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韓國人都常搞不清楚的區分使用
第1回/主格助詞 -이/가 與 -은/는
文法
1.主格助詞:-은/는
對所有韓語學習者來說,第一個學到的韓語文法,通常是主格助詞 -은/는 ,教科書內告訴你,這是接在體詞(名詞、代詞、數詞的統稱)後面,使前面的詞彙成為敘述主題的用法。
簡單來說,也就是用來指定說話者想要表達的主題,並且具有對比或強調的意義,跟語尾結合的話,就類似中文的「是……」。
型態變化方式:
★前面的體詞有尾音,接「은」。
선생님+은→선생님은
老師是…
★前面的體詞沒有尾音,接「는」。
저+는→저는
我是…
例句:
저는 이민호를 좋아하지만 친구는 김우빈을 좋아합니다.
我喜歡李敏鎬,但是朋友喜歡金宇彬。
2.主格助詞:-이/가
講到這邊,通常同學們都能理解,並且靈活用,可是在下一課,你又會學到另一個主格助詞 -이/가。
型態變化方式:
★前面的體詞有尾音,接「이」。
자장면+이→짜장면이
炸醬麵…
★前面的體詞沒有尾音,接「가」。
김치찌개+가→김치찌개가
泡菜火鍋…
例句:
사과가 맛있어요.
蘋果好吃。
解說
翻成中文時,語意幾乎沒有差別,所以 -이/가 與 -은/는 讓很多華人學生混淆,到底該如何區別呢?其實可以由以下三種情境來判斷。
差別一:「-이/가」表示新資訊,「-은/는」表示舊資訊或是聽話者已知的資訊。
例句:
이 사람이 이민호입니다.
這個人是李敏鎬。
→助詞「이」前面的這個人原本是誰,聽話者是不知道的。
이민호는 한국 사람입니다.
李敏鎬是韓國人。
→「는」前面的「李敏鎬」是誰,聽話者是知道的,只是不知道到底是那一個
國家的人,所以說話者才告訴聽話者,他是韓國人,並且帶有強調意味,語感類似:「不是美國人也不是日本人,可是韓國人喔。」
差別二:「-이/가」的語氣重點在前面,「-은/는」的語氣重點在後面。
例句:
이 사람이 이민호입니다.
這個人是李敏鎬。
→語氣在強調前面的「這個人」,而不是那個人或者其他人。
이 사람은 이민호입니다.
這個人是李敏鎬。
→語氣在強調後面的「李敏鎬」,而不是金秀賢或金宇彬等其他人。
差別三:在需要強調被否定對象時,可以把「-이/가 」換成「-은/는 」。
사과가 아닙니다.
這不是蘋果。
→就僅僅表示這不是蘋果。
사과는 아닙니다.
這不是蘋果。
→在強調不是蘋果的同時,還暗示可能是其他東西,翻譯成中文的話,類似「這可不是蘋果喔,可能是長得像蘋果,但其實是其他東西」。
補充加油站
★要強調受格時,也可用「은/는」代替受格助詞「을/를」。
저는 밥을 먹습니다.
→我吃飯。
저는 밥은 먹습니다.
飯是我吃的。
→強調只吃飯,别的東西不一定吃。
★談話情境中,遇到疑問詞
遇到누구(誰)、어디(何處)、언제(何時)、며칠(何日)等開頭時,因為未知事項都是新訊息,在提起一個新話題,對此些事項詢問時都應以表示新訊息的「-이/-가」表示。
二、很像但是不一樣的小差異
第11回/
되 跟 돼 哪個才是正確用法?
文法
如果要老師票選,臺灣同學在學韓語過程中,最困惑的問題,「什麼時候要寫되,什麼時候寫돼?」一定會錄取前三名。
★先來看看動詞 되다 ,常見意思就有7種:
1.成
눈이 녹아 물이 되다. 雪化成水。
2.行
이렇게 하면 됩니까? 這樣做行嗎?
3.做為
부인이 되다. 做為夫人(妻子)。
4.不錯
그는 사람이 됐다. 他為人不錯。
5.到了…
벌써 여름 방학이 되었다. 已經到了暑假。
6.組成
이것은 철로 된 것이다. 這是用鐵所組成的。
7.長得好
우리 아들이잘 되게 할 수 있을까? 能讓我們孩子長得好嗎?
되 和 돼 因為發音類似,所以要區分很困難。
되 的發音是[ㄷ]+[ㅚ],
돼 的發音是[ㄷ]+[ㅗ]+[ㅐ]
因為在日常生活口語中,因為無法準確地分辨[ㅔ]和[ㅐ]的音,才會將 되 和 돼 搞混了。
解說
那麼,應該如何區分兩者呢?在這邊將祕訣告訴大家。되 是從 되다 裡面去掉 다 之後的部分,這叫作「語幹」。
其實,有另一個方法可以輕鬆分辨 되 和 돼 ,這可是只分享給讀者的小技巧喔!
有一個單字跟 되어 可以縮寫成 돼 的方式一樣,那就是 하다 。하 後面加上 어 就變成 하여 ,再把 하여 縮減之後成為 해。
所以根據 하 和 해 ,就可以分辨出 되 和 돼 的差別,再搞混 되 和 돼 時,可以試著思考看看:假如放進 하 是通順的話就用 되 , 해 通順的話就寫 돼 。
練習一下:
★됬다 還是 됐다?
因為不是 핬다 而是 했다 → 됐다
★되서 還是 돼서?
因為不是 하서 而是 해서 → 돼서
★되고 還是 돼고?
因為不是 해고 而是 하고 → 되고
現在可以輕鬆分辨 되 和 돼 的不同了吧!
第1回/主格助詞 -이/가 與 -은/는
文法
1.主格助詞:-은/는
對所有韓語學習者來說,第一個學到的韓語文法,通常是主格助詞 -은/는 ,教科書內告訴你,這是接在體詞(名詞、代詞、數詞的統稱)後面,使前面的詞彙成為敘述主題的用法。
簡單來說,也就是用來指定說話者想要表達的主題,並且具有對比或強調的意義,跟語尾結合的話,就類似中文的「是……」。
型態變化方式:
★前面的體詞有尾音,接「은」。
선생님+은→선생님은
老師是…
★前面的體詞沒有尾音,接「는」。
저+는→저는
我是…
例句:
저는 이민호를 좋아하지만 친구는 김우빈을 좋아합니다.
我喜歡李敏鎬,但是朋友喜歡金宇彬。
2.主格助詞:-이/가
講到這邊,通常同學們都能理解,並且靈活用,可是在下一課,你又會學到另一個主格助詞 -이/가。
型態變化方式:
★前面的體詞有尾音,接「이」。
자장면+이→짜장면이
炸醬麵…
★前面的體詞沒有尾音,接「가」。
김치찌개+가→김치찌개가
泡菜火鍋…
例句:
사과가 맛있어요.
蘋果好吃。
解說
翻成中文時,語意幾乎沒有差別,所以 -이/가 與 -은/는 讓很多華人學生混淆,到底該如何區別呢?其實可以由以下三種情境來判斷。
差別一:「-이/가」表示新資訊,「-은/는」表示舊資訊或是聽話者已知的資訊。
例句:
이 사람이 이민호입니다.
這個人是李敏鎬。
→助詞「이」前面的這個人原本是誰,聽話者是不知道的。
이민호는 한국 사람입니다.
李敏鎬是韓國人。
→「는」前面的「李敏鎬」是誰,聽話者是知道的,只是不知道到底是那一個
國家的人,所以說話者才告訴聽話者,他是韓國人,並且帶有強調意味,語感類似:「不是美國人也不是日本人,可是韓國人喔。」
差別二:「-이/가」的語氣重點在前面,「-은/는」的語氣重點在後面。
例句:
이 사람이 이민호입니다.
這個人是李敏鎬。
→語氣在強調前面的「這個人」,而不是那個人或者其他人。
이 사람은 이민호입니다.
這個人是李敏鎬。
→語氣在強調後面的「李敏鎬」,而不是金秀賢或金宇彬等其他人。
差別三:在需要強調被否定對象時,可以把「-이/가 」換成「-은/는 」。
사과가 아닙니다.
這不是蘋果。
→就僅僅表示這不是蘋果。
사과는 아닙니다.
這不是蘋果。
→在強調不是蘋果的同時,還暗示可能是其他東西,翻譯成中文的話,類似「這可不是蘋果喔,可能是長得像蘋果,但其實是其他東西」。
補充加油站
★要強調受格時,也可用「은/는」代替受格助詞「을/를」。
저는 밥을 먹습니다.
→我吃飯。
저는 밥은 먹습니다.
飯是我吃的。
→強調只吃飯,别的東西不一定吃。
★談話情境中,遇到疑問詞
遇到누구(誰)、어디(何處)、언제(何時)、며칠(何日)等開頭時,因為未知事項都是新訊息,在提起一個新話題,對此些事項詢問時都應以表示新訊息的「-이/-가」表示。
二、很像但是不一樣的小差異
第11回/
되 跟 돼 哪個才是正確用法?
文法
如果要老師票選,臺灣同學在學韓語過程中,最困惑的問題,「什麼時候要寫되,什麼時候寫돼?」一定會錄取前三名。
★先來看看動詞 되다 ,常見意思就有7種:
1.成
눈이 녹아 물이 되다. 雪化成水。
2.行
이렇게 하면 됩니까? 這樣做行嗎?
3.做為
부인이 되다. 做為夫人(妻子)。
4.不錯
그는 사람이 됐다. 他為人不錯。
5.到了…
벌써 여름 방학이 되었다. 已經到了暑假。
6.組成
이것은 철로 된 것이다. 這是用鐵所組成的。
7.長得好
우리 아들이잘 되게 할 수 있을까? 能讓我們孩子長得好嗎?
되 和 돼 因為發音類似,所以要區分很困難。
되 的發音是[ㄷ]+[ㅚ],
돼 的發音是[ㄷ]+[ㅗ]+[ㅐ]
因為在日常生活口語中,因為無法準確地分辨[ㅔ]和[ㅐ]的音,才會將 되 和 돼 搞混了。
解說
那麼,應該如何區分兩者呢?在這邊將祕訣告訴大家。되 是從 되다 裡面去掉 다 之後的部分,這叫作「語幹」。
其實,有另一個方法可以輕鬆分辨 되 和 돼 ,這可是只分享給讀者的小技巧喔!
有一個單字跟 되어 可以縮寫成 돼 的方式一樣,那就是 하다 。하 後面加上 어 就變成 하여 ,再把 하여 縮減之後成為 해。
所以根據 하 和 해 ,就可以分辨出 되 和 돼 的差別,再搞混 되 和 돼 時,可以試著思考看看:假如放進 하 是通順的話就用 되 , 해 通順的話就寫 돼 。
練習一下:
★됬다 還是 됐다?
因為不是 핬다 而是 했다 → 됐다
★되서 還是 돼서?
因為不是 하서 而是 해서 → 돼서
★되고 還是 돼고?
因為不是 해고 而是 하고 → 되고
現在可以輕鬆分辨 되 和 돼 的不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