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
耽離別
晨曦在蕭山機場大廳很刺眼,我不耐煩兩小時的待機,想到該打電話感謝六星級的「地陪」。在西湖邊聊天,老邵幾乎每次都會對我唸柳永的〈雨霖鈴〉:「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這似乎在暗示我們的相識就如同日本人說的「一期一會」,每回見面都可能是最後一次。老實說,「物哀」的感覺我真的不喜歡,事物本身雖有其局限跟短暫,因緣際會最該避免的,不就是凡物皆可哀嗎?認為哀到最高點才是唯美到極致,就心理而言實在很不「衛生」,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對於愛美人士,笑紋總比法令紋要好看。
我說:八點要離開杭州了,今天不會再唸「多情自古傷離別」了吧?我昨晚想到老毛那闕〈卜算子〉想到睡不著,覺得他是糟蹋了陸游,陸游的〈卜算子•詠梅〉:「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春如故。」老毛的〈卜算子〉是:「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他在叢中笑。」山花爛漫放在特定的語義場就是百花齊放,在老毛看來就是變天,1957年的反右鬥爭結果真的是「他在叢中笑」,我一向不相信「報春」,覺得那十之八九都是宣傳,你老是唸「悲秋」那也不好,那是資產階級的反動路線,叫什麼來著?對了,是:打擊一大片,保護一小撮。
老邵哈哈大笑:妳回去以後千萬別再為老毛失眠,我們可以睡前打電話啊,我彈琴給妳聽,妳要是覺得好聽就可以說愛聽啊!對了,請教國文老師:為什麼古人在「彈琴」的時候要「說愛」呢?
我一聽差點打跌,原來這位正迷上看金庸武俠連續劇的數學老師,一直以來都把「談情說愛」誤以為是「談琴說愛」,不知是不是跟他小時候沒學過注音符號有關。為了幫我打發無聊的待機,老邵問我知不知道打油詩的由來?我故意說不知。老邵說:以前有個書生,名叫張打油,一天早晨下大雪,老師要大家以雪為題作詩,張打油寫下一絕:「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老師看了哭笑不得拿筆一批:一句不如一句,一年不如一年,一代不如一代。我認為張打油的詩寫的很好看得懂,很適合我這種語文水平低下的人。
我不好說老師那評語是後人加上的。半個月來,我眼中的北大人的「驕傲」已漸漸變了樣,變得讓我以認識這麼個人感到驕傲,因為他讓我的腦子裝進了太多反思,沒有反思的人生談不上有進步的空間,每個人都該有自己的一套哲學才不會活得太累!至於老邵,我想他的信仰跟悔恨,應該是多少成正比,悔恨多了,信仰或許會更堅定了!
老邵說:前些日子見了一位從香港回大陸的朋友,友人拿出以前認識的一批女生,現在是白髮婆婆的大合照,要他指認前女友,他年輕時因為政治原因怕連累到她,偷偷離開大陸去了香港,一看到初戀情人已變得認不出來,傷心得流下眼淚,讓三個老男人都紅了眼眶的,是這位朋友從皮夾裡拿出幾十年來一直帶在身邊的,那位女孩年輕時的相片。老邵說他喜歡這種性情中人,還說流淚的自由是毛大人唯一管不著的。
共產黨將地主、富農、反革命、壞份子、右派、叛徒、特務、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加上第九位知識份子,全都視為眼中釘,與工農兵比較知識份子很「臭」,簡稱「臭老九」,元朝時有八娼九儒十丐,那時知識份子的「排名」還不如妓女,僅比叫花子好一個級別,所以「臭老九」自古有之,創名權不屬於共產黨。
我說:我們這兩個「臭老九」,一個老愛唸「楊柳岸,曉風殘月。」一個傻傻地陪著「憶苦思甜」,你曾經從老九升格為老五(右派),有苦難的人生才精彩,歡迎來福爾摩沙玩,小小的島有理性又可愛的居民,有讓你耳目一新不難理解的「異化現象」。你的偶像黑格爾把哲學比喻為密涅瓦的貓頭鷹(按:密涅瓦是羅馬的智慧女神,貓頭鷹常棲其身為其象徵)。感謝你讓我這隻「貓頭鷹」不只有在黃昏時才展翅飛翔。
老邵說:這段時間很欣賞妳老說在杭州過得比白居易、蘇東坡還快樂,希望妳肯被「西湖」留住。
聽這話感覺不是單純敏感的雙關,我只好轉而言他。
我說:我這輩子唯一逼自己用心看卻怎麼也摸不到邊的,就是上世紀末我們臺灣很流行的《費馬最後定理》,我發現數學家把推導不出的問題都習慣冠上「猜想」兩個字,例如陳景潤先生解出的歌德巴赫猜想,那個解決模跟橢圓關係的叫山谷志村猜想,困擾了數學界358年,安德魯閉關七年最後才解開的費馬大猜想,你有想過中國右派問題也可以來個「猜想」嗎?如果能想出個可以推導的數學公式,一定能當成很好的數學範例。
老邵說:「中國右派猜想」?這我還真沒想過,問題是我們的「關鍵詞」太多,就算有人提出類似的模式比方用統計的方法,只要審查機制還在「猜想」就永遠只能是猜想。
「拿破崙說:『歷史不過是一個大家都同意的寓言。』我很好奇你這個從歷史走過來的活歷史,同不同意寓言這說法?要我繼續『猜想』,我想猜的是:沒有了美人魚的哥本哈根還會是哥本哈根嗎?十四億人要是沒有了『紅太陽』那又會怎樣?」
從舷窗看機下如棉的雲朵,我想到《說故事的人》,作者是德國思想家本雅明,該書強調說故事的人,是這個世界正在消失的「技藝」。老天安排我跟老邵相識,我何其有幸見證到這個「技藝」的魅力——一個活成了故事的人,這是用不著半點猜想。
耽離別
晨曦在蕭山機場大廳很刺眼,我不耐煩兩小時的待機,想到該打電話感謝六星級的「地陪」。在西湖邊聊天,老邵幾乎每次都會對我唸柳永的〈雨霖鈴〉:「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這似乎在暗示我們的相識就如同日本人說的「一期一會」,每回見面都可能是最後一次。老實說,「物哀」的感覺我真的不喜歡,事物本身雖有其局限跟短暫,因緣際會最該避免的,不就是凡物皆可哀嗎?認為哀到最高點才是唯美到極致,就心理而言實在很不「衛生」,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對於愛美人士,笑紋總比法令紋要好看。
我說:八點要離開杭州了,今天不會再唸「多情自古傷離別」了吧?我昨晚想到老毛那闕〈卜算子〉想到睡不著,覺得他是糟蹋了陸游,陸游的〈卜算子•詠梅〉:「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春如故。」老毛的〈卜算子〉是:「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他在叢中笑。」山花爛漫放在特定的語義場就是百花齊放,在老毛看來就是變天,1957年的反右鬥爭結果真的是「他在叢中笑」,我一向不相信「報春」,覺得那十之八九都是宣傳,你老是唸「悲秋」那也不好,那是資產階級的反動路線,叫什麼來著?對了,是:打擊一大片,保護一小撮。
老邵哈哈大笑:妳回去以後千萬別再為老毛失眠,我們可以睡前打電話啊,我彈琴給妳聽,妳要是覺得好聽就可以說愛聽啊!對了,請教國文老師:為什麼古人在「彈琴」的時候要「說愛」呢?
我一聽差點打跌,原來這位正迷上看金庸武俠連續劇的數學老師,一直以來都把「談情說愛」誤以為是「談琴說愛」,不知是不是跟他小時候沒學過注音符號有關。為了幫我打發無聊的待機,老邵問我知不知道打油詩的由來?我故意說不知。老邵說:以前有個書生,名叫張打油,一天早晨下大雪,老師要大家以雪為題作詩,張打油寫下一絕:「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老師看了哭笑不得拿筆一批:一句不如一句,一年不如一年,一代不如一代。我認為張打油的詩寫的很好看得懂,很適合我這種語文水平低下的人。
我不好說老師那評語是後人加上的。半個月來,我眼中的北大人的「驕傲」已漸漸變了樣,變得讓我以認識這麼個人感到驕傲,因為他讓我的腦子裝進了太多反思,沒有反思的人生談不上有進步的空間,每個人都該有自己的一套哲學才不會活得太累!至於老邵,我想他的信仰跟悔恨,應該是多少成正比,悔恨多了,信仰或許會更堅定了!
老邵說:前些日子見了一位從香港回大陸的朋友,友人拿出以前認識的一批女生,現在是白髮婆婆的大合照,要他指認前女友,他年輕時因為政治原因怕連累到她,偷偷離開大陸去了香港,一看到初戀情人已變得認不出來,傷心得流下眼淚,讓三個老男人都紅了眼眶的,是這位朋友從皮夾裡拿出幾十年來一直帶在身邊的,那位女孩年輕時的相片。老邵說他喜歡這種性情中人,還說流淚的自由是毛大人唯一管不著的。
共產黨將地主、富農、反革命、壞份子、右派、叛徒、特務、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加上第九位知識份子,全都視為眼中釘,與工農兵比較知識份子很「臭」,簡稱「臭老九」,元朝時有八娼九儒十丐,那時知識份子的「排名」還不如妓女,僅比叫花子好一個級別,所以「臭老九」自古有之,創名權不屬於共產黨。
我說:我們這兩個「臭老九」,一個老愛唸「楊柳岸,曉風殘月。」一個傻傻地陪著「憶苦思甜」,你曾經從老九升格為老五(右派),有苦難的人生才精彩,歡迎來福爾摩沙玩,小小的島有理性又可愛的居民,有讓你耳目一新不難理解的「異化現象」。你的偶像黑格爾把哲學比喻為密涅瓦的貓頭鷹(按:密涅瓦是羅馬的智慧女神,貓頭鷹常棲其身為其象徵)。感謝你讓我這隻「貓頭鷹」不只有在黃昏時才展翅飛翔。
老邵說:這段時間很欣賞妳老說在杭州過得比白居易、蘇東坡還快樂,希望妳肯被「西湖」留住。
聽這話感覺不是單純敏感的雙關,我只好轉而言他。
我說:我這輩子唯一逼自己用心看卻怎麼也摸不到邊的,就是上世紀末我們臺灣很流行的《費馬最後定理》,我發現數學家把推導不出的問題都習慣冠上「猜想」兩個字,例如陳景潤先生解出的歌德巴赫猜想,那個解決模跟橢圓關係的叫山谷志村猜想,困擾了數學界358年,安德魯閉關七年最後才解開的費馬大猜想,你有想過中國右派問題也可以來個「猜想」嗎?如果能想出個可以推導的數學公式,一定能當成很好的數學範例。
老邵說:「中國右派猜想」?這我還真沒想過,問題是我們的「關鍵詞」太多,就算有人提出類似的模式比方用統計的方法,只要審查機制還在「猜想」就永遠只能是猜想。
「拿破崙說:『歷史不過是一個大家都同意的寓言。』我很好奇你這個從歷史走過來的活歷史,同不同意寓言這說法?要我繼續『猜想』,我想猜的是:沒有了美人魚的哥本哈根還會是哥本哈根嗎?十四億人要是沒有了『紅太陽』那又會怎樣?」
從舷窗看機下如棉的雲朵,我想到《說故事的人》,作者是德國思想家本雅明,該書強調說故事的人,是這個世界正在消失的「技藝」。老天安排我跟老邵相識,我何其有幸見證到這個「技藝」的魅力——一個活成了故事的人,這是用不著半點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