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刻的揮擊,讓全台屏息以待
時間進入八局下半,前四個打席無功而返,高國輝心知這是自己的最後一個打席。父親早上的一席話,瞬間在腦海中一閃而過。接著,思緒空前澄明,喧囂的觀眾席音量漸低,燈光也調暗了。在他眼中只剩下與獅隊中繼投手廖文揚的投打對決;球數一好一壞,第三顆球從正面直衝過來……
「轟!」「外角偏高」在心中解讀這顆球的那一瞬間,身體已自動把球棒揮了出去,這顆時速一百四十三公里的外角速球被掃向左外野方向,很高、很遠……球迷和兩邊休息室的球員都坐不住了,全場不由自主地起立目送小白球飛越全壘打牆、直擊澄清湖球場左外野看台。這顆破紀錄的全壘打球,在觀眾席彈了兩三下才落地,餘威兀自不滅……
時間倒回三小時前。
讓我們想想,這樣的場景,曾在職業棒球史上出現過幾次?球季尾聲,一支無緣季後賽的球隊,在剩下的例行賽之前,外野入口仍聚集大量的球迷準備進場見證歷史,他們拿著手套、加油棒、漁網,整裝待發。
比賽進行中,轉播鏡頭不時帶到這些等待外野飛球襲來的球迷群,他們正等著那個人站上打擊區,當他的專屬出場音樂,播送在球場時,外野球迷們抬臀起身、磨拳擦掌、屏息以待,只怕錯失全壘打球飛越大牆的那一瞬間。如果此時我們由上方鳥瞰這種特殊的移位方式,就好像一種有秩序的波浪舞──先暫且稱之為「貝瑞布陣」(Barry shift)吧。
上述的畫面,發生的地點不在美國舊金山、時間不是二〇〇七年、球場所在地不是舊金山巨人主場;球迷移位之所向,也不是右外野的麥考菲海灣;這裡是台灣,時間是二〇一五年中華職棒的例行賽,地點是澄清湖球場左外野,他們迎接的打者並不是重砲手貝瑞‧ 龐茲(Barry Bonds),而是另一個貝瑞──Barry Kao高國輝。
●高先生 你兒子的個性 其實不太適合打棒球
溫和,是高國輝人格特質中最大的優點;也是他身為棒球員最大的缺點。他從小到大在人群中顯得溫和而沉默;不擅表達、不逞強、不好勝,也不喜歡出風頭。在每場比賽中高國輝甚少情緒起伏,在球迷的眼中他是一位翩翩君子;但看在教練眼裡,反而會忽視他的企圖心。有個小故事,可以表現這樣溫和的特質。在高國輝高中畢業之後,母校高苑工商的球探,在一次偶然機會下,拜訪他的父親高尚仁;兩人閒聊時曾說:「高先生,你兒子的個性其實不太適合打棒球。」
但隨著年齡增長和身材條件俱足,沒人料到這個少年時代看似溫吞的孩子,潛藏在體內的打擊爆發力漸漸開花結果;成績也和與日俱增的揮棒速度一樣漸入佳境,後來出乎意料之外地,初次入選了國際賽,後來更成為中華隊常客,進而受到國外球探青睞赴美;性格上缺乏「鬥爭本能」這件事情,當慢慢也就不成為被在意的重點。
●陳金鋒 我心目中的棒球哲學家
二〇〇三年,已然專心致志朝強打目標邁進的高國輝,再次於國際賽上見證台灣巨砲陳金鋒快如閃電的揮棒,因此正式確立自己畢生都要「全力揮擊」的信念;隨著歲月流轉,不同世代的兩位重砲,雖然在旅美生涯和中華職棒兩度擦身而過,但陳金鋒的一言一行,對他仍然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金鋒前輩的話不多,但一開口就切中要害,看得很透徹。」
陳金鋒到職棒生涯後期越來越有棒球哲學家的氣息,他不言則已,一開口往往能令人醍醐灌頂、茅塞頓開。二〇一五年十二月的世界棒球十二強賽,陳金鋒曾親臨球場替國家隊小老弟們打氣;當時他跟打擊陷入低潮的高國輝說:「你打球看起來不太舒服。」高國輝本以為他說的是揮棒感覺不流暢,但深思後才理解前輩是指他們擔任中心棒次的打者時,給自己壓力太大、想得太多,因此打球不快樂也放不開。
那一天陳金鋒同時提點了高國輝和林益全,讓他們莫忘打棒球快樂的初衷,享受投打對決。這樣專注在每一球的過程,才不會妄念紛飛。因為陳金鋒即時的一句話,讓高國輝和林益全在預賽中段漸入佳境,這兩位新生代的國家隊主砲,未來參與國際賽時,也將有更多成長茁壯的空間。高國輝和他的偶像陳金鋒一樣,不是習慣把情感和感激溢於言表之人,絕少訴諸於言語;但他對於陳金鋒,心中永遠帶著一份尊敬與感謝。●偶像帶來的強力衝擊 殘酷幻滅之後的成長
曹錦輝──這個名字無論之於台灣棒球、之於高國輝,都是特殊且複雜的存在,這位「天才火球男」,是台灣首位登上大聯盟的投手;更是在大聯盟奪下勝投、敲出安打的台灣第一人。他曾是大聯盟各隊矚目的一顆頂尖新星,也曾是台灣棒壇最光輝燦爛的超級巨投,對於高國輝來說他更是特殊的存在,他不但是光復國小、國中棒球隊的學長、前輩,更是阿美族同族的親戚、更是讓高國輝在棒球路上立志,心甘情願付出更多努力,決心投身棒球事業的偶像。當年曹錦輝和科羅拉多洛磯隊簽約的消息見報後,對於當時就讀光復國中的野球少年高國輝是一個強烈衝擊。他看著曹錦輝的報導,傾慕之情油然而生,也因此開始自主訓練,立志加入高苑工商。
曹錦輝在二〇〇三年在洛磯初登板的時候,成為台灣人追逐美國夢成真的一個象徵,他讓台灣無數球迷開始養成,追蹤逐場成績、收藏剪報、並在大魯閣的雷克體育用品店中尋找黑色71號落磯隊球衣的習慣。在王建民走紅之前,曹錦輝就首度帶起國內對於MLB的熱潮。曹錦輝是台灣天賦最高的棒球選手之一,投打俱佳的二刀流素質無庸贅述,而他私底下交遊廣闊、極重義氣,而面對鎂光燈時個性張揚、好出風頭;被媒體圍繞時妙語如珠,擅長製造話題,他是名符其實的天之驕子、媒體寵兒;不論球迷或是媒體,很難不被其風采所吸引。二〇〇九年,曹錦輝從大聯盟鎩羽而歸,他決定返台加盟中職,而且加盟的還是中職頂級人氣球隊──兄弟象。披上黃衫戰袍的小曹,是象隊在假日飛刀手陳義信之後最負盛名和觀賞價值的王牌投手,他的加盟在二〇〇九年賽季迅速形成一股新的旋風,當年票房慘澹的中華職棒,除了兄弟象外,其他球隊都在看賽程表,看自己主場何時會碰上曹錦輝先發。各隊都會藉此安排行銷活動,營造更好的主場票房,以La new熊隊為例,當年季初首波操作「殺很大」初代宅男女神瑤瑤開球的成功案例,因此刻意在曹錦輝於澄清湖球場先發時,安排了瑤瑤作第二次的開球,企圖創造更大的話題和票房。果不其然,曹錦輝對決陳金鋒的魅力,加上行銷操作和媒體的推波助瀾,而台灣巨砲陳金鋒在當天對決曹錦輝時敲出全壘打,當天澄清湖球場湧入超過一萬七千名觀眾見證此歷史性的一刻;在慘澹經營的球季,創造出曇花一現的佳績。這個行銷案例就是二〇〇九年中華職棒各隊的縮影。曹錦輝的魅力確實非一般球星能企及,能夠在中華職棒中看到大聯盟級的台灣巨投,對於當時的球迷來說,是幸運的。
而當二〇〇九年球季結束後,調查放線放很久的檢調單位開始收網;棒球場外的季後賽在當年的寒冬中凜冽開打,曾經的棒球英雄蒙上一層灰暗,一切風雲變色、人事全非。天才曹錦輝的棒球路走偏了,因為「黑象事件」的糾葛,自此他被中華職棒封殺,一度無球可打,一位前程似錦的天才投手,淪落到賣燒烤、賣麵維生,近年他憑藉著天份和自主訓練重返美職,但其名聲已然蒙塵。在台灣棒球界的評價始終毀譽參半、不復從前,令人思之不勝唏噓。
高國輝對於這位昔日的偶像,曾經有過無可取代的憧憬,以及前所未有的衝擊,然而事過境遷,當夢幻般的偶像在現實生活中硬生生的幻滅;這次的事件,對於他的棒球路又有什麼影響?「他是一個好前輩,作人海派又講義氣,這是大家喜歡他的原因,但也是他最大的缺點,他和什麼人都可以交朋友的個性,當藝人可能會如魚得水,但他是職棒巨星,沒有意識到這樣來者不拒對他很危險,導致害人害己。他的事情對球員來說是一個警惕,進職棒後,我只和自己熟識的朋友聚會,聚會前會先問清楚朋友間有無不認識的人,如果工作需要,我會透過經紀公司或球團職員先溝通聯繫,不赴陌生人的聚會。」顯然高國輝已經擬定了一套完整的S.O.P.,徹底由自身做起,才能杜絕類似情事,並且重振國人對於棒球運動的信任感。
「曹錦輝和陳致遠都是棒球圈的前輩,過去他們對我們這些後輩照顧有加,但當他們出這些事以後,我也只能很明確的告訴他們:『很抱歉,我們無法確定你們是否清白,但棒球圈的規定還是白紙黑字的註明,因為你們有這方面的問題,我不能再和你們有任何聯繫,過去的交情感激在心裡,但往後就必須保持距離,避免讓外界有任何誤會。』」儘管感嘆唏噓,但為了保護自己的棒球之路,這是必須下的決心。曹錦輝這位昔日偶像幻滅的例子,讓高國輝更有職棒球員道德標準要求的自覺,也深刻地體會某些界線不可以跨越、更不容許有模糊地帶;只要踩錯一步就會萬劫不復,一定要審慎為之。
●當大家都覺得你會擊出全壘打 你該怎麼做?
高國輝在二〇一五年達成單季全勤、三成打擊率、三十轟和全壘打王二連霸的目標,更一舉創下中華職棒單季全壘打新記錄。當第三十、三十三號的全壘打門檻勢如破竹地被突破之後,在球季最後四分之一的賽程當中,全台灣球迷的關注焦點,都放在高國輝的揮棒上;每一次站上打擊區,千絲萬縷的期待感纏繞在他的球棒上,面對絕不想被創紀錄的眾家強投,以及台灣棒球迷的殷切期盼,還要應對媒體循環反覆的追問,這樣的關注度對於任何一位選手都是莫大的壓力。
當全壘打數逐步逼近「布雷障礙」時,有一段時間的義大犀牛主場,當高國輝站上打擊區,現場播音員會這樣做出場介紹:「現在要站上打擊區的是,即將要打破布雷障礙的棒球情人高、國、輝!」這句台詞「叮咚」一聲提醒了他:大家都想看你打全壘打。高國輝自認是一位不容易為外在分心,能專注在揮棒上的打者,但當自己開始被球隊賦予中心棒次的重任後,有段時間他非常在意壘上隊友;因為對於中心打者來說,把隊友送回本壘得分,是最重要的任務:
「過去馮勝賢教練曾提醒過我,專心在每一個打席的對決,不要太在意壘包上的隊友,我必須要知道壘包上的狀況,但踏上打擊區以後就不要再去想,因為那會干擾到我的打擊,我必須要專注在每一顆球的對決上。」
運動員超越顛峰的表現,來自於「心、技、體」。除了技術和體能,心的專注度最為關鍵。當運動員專注提升到某種程度,週遭環境彷彿不存在般;外在紛擾不會再進入感官,表現也會達到一個新境界。這種境界在籃球員身上,就是俗稱的「籃框如海洋般寬廣」,怎麼樣出手,球都會應聲破網。
對棒球員來說,這種境界就是當投手球出手,一瞬之間打者就能看清來球型態、旋轉方式、進壘角度和行進軌跡,甚至連球上縫線也瞧得一清二楚。這樣的境界讓他們能夠快速鎖定來球、迅速揮棒應對。強大的專注力和動態視力、結合揮擊練習破十萬次的「身體記憶」;完美結合了「心、技、體」三大要素,最後造就了高國輝在場上「持續量產」的全壘打。
●強打者 全世界罕見的稀有人種
只要對棒球稍有涉獵,就知道:「強打者」是全世界罕見的稀有人種。曾獲美國棒球、籃球名人堂表彰的著名運動作家李奧納德‧ 柯培特(Leonard Koppett) 曾說:「沒有一項技能比棒球中的打擊更仰賴天份」。前耶魯大學體育教授羅伯特‧‧ 雅達爾(Robert K. Adair)在其著作《The Physics of Baseball》(棒球物理學) 中所列出的世界十大最困難運動技術,頭號項目就是:「用球棒擊球」。
用球棒擊球?這個棒球運動中最理所當然的動作,為何會是世界上最困難的運動技能?讓我們透過數字來看看。假設投手投出一顆時速一百五十二公里以上的快速直球,從抬腳到投出共用〇‧ 一秒、這顆速球從投手丘前緣飆進本壘板尖端,距離大約十八‧ 四公尺、僅需時〇‧ 四三秒。一位強打者,等於要在〇‧ 四三秒內判斷這顆球的型態和進壘位置,同時克服下意識閃躲快速球襲來的動物本能,並在〇‧ 一五秒內快速揮擊,在電光石火間還要記得將小白球與球棒僅幾英吋的甜蜜點做一個完美的深吻,才可能撕裂野手們鋪天蓋地的防守陣勢,形成安打。此困難度非常人所能及。強打者的揮棒,一如西部牛仔的拔槍、東瀛武士的居合;一擊必殺,極度強調速度和手眼協調。
強打者的揮棒,十次打擊至少五次以上要扎實擊中球心,扣除強勁擊球卻剛好進到防守者手套的壞運氣,才能達成三成打擊率的數據。這個成績,是身為強打者最基礎的標準。
(本文為部分節錄,欲見完整內文請見《四百英尺外的王者──高國輝》)
時間進入八局下半,前四個打席無功而返,高國輝心知這是自己的最後一個打席。父親早上的一席話,瞬間在腦海中一閃而過。接著,思緒空前澄明,喧囂的觀眾席音量漸低,燈光也調暗了。在他眼中只剩下與獅隊中繼投手廖文揚的投打對決;球數一好一壞,第三顆球從正面直衝過來……
「轟!」「外角偏高」在心中解讀這顆球的那一瞬間,身體已自動把球棒揮了出去,這顆時速一百四十三公里的外角速球被掃向左外野方向,很高、很遠……球迷和兩邊休息室的球員都坐不住了,全場不由自主地起立目送小白球飛越全壘打牆、直擊澄清湖球場左外野看台。這顆破紀錄的全壘打球,在觀眾席彈了兩三下才落地,餘威兀自不滅……
時間倒回三小時前。
讓我們想想,這樣的場景,曾在職業棒球史上出現過幾次?球季尾聲,一支無緣季後賽的球隊,在剩下的例行賽之前,外野入口仍聚集大量的球迷準備進場見證歷史,他們拿著手套、加油棒、漁網,整裝待發。
比賽進行中,轉播鏡頭不時帶到這些等待外野飛球襲來的球迷群,他們正等著那個人站上打擊區,當他的專屬出場音樂,播送在球場時,外野球迷們抬臀起身、磨拳擦掌、屏息以待,只怕錯失全壘打球飛越大牆的那一瞬間。如果此時我們由上方鳥瞰這種特殊的移位方式,就好像一種有秩序的波浪舞──先暫且稱之為「貝瑞布陣」(Barry shift)吧。
上述的畫面,發生的地點不在美國舊金山、時間不是二〇〇七年、球場所在地不是舊金山巨人主場;球迷移位之所向,也不是右外野的麥考菲海灣;這裡是台灣,時間是二〇一五年中華職棒的例行賽,地點是澄清湖球場左外野,他們迎接的打者並不是重砲手貝瑞‧ 龐茲(Barry Bonds),而是另一個貝瑞──Barry Kao高國輝。
●高先生 你兒子的個性 其實不太適合打棒球
溫和,是高國輝人格特質中最大的優點;也是他身為棒球員最大的缺點。他從小到大在人群中顯得溫和而沉默;不擅表達、不逞強、不好勝,也不喜歡出風頭。在每場比賽中高國輝甚少情緒起伏,在球迷的眼中他是一位翩翩君子;但看在教練眼裡,反而會忽視他的企圖心。有個小故事,可以表現這樣溫和的特質。在高國輝高中畢業之後,母校高苑工商的球探,在一次偶然機會下,拜訪他的父親高尚仁;兩人閒聊時曾說:「高先生,你兒子的個性其實不太適合打棒球。」
但隨著年齡增長和身材條件俱足,沒人料到這個少年時代看似溫吞的孩子,潛藏在體內的打擊爆發力漸漸開花結果;成績也和與日俱增的揮棒速度一樣漸入佳境,後來出乎意料之外地,初次入選了國際賽,後來更成為中華隊常客,進而受到國外球探青睞赴美;性格上缺乏「鬥爭本能」這件事情,當慢慢也就不成為被在意的重點。
●陳金鋒 我心目中的棒球哲學家
二〇〇三年,已然專心致志朝強打目標邁進的高國輝,再次於國際賽上見證台灣巨砲陳金鋒快如閃電的揮棒,因此正式確立自己畢生都要「全力揮擊」的信念;隨著歲月流轉,不同世代的兩位重砲,雖然在旅美生涯和中華職棒兩度擦身而過,但陳金鋒的一言一行,對他仍然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金鋒前輩的話不多,但一開口就切中要害,看得很透徹。」
陳金鋒到職棒生涯後期越來越有棒球哲學家的氣息,他不言則已,一開口往往能令人醍醐灌頂、茅塞頓開。二〇一五年十二月的世界棒球十二強賽,陳金鋒曾親臨球場替國家隊小老弟們打氣;當時他跟打擊陷入低潮的高國輝說:「你打球看起來不太舒服。」高國輝本以為他說的是揮棒感覺不流暢,但深思後才理解前輩是指他們擔任中心棒次的打者時,給自己壓力太大、想得太多,因此打球不快樂也放不開。
那一天陳金鋒同時提點了高國輝和林益全,讓他們莫忘打棒球快樂的初衷,享受投打對決。這樣專注在每一球的過程,才不會妄念紛飛。因為陳金鋒即時的一句話,讓高國輝和林益全在預賽中段漸入佳境,這兩位新生代的國家隊主砲,未來參與國際賽時,也將有更多成長茁壯的空間。高國輝和他的偶像陳金鋒一樣,不是習慣把情感和感激溢於言表之人,絕少訴諸於言語;但他對於陳金鋒,心中永遠帶著一份尊敬與感謝。●偶像帶來的強力衝擊 殘酷幻滅之後的成長
曹錦輝──這個名字無論之於台灣棒球、之於高國輝,都是特殊且複雜的存在,這位「天才火球男」,是台灣首位登上大聯盟的投手;更是在大聯盟奪下勝投、敲出安打的台灣第一人。他曾是大聯盟各隊矚目的一顆頂尖新星,也曾是台灣棒壇最光輝燦爛的超級巨投,對於高國輝來說他更是特殊的存在,他不但是光復國小、國中棒球隊的學長、前輩,更是阿美族同族的親戚、更是讓高國輝在棒球路上立志,心甘情願付出更多努力,決心投身棒球事業的偶像。當年曹錦輝和科羅拉多洛磯隊簽約的消息見報後,對於當時就讀光復國中的野球少年高國輝是一個強烈衝擊。他看著曹錦輝的報導,傾慕之情油然而生,也因此開始自主訓練,立志加入高苑工商。
曹錦輝在二〇〇三年在洛磯初登板的時候,成為台灣人追逐美國夢成真的一個象徵,他讓台灣無數球迷開始養成,追蹤逐場成績、收藏剪報、並在大魯閣的雷克體育用品店中尋找黑色71號落磯隊球衣的習慣。在王建民走紅之前,曹錦輝就首度帶起國內對於MLB的熱潮。曹錦輝是台灣天賦最高的棒球選手之一,投打俱佳的二刀流素質無庸贅述,而他私底下交遊廣闊、極重義氣,而面對鎂光燈時個性張揚、好出風頭;被媒體圍繞時妙語如珠,擅長製造話題,他是名符其實的天之驕子、媒體寵兒;不論球迷或是媒體,很難不被其風采所吸引。二〇〇九年,曹錦輝從大聯盟鎩羽而歸,他決定返台加盟中職,而且加盟的還是中職頂級人氣球隊──兄弟象。披上黃衫戰袍的小曹,是象隊在假日飛刀手陳義信之後最負盛名和觀賞價值的王牌投手,他的加盟在二〇〇九年賽季迅速形成一股新的旋風,當年票房慘澹的中華職棒,除了兄弟象外,其他球隊都在看賽程表,看自己主場何時會碰上曹錦輝先發。各隊都會藉此安排行銷活動,營造更好的主場票房,以La new熊隊為例,當年季初首波操作「殺很大」初代宅男女神瑤瑤開球的成功案例,因此刻意在曹錦輝於澄清湖球場先發時,安排了瑤瑤作第二次的開球,企圖創造更大的話題和票房。果不其然,曹錦輝對決陳金鋒的魅力,加上行銷操作和媒體的推波助瀾,而台灣巨砲陳金鋒在當天對決曹錦輝時敲出全壘打,當天澄清湖球場湧入超過一萬七千名觀眾見證此歷史性的一刻;在慘澹經營的球季,創造出曇花一現的佳績。這個行銷案例就是二〇〇九年中華職棒各隊的縮影。曹錦輝的魅力確實非一般球星能企及,能夠在中華職棒中看到大聯盟級的台灣巨投,對於當時的球迷來說,是幸運的。
而當二〇〇九年球季結束後,調查放線放很久的檢調單位開始收網;棒球場外的季後賽在當年的寒冬中凜冽開打,曾經的棒球英雄蒙上一層灰暗,一切風雲變色、人事全非。天才曹錦輝的棒球路走偏了,因為「黑象事件」的糾葛,自此他被中華職棒封殺,一度無球可打,一位前程似錦的天才投手,淪落到賣燒烤、賣麵維生,近年他憑藉著天份和自主訓練重返美職,但其名聲已然蒙塵。在台灣棒球界的評價始終毀譽參半、不復從前,令人思之不勝唏噓。
高國輝對於這位昔日的偶像,曾經有過無可取代的憧憬,以及前所未有的衝擊,然而事過境遷,當夢幻般的偶像在現實生活中硬生生的幻滅;這次的事件,對於他的棒球路又有什麼影響?「他是一個好前輩,作人海派又講義氣,這是大家喜歡他的原因,但也是他最大的缺點,他和什麼人都可以交朋友的個性,當藝人可能會如魚得水,但他是職棒巨星,沒有意識到這樣來者不拒對他很危險,導致害人害己。他的事情對球員來說是一個警惕,進職棒後,我只和自己熟識的朋友聚會,聚會前會先問清楚朋友間有無不認識的人,如果工作需要,我會透過經紀公司或球團職員先溝通聯繫,不赴陌生人的聚會。」顯然高國輝已經擬定了一套完整的S.O.P.,徹底由自身做起,才能杜絕類似情事,並且重振國人對於棒球運動的信任感。
「曹錦輝和陳致遠都是棒球圈的前輩,過去他們對我們這些後輩照顧有加,但當他們出這些事以後,我也只能很明確的告訴他們:『很抱歉,我們無法確定你們是否清白,但棒球圈的規定還是白紙黑字的註明,因為你們有這方面的問題,我不能再和你們有任何聯繫,過去的交情感激在心裡,但往後就必須保持距離,避免讓外界有任何誤會。』」儘管感嘆唏噓,但為了保護自己的棒球之路,這是必須下的決心。曹錦輝這位昔日偶像幻滅的例子,讓高國輝更有職棒球員道德標準要求的自覺,也深刻地體會某些界線不可以跨越、更不容許有模糊地帶;只要踩錯一步就會萬劫不復,一定要審慎為之。
●當大家都覺得你會擊出全壘打 你該怎麼做?
高國輝在二〇一五年達成單季全勤、三成打擊率、三十轟和全壘打王二連霸的目標,更一舉創下中華職棒單季全壘打新記錄。當第三十、三十三號的全壘打門檻勢如破竹地被突破之後,在球季最後四分之一的賽程當中,全台灣球迷的關注焦點,都放在高國輝的揮棒上;每一次站上打擊區,千絲萬縷的期待感纏繞在他的球棒上,面對絕不想被創紀錄的眾家強投,以及台灣棒球迷的殷切期盼,還要應對媒體循環反覆的追問,這樣的關注度對於任何一位選手都是莫大的壓力。
當全壘打數逐步逼近「布雷障礙」時,有一段時間的義大犀牛主場,當高國輝站上打擊區,現場播音員會這樣做出場介紹:「現在要站上打擊區的是,即將要打破布雷障礙的棒球情人高、國、輝!」這句台詞「叮咚」一聲提醒了他:大家都想看你打全壘打。高國輝自認是一位不容易為外在分心,能專注在揮棒上的打者,但當自己開始被球隊賦予中心棒次的重任後,有段時間他非常在意壘上隊友;因為對於中心打者來說,把隊友送回本壘得分,是最重要的任務:
「過去馮勝賢教練曾提醒過我,專心在每一個打席的對決,不要太在意壘包上的隊友,我必須要知道壘包上的狀況,但踏上打擊區以後就不要再去想,因為那會干擾到我的打擊,我必須要專注在每一顆球的對決上。」
運動員超越顛峰的表現,來自於「心、技、體」。除了技術和體能,心的專注度最為關鍵。當運動員專注提升到某種程度,週遭環境彷彿不存在般;外在紛擾不會再進入感官,表現也會達到一個新境界。這種境界在籃球員身上,就是俗稱的「籃框如海洋般寬廣」,怎麼樣出手,球都會應聲破網。
對棒球員來說,這種境界就是當投手球出手,一瞬之間打者就能看清來球型態、旋轉方式、進壘角度和行進軌跡,甚至連球上縫線也瞧得一清二楚。這樣的境界讓他們能夠快速鎖定來球、迅速揮棒應對。強大的專注力和動態視力、結合揮擊練習破十萬次的「身體記憶」;完美結合了「心、技、體」三大要素,最後造就了高國輝在場上「持續量產」的全壘打。
●強打者 全世界罕見的稀有人種
只要對棒球稍有涉獵,就知道:「強打者」是全世界罕見的稀有人種。曾獲美國棒球、籃球名人堂表彰的著名運動作家李奧納德‧ 柯培特(Leonard Koppett) 曾說:「沒有一項技能比棒球中的打擊更仰賴天份」。前耶魯大學體育教授羅伯特‧‧ 雅達爾(Robert K. Adair)在其著作《The Physics of Baseball》(棒球物理學) 中所列出的世界十大最困難運動技術,頭號項目就是:「用球棒擊球」。
用球棒擊球?這個棒球運動中最理所當然的動作,為何會是世界上最困難的運動技能?讓我們透過數字來看看。假設投手投出一顆時速一百五十二公里以上的快速直球,從抬腳到投出共用〇‧ 一秒、這顆速球從投手丘前緣飆進本壘板尖端,距離大約十八‧ 四公尺、僅需時〇‧ 四三秒。一位強打者,等於要在〇‧ 四三秒內判斷這顆球的型態和進壘位置,同時克服下意識閃躲快速球襲來的動物本能,並在〇‧ 一五秒內快速揮擊,在電光石火間還要記得將小白球與球棒僅幾英吋的甜蜜點做一個完美的深吻,才可能撕裂野手們鋪天蓋地的防守陣勢,形成安打。此困難度非常人所能及。強打者的揮棒,一如西部牛仔的拔槍、東瀛武士的居合;一擊必殺,極度強調速度和手眼協調。
強打者的揮棒,十次打擊至少五次以上要扎實擊中球心,扣除強勁擊球卻剛好進到防守者手套的壞運氣,才能達成三成打擊率的數據。這個成績,是身為強打者最基礎的標準。
(本文為部分節錄,欲見完整內文請見《四百英尺外的王者──高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