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17日
媽媽
我唯有,不知如何表達的感激。
早上醒來,手機的震動提示:2月20日,媽媽的生日。忘記了是什麼時候設定下這樣的提醒。
本是一個無須提醒的日子。怎麼可能忘記或忽略?
每一年,這一天,都令我疼痛地感知到,她又老去了一些。
古人說,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時光是如何如一汪春水的碧波,浮去年月的花瓣?父母的發,如何成雪,散落入你我的轉眼?
我曾是那繈褓中的嬰孩。我曾是你手心裏盛開的一朵生命。
你望著我長大。像你的感歎,不過彈指,便是人間的一次更迭。
好多次,我們一起翻看舊時的影集,你對我說,我兒時的乖戾和頑皮。
你告訴我,哪一年,我們去看了臘梅,哪一年,我們去觀賞了燈會。
照片上的媽媽,純澈的臉孔,纖弱烏黑的發。
遠處的燈火閃爍,你的笑,在方寸間定格,竟這般杳無了,闌珊在我記憶的湖底。
那一切,已恍如隔世。
喜歡父母的一張黑白合影。父親的手,輕放在你的肩頭,你微微側身,坐在春天的石階上。
身後是如笑的春山。看不到斑斕的色彩,卻有兩個人溫和的四目,暖似熏風。
我是在這樣的目光間,萌生又孕育。
我出生在一個春天。你說,你從病房的窗口望出去,樹木剛剛生出細而黃的幼芽。
我沒有記得,那個最初的世界。我卻仿佛能夠見到,你懷抱著幼小的我,走進一片明媚。
花朵在怒放,你的愛在怒放。我只靜靜地睡,緩慢卻匆忙地成長。
這個時候,我已經是20歲的人。
這個時候,我卻仍無法令你放心。你無法不擔心著多病的我。
這時常令我感到不安和愧疚。
2006年的6月。一個多雲的天,忽明忽暗,風吹入我的房間,又逃走。
午睡的倦意未消,起身下樓。母親站在樓前的樹下,白襯衫,白帽子,被日光照得發亮。
她送來水果,一包散發著香味的桃子。她叮囑,要多喝水,注意休息,不要熬夜。
母親總是不厭其煩地重複相似的話。
我停在原地,懷抱著那一包桃子,看她騎上那輛舊自行車,離開了學校。
她的身影一點點縮小,我的心也被收得緊緊的。
回到宿舍,一個人打開水龍頭,細心地將桃子一個個清洗乾淨,又一個個吃掉。
整個下午,躺在竹席上,看樹影婆娑搖曳。不知不覺裏,竟淚流滿面。
夏日在蔓延。大雨總是滂沱而至,令人猝不及防。
暑假的夜,和母親睡在一處,緊握住她的手。很久了,我沒有這樣依偎在她的身邊。
是在得知了自己的病情後,我才發現,對於媽媽的眷戀和依賴,原是如此之深。
也許,我所有的堅強,都是因為媽媽。為了她,我才有勇氣,去面對我的命運。
她為我扇蒲扇,她說不要開冷氣,那對身體不好。
她對我說,不要怕,她勸我多吃下一些食物。
而我,常常對著飯菜發呆,一個人默默在深夜飲泣。她擦我的淚。
我知道,她的心在碎。
感覺著母親的呼吸,感覺著她的心跳。我決定要有鬥志地生存下去。
我不可以輕易地放棄,我要陪伴在她的身邊,至少到我照顧她的時候。
我不可以留下孤單的媽媽。
我怎麼可以,怎麼忍心,讓她的後半生沒有了我,她唯一的孩子。
這樣想著,於是,淚水又蒙住了我的雙眼。
我不敢讓她看見。
只有媽媽知道,她心中的憂傷。她從不讓我看出,她的難過。
她鼓勵我,她微笑,她的眼神傳達著明亮的希望。
媽媽總是說,一切不幸都終將會過去,只要你敢於經過。
醫院的傍晚,黃昏中有低飛的燕。它們飛舞,它們鳴叫,它們狂歡。
我們並肩站在視窗。我已比你還高,卻依舊倚住你的肩膀。
媽媽。我只輕喚你,便已泣不成聲。
我心中全部是對於未來的悲觀和絕望。你撫摩我與你年輕時一般烏黑纖弱的發。
你不發一言。我們這樣看黃昏中的燕。
一場生命的飛舞,生命的鳴叫,生命的狂歡。
恐懼是一張網,這個夏天裏,我被它困住,不得自由,不得呼吸。
夜夜的夢魘,卻又失望于黎明的到來。
我對你說,我怕著白天。在白天,我要真實地面對一切。
夜晚,卻不過是夢。夢,即使是險惡可怕的,也終於會醒。而現實不是。
現實是這樣清醒,這樣真實得,一覽無餘。
媽媽說,如果能夠再次孕育你該多麼好。
你仿佛是在怨恨自己,將我生成多病的身軀。
你遺憾沒有給我一副強健的肉體。
你覺得,是自己造成了我連綿的苦難。
媽媽,我卻時常感謝,你給我的生命。
即使這身軀,有許多不如意。但生命,從來是獨一無二、最可寶貴的禮物。
我感謝,今生是你的女兒。感謝,能夠依偎在你的身旁,能夠開放在你的手心。
媽媽,不幸的部分,是我們共同的命運。我深知,我的疼痛,在你那裏總要加倍。
幸福,卻是更深切的主題。
從這世上有了我,你便呵護著我。從我得到了知覺,便對你萬般依戀。
這人間,據說百年才能修得同船渡。那麼,母女的緣分,該有千萬年的修行。
我是經過了許多的漂泊和艱險,才投入你的腹中吧。
是你收容了我遊移的靈魂,給我溫暖的家園。
這緣分,是該令我們感激一世的。
讓我們並肩地站立。看落下的雪花,落下的風雨。你在這裏,你在我的身旁。
我於是不肯放棄,絕不放棄,絲毫生命的力量。
我將飛舞,我將鳴叫,我將狂歡。如那黃昏下的燕一般。
這一天,你對著鏡子將白髮染黑。
我遠遠看你。媽媽,你又老去了一些。
甜蜜而疼痛,交織在一瞬。
農曆新年的鞭炮已經響起。想起去年的煙花,我們一起在烈烈的寒風裏觀看。
今夜,一樣會有盛大的焰火,一樣會有繽紛的色彩,流溢在深暗的空中。
我們說,在午夜前去放流光棒。我喜歡那手上的火花,喜歡它們的光芒,如星如電。
一年年,經歷著多少的愛,多少的辛酸和歡樂。
它們都將在夜空裏盛開,繁花之上,又生繁花。
媽媽,讓我們一起去看。
媽媽,讓我緊握住你的手,容許我有時間,望你的老去,如你望我的成長。
這不是一件悲傷的事,而是淡而深長的幸福。
提前的祝福,生日快樂。
媽媽。
<2007年2月25日
與書二三事
暢銷書
和靜到圖書大廈買書,才發現,居然有這樣多在寫字的人,居然有這樣多的小說被印刷出來,擺上書架。
這樣的新發現,並不是因為我很少光顧書店,而是很少光顧如圖書大廈這般的大書店。
常去的自然只是海澱這裏的小書店,光合,萬聖,風入松一類。
它們的規模較之大廈自然遜色。書籍的品種也多側重人文科學。
擺上書架的,也多是在茫茫書海中挑揀過的精品。文學,哲學,宗教,一例素雅的裝幀,安靜地陳列。
於是,我竟不知道,有如此多的小說,花花綠綠地被印刷出來,竟不知道,那樣多光怪陸離惹眼招搖的書名和作家。
也許,是我挑剔,也許,是我自命清高,或者權當是我無知的偏見吧,對於一本本穿著花俏外衣的讀物,我實無任何閱讀興趣。但是,它們既然被出版了,就說明還是有一定的閱讀者吧。而且據我所知,其中的很多書目,還成為了暢銷書。
有人說,這已不是一個閱讀的時代。當視覺的衝擊一次次刺激人們的瞳孔,還有誰能夠沉定下一顆心,甘心捧一本書,就度過一個下午?
小時候覺得,識字了,能讀書看報了,是成為大人的一種標誌,一種自豪,雖然,小孩子並不願意去讀字書,他們更青睞各種畫冊。
現代人卻正走在向兒童回歸的大道上,人們開始對文字抵觸,而對畫面充滿興趣。
看一看各位大導演今年的作品便會瞭解,這是一個多麼注重視覺的時代。
多少人都好像視覺饑渴一般,湧向電影院,花上近百元,只為去享受一頓情節和主題離奇模糊的“視覺盛宴”。
可能,現代人過於渴望兒童時代的無邪與天真,才在無意識中做出了這樣的選擇。不然,怎麼有中年婦女自稱女生,不然,怎麼電視上蹦蹦跳跳的主持人都裝得很“幼齒”,弄得娛樂選秀活像少兒節目?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裏,有一種叫做暢銷書的東西誕生了,而且深入人心。
書店裏,還常常有一面叫做暢銷書排行榜的牆,來指導讀者,最近什麼書在暢銷。仿佛又是提醒眾人,千萬別誤了潮流,現在大家都在讀某某小說呢,你不讀,豈不落伍。
讀書,有時候可能成為了與潮流接軌,不被時代淘汰的手段。
雖然,或許你並不喜歡那一個作者,那一本書,但是大家都在讀啊,你不讀讀顯得很沒文化似的。
畢竟,讀書好像還算得上是有點文化的人做的事。
暢銷書,就這樣暢銷了起來,有點起哄架秧子的味道,一片吆吆喝喝,有時還搞個簽售什麼的,讓本來該乖乖躲在文字後邊的作家出來亮個相,仿佛明星,被粉絲們的歡呼和尖叫聲淹沒。
當作家們把自己裝扮得好像偶像,閑來無事還拍些自戀照片貼在博客上,我不知道,這是否文學的一種進步,抑或墮落?我總以為,作家的靈魂是文字,而決不是臉蛋兒。當然,這也只是個別作家的個別現象,不足夠以偏賅全。
讀書的人少了,真正讀書的人更少了。
書,本該如朋友,是心靈的選擇,而非時尚的追逐。讀書,該是獨自的事,不需要誰來指導,橫加干涉。書店,不同於商店,更有別於菜市場,不該有喧嘩和吵鬧,它是一處淨土,你所聽到的只是手指翻閱的紙頁沙沙,漫步於書店,該是一件愜意而溫馨的事。
在書籍的海洋裏,尋找你的朋友,在人生的迷途裏,辨識方向。
當然,每個人的閱讀趣味不同,我所不屑的書,也許在他人看來卻恰是甘泉。
讀書的原則,套用一句話便是,讀自己的書,讓別人說去吧。
中學的書店
中學的時候,家附近有一家中等規模的書店。放學後,我通常是先到那裏看看書再回家。
時間久了,每一架上有什麼書,我都瞭若指掌,比店員還要清楚。
或許因為位置不佳,書店的生意很是冷清,很多時候,偌大的書店裏,顧客的數量比工作人員還要少。
那裏便好似成了我的私人圖書館,事實上,我也經常妄想擁有這樣多的書架,這樣多的書。
看到那一架架一排排的書,我總是心生敬畏,感覺到它們的神聖。
如果,有一天我能夠寫出一本書,放在這樣的架子上,與那些我喜愛的作家的作品並肩,該多麼好。
年少的我,癡望著一本本書,細細摩挲著雪白紙頁,生出了作家的夢。
這個夢,像個晶亮的水泡一般,在我的世界裏越升越高,又漸漸擴大。
有時,我竟怕它因為擴充得過於飽滿而在一瞬裏碎了。於是,我總是悉心地將它保護,唯恐稍有疏忽,它便化為烏有。
我一直相信,有夢想總是美好的,沒有夢想,青春該多麼蒼白。
寫一本書,被放到書店的架子上,這便是我的夢想。我仰望著這枚水泡,滿心的激動不安。
現在,我卻對這夢想不以為然了。
當我知道,只要有足夠的錢給出版社,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文字印成書,放到那個架子上,我的水泡從天而降,卻砸得我生疼。
若是這樣,書,便成了日曆或照片一樣的東西,隨你去印,隨你去自娛自樂。
我心中的書,卻全不如此。
我要寫的,是一本真正的書,對他人的心靈有所幫助的書。
家附近的那家書店終於倒閉關張,雖然在此前,它也做過一些積極的掙扎,比如搞了類如“詩歌之夜”的活動(請了許多自稱為詩人的人當場朗誦自己的作品),但它的關門,還是成為了殘酷的事實。
在我看來,那些活動非但沒有起到增加客流的目的,反而使許多顧客對於這家書店有了反感。
至少我,在那一夜的“詩歌盛會”後,每每走進書店便渾身不自在,甚至一陣陣感覺幹嘔。
關於詩歌這件事,那又是另一篇文章的主題了。
也可能是書店老闆故意的,用這一場活動把顧客們都嚇跑,也好徹徹底底地倒閉,不給自己一點後路。
若真如此,老闆確是個很有手段的人。
美女與書
卻也會懷念中學時那些泡在書店裏的下午。
是在那家書店裏,我培養了閱讀的習慣,有了寫作的意願。
現在,書店變成了一家小商品批發市場,生意自然紅火了許多,也沒有任何要倒閉的跡象。
看來,書籍還不是我們生活的必需品,人大約可以不讀書,卻不可以不穿衣服。
雖然,不讀書會令我們的面目可憎,人們卻通常無知覺于這張臉,以為塗抹上粉底,畫上眼影,便可以豔美如花了。
殊不知,豔美的臉,不過是一張畫皮,好像《聊齋》裏的故事,那張皮下,還是一個厲鬼。讀些書,不為了記住什麼名人名句,在人前炫耀,不為了參加選秀,而狂補某部名著,好在臺上說,我自幼熟讀什麼什麼夢。這些都是讀書的悲哀,書籍的悲哀。
書不是一件衣裳,不可以任人套在身上,就能上街招搖。
前些天,一位以大眼睛著稱,出演瓊瑤劇而成名的女星為大眾開出了一張推薦書單。
於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許多網友質疑:她有時間讀書嗎?更有人直白地說:裝什麼文學女青年。
大眼睛女星是否有時間讀書,是否在裝,這我們都無從查證,也無須查證。
該星雖然確實曾做過一些缺乏文化和基本民族精神的事,但樂於讀書,或者樂於裝作樂於讀書,還是好的。這說明,讀書還是一件好事,不是令人不屑,甚至遭人唾棄的行為。
也許,大家是誤解了大眼睛女星,那麼,怪只怪她曾出演了一些粗俗的角色,又把這些角色塑造得深入人心。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她藝術生涯的一種成功。
另外,若說美女愛讀書,很多人也會有這樣的第一反應:裝。美女怎麼有心情,有時間去讀書呢?
讀書,從來是那些無人問津的醜女的消遣。無事可做,無人邀約,只有啃啃書本,沉浸在文字的幻境裏去,好逃避眼前殘忍的現實。
和仇富心態一樣,這是一種仇美心態。
讀書又怎麼關乎美醜?如果有關,也該是越讀越美。
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氣,簡單些理解便約等於氣質。
真正的美,不是第一眼的驚豔,而是令人回味的溫存雋永。
視覺大約是最容易對神經造成刺激的,卻也是最不可靠、最不持久的刺激。
一個外表光鮮、談吐粗鄙的女子,你會覺得她美麼?我以為,相由心生,若心是污濁的,面孔自然也不會清澈。
美女讀書若是裝出來的,只會顯得無知可笑,破壞了臉面的美感,最終脫離美女的隊伍。
美女若真愛讀書,只會越讀越美,吹氣如蘭,你去嫉妒、去詆毀也無濟於事。
仇美的心態大可不必。還是那句話,讀書是獨自的事。
媽媽
我唯有,不知如何表達的感激。
早上醒來,手機的震動提示:2月20日,媽媽的生日。忘記了是什麼時候設定下這樣的提醒。
本是一個無須提醒的日子。怎麼可能忘記或忽略?
每一年,這一天,都令我疼痛地感知到,她又老去了一些。
古人說,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時光是如何如一汪春水的碧波,浮去年月的花瓣?父母的發,如何成雪,散落入你我的轉眼?
我曾是那繈褓中的嬰孩。我曾是你手心裏盛開的一朵生命。
你望著我長大。像你的感歎,不過彈指,便是人間的一次更迭。
好多次,我們一起翻看舊時的影集,你對我說,我兒時的乖戾和頑皮。
你告訴我,哪一年,我們去看了臘梅,哪一年,我們去觀賞了燈會。
照片上的媽媽,純澈的臉孔,纖弱烏黑的發。
遠處的燈火閃爍,你的笑,在方寸間定格,竟這般杳無了,闌珊在我記憶的湖底。
那一切,已恍如隔世。
喜歡父母的一張黑白合影。父親的手,輕放在你的肩頭,你微微側身,坐在春天的石階上。
身後是如笑的春山。看不到斑斕的色彩,卻有兩個人溫和的四目,暖似熏風。
我是在這樣的目光間,萌生又孕育。
我出生在一個春天。你說,你從病房的窗口望出去,樹木剛剛生出細而黃的幼芽。
我沒有記得,那個最初的世界。我卻仿佛能夠見到,你懷抱著幼小的我,走進一片明媚。
花朵在怒放,你的愛在怒放。我只靜靜地睡,緩慢卻匆忙地成長。
這個時候,我已經是20歲的人。
這個時候,我卻仍無法令你放心。你無法不擔心著多病的我。
這時常令我感到不安和愧疚。
2006年的6月。一個多雲的天,忽明忽暗,風吹入我的房間,又逃走。
午睡的倦意未消,起身下樓。母親站在樓前的樹下,白襯衫,白帽子,被日光照得發亮。
她送來水果,一包散發著香味的桃子。她叮囑,要多喝水,注意休息,不要熬夜。
母親總是不厭其煩地重複相似的話。
我停在原地,懷抱著那一包桃子,看她騎上那輛舊自行車,離開了學校。
她的身影一點點縮小,我的心也被收得緊緊的。
回到宿舍,一個人打開水龍頭,細心地將桃子一個個清洗乾淨,又一個個吃掉。
整個下午,躺在竹席上,看樹影婆娑搖曳。不知不覺裏,竟淚流滿面。
夏日在蔓延。大雨總是滂沱而至,令人猝不及防。
暑假的夜,和母親睡在一處,緊握住她的手。很久了,我沒有這樣依偎在她的身邊。
是在得知了自己的病情後,我才發現,對於媽媽的眷戀和依賴,原是如此之深。
也許,我所有的堅強,都是因為媽媽。為了她,我才有勇氣,去面對我的命運。
她為我扇蒲扇,她說不要開冷氣,那對身體不好。
她對我說,不要怕,她勸我多吃下一些食物。
而我,常常對著飯菜發呆,一個人默默在深夜飲泣。她擦我的淚。
我知道,她的心在碎。
感覺著母親的呼吸,感覺著她的心跳。我決定要有鬥志地生存下去。
我不可以輕易地放棄,我要陪伴在她的身邊,至少到我照顧她的時候。
我不可以留下孤單的媽媽。
我怎麼可以,怎麼忍心,讓她的後半生沒有了我,她唯一的孩子。
這樣想著,於是,淚水又蒙住了我的雙眼。
我不敢讓她看見。
只有媽媽知道,她心中的憂傷。她從不讓我看出,她的難過。
她鼓勵我,她微笑,她的眼神傳達著明亮的希望。
媽媽總是說,一切不幸都終將會過去,只要你敢於經過。
醫院的傍晚,黃昏中有低飛的燕。它們飛舞,它們鳴叫,它們狂歡。
我們並肩站在視窗。我已比你還高,卻依舊倚住你的肩膀。
媽媽。我只輕喚你,便已泣不成聲。
我心中全部是對於未來的悲觀和絕望。你撫摩我與你年輕時一般烏黑纖弱的發。
你不發一言。我們這樣看黃昏中的燕。
一場生命的飛舞,生命的鳴叫,生命的狂歡。
恐懼是一張網,這個夏天裏,我被它困住,不得自由,不得呼吸。
夜夜的夢魘,卻又失望于黎明的到來。
我對你說,我怕著白天。在白天,我要真實地面對一切。
夜晚,卻不過是夢。夢,即使是險惡可怕的,也終於會醒。而現實不是。
現實是這樣清醒,這樣真實得,一覽無餘。
媽媽說,如果能夠再次孕育你該多麼好。
你仿佛是在怨恨自己,將我生成多病的身軀。
你遺憾沒有給我一副強健的肉體。
你覺得,是自己造成了我連綿的苦難。
媽媽,我卻時常感謝,你給我的生命。
即使這身軀,有許多不如意。但生命,從來是獨一無二、最可寶貴的禮物。
我感謝,今生是你的女兒。感謝,能夠依偎在你的身旁,能夠開放在你的手心。
媽媽,不幸的部分,是我們共同的命運。我深知,我的疼痛,在你那裏總要加倍。
幸福,卻是更深切的主題。
從這世上有了我,你便呵護著我。從我得到了知覺,便對你萬般依戀。
這人間,據說百年才能修得同船渡。那麼,母女的緣分,該有千萬年的修行。
我是經過了許多的漂泊和艱險,才投入你的腹中吧。
是你收容了我遊移的靈魂,給我溫暖的家園。
這緣分,是該令我們感激一世的。
讓我們並肩地站立。看落下的雪花,落下的風雨。你在這裏,你在我的身旁。
我於是不肯放棄,絕不放棄,絲毫生命的力量。
我將飛舞,我將鳴叫,我將狂歡。如那黃昏下的燕一般。
這一天,你對著鏡子將白髮染黑。
我遠遠看你。媽媽,你又老去了一些。
甜蜜而疼痛,交織在一瞬。
農曆新年的鞭炮已經響起。想起去年的煙花,我們一起在烈烈的寒風裏觀看。
今夜,一樣會有盛大的焰火,一樣會有繽紛的色彩,流溢在深暗的空中。
我們說,在午夜前去放流光棒。我喜歡那手上的火花,喜歡它們的光芒,如星如電。
一年年,經歷著多少的愛,多少的辛酸和歡樂。
它們都將在夜空裏盛開,繁花之上,又生繁花。
媽媽,讓我們一起去看。
媽媽,讓我緊握住你的手,容許我有時間,望你的老去,如你望我的成長。
這不是一件悲傷的事,而是淡而深長的幸福。
提前的祝福,生日快樂。
媽媽。
<2007年2月25日
與書二三事
暢銷書
和靜到圖書大廈買書,才發現,居然有這樣多在寫字的人,居然有這樣多的小說被印刷出來,擺上書架。
這樣的新發現,並不是因為我很少光顧書店,而是很少光顧如圖書大廈這般的大書店。
常去的自然只是海澱這裏的小書店,光合,萬聖,風入松一類。
它們的規模較之大廈自然遜色。書籍的品種也多側重人文科學。
擺上書架的,也多是在茫茫書海中挑揀過的精品。文學,哲學,宗教,一例素雅的裝幀,安靜地陳列。
於是,我竟不知道,有如此多的小說,花花綠綠地被印刷出來,竟不知道,那樣多光怪陸離惹眼招搖的書名和作家。
也許,是我挑剔,也許,是我自命清高,或者權當是我無知的偏見吧,對於一本本穿著花俏外衣的讀物,我實無任何閱讀興趣。但是,它們既然被出版了,就說明還是有一定的閱讀者吧。而且據我所知,其中的很多書目,還成為了暢銷書。
有人說,這已不是一個閱讀的時代。當視覺的衝擊一次次刺激人們的瞳孔,還有誰能夠沉定下一顆心,甘心捧一本書,就度過一個下午?
小時候覺得,識字了,能讀書看報了,是成為大人的一種標誌,一種自豪,雖然,小孩子並不願意去讀字書,他們更青睞各種畫冊。
現代人卻正走在向兒童回歸的大道上,人們開始對文字抵觸,而對畫面充滿興趣。
看一看各位大導演今年的作品便會瞭解,這是一個多麼注重視覺的時代。
多少人都好像視覺饑渴一般,湧向電影院,花上近百元,只為去享受一頓情節和主題離奇模糊的“視覺盛宴”。
可能,現代人過於渴望兒童時代的無邪與天真,才在無意識中做出了這樣的選擇。不然,怎麼有中年婦女自稱女生,不然,怎麼電視上蹦蹦跳跳的主持人都裝得很“幼齒”,弄得娛樂選秀活像少兒節目?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裏,有一種叫做暢銷書的東西誕生了,而且深入人心。
書店裏,還常常有一面叫做暢銷書排行榜的牆,來指導讀者,最近什麼書在暢銷。仿佛又是提醒眾人,千萬別誤了潮流,現在大家都在讀某某小說呢,你不讀,豈不落伍。
讀書,有時候可能成為了與潮流接軌,不被時代淘汰的手段。
雖然,或許你並不喜歡那一個作者,那一本書,但是大家都在讀啊,你不讀讀顯得很沒文化似的。
畢竟,讀書好像還算得上是有點文化的人做的事。
暢銷書,就這樣暢銷了起來,有點起哄架秧子的味道,一片吆吆喝喝,有時還搞個簽售什麼的,讓本來該乖乖躲在文字後邊的作家出來亮個相,仿佛明星,被粉絲們的歡呼和尖叫聲淹沒。
當作家們把自己裝扮得好像偶像,閑來無事還拍些自戀照片貼在博客上,我不知道,這是否文學的一種進步,抑或墮落?我總以為,作家的靈魂是文字,而決不是臉蛋兒。當然,這也只是個別作家的個別現象,不足夠以偏賅全。
讀書的人少了,真正讀書的人更少了。
書,本該如朋友,是心靈的選擇,而非時尚的追逐。讀書,該是獨自的事,不需要誰來指導,橫加干涉。書店,不同於商店,更有別於菜市場,不該有喧嘩和吵鬧,它是一處淨土,你所聽到的只是手指翻閱的紙頁沙沙,漫步於書店,該是一件愜意而溫馨的事。
在書籍的海洋裏,尋找你的朋友,在人生的迷途裏,辨識方向。
當然,每個人的閱讀趣味不同,我所不屑的書,也許在他人看來卻恰是甘泉。
讀書的原則,套用一句話便是,讀自己的書,讓別人說去吧。
中學的書店
中學的時候,家附近有一家中等規模的書店。放學後,我通常是先到那裏看看書再回家。
時間久了,每一架上有什麼書,我都瞭若指掌,比店員還要清楚。
或許因為位置不佳,書店的生意很是冷清,很多時候,偌大的書店裏,顧客的數量比工作人員還要少。
那裏便好似成了我的私人圖書館,事實上,我也經常妄想擁有這樣多的書架,這樣多的書。
看到那一架架一排排的書,我總是心生敬畏,感覺到它們的神聖。
如果,有一天我能夠寫出一本書,放在這樣的架子上,與那些我喜愛的作家的作品並肩,該多麼好。
年少的我,癡望著一本本書,細細摩挲著雪白紙頁,生出了作家的夢。
這個夢,像個晶亮的水泡一般,在我的世界裏越升越高,又漸漸擴大。
有時,我竟怕它因為擴充得過於飽滿而在一瞬裏碎了。於是,我總是悉心地將它保護,唯恐稍有疏忽,它便化為烏有。
我一直相信,有夢想總是美好的,沒有夢想,青春該多麼蒼白。
寫一本書,被放到書店的架子上,這便是我的夢想。我仰望著這枚水泡,滿心的激動不安。
現在,我卻對這夢想不以為然了。
當我知道,只要有足夠的錢給出版社,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文字印成書,放到那個架子上,我的水泡從天而降,卻砸得我生疼。
若是這樣,書,便成了日曆或照片一樣的東西,隨你去印,隨你去自娛自樂。
我心中的書,卻全不如此。
我要寫的,是一本真正的書,對他人的心靈有所幫助的書。
家附近的那家書店終於倒閉關張,雖然在此前,它也做過一些積極的掙扎,比如搞了類如“詩歌之夜”的活動(請了許多自稱為詩人的人當場朗誦自己的作品),但它的關門,還是成為了殘酷的事實。
在我看來,那些活動非但沒有起到增加客流的目的,反而使許多顧客對於這家書店有了反感。
至少我,在那一夜的“詩歌盛會”後,每每走進書店便渾身不自在,甚至一陣陣感覺幹嘔。
關於詩歌這件事,那又是另一篇文章的主題了。
也可能是書店老闆故意的,用這一場活動把顧客們都嚇跑,也好徹徹底底地倒閉,不給自己一點後路。
若真如此,老闆確是個很有手段的人。
美女與書
卻也會懷念中學時那些泡在書店裏的下午。
是在那家書店裏,我培養了閱讀的習慣,有了寫作的意願。
現在,書店變成了一家小商品批發市場,生意自然紅火了許多,也沒有任何要倒閉的跡象。
看來,書籍還不是我們生活的必需品,人大約可以不讀書,卻不可以不穿衣服。
雖然,不讀書會令我們的面目可憎,人們卻通常無知覺于這張臉,以為塗抹上粉底,畫上眼影,便可以豔美如花了。
殊不知,豔美的臉,不過是一張畫皮,好像《聊齋》裏的故事,那張皮下,還是一個厲鬼。讀些書,不為了記住什麼名人名句,在人前炫耀,不為了參加選秀,而狂補某部名著,好在臺上說,我自幼熟讀什麼什麼夢。這些都是讀書的悲哀,書籍的悲哀。
書不是一件衣裳,不可以任人套在身上,就能上街招搖。
前些天,一位以大眼睛著稱,出演瓊瑤劇而成名的女星為大眾開出了一張推薦書單。
於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許多網友質疑:她有時間讀書嗎?更有人直白地說:裝什麼文學女青年。
大眼睛女星是否有時間讀書,是否在裝,這我們都無從查證,也無須查證。
該星雖然確實曾做過一些缺乏文化和基本民族精神的事,但樂於讀書,或者樂於裝作樂於讀書,還是好的。這說明,讀書還是一件好事,不是令人不屑,甚至遭人唾棄的行為。
也許,大家是誤解了大眼睛女星,那麼,怪只怪她曾出演了一些粗俗的角色,又把這些角色塑造得深入人心。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她藝術生涯的一種成功。
另外,若說美女愛讀書,很多人也會有這樣的第一反應:裝。美女怎麼有心情,有時間去讀書呢?
讀書,從來是那些無人問津的醜女的消遣。無事可做,無人邀約,只有啃啃書本,沉浸在文字的幻境裏去,好逃避眼前殘忍的現實。
和仇富心態一樣,這是一種仇美心態。
讀書又怎麼關乎美醜?如果有關,也該是越讀越美。
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氣,簡單些理解便約等於氣質。
真正的美,不是第一眼的驚豔,而是令人回味的溫存雋永。
視覺大約是最容易對神經造成刺激的,卻也是最不可靠、最不持久的刺激。
一個外表光鮮、談吐粗鄙的女子,你會覺得她美麼?我以為,相由心生,若心是污濁的,面孔自然也不會清澈。
美女讀書若是裝出來的,只會顯得無知可笑,破壞了臉面的美感,最終脫離美女的隊伍。
美女若真愛讀書,只會越讀越美,吹氣如蘭,你去嫉妒、去詆毀也無濟於事。
仇美的心態大可不必。還是那句話,讀書是獨自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