入就是薪水,在要償還利息的情況下,他不可能再進行其他的投資,但如果房價與他期望的相反,在十年後下跌了百分之三十三,這會導致什麼後果?」
陳有天的表情表示他十分想知道這種假設的結果,馬修教授在白紙上畫了個「十」。
「零,他的房子變成了一個罐頭盒,那時候房子的價值是一千萬,而這一千萬正好是銀行的貸款。」
「這也太殘酷了吧。」
陳有天的臉上沒有任何表情。
「你這傢伙,看來你還搞不清楚狀況啊,你知道比房子變成罐頭盒更殘酷的是什麼嗎?每月支付一萬六千元利息,十年後你知道有多少嗎?二百零四萬!如果將這筆錢投入到年收益率為百分之十的共同基金上,就能變成三百萬元,本來可以透過運作在十年後獲得三百萬元,但很可惜,原來的五百萬本金加上三百萬的機會收益,總共八百萬就這麼蒸發了。現在,房地產投資的風險會一直存在,因此將賭注全部押在房子上,實在太不應該了。」買車,三思而後行
「下一個是汽車分期貸款。剛才聽你說張家誠用租賃的方式給自己配了一輛高級轎車,那麼你對分期付款和租賃這兩種方式怎麼看?」
「可能我的想法又要被教授罵,在我看來如果不使用分期付款和租賃,像我這樣的平民百姓就不可能買好車,再加上現在哪有人會一次性付清全部車款?」
陳有天一下子來了精神,覺得自己這話說得沒有一點毛病。
「很好,把自己的想法真實地表露出來,這一點非常重要,你這次見我的目的也不是只說好話,其實我以前也和你想得一樣。」
「兩年前我用分期付款方式買了一輛車,現在還剩一部分餘款。由於最近又上市了不少新車型,所以我老惦記著換一輛新車,正好今年年薪又漲了百分之五,比之前多了幾千元,於是就動了這個心思,可是我太太堅決反對,說好好的車為什麼老換來換去,我就勸她說趁現在這輛車還挺新的時候賣還能賣個好價錢,但我們到現在意見也沒統一,實在搞不懂她怎麼這麼不通人情。」
「哈哈,你太太其實是在阻止你掉入債務的惡性循環,之前我跟你說過『克爾維特』的故事吧,我也是愛車一族,但是從前分期付款的日子卻令我不堪回首,不考慮自己的經濟實力,用租賃或分期付款的方式弄來一部車,這種行為等於斷送自己的致富之路。」
「所以我是在自己年薪多了幾千元的情況下,才產生了換購新車的想法。」
陳有天認為這項支出並沒有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他帶著疑惑的神情望著馬修教授。
「無論是分期付款還是租賃都會給家庭開支帶來很大的負擔,假設你在沒還清當前汽車貸款的情況下,又用年薪多餘部分以分期付款方式購買了新車,分期付款額暫定為每月一萬五千元,期限是六十個月,由於你在三年不到的情況下因為又用分期付款購買了新車,汽車分期付款還款額便成為你一輩子都要背負的負擔。如果你在三十歲到六十歲的三十年間,每月繳納一萬五千元的汽車分期付款,這就等於用五百四十萬元的資金買來一輛車,要是你這一輩子每月都拿出一萬五千元用於支付車貸,你就喪失了同等數額的投資機會,因為這些錢如果投資在年收益率為百分之十的共同基金上,你在六十歲時就能拿到三千二百七十萬的巨額退休生活資金……」
每月投入一萬五千元,三十年後的累計金額竟然達到五百四十萬元,但更令人吃驚的還在後面,如果將這些錢投資在共同基金上,投資回報會超過三千萬元。
「一輛新車就這樣讓巨額退休生活資金不翼而飛了,你會用車來交換自己的退休生活資金嗎?在美國很多有錢人的車都與自己的資金狀況相符,並且車輛會使用很長時間,這便是他們財務上獲得成功的秘訣。」
「聽完教授的一席話,我方才發現自己目光的短淺。」
陳有天雖然還想辯解一番,卻苦於找不到更合適的理由。 信用卡分期付款:挖個陷阱讓你跳:
「這就好,很高興你能真心接受我的觀點。」
「下一個是『信用卡卡債』吧?」
「是的。」
一提到信用卡,陳有天立即想起張總監曾經和自己提過「分期付款的人生」,這次他非常想聽聽馬修教授對此有何高見。
「我先提個簡單的問題,三個月的免息分期付款是否要好於用現金直接購買?」
「那是當然,現金放在自己手上,不是還能產生三個月的利息嗎?」
「利息有多少呢?問題的關鍵是商家會以此為誘餌,慫恿你進行一些不必要的消費,他們的行銷戰術實在太厲害了,信用卡公司不斷對那些消費能力有限的大眾灌輸這樣一種觀念,趕緊用一張卡片來享受購物、餐飲、校園遊的樂趣吧,於是被這些宣傳語所蠱惑的人們一到週末,就會跑到大型購物中心去血拼,帶著孩子往來於各大百貨公司之間。」
「可是使用信用卡的確能享受到減稅的優惠,而且用卡裡的積分還可獲得折扣。」
陳有天雖不贊成濫用信用卡,但是他想說明只要正確使用信用卡,還是可以從中獲得實惠的。
「如果是財務上還達不到獨立的人認為使用信用卡可以獲得折扣,這將十分危險,所謂的優惠都不過是信用卡公司玩的小把戲而已,實際上信用卡存在的最強大的理由就是要製造債務,試想一下,如果你沒有信用卡,你還會像現在這樣採購這麼多東西,欠下一屁股債嗎?正是有了信用卡在背後撐腰,我們來到商場後才會放開手腳大肆地採購。」
「這倒也是,我老婆平時可精打細算了,可一到商店,就忙著往購物車裡塞東西……因為超過了一定金額就可以享受到免息貸款的優惠,所以經常會為了湊夠金額把一些暫時用不上的東西也買回家。」
陳有天打算一回家就向妻子講解在使用信用卡上存在的盲點。
「這種無意識的衝動消費堆積在一起便轉化為大額債務,重壓在你的肩膀上,信用卡消費欠款一旦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便會對錢失去信心,過著沒有財務規劃的生活,最後我們會為了償還利息和貸款而疲於奔命,離我們美好的夢想漸行漸遠。」
馬修教授特別強調,如果人們借錢來滿足自己對汽車或名牌的消費需求,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汽車和名牌的價值會蕩然無存,剩下的只有一堆債務,在繼續蠶食著我們的未來。
馬修教授在說話的過程中,陳有天的臉越來越紅,他之前只是覺得自己過多的支出會帶來一些債務,卻沒想到自己的消費觀點是完全錯誤的,但唯一讓他感到安慰的是,他現在已經清醒了,以後不會輕易地落入商家的圈套了。
「現在我們來逐一進行分析,你對『房屋抵押貸款』怎麼看?」
喝了口水潤潤嗓子的馬修教授調整了一下坐姿,開始正式提問題。
「有了債務肯定不是好事,但在我看來,在所有債務中它算是比較好的了,因為用房子來作抵押,與其他信用借貸相比,它的利息比較低。」
「我來到這裡後,發現人們對於住宅和房地產有種特別的感情。個人所擁有的房地產和金融資產的比例為四:一,人們所擁有的房地產是金融資產的四倍,而在美國這個比例為四:六,金融資產要超過房地產。」
「是嗎?我原以為無關乎國家因素,擁有一間房子是人類的基本需求……我還真沒想到會是這樣。」
馬修教授指出大部分的人對房地產的這種執著是造成房地產投資熱持續三十多年不降溫的一個原因,擁有一間房子對許多人來說是人生的最高目標,為此大家會將自己大部分的收入都投進去,但很多時候卻因為償還貸款而束縛住了自己的手腳。
「假如房地產價格暴跌,或是你突然丟了工作沒有了收入,你所要面對的財務危機要比現在嚴重得多。如果為形勢所迫,你不得不使用房屋貸款,那麼連本帶利還款額不能超過你月收入的百分之三十,一定要牢記這點,超出你支付能力的房屋貸款最危險。以你現在的年薪償還房貸還比較吃力,這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
馬修教授將表中房屋貸款的月負擔利息一萬六千六百六十七這個數字用紅筆圈起來,以示強調。
「面前的這個數字非常嚇人,這是你當初只想著房價上漲而犯下的錯誤,如果房價不但不漲,利率反而上升,你將要承受多麼大的負擔!」
此前陳有天每月要拿出一萬六千多元來支付房屋貸款利息,這對他的確是個負擔,但是他始終堅信總有一天房價會上漲,到那時他就能獲得更多的回報,可經馬修教授這麼一說,他意識到自己毫無依據地迷信房價上漲顯然是對未來的局勢估計得過於樂觀。
「哈哈,是不是這樣?假設某人像你一樣也期待著房價上漲,購買了一間一千五百萬元的房屋,其中五百萬是自己的錢,另外一千萬從銀行貸款,為此每月要支付一萬六千元的利息。他只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每月的收入就是薪水,在要償還利息的情況下,他不可能再進行其他的投資,但如果房價與他期望的相反,在十年後下跌了百分之三十三,這會導致什麼後果?」
陳有天的表情表示他十分想知道這種假設的結果,馬修教授在白紙上畫了個「十」。
「零,他的房子變成了一個罐頭盒,那時候房子的價值是一千萬,而這一千萬正好是銀行的貸款。」
「這也太殘酷了吧。」
陳有天的臉上沒有任何表情。
「你這傢伙,看來你還搞不清楚狀況啊,你知道比房子變成罐頭盒更殘酷的是什麼嗎?每月支付一萬六千元利息,十年後你知道有多少嗎?二百零四萬!如果將這筆錢投入到年收益率為百分之十的共同基金上,就能變成三百萬元,本來可以透過運作在十年後獲得三百萬元,但很可惜,原來的五百萬本金加上三百萬的機會收益,總共八百萬就這麼蒸發了。現在,房地產投資的風險會一直存在,因此將賭注全部押在房子上,實在太不應該了。」買車,三思而後行
「下一個是汽車分期貸款。剛才聽你說張家誠用租賃的方式給自己配了一輛高級轎車,那麼你對分期付款和租賃這兩種方式怎麼看?」
「可能我的想法又要被教授罵,在我看來如果不使用分期付款和租賃,像我這樣的平民百姓就不可能買好車,再加上現在哪有人會一次性付清全部車款?」
陳有天一下子來了精神,覺得自己這話說得沒有一點毛病。
「很好,把自己的想法真實地表露出來,這一點非常重要,你這次見我的目的也不是只說好話,其實我以前也和你想得一樣。」
「兩年前我用分期付款方式買了一輛車,現在還剩一部分餘款。由於最近又上市了不少新車型,所以我老惦記著換一輛新車,正好今年年薪又漲了百分之五,比之前多了幾千元,於是就動了這個心思,可是我太太堅決反對,說好好的車為什麼老換來換去,我就勸她說趁現在這輛車還挺新的時候賣還能賣個好價錢,但我們到現在意見也沒統一,實在搞不懂她怎麼這麼不通人情。」
「哈哈,你太太其實是在阻止你掉入債務的惡性循環,之前我跟你說過『克爾維特』的故事吧,我也是愛車一族,但是從前分期付款的日子卻令我不堪回首,不考慮自己的經濟實力,用租賃或分期付款的方式弄來一部車,這種行為等於斷送自己的致富之路。」
「所以我是在自己年薪多了幾千元的情況下,才產生了換購新車的想法。」
陳有天認為這項支出並沒有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他帶著疑惑的神情望著馬修教授。
「無論是分期付款還是租賃都會給家庭開支帶來很大的負擔,假設你在沒還清當前汽車貸款的情況下,又用年薪多餘部分以分期付款方式購買了新車,分期付款額暫定為每月一萬五千元,期限是六十個月,由於你在三年不到的情況下因為又用分期付款購買了新車,汽車分期付款還款額便成為你一輩子都要背負的負擔。如果你在三十歲到六十歲的三十年間,每月繳納一萬五千元的汽車分期付款,這就等於用五百四十萬元的資金買來一輛車,要是你這一輩子每月都拿出一萬五千元用於支付車貸,你就喪失了同等數額的投資機會,因為這些錢如果投資在年收益率為百分之十的共同基金上,你在六十歲時就能拿到三千二百七十萬的巨額退休生活資金……」
每月投入一萬五千元,三十年後的累計金額竟然達到五百四十萬元,但更令人吃驚的還在後面,如果將這些錢投資在共同基金上,投資回報會超過三千萬元。
「一輛新車就這樣讓巨額退休生活資金不翼而飛了,你會用車來交換自己的退休生活資金嗎?在美國很多有錢人的車都與自己的資金狀況相符,並且車輛會使用很長時間,這便是他們財務上獲得成功的秘訣。」
「聽完教授的一席話,我方才發現自己目光的短淺。」
陳有天雖然還想辯解一番,卻苦於找不到更合適的理由。 信用卡分期付款:挖個陷阱讓你跳:
「這就好,很高興你能真心接受我的觀點。」
「下一個是『信用卡卡債』吧?」
「是的。」
一提到信用卡,陳有天立即想起張總監曾經和自己提過「分期付款的人生」,這次他非常想聽聽馬修教授對此有何高見。
「我先提個簡單的問題,三個月的免息分期付款是否要好於用現金直接購買?」
「那是當然,現金放在自己手上,不是還能產生三個月的利息嗎?」
「利息有多少呢?問題的關鍵是商家會以此為誘餌,慫恿你進行一些不必要的消費,他們的行銷戰術實在太厲害了,信用卡公司不斷對那些消費能力有限的大眾灌輸這樣一種觀念,趕緊用一張卡片來享受購物、餐飲、校園遊的樂趣吧,於是被這些宣傳語所蠱惑的人們一到週末,就會跑到大型購物中心去血拼,帶著孩子往來於各大百貨公司之間。」
「可是使用信用卡的確能享受到減稅的優惠,而且用卡裡的積分還可獲得折扣。」
陳有天雖不贊成濫用信用卡,但是他想說明只要正確使用信用卡,還是可以從中獲得實惠的。
「如果是財務上還達不到獨立的人認為使用信用卡可以獲得折扣,這將十分危險,所謂的優惠都不過是信用卡公司玩的小把戲而已,實際上信用卡存在的最強大的理由就是要製造債務,試想一下,如果你沒有信用卡,你還會像現在這樣採購這麼多東西,欠下一屁股債嗎?正是有了信用卡在背後撐腰,我們來到商場後才會放開手腳大肆地採購。」
「這倒也是,我老婆平時可精打細算了,可一到商店,就忙著往購物車裡塞東西……因為超過了一定金額就可以享受到免息貸款的優惠,所以經常會為了湊夠金額把一些暫時用不上的東西也買回家。」
陳有天打算一回家就向妻子講解在使用信用卡上存在的盲點。
「這種無意識的衝動消費堆積在一起便轉化為大額債務,重壓在你的肩膀上,信用卡消費欠款一旦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便會對錢失去信心,過著沒有財務規劃的生活,最後我們會為了償還利息和貸款而疲於奔命,離我們美好的夢想漸行漸遠。」
馬修教授特別強調,如果人們借錢來滿足自己對汽車或名牌的消費需求,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汽車和名牌的價值會蕩然無存,剩下的只有一堆債務,在繼續蠶食著我們的未來。
馬修教授在說話的過程中,陳有天的臉越來越紅,他之前只是覺得自己過多的支出會帶來一些債務,卻沒想到自己的消費觀點是完全錯誤的,但唯一讓他感到安慰的是,他現在已經清醒了,以後不會輕易地落入商家的圈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