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性
夫知人之性,莫難察焉。美惡既殊,情貌不一。有溫良而為詐者,有外恭而內欺者,有外勇而內怯者,有盡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間之以是非而觀其志 ,二曰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三曰諮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四曰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觀其性,六曰臨之以利而觀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譯文
這個世界上,沒有比考察和瞭解一個人的本性更難的事情了,因為每個人的美醜、好壞都不一樣,而內心所想與外在的表現又常常不一樣。有的人外表看上去溫和善良,內在卻是一個奸詐小人;有的人外表謙恭順從,內在卻是一個欺上瞞下、心口不一的人;有的人外表果敢勇猛,內在卻是一個膽小懦弱的人;有的人外表看上去盡忠職守,內心卻毫無忠誠和誠信的操守。即便如此,想要識別一個人是不是人才,還有七種實用的方法:第一,通過混淆是非來考察一個人的人生志向;第二,提出一些尖銳和刁鑽的問題進行詰難,考察對方隨機應變的能力;第三,通過各種問題來瞭解對方對相關問題的看法和對策,看對方是否具備深遠的謀略,以及非凡的見識;第四,告訴對方大難臨頭,借此來觀察對方的膽識,看他是選擇迎難而上,奮力一搏, 還是喪失鬥志,坐以待斃;第五,把一個人灌醉,觀察他的本性,會不會酒後失德,本性是否純真;第六,用利益引誘對方,看他是否可以在誘惑面前保持清廉;第七,雙方約定合作事宜,看他會不會信守承諾,是不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
解讀
《知人性》篇,實際上講述的是識別和選拔人才的一些方法。人才選拔是團隊發展最重要的一項工作,關乎團隊的競爭力和長遠發展,因為人才永遠是企業發展最重要的要素,作為創造價值的主體,作為創造力的源泉與財富增值的核心要素,人才在企業中往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毫不誇張地說,人才的水準決定了團隊未來發展的高度。
為了招攬更多的人才,打造更強大的團隊,團隊管理者往往會制訂人才選拔的標準,尋找適合自身發展且能為團隊創造價值的人才。那麼團隊管理者應該如何挖掘和選拔人才呢?什麼樣的人屬於人才,什麼樣的人才值得信任,並值得委以重任呢?
某家網路公司的總經理曾向股東發出一封信,他在信中談到了公司內部的人才招聘問題,並且強調了人才的重要性:「要想在變化快速的網路業獲得成功,沒有優秀的人才是不可能的,因此,保證對應聘者的高要求,是公司今後成功的最重要因素。」那麼,公司的管理者應該怎樣招聘人才?公司招聘人才的依據又是什麼?
在信中,總經理認為管理者應該先問自己三個問題,這也是招聘的三個基本原則:
—— 你是否欣賞這個人?
—— 這個人能否提高整個團隊的工作效率?
—— 這個人是否能夠成為某方面的超級「明星」?
很多人往往忽略第一個問題,將注意力放在後兩個問題上,認為公司想要招到優秀人才,就需要想辦法考核對方的能力,以及對方在團隊中的價值。這裡談到的「欣賞」,其實包含了多方面的內容,如能力、性格、思維模式、道德修養、精神層次等。此為較為抽象的概念,各層級管理者對其需求與詮釋皆有差異。
在《心書》中,諸葛亮為識別人才工作提供了一些基本的思路,在他看來,想要識別一個人是不是人才,就應該重點把握以下七種品質。
一是看這個人是否能夠明辨是非。明辨是非是個人道德、立場、價值觀的體現,一個人的價值觀往往決定了他的世界觀和發展觀,只有明辨是非的人才能夠在工作中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許多人認為人才最重要的是具備工作能力,但價值觀考核應該作為人才選拔的前提,一個是非不分的人,他的價值觀將很難支撐起更遠大的夢想,也很難推動團隊始終在正確的方向上前進。
二是看這個人的表達能力與應變能力是否突出。這決定了他在工作中處理疑難雜症的應變能力,當出現突發事件時,應變能力出眾的人往往能夠保持理性,進行冷靜的分析,找到快速應對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應變能力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特質,但經常會被人們所忽略。
三是謀略和見識。這決定了個人的工作能力和戰略眼光,也是個人知識水準的直接體現。那些有謀略且見識非凡的人,往往可以對工作做出有效的預測,並制訂更加合理的策略,從而幫助管理者提前做好準備。
四是勇氣問題。擁有謀略和見識的人不一定能擔當重任,這個人還必須擁有百折不撓、迎難而上的勇氣,他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不會輕易認輸和放棄,而是積極尋找更為高效合理的方法。
五是個人的心性問題。有勇有謀固然重要,但個人的本性才是決定這個人底色的最重要因素。這個人是否有修養,是否品行端正,是否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約束自己的行為,始終如一,保持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作風,這些往往會關係到他的工作是否能做好。
六是廉潔問題。在團隊管理中,如果員工受到外界利益的誘惑,就可能會為了滿足私利而損壞團隊的集體利益,這種人是無法擔當重任的。
七是誠信問題。誠信問題直接關乎個人的執行力,關乎個人的團隊向心力和忠誠度。一個講誠信的員工,能準時、確實完成主管交辦的任務,會堅決維護管理者的權威,全心全意輔佐管理者完成工作,還會堅定地朝著企業的發展目標而努力。
諸葛亮認為一個大賢之人,應該具備以上七種品質。這七種品質比工作能力更加重要,因為工作能力是可以通過學習得到提高的,但一個人的價值觀、應變能力、戰略眼光、勇氣、毅力、道德修養、自製力、誠信往往需要長時間的沉澱,是充實個人內在的關鍵要素,它們決定了一個人未來發展的高度和所能達到的層次。
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在選拔人才的時候都應該按照自己的實際需求擬定標準,因此選拔的標準一般都不相同。然而,人才雖多元,仍有若干共通點。優秀人才多半內外兼修、能力紮實,能勝任職務;同時內在充實,具思辨力與心智韌性。故團隊或企業管理者在辨識與遴選人才時,可優先留意這些共通特質。
夫知人之性,莫難察焉。美惡既殊,情貌不一。有溫良而為詐者,有外恭而內欺者,有外勇而內怯者,有盡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間之以是非而觀其志 ,二曰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三曰諮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四曰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觀其性,六曰臨之以利而觀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譯文
這個世界上,沒有比考察和瞭解一個人的本性更難的事情了,因為每個人的美醜、好壞都不一樣,而內心所想與外在的表現又常常不一樣。有的人外表看上去溫和善良,內在卻是一個奸詐小人;有的人外表謙恭順從,內在卻是一個欺上瞞下、心口不一的人;有的人外表果敢勇猛,內在卻是一個膽小懦弱的人;有的人外表看上去盡忠職守,內心卻毫無忠誠和誠信的操守。即便如此,想要識別一個人是不是人才,還有七種實用的方法:第一,通過混淆是非來考察一個人的人生志向;第二,提出一些尖銳和刁鑽的問題進行詰難,考察對方隨機應變的能力;第三,通過各種問題來瞭解對方對相關問題的看法和對策,看對方是否具備深遠的謀略,以及非凡的見識;第四,告訴對方大難臨頭,借此來觀察對方的膽識,看他是選擇迎難而上,奮力一搏, 還是喪失鬥志,坐以待斃;第五,把一個人灌醉,觀察他的本性,會不會酒後失德,本性是否純真;第六,用利益引誘對方,看他是否可以在誘惑面前保持清廉;第七,雙方約定合作事宜,看他會不會信守承諾,是不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
解讀
《知人性》篇,實際上講述的是識別和選拔人才的一些方法。人才選拔是團隊發展最重要的一項工作,關乎團隊的競爭力和長遠發展,因為人才永遠是企業發展最重要的要素,作為創造價值的主體,作為創造力的源泉與財富增值的核心要素,人才在企業中往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毫不誇張地說,人才的水準決定了團隊未來發展的高度。
為了招攬更多的人才,打造更強大的團隊,團隊管理者往往會制訂人才選拔的標準,尋找適合自身發展且能為團隊創造價值的人才。那麼團隊管理者應該如何挖掘和選拔人才呢?什麼樣的人屬於人才,什麼樣的人才值得信任,並值得委以重任呢?
某家網路公司的總經理曾向股東發出一封信,他在信中談到了公司內部的人才招聘問題,並且強調了人才的重要性:「要想在變化快速的網路業獲得成功,沒有優秀的人才是不可能的,因此,保證對應聘者的高要求,是公司今後成功的最重要因素。」那麼,公司的管理者應該怎樣招聘人才?公司招聘人才的依據又是什麼?
在信中,總經理認為管理者應該先問自己三個問題,這也是招聘的三個基本原則:
—— 你是否欣賞這個人?
—— 這個人能否提高整個團隊的工作效率?
—— 這個人是否能夠成為某方面的超級「明星」?
很多人往往忽略第一個問題,將注意力放在後兩個問題上,認為公司想要招到優秀人才,就需要想辦法考核對方的能力,以及對方在團隊中的價值。這裡談到的「欣賞」,其實包含了多方面的內容,如能力、性格、思維模式、道德修養、精神層次等。此為較為抽象的概念,各層級管理者對其需求與詮釋皆有差異。
在《心書》中,諸葛亮為識別人才工作提供了一些基本的思路,在他看來,想要識別一個人是不是人才,就應該重點把握以下七種品質。
一是看這個人是否能夠明辨是非。明辨是非是個人道德、立場、價值觀的體現,一個人的價值觀往往決定了他的世界觀和發展觀,只有明辨是非的人才能夠在工作中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許多人認為人才最重要的是具備工作能力,但價值觀考核應該作為人才選拔的前提,一個是非不分的人,他的價值觀將很難支撐起更遠大的夢想,也很難推動團隊始終在正確的方向上前進。
二是看這個人的表達能力與應變能力是否突出。這決定了他在工作中處理疑難雜症的應變能力,當出現突發事件時,應變能力出眾的人往往能夠保持理性,進行冷靜的分析,找到快速應對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應變能力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特質,但經常會被人們所忽略。
三是謀略和見識。這決定了個人的工作能力和戰略眼光,也是個人知識水準的直接體現。那些有謀略且見識非凡的人,往往可以對工作做出有效的預測,並制訂更加合理的策略,從而幫助管理者提前做好準備。
四是勇氣問題。擁有謀略和見識的人不一定能擔當重任,這個人還必須擁有百折不撓、迎難而上的勇氣,他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不會輕易認輸和放棄,而是積極尋找更為高效合理的方法。
五是個人的心性問題。有勇有謀固然重要,但個人的本性才是決定這個人底色的最重要因素。這個人是否有修養,是否品行端正,是否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約束自己的行為,始終如一,保持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作風,這些往往會關係到他的工作是否能做好。
六是廉潔問題。在團隊管理中,如果員工受到外界利益的誘惑,就可能會為了滿足私利而損壞團隊的集體利益,這種人是無法擔當重任的。
七是誠信問題。誠信問題直接關乎個人的執行力,關乎個人的團隊向心力和忠誠度。一個講誠信的員工,能準時、確實完成主管交辦的任務,會堅決維護管理者的權威,全心全意輔佐管理者完成工作,還會堅定地朝著企業的發展目標而努力。
諸葛亮認為一個大賢之人,應該具備以上七種品質。這七種品質比工作能力更加重要,因為工作能力是可以通過學習得到提高的,但一個人的價值觀、應變能力、戰略眼光、勇氣、毅力、道德修養、自製力、誠信往往需要長時間的沉澱,是充實個人內在的關鍵要素,它們決定了一個人未來發展的高度和所能達到的層次。
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在選拔人才的時候都應該按照自己的實際需求擬定標準,因此選拔的標準一般都不相同。然而,人才雖多元,仍有若干共通點。優秀人才多半內外兼修、能力紮實,能勝任職務;同時內在充實,具思辨力與心智韌性。故團隊或企業管理者在辨識與遴選人才時,可優先留意這些共通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