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我經常收到讀者來信,要我多寫一些有關御手洗的事。御手洗從日本消失的傳言已經在讀者之間傳開了,既然如此,當然不可能有新的材料可寫,不過以前的事也可以,如果礙於關係者的名譽不方便發表的話,那大學時代的事,甚至是小時候的事都可以,反正只要是跟御手洗有關的就行。御手洗的粉絲竟然對御手洗的訊息那麼飢渴,實在超出我的想像,好像只要讓他們看見好友的名字出現在紙上就行了。御手洗這男人就像麻藥一樣,會讓人不自覺地上癮,做為他的朋友是與有榮焉啦,可知道他真面目的人就大惑不解了。
讀者喜歡看的不外是詭異懸疑,最好帶幾分驚悚的故事,其實在遇到御手洗之前,我也是那樣。我自己知道的事件大多發生在日本,不過,幸好從他那裡聽來很多那方面的海外經驗談,所以,我想這篇<波士頓幽靈畫圖事件>應該可以令讀者滿意吧。
正確的日期我沒記,不過我很確定是一九六○年代發生的事。六○年代,御手洗是大學生,住在波士頓。他本人並沒有說得很清楚,不過,從小學開始他就一直跳級,所以唸大學的時候,他不過才高中一年級的年紀。
總之,從還是大一新生時,御手洗便租了房子住在波士頓,讀的是美國數一數二的知名大學。那是天真無邪、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紀──記得御手洗打啞謎似的對我說過。就在學校的噴水池前,御手洗跟當時很要好的一名同學,來自義大利的比利‧西里歐正在聊天。比利手上拿著學生出版、編輯的報紙,跟御手洗聊起其中的一則趣聞。
「御手洗,你還在找稀奇古怪的事嗎?」比利向御手洗問道。
波士頓的查普曼大街上,有一家專門經營汽車拖吊業務的公司,這是發生在它身上的一樁小事。
公司的正式名稱叫做「ZAKAO TOWING SERVICE」,是象牙海岸出身、名叫柯威克‧薩卡歐(Kweku Zakao)的人開的拖車兼修車工廠。這位薩卡歐是第二代,當年他的父親在這裡創業的時候,附近還是一片荒涼,可到了六○年代,查普曼大街已經成為高級公寓和服飾店林立的鬧區。鬧區和沾滿油汙的拖車公司可說是格格不入,因此幾番有人欲收購他的土地,可薩卡歐說什麼都不肯答應。就在這個時候,某一天,工廠發生了槍擊事件。而大學報紙的新聞又把這件事報導了出來。
為了逼他搬走所以才恐嚇他吧?剛開始御手洗也是這麼想。不過,那可是學生編的報紙,一定是有特別之處才會被報導出來。
「有人死掉或受傷嗎?」十六、七歲的御手洗問道。
「完全沒有。歹徒好像一開始就是朝著頭頂上方的牆壁射擊。所以連工廠的員工都沒有發現。」比利‧西里歐說。
「當時的薩卡歐拖車廠,只聽到一點點聲音。」
「那他們是怎麼知道被槍擊了?」御手洗問。
「有人跑到外面一看,發現招牌和牆壁上多了好幾個小洞。一看就知道那是彈孔。而且招牌的一個字還差點掉下來。」
「就招牌的一個字?」
御手洗追問道。
「其他的字呢?」
「完好無傷。」
「為什麼?」
「因為子彈全集中在某個字上。」
這時御手洗的好奇心被挑起了。
「哪個字?」
「聽說是最前面的Z字。而且根據這則報導說,子彈全集中在Z字的右肩附近。」
「Z字的右肩?」
「是啊,所以不但員工沒事,就連工廠的機具、汽車、玻璃窗也都毫髮無傷。只有Z字受到損毀。歹徒好像特地跟它過不去。你說他為什麼那麼做呢?」
「我不知道,不過,挺有意思的。對了,招牌的字都釘在哪裡?」
「釘在工廠的牆壁上。每個字都用螺絲釘固定住,就工廠入口的上方經常會看到的那種形式。」
「子彈是從哪裡、又是誰打進去的?」
「這些都不知道,警察也還沒有介入調查。」
「OK,比利,你現在有空嗎?」
「有啊,幹嘛?」
「我們去看看吧。」
2
就這樣兩人離開校園,坐上巴士前往現場。那一帶是新公寓比較多的鬧區,所以老舊、到處被機油弄得髒汙不堪的「ZAKAO TOWING SERVICE」的磚造建築,非常好找。出事的招牌也是一下就看到了。
工廠的建築就緊鄰著查普曼大街的柏油路,門開得很大,站在馬路上就可看到後面的中庭。從查普曼大街拖來的汽車,會從這裡直接進入中庭,等著被修理,所以它們會在裡面待上一陣子。出事的字母就懸在大門的正上方,橫的一排,由螺絲固定住。乍看之下,那些字沒有任何異狀,可說是完好無傷。因為建物本身已經老了、舊了,再加上又髒兮兮的,所以Z字附近的小洞根本就不起眼。
「看來洞已經被補好了,比利。」
一邊抬頭御手洗一邊說道。只見他站到受損的Z字底下,觀察了好一陣子,這時剛好有穿工作服、像是員工的人從旁邊經過,於是他便跟他聊了起來。那是一位大塊頭、鼻子底下蓄著鬍子的白人。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你知道那個被槍打穿過吧?我不仔細看還真看不出來。」
「啊,你說那個啊,我們修理過了。怕萬一字掉下來會砸傷人。」他說。
「當時,你有聽到槍聲嗎?」
「我嗎?我沒聽到,丹迪倒是說他聽到了。你要不要親自問他?」
「啊,那樣最好,他是哪位?」
「就那邊正在搞別克(Buick)的那個黑人,喂,丹迪!」
於是御手洗和比利來到工廠的中庭,跟丹迪‧托馬塞洛說話。
「沒到槍聲那麼誇張。」丹迪說。
「叩叩的,好像石頭滾動的聲音,又好像遠方有人在放鞭炮。你也看到了,這裡吵得很,一會兒打蠟,一會兒吸塵的。我們講話又都很大聲,所以根本沒人聽到槍響。我是下班後走到外面,不小心抬頭看到招牌的字鬆了。嚇了一跳的我,隔天上班後,馬上去把Z字拆了下來,從後面把洞補上,再用新的螺絲拴緊。天底下真的有這麼無聊的人,吃飽沒事幹,波士頓的治安越來越壞了,都快跟紐約一樣了。」
「大概在幾點左右?」
「這個嘛……大概在下午四點左右,不,可能更早,應該在三點半左右?反正是下午比較晚的時候。」
「持續了多久?那聲音?」
「多久是什麼意思?」
「是從早上開始就斷斷續續呢,還是集中在四點的某個時間?」
「不可能從早上開始一整天,那種聲音持續個五分鐘就會被聽見了吧。」
「當時,外面還有其他人嗎?」
「沒有,有的話就慘了。」
「就是說啊,你猜他為什麼這樣做?」
「就惡作劇吧?這種事常有。」
「經理怎麼說?」
「經理也覺得是惡作劇。」
「你們沒有報警嗎?」
「報警?幹嘛報警?就招牌被射穿了幾個洞。為了這種事去報警會被警察唸的。總不能在損害申報書上寫說Z字破了四個洞,總損害金額為十美分吧?」
「十美分嗎?」
「是啊,一根螺絲釘的錢,加上大爺我的工錢。」
「不過,說不定有人不肯善罷甘休呢。對了,為什麼這件事哈佛的學生會知道?」
「那邊拖車廠的人有人過來我們這邊。他們跟我們的交情不錯。你們也是那邊的學生嗎?看起來頭腦不錯。」
「那個梯子可以借我一下嗎?」
「可以啊。你要勘驗現場嗎?若有什麼新的發現別忘了告訴我。」
於是,御手洗把梯子靠在招牌字被射穿的那堵牆上,一邊從口袋裡拿出皮尺,一邊爬了上去。
「嘿,御手洗,你要不要去波士頓警局上班啊?」比利笑道。
「好啊!」
御手洗說,熱心地調查起來。比利則站在底下看著他。
「這是九釐米的子彈打的,比利,用的是手槍。也就是說,不可能是從很遠的地方打來的。用手槍且彈孔全集中在一個地方,就算技巧再好,頂多只能射個二、三十碼,所以依我看,這應該是對面公寓打來的。除此之外沒有其他可能。而且還是從比較上面的地方打來的。以俯角的角度,二樓,不,應該是三樓以上四樓以下。八成是三樓。也就是說,子彈是從三樓的某個窗戶打來的。那棟公寓總共有五樓,所以不可能是從屋頂發射的。我想三樓某個窗戶的窗框或窗簾,肯定還沾著火藥的粉末。
Z字總共中了四槍。其他字則毫髮無傷。因此,我們可以假設歹徒是故意朝Z字打的。為了什麼!因為他討厭Z字嗎?子彈的其中一發正好打中拴在Z字右肩的螺絲釘。這個字是藉由左上、右上各一根螺絲釘,才得以固定在牆壁上。
牆壁上還有其他八個彈孔。全都在Z字周圍。而且集中在Z的右邊。合計歹徒共擊發了十二顆子彈,所以我在想他拿的應該是自動手槍。在美國最常買到的手槍如果是轉輪式的,就不會有九釐米的。左輪手槍子彈多限制在六發左右。如果是自動手槍的話,說不定彈殼會掉在路上……唔,不過已經事隔五天了,應該找不到了。」
接著,御手洗慢慢地爬下梯子。
「名偵探大人,你對槍很瞭解嘛。」
「這是身為美國人的常識。這附近白天的車子有夠吵的,卡車、公車加摩托車,這就是我們致力發展的大城市。比利,有人用手槍連續打了十二發子彈,竟然沒有半個人發現!我們彷彿置身叢林,殺個人輕而易舉。行了,我們把梯子還回去,一起去那棟公寓底下的馬路看看吧!」
於是,御手洗帶著比利穿過查普曼大街,在公寓底下的馬路上走過來走過去。
「找不到,彈殼果然沒有掉在這裡。那就沒辦法了……不過,子彈是從這棟公寓、三樓的地方射出去的這點,應該是確定的。比利,該我們去探一下這棟公寓囉。」
御手洗快步地往公寓的玄關走去。他推開玻璃門走了進去,先遇到一個狹小的門廳,一整排全是信箱。看來這是給郵差投信用的。不過,郵差只能進到這裡,再往前又有玻璃門擋住。那片玻璃門是鎖住的,也就是說門共有兩道。
第二道門後面才是寬闊、正式的大廳。裡面擺了沙發和大型的盆花,電梯有兩座。電梯旁一名身穿制服的高大警衛默默地站著,四面牆全是大理石打造,天花板上吊著漂亮的水晶燈,地上鋪著色彩鮮豔的地毯,一看就知道是棟高級公寓。
「是有錢人住的公寓呢,比利,不知哪天我們才住得起。三樓、四樓的住戶總共有多少人呢?哦,這個很好用欸,剛好有四格。」
就這樣,御手洗把筆記本拿了出來,把四個人的名字寫了上去。
「這樣就可以了。不好意思,請問──」
御手洗把嘴對準玻璃門的縫隙,向裡面的警衛輕快地喊道。
「什麼事?」對方愛理不理的。
「我想進去找人,該怎麼辦才好?」
「你先打對講機給你要找的人。然後由他從屋裡把那道門的門鎖解除。」
「你沒辦法幫忙解除嗎?」
「我沒在幫人家開門。」
「那要是我們把門撞破呢?」
「那玻璃是強化玻璃,子彈都射不破。」
御手洗輕笑了起來。
「那你不就英雄無用武之地了。對了,這棟公寓最近可有人死掉或是受傷的嗎?」
「我無可奉告。」
「那有人失蹤嗎?」
「無可奉告。」
「房東住哪裡?」
「還是無可奉告。」
「你一直在那裡嗎?」
「沒錯。」
「晚上呢?」
「會有人來換班。」
「總共有幾人輪班?」
「四人。」
「都不能睡覺嗎?」
「可以在那邊的警衛室打個盹,不過還是要保持警戒。」
「只有這裡有警衛駐守嗎?」
「沒錯。」
「住戶會不會趁你不注意的時候偷跑出去?」
「沒必要那麼做吧?不過,不可能。」
「OK,謝謝你。好了,比利,這個案子你怎麼看?」
御手洗面向同學問道。
「什麼怎麼看?這已經是案子了嗎?」
御手洗往大馬路走去。比利趕緊跟上。
「嗯,是有可能。」御手洗說。
「警方都還沒開始查呢!」
「警方是近視眼的象,不把屍體丟到他們的面前,他們不會知道有人死了。」
「所以,現在我們要去找屍體是嗎?」
「說得好,比利!很正確的方向。總之這裡不是山裡面,就算再怎麼無聊,也沒有人會用手槍一下子連續擊發十二顆子彈。就讓我們進去那家咖啡店,一邊喝咖啡一邊想一下他的動機吧!」
3
那間取名「蚯蚓」的咖啡店採取的是半自助的服務方式,得先在櫃檯買了咖啡,然後再自己端著咖啡找位子坐。幸運的是他們找到的位子正好靠窗,可以看到查普曼大街和那棟公寓,於是兩人相對而坐。
「來動動腦吧!比利。」
御手洗很有精神地說道,頻頻用拳頭敲打自己的門牙,這是他心情不錯的證明。比利‧西里歐有點不知所措。
「你好像很喜歡動腦喔?」比利半佩服半吃驚地說道。
「好說!好說!」
御手洗一連說了兩次「好說」。
大概是這句話形容得太貼切了,深得他的心。
「快,說說你的看法,比利。」
「Well……」
比利想了一下才開始說道。
「我的看法和你有些不同。我並不覺得這是多麼了不起的社會案件。我的想法和丹迪一樣。你也知道,大學生裡面,做出比這更蠢的惡作劇的大有人在。如果硬要說裡面有什麼反社會性的話,那就是他使用的是手槍。手槍的話不僅能把字打掉,要是打在人身上,可能連命都沒了。」
「行,比利,這也是一種可能,我們暫時保留它。不過,在我看來,那樣的可能性非常低。」御手洗說。
「何以見得?」
「等一下我再告訴你。我想多聽聽你的意見。你說那個人為什麼朝對面拖車場的招牌開槍?」
「哪有為什麼,就好玩吧。」
「那為什麼別的字不打,只打Z呢?」
「因為它是第一個字嘛。」
「所以你認為他沒有刻意挑字囉?」
「沒錯。」
「那為什麼只打右邊呢?」
這問題讓比利想了一下。
「這個嘛。」
「你可不要告訴我因為他技術不好,所以打偏了哦。」
被這樣一講,比利似乎有點被激到了,只見他說道:
「OK,哈佛的學生應該更有創意一點。那這樣假設如何?住在那棟公寓三樓的人對這家工廠挾怨報復。因為……因為他的車被修壞了。」
「那干Z什麼事?」
御手洗說道。比利被問到說不出話來,只能苦笑。
「這假設很有趣,但沒有依據。」御手洗毫不留情地指出。
「OK,那你說說看,為什麼你不認為它是惡作劇?」
「子彈的數目,歹徒總共打了十二發子彈。」
「十二發又怎麼了?」
「太多了。」
這次換比利哈哈大笑地嘲笑御手洗。
「你是說兩、三發就沒有問題嗎?御手洗。」
沒想到御手洗一臉認真地點了點頭。
「沒錯。如果是兩、三發的話,惡作劇的可能性就高了。在波士頓的鬧區,大白天的,一打就是十二發,不被鄰居發現才怪。就算波士頓的治安再怎麼壞,這裡又不是貧民區,不可能聽到隔壁有十二聲槍響還不叫警察來吧?」
「可警察確實沒來啊。」
「那是結果。我現在說的是開槍者的心態。我們可以假設,這名開槍者打一開始就不打算避人耳目。那麼,這樣的行為就稱不上是惡作劇了。他想被人發現,卻好死不死地沒有人發現。」
「是嗎?也有可能他一天射個一、兩發,一個禮拜加起來總共十二發,所以才沒人發現吧?」
「老問題,比利,要真是那樣的話,惡作劇的可能性反而高了。不過,這點已經被丹迪推翻了。他說槍聲集中在某個時間。叩叩叩好像什麼在跳的聲音持續了五分鐘之久。這是我的理由之一。」
比利默默地聽著,點了點頭。
「第二個理由是,十二這個數字頗耐人尋味。比利,你應該也練過射擊吧?在這個國家,最通行的九釐米口徑的自動手槍是Smith & Wesson製造的,對吧?」
「沒錯。」
「S&W的九釐米手槍款式很多,其中賣得最好的是彈匣可以裝十二發子彈的。若硬塞的話,甚至可以塞進十三顆。不過,通常大家都只裝十二顆。今天若是你來射的話,你會把裡面的子彈全部射完嗎?這樣的可能性高不高?」
「左輪手槍可裝六發。也許他是分兩次射的。全部裝滿後六發,再裝一次後又六發。」比利說。
「比利,前提是,左輪手槍沒有九釐米的。」
比利說不出話了。
「OK,御手洗,也許是那樣,也許你說得對。所以,你的結論到底是什麼?」
「假設現在某人手上握有裝滿十二顆子彈的自動手槍。他拿著它,抱著好玩的心態,朝馬路對面的招牌射擊,時間還是大白天。正常人不會做這種事,就算做了,也不會把彈匣裡的子彈全部射光,這就是我的結論。這裡不是貧民區,是精華地段的高級公寓,只要射個幾發就會把警察叫來。如果不想惹禍上身的話,打個兩、三發就該停了。」
「可御手洗,就有人那樣做了。」
「對啊,所以我才說演變成命案的可能性非常高。」
「我不太懂,警方畢竟沒有來不是嗎?」
「沒錯,他大概也沒想到會是那樣吧?換句話說,那個人其實是想要把警察叫來。這樣推論比較合理吧?」
御手洗說,比利再度保持沉默。
「嗯,可是什麼事都沒有發生啊。」比利說。
「沒錯。」御手洗說。
「警察並沒有來,住在同棟公寓的人、薩卡歐拖車廠的員工,沒有半個人打電話報警。」
「對啊,唯一驚動的只有哈佛大學的校刊。」御手洗說。
「可是,御手洗,如果真像你所說的,那他,不,也有可能是她,不就應該一直打下去,直到把警察叫來為止?」
「打個一、兩百發嗎?」
「是啊。」
「不可能。如果他有那個力氣的話,自己打電話報警不就得了。」
御手洗說道,比利瞪大了眼睛。
「你說什麼?御手洗,這話是什麼意思?」
「比利,你就當我們在玩辯論遊戲,沒事辯著玩。射殺是最省事的殺人方法,你不覺得嗎?」
「唔,是可以這樣說啦。」
「坐在沙發上,扣下扳機就可以了。子彈飛了出去,對方中彈身亡。開槍這種行為,本身來說還滿輕鬆的。」
「你是說他是想殺人才開的槍嗎?可子彈都打在二樓牆壁上,並沒有人被殺啊。」
「這次的子彈不同。我說開槍很輕鬆是指在正常的情況下。比起把彈匣拔出來,再一次裝滿十二個子彈,再把彈匣推回去然後再射擊的動作,單純的開槍要輕鬆多了。」
「什麼意思?」
「我的意思是,這種事就算身體虛弱的人也可以辦到。如果是這樣的人,只要還有一口氣在,就會把彈匣裡的子彈全部射光吧?不過,也僅止於此了。因為他只有十二顆子彈,沒有十三顆。」
比利再度露出苦笑。
「御手洗,我們的日常生活可不是愛倫坡的小說,通常都是無趣、乏味的。」
「我知道,比利,我非常清楚。所以,我才會對這個現象這麼興奮呀。你別急著否認嘛。不要一下子就把人家打入乏味、無聊的死牢裡。」
「依我看,它就是惡作劇。」
御手洗一邊把背靠向椅子一邊說道:「果真如此的話,那打兩、三發也該停了,除非是在治安最壞的地方。」
「那是在合理的情況下。我們先不管合不合理,事實上,美國就是有人這麼無聊。比方說嗑藥的人、吸食海洛因吸到頭殼壞掉的傢伙。」
「那種人不會住這麼高級的公寓。就算住了,也會馬上引來鄰居的抗議,演變成社會事件。」
「OK,就算他不是吸毒者好了,會在家裡開槍打著玩的笨蛋仍大有人在。比方說我們的福爾摩斯大師好了,他就會在家裡開槍,把暖爐上方的牆壁打出一個V字。」
「他是吸毒者。而且他是在晚上,朝自己房間的牆壁打。這次的不一樣,是在下午三點半到四點之間,隔著人來人往的大街,朝三十碼外的磚牆打。那時可是大白天喔。要在那種時候開這麼惡劣的玩笑,我們肯定會裝消音器吧?」
「也許他裝了呢?」
「可丹迪說他聽到好像遠方在放鞭炮的聲音。」
「你簡直強詞奪理,御手洗。你所說的,只不過是一種假設。聽起來確實很有趣,卻完全沒有根據。把現有的材料加以活用,並重新組合,你這樣寫愛倫坡的小說還可以,放在現實生活中就不行了。」
「比利,我還沒有把找到的材料全部拿出來呢。我還保留了幾手。比方說,你看那邊。」
御手洗豎起右手的食指,慢慢地往外劃,停在出事的那棟高級公寓的隔壁大樓。比利也跟著他的手指往那個方向看去。
「那邊有一排有趣的字。就在有錢人住的公寓隔壁。」
隔壁那棟建築物的牆邊,釘了很長一塊招牌,上面寫了租用辦公室的公司行號的名稱。
「從上數來第三、第四欄的位置,寫了一排文字,你唸唸看那是什麼。」
上面寫著「ACKERMAN BULLET OF ART SCHOOL」(阿卡曼子彈美術學校)。
「然後是這個。」
御手洗把自己的筆記本放到桌上,翻到某一頁。那是剛剛他在公寓的信箱抄來的四個名字。御手洗用手指著其中一個名字,上面寫著「佛雷德‧阿卡曼」。是三樓的住戶。
「這是?」比利問。
「佛雷德‧阿卡曼。我想他應該是阿卡曼子彈美術學校的校長或老闆,就住在隔壁的高級公寓。」御手洗說。
比利笑了。
「這又是你的假設?」
「不過可能性非常高,對吧?關於這點,我可是有根據的。我在波士頓時報的社會評論版上,經常看到他的漫畫。你應該也看過吧?」
「阿卡曼,啊,是他啊!所以你認識他囉?」
「見都沒見過!我對他的了解就只有這樣。不過,我敢說美術學校的老闆肯定是他。因為出現同名同姓者的機率反而更低。怎樣,比利,你同意吧?」
「隨便啦。」
「那好,你說說看這裡的『BULLET』是什麼意思?」
比利沉默不語。接著他露出賊兮兮的笑容。
「不會吧,御手洗,你是說……」
「啊,沒錯。這絕對不是穿鑿附會。當然,這個學校的名稱,可能有把人才像子彈般送入全美藝術界,或是把像子彈般的人才送進去的意思。不過,既然我們知道阿卡曼是個前衛的社會評論家,那他平日的創作態度或是發表的作品本身,就是向政客射去的子彈,也有這樣的可能。」
「到這裡我可以接受,御手洗,很正常的推論。然後呢?」
「如果這位阿卡曼先生,剛好又對射擊很有興趣的話,那會怎麼樣?而且,他還對自己的技術非常有自信。若真是如此,那會把『子彈』放進自己學校的名稱裡也就不足為奇了。他可能樹敵很多,所以宣揚自己槍法很準,也可收威嚇的作用。」
「你好像扯太遠了,御手洗,這樣又變成沒有根據的假設了。」
「可子彈是從三樓射出去的,這你不能否認。而且三樓的住戶有百分之五十的機率是阿卡曼先生。」
「我知道。我的問題是,阿卡曼的槍法準不準我們根本就不知道。」
「從對面三十碼的地方用手槍打,還可以讓子彈那麼集中的話,照理說,他的槍法應該很準。」
「算你有理。不過,還是不能確定那個人就是阿卡曼。假設就像你所說的,子彈真是從那棟公寓的三樓打出來的,可三樓又不只住阿卡曼,還有另一戶人家,不是嗎?」
「誰會把即將開張的補習班取名為『子彈』什麼的?除了阿卡曼以外,應該沒有別人。」
比利忍不住自言自語了起來:「即將開張?你怎麼知道?」
「招生中,歡迎入內參觀。開課日九月三十號,上面是這麼寫的。今天幾號?九月十九?嗯,那還有十一天。招牌被槍打到是五天前的事,所以是九月十四號。這個日期可能是破案的關鍵。」
「你的意思是,地位崇高的佛雷德‧阿卡曼先生,大白天的,拿著手槍朝對面大街建築物的招牌猛射?是這樣嗎?」
比利發出的聲音竟顯得有些沉痛。
「兩個禮拜後即將成為美術學校校長的大人物,在十四號下午的三點半到四點,在波士頓鬧區的精華地段,用手槍連續打了十二發子彈。這不可能是惡作劇吧?比利你不這麼認為嗎?」御手洗若無其事地說道。
比利先是嘴巴張得大大的,終於,他找到了自己的舌頭。
「好啦。就算你的假設是正確的好了,那你說佛雷德‧阿卡曼現在人在哪裡?」
「他是在五天前開的槍。可報紙什麼的卻都沒有報導。」
「就是說啊。像他這麼有名的人要是死掉的話,肯定會引起騷動的。可媒體卻完全沒有報導,我也沒聽說。」
「沒錯。所謂的命案,要看到屍體才叫做命案。」
「哦?怎麼說?」比利問。
御手洗答道:「我想阿卡曼他八成是失蹤了。」
最近我經常收到讀者來信,要我多寫一些有關御手洗的事。御手洗從日本消失的傳言已經在讀者之間傳開了,既然如此,當然不可能有新的材料可寫,不過以前的事也可以,如果礙於關係者的名譽不方便發表的話,那大學時代的事,甚至是小時候的事都可以,反正只要是跟御手洗有關的就行。御手洗的粉絲竟然對御手洗的訊息那麼飢渴,實在超出我的想像,好像只要讓他們看見好友的名字出現在紙上就行了。御手洗這男人就像麻藥一樣,會讓人不自覺地上癮,做為他的朋友是與有榮焉啦,可知道他真面目的人就大惑不解了。
讀者喜歡看的不外是詭異懸疑,最好帶幾分驚悚的故事,其實在遇到御手洗之前,我也是那樣。我自己知道的事件大多發生在日本,不過,幸好從他那裡聽來很多那方面的海外經驗談,所以,我想這篇<波士頓幽靈畫圖事件>應該可以令讀者滿意吧。
正確的日期我沒記,不過我很確定是一九六○年代發生的事。六○年代,御手洗是大學生,住在波士頓。他本人並沒有說得很清楚,不過,從小學開始他就一直跳級,所以唸大學的時候,他不過才高中一年級的年紀。
總之,從還是大一新生時,御手洗便租了房子住在波士頓,讀的是美國數一數二的知名大學。那是天真無邪、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紀──記得御手洗打啞謎似的對我說過。就在學校的噴水池前,御手洗跟當時很要好的一名同學,來自義大利的比利‧西里歐正在聊天。比利手上拿著學生出版、編輯的報紙,跟御手洗聊起其中的一則趣聞。
「御手洗,你還在找稀奇古怪的事嗎?」比利向御手洗問道。
波士頓的查普曼大街上,有一家專門經營汽車拖吊業務的公司,這是發生在它身上的一樁小事。
公司的正式名稱叫做「ZAKAO TOWING SERVICE」,是象牙海岸出身、名叫柯威克‧薩卡歐(Kweku Zakao)的人開的拖車兼修車工廠。這位薩卡歐是第二代,當年他的父親在這裡創業的時候,附近還是一片荒涼,可到了六○年代,查普曼大街已經成為高級公寓和服飾店林立的鬧區。鬧區和沾滿油汙的拖車公司可說是格格不入,因此幾番有人欲收購他的土地,可薩卡歐說什麼都不肯答應。就在這個時候,某一天,工廠發生了槍擊事件。而大學報紙的新聞又把這件事報導了出來。
為了逼他搬走所以才恐嚇他吧?剛開始御手洗也是這麼想。不過,那可是學生編的報紙,一定是有特別之處才會被報導出來。
「有人死掉或受傷嗎?」十六、七歲的御手洗問道。
「完全沒有。歹徒好像一開始就是朝著頭頂上方的牆壁射擊。所以連工廠的員工都沒有發現。」比利‧西里歐說。
「當時的薩卡歐拖車廠,只聽到一點點聲音。」
「那他們是怎麼知道被槍擊了?」御手洗問。
「有人跑到外面一看,發現招牌和牆壁上多了好幾個小洞。一看就知道那是彈孔。而且招牌的一個字還差點掉下來。」
「就招牌的一個字?」
御手洗追問道。
「其他的字呢?」
「完好無傷。」
「為什麼?」
「因為子彈全集中在某個字上。」
這時御手洗的好奇心被挑起了。
「哪個字?」
「聽說是最前面的Z字。而且根據這則報導說,子彈全集中在Z字的右肩附近。」
「Z字的右肩?」
「是啊,所以不但員工沒事,就連工廠的機具、汽車、玻璃窗也都毫髮無傷。只有Z字受到損毀。歹徒好像特地跟它過不去。你說他為什麼那麼做呢?」
「我不知道,不過,挺有意思的。對了,招牌的字都釘在哪裡?」
「釘在工廠的牆壁上。每個字都用螺絲釘固定住,就工廠入口的上方經常會看到的那種形式。」
「子彈是從哪裡、又是誰打進去的?」
「這些都不知道,警察也還沒有介入調查。」
「OK,比利,你現在有空嗎?」
「有啊,幹嘛?」
「我們去看看吧。」
2
就這樣兩人離開校園,坐上巴士前往現場。那一帶是新公寓比較多的鬧區,所以老舊、到處被機油弄得髒汙不堪的「ZAKAO TOWING SERVICE」的磚造建築,非常好找。出事的招牌也是一下就看到了。
工廠的建築就緊鄰著查普曼大街的柏油路,門開得很大,站在馬路上就可看到後面的中庭。從查普曼大街拖來的汽車,會從這裡直接進入中庭,等著被修理,所以它們會在裡面待上一陣子。出事的字母就懸在大門的正上方,橫的一排,由螺絲固定住。乍看之下,那些字沒有任何異狀,可說是完好無傷。因為建物本身已經老了、舊了,再加上又髒兮兮的,所以Z字附近的小洞根本就不起眼。
「看來洞已經被補好了,比利。」
一邊抬頭御手洗一邊說道。只見他站到受損的Z字底下,觀察了好一陣子,這時剛好有穿工作服、像是員工的人從旁邊經過,於是他便跟他聊了起來。那是一位大塊頭、鼻子底下蓄著鬍子的白人。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你知道那個被槍打穿過吧?我不仔細看還真看不出來。」
「啊,你說那個啊,我們修理過了。怕萬一字掉下來會砸傷人。」他說。
「當時,你有聽到槍聲嗎?」
「我嗎?我沒聽到,丹迪倒是說他聽到了。你要不要親自問他?」
「啊,那樣最好,他是哪位?」
「就那邊正在搞別克(Buick)的那個黑人,喂,丹迪!」
於是御手洗和比利來到工廠的中庭,跟丹迪‧托馬塞洛說話。
「沒到槍聲那麼誇張。」丹迪說。
「叩叩的,好像石頭滾動的聲音,又好像遠方有人在放鞭炮。你也看到了,這裡吵得很,一會兒打蠟,一會兒吸塵的。我們講話又都很大聲,所以根本沒人聽到槍響。我是下班後走到外面,不小心抬頭看到招牌的字鬆了。嚇了一跳的我,隔天上班後,馬上去把Z字拆了下來,從後面把洞補上,再用新的螺絲拴緊。天底下真的有這麼無聊的人,吃飽沒事幹,波士頓的治安越來越壞了,都快跟紐約一樣了。」
「大概在幾點左右?」
「這個嘛……大概在下午四點左右,不,可能更早,應該在三點半左右?反正是下午比較晚的時候。」
「持續了多久?那聲音?」
「多久是什麼意思?」
「是從早上開始就斷斷續續呢,還是集中在四點的某個時間?」
「不可能從早上開始一整天,那種聲音持續個五分鐘就會被聽見了吧。」
「當時,外面還有其他人嗎?」
「沒有,有的話就慘了。」
「就是說啊,你猜他為什麼這樣做?」
「就惡作劇吧?這種事常有。」
「經理怎麼說?」
「經理也覺得是惡作劇。」
「你們沒有報警嗎?」
「報警?幹嘛報警?就招牌被射穿了幾個洞。為了這種事去報警會被警察唸的。總不能在損害申報書上寫說Z字破了四個洞,總損害金額為十美分吧?」
「十美分嗎?」
「是啊,一根螺絲釘的錢,加上大爺我的工錢。」
「不過,說不定有人不肯善罷甘休呢。對了,為什麼這件事哈佛的學生會知道?」
「那邊拖車廠的人有人過來我們這邊。他們跟我們的交情不錯。你們也是那邊的學生嗎?看起來頭腦不錯。」
「那個梯子可以借我一下嗎?」
「可以啊。你要勘驗現場嗎?若有什麼新的發現別忘了告訴我。」
於是,御手洗把梯子靠在招牌字被射穿的那堵牆上,一邊從口袋裡拿出皮尺,一邊爬了上去。
「嘿,御手洗,你要不要去波士頓警局上班啊?」比利笑道。
「好啊!」
御手洗說,熱心地調查起來。比利則站在底下看著他。
「這是九釐米的子彈打的,比利,用的是手槍。也就是說,不可能是從很遠的地方打來的。用手槍且彈孔全集中在一個地方,就算技巧再好,頂多只能射個二、三十碼,所以依我看,這應該是對面公寓打來的。除此之外沒有其他可能。而且還是從比較上面的地方打來的。以俯角的角度,二樓,不,應該是三樓以上四樓以下。八成是三樓。也就是說,子彈是從三樓的某個窗戶打來的。那棟公寓總共有五樓,所以不可能是從屋頂發射的。我想三樓某個窗戶的窗框或窗簾,肯定還沾著火藥的粉末。
Z字總共中了四槍。其他字則毫髮無傷。因此,我們可以假設歹徒是故意朝Z字打的。為了什麼!因為他討厭Z字嗎?子彈的其中一發正好打中拴在Z字右肩的螺絲釘。這個字是藉由左上、右上各一根螺絲釘,才得以固定在牆壁上。
牆壁上還有其他八個彈孔。全都在Z字周圍。而且集中在Z的右邊。合計歹徒共擊發了十二顆子彈,所以我在想他拿的應該是自動手槍。在美國最常買到的手槍如果是轉輪式的,就不會有九釐米的。左輪手槍子彈多限制在六發左右。如果是自動手槍的話,說不定彈殼會掉在路上……唔,不過已經事隔五天了,應該找不到了。」
接著,御手洗慢慢地爬下梯子。
「名偵探大人,你對槍很瞭解嘛。」
「這是身為美國人的常識。這附近白天的車子有夠吵的,卡車、公車加摩托車,這就是我們致力發展的大城市。比利,有人用手槍連續打了十二發子彈,竟然沒有半個人發現!我們彷彿置身叢林,殺個人輕而易舉。行了,我們把梯子還回去,一起去那棟公寓底下的馬路看看吧!」
於是,御手洗帶著比利穿過查普曼大街,在公寓底下的馬路上走過來走過去。
「找不到,彈殼果然沒有掉在這裡。那就沒辦法了……不過,子彈是從這棟公寓、三樓的地方射出去的這點,應該是確定的。比利,該我們去探一下這棟公寓囉。」
御手洗快步地往公寓的玄關走去。他推開玻璃門走了進去,先遇到一個狹小的門廳,一整排全是信箱。看來這是給郵差投信用的。不過,郵差只能進到這裡,再往前又有玻璃門擋住。那片玻璃門是鎖住的,也就是說門共有兩道。
第二道門後面才是寬闊、正式的大廳。裡面擺了沙發和大型的盆花,電梯有兩座。電梯旁一名身穿制服的高大警衛默默地站著,四面牆全是大理石打造,天花板上吊著漂亮的水晶燈,地上鋪著色彩鮮豔的地毯,一看就知道是棟高級公寓。
「是有錢人住的公寓呢,比利,不知哪天我們才住得起。三樓、四樓的住戶總共有多少人呢?哦,這個很好用欸,剛好有四格。」
就這樣,御手洗把筆記本拿了出來,把四個人的名字寫了上去。
「這樣就可以了。不好意思,請問──」
御手洗把嘴對準玻璃門的縫隙,向裡面的警衛輕快地喊道。
「什麼事?」對方愛理不理的。
「我想進去找人,該怎麼辦才好?」
「你先打對講機給你要找的人。然後由他從屋裡把那道門的門鎖解除。」
「你沒辦法幫忙解除嗎?」
「我沒在幫人家開門。」
「那要是我們把門撞破呢?」
「那玻璃是強化玻璃,子彈都射不破。」
御手洗輕笑了起來。
「那你不就英雄無用武之地了。對了,這棟公寓最近可有人死掉或是受傷的嗎?」
「我無可奉告。」
「那有人失蹤嗎?」
「無可奉告。」
「房東住哪裡?」
「還是無可奉告。」
「你一直在那裡嗎?」
「沒錯。」
「晚上呢?」
「會有人來換班。」
「總共有幾人輪班?」
「四人。」
「都不能睡覺嗎?」
「可以在那邊的警衛室打個盹,不過還是要保持警戒。」
「只有這裡有警衛駐守嗎?」
「沒錯。」
「住戶會不會趁你不注意的時候偷跑出去?」
「沒必要那麼做吧?不過,不可能。」
「OK,謝謝你。好了,比利,這個案子你怎麼看?」
御手洗面向同學問道。
「什麼怎麼看?這已經是案子了嗎?」
御手洗往大馬路走去。比利趕緊跟上。
「嗯,是有可能。」御手洗說。
「警方都還沒開始查呢!」
「警方是近視眼的象,不把屍體丟到他們的面前,他們不會知道有人死了。」
「所以,現在我們要去找屍體是嗎?」
「說得好,比利!很正確的方向。總之這裡不是山裡面,就算再怎麼無聊,也沒有人會用手槍一下子連續擊發十二顆子彈。就讓我們進去那家咖啡店,一邊喝咖啡一邊想一下他的動機吧!」
3
那間取名「蚯蚓」的咖啡店採取的是半自助的服務方式,得先在櫃檯買了咖啡,然後再自己端著咖啡找位子坐。幸運的是他們找到的位子正好靠窗,可以看到查普曼大街和那棟公寓,於是兩人相對而坐。
「來動動腦吧!比利。」
御手洗很有精神地說道,頻頻用拳頭敲打自己的門牙,這是他心情不錯的證明。比利‧西里歐有點不知所措。
「你好像很喜歡動腦喔?」比利半佩服半吃驚地說道。
「好說!好說!」
御手洗一連說了兩次「好說」。
大概是這句話形容得太貼切了,深得他的心。
「快,說說你的看法,比利。」
「Well……」
比利想了一下才開始說道。
「我的看法和你有些不同。我並不覺得這是多麼了不起的社會案件。我的想法和丹迪一樣。你也知道,大學生裡面,做出比這更蠢的惡作劇的大有人在。如果硬要說裡面有什麼反社會性的話,那就是他使用的是手槍。手槍的話不僅能把字打掉,要是打在人身上,可能連命都沒了。」
「行,比利,這也是一種可能,我們暫時保留它。不過,在我看來,那樣的可能性非常低。」御手洗說。
「何以見得?」
「等一下我再告訴你。我想多聽聽你的意見。你說那個人為什麼朝對面拖車場的招牌開槍?」
「哪有為什麼,就好玩吧。」
「那為什麼別的字不打,只打Z呢?」
「因為它是第一個字嘛。」
「所以你認為他沒有刻意挑字囉?」
「沒錯。」
「那為什麼只打右邊呢?」
這問題讓比利想了一下。
「這個嘛。」
「你可不要告訴我因為他技術不好,所以打偏了哦。」
被這樣一講,比利似乎有點被激到了,只見他說道:
「OK,哈佛的學生應該更有創意一點。那這樣假設如何?住在那棟公寓三樓的人對這家工廠挾怨報復。因為……因為他的車被修壞了。」
「那干Z什麼事?」
御手洗說道。比利被問到說不出話來,只能苦笑。
「這假設很有趣,但沒有依據。」御手洗毫不留情地指出。
「OK,那你說說看,為什麼你不認為它是惡作劇?」
「子彈的數目,歹徒總共打了十二發子彈。」
「十二發又怎麼了?」
「太多了。」
這次換比利哈哈大笑地嘲笑御手洗。
「你是說兩、三發就沒有問題嗎?御手洗。」
沒想到御手洗一臉認真地點了點頭。
「沒錯。如果是兩、三發的話,惡作劇的可能性就高了。在波士頓的鬧區,大白天的,一打就是十二發,不被鄰居發現才怪。就算波士頓的治安再怎麼壞,這裡又不是貧民區,不可能聽到隔壁有十二聲槍響還不叫警察來吧?」
「可警察確實沒來啊。」
「那是結果。我現在說的是開槍者的心態。我們可以假設,這名開槍者打一開始就不打算避人耳目。那麼,這樣的行為就稱不上是惡作劇了。他想被人發現,卻好死不死地沒有人發現。」
「是嗎?也有可能他一天射個一、兩發,一個禮拜加起來總共十二發,所以才沒人發現吧?」
「老問題,比利,要真是那樣的話,惡作劇的可能性反而高了。不過,這點已經被丹迪推翻了。他說槍聲集中在某個時間。叩叩叩好像什麼在跳的聲音持續了五分鐘之久。這是我的理由之一。」
比利默默地聽著,點了點頭。
「第二個理由是,十二這個數字頗耐人尋味。比利,你應該也練過射擊吧?在這個國家,最通行的九釐米口徑的自動手槍是Smith & Wesson製造的,對吧?」
「沒錯。」
「S&W的九釐米手槍款式很多,其中賣得最好的是彈匣可以裝十二發子彈的。若硬塞的話,甚至可以塞進十三顆。不過,通常大家都只裝十二顆。今天若是你來射的話,你會把裡面的子彈全部射完嗎?這樣的可能性高不高?」
「左輪手槍可裝六發。也許他是分兩次射的。全部裝滿後六發,再裝一次後又六發。」比利說。
「比利,前提是,左輪手槍沒有九釐米的。」
比利說不出話了。
「OK,御手洗,也許是那樣,也許你說得對。所以,你的結論到底是什麼?」
「假設現在某人手上握有裝滿十二顆子彈的自動手槍。他拿著它,抱著好玩的心態,朝馬路對面的招牌射擊,時間還是大白天。正常人不會做這種事,就算做了,也不會把彈匣裡的子彈全部射光,這就是我的結論。這裡不是貧民區,是精華地段的高級公寓,只要射個幾發就會把警察叫來。如果不想惹禍上身的話,打個兩、三發就該停了。」
「可御手洗,就有人那樣做了。」
「對啊,所以我才說演變成命案的可能性非常高。」
「我不太懂,警方畢竟沒有來不是嗎?」
「沒錯,他大概也沒想到會是那樣吧?換句話說,那個人其實是想要把警察叫來。這樣推論比較合理吧?」
御手洗說,比利再度保持沉默。
「嗯,可是什麼事都沒有發生啊。」比利說。
「沒錯。」御手洗說。
「警察並沒有來,住在同棟公寓的人、薩卡歐拖車廠的員工,沒有半個人打電話報警。」
「對啊,唯一驚動的只有哈佛大學的校刊。」御手洗說。
「可是,御手洗,如果真像你所說的,那他,不,也有可能是她,不就應該一直打下去,直到把警察叫來為止?」
「打個一、兩百發嗎?」
「是啊。」
「不可能。如果他有那個力氣的話,自己打電話報警不就得了。」
御手洗說道,比利瞪大了眼睛。
「你說什麼?御手洗,這話是什麼意思?」
「比利,你就當我們在玩辯論遊戲,沒事辯著玩。射殺是最省事的殺人方法,你不覺得嗎?」
「唔,是可以這樣說啦。」
「坐在沙發上,扣下扳機就可以了。子彈飛了出去,對方中彈身亡。開槍這種行為,本身來說還滿輕鬆的。」
「你是說他是想殺人才開的槍嗎?可子彈都打在二樓牆壁上,並沒有人被殺啊。」
「這次的子彈不同。我說開槍很輕鬆是指在正常的情況下。比起把彈匣拔出來,再一次裝滿十二個子彈,再把彈匣推回去然後再射擊的動作,單純的開槍要輕鬆多了。」
「什麼意思?」
「我的意思是,這種事就算身體虛弱的人也可以辦到。如果是這樣的人,只要還有一口氣在,就會把彈匣裡的子彈全部射光吧?不過,也僅止於此了。因為他只有十二顆子彈,沒有十三顆。」
比利再度露出苦笑。
「御手洗,我們的日常生活可不是愛倫坡的小說,通常都是無趣、乏味的。」
「我知道,比利,我非常清楚。所以,我才會對這個現象這麼興奮呀。你別急著否認嘛。不要一下子就把人家打入乏味、無聊的死牢裡。」
「依我看,它就是惡作劇。」
御手洗一邊把背靠向椅子一邊說道:「果真如此的話,那打兩、三發也該停了,除非是在治安最壞的地方。」
「那是在合理的情況下。我們先不管合不合理,事實上,美國就是有人這麼無聊。比方說嗑藥的人、吸食海洛因吸到頭殼壞掉的傢伙。」
「那種人不會住這麼高級的公寓。就算住了,也會馬上引來鄰居的抗議,演變成社會事件。」
「OK,就算他不是吸毒者好了,會在家裡開槍打著玩的笨蛋仍大有人在。比方說我們的福爾摩斯大師好了,他就會在家裡開槍,把暖爐上方的牆壁打出一個V字。」
「他是吸毒者。而且他是在晚上,朝自己房間的牆壁打。這次的不一樣,是在下午三點半到四點之間,隔著人來人往的大街,朝三十碼外的磚牆打。那時可是大白天喔。要在那種時候開這麼惡劣的玩笑,我們肯定會裝消音器吧?」
「也許他裝了呢?」
「可丹迪說他聽到好像遠方在放鞭炮的聲音。」
「你簡直強詞奪理,御手洗。你所說的,只不過是一種假設。聽起來確實很有趣,卻完全沒有根據。把現有的材料加以活用,並重新組合,你這樣寫愛倫坡的小說還可以,放在現實生活中就不行了。」
「比利,我還沒有把找到的材料全部拿出來呢。我還保留了幾手。比方說,你看那邊。」
御手洗豎起右手的食指,慢慢地往外劃,停在出事的那棟高級公寓的隔壁大樓。比利也跟著他的手指往那個方向看去。
「那邊有一排有趣的字。就在有錢人住的公寓隔壁。」
隔壁那棟建築物的牆邊,釘了很長一塊招牌,上面寫了租用辦公室的公司行號的名稱。
「從上數來第三、第四欄的位置,寫了一排文字,你唸唸看那是什麼。」
上面寫著「ACKERMAN BULLET OF ART SCHOOL」(阿卡曼子彈美術學校)。
「然後是這個。」
御手洗把自己的筆記本放到桌上,翻到某一頁。那是剛剛他在公寓的信箱抄來的四個名字。御手洗用手指著其中一個名字,上面寫著「佛雷德‧阿卡曼」。是三樓的住戶。
「這是?」比利問。
「佛雷德‧阿卡曼。我想他應該是阿卡曼子彈美術學校的校長或老闆,就住在隔壁的高級公寓。」御手洗說。
比利笑了。
「這又是你的假設?」
「不過可能性非常高,對吧?關於這點,我可是有根據的。我在波士頓時報的社會評論版上,經常看到他的漫畫。你應該也看過吧?」
「阿卡曼,啊,是他啊!所以你認識他囉?」
「見都沒見過!我對他的了解就只有這樣。不過,我敢說美術學校的老闆肯定是他。因為出現同名同姓者的機率反而更低。怎樣,比利,你同意吧?」
「隨便啦。」
「那好,你說說看這裡的『BULLET』是什麼意思?」
比利沉默不語。接著他露出賊兮兮的笑容。
「不會吧,御手洗,你是說……」
「啊,沒錯。這絕對不是穿鑿附會。當然,這個學校的名稱,可能有把人才像子彈般送入全美藝術界,或是把像子彈般的人才送進去的意思。不過,既然我們知道阿卡曼是個前衛的社會評論家,那他平日的創作態度或是發表的作品本身,就是向政客射去的子彈,也有這樣的可能。」
「到這裡我可以接受,御手洗,很正常的推論。然後呢?」
「如果這位阿卡曼先生,剛好又對射擊很有興趣的話,那會怎麼樣?而且,他還對自己的技術非常有自信。若真是如此,那會把『子彈』放進自己學校的名稱裡也就不足為奇了。他可能樹敵很多,所以宣揚自己槍法很準,也可收威嚇的作用。」
「你好像扯太遠了,御手洗,這樣又變成沒有根據的假設了。」
「可子彈是從三樓射出去的,這你不能否認。而且三樓的住戶有百分之五十的機率是阿卡曼先生。」
「我知道。我的問題是,阿卡曼的槍法準不準我們根本就不知道。」
「從對面三十碼的地方用手槍打,還可以讓子彈那麼集中的話,照理說,他的槍法應該很準。」
「算你有理。不過,還是不能確定那個人就是阿卡曼。假設就像你所說的,子彈真是從那棟公寓的三樓打出來的,可三樓又不只住阿卡曼,還有另一戶人家,不是嗎?」
「誰會把即將開張的補習班取名為『子彈』什麼的?除了阿卡曼以外,應該沒有別人。」
比利忍不住自言自語了起來:「即將開張?你怎麼知道?」
「招生中,歡迎入內參觀。開課日九月三十號,上面是這麼寫的。今天幾號?九月十九?嗯,那還有十一天。招牌被槍打到是五天前的事,所以是九月十四號。這個日期可能是破案的關鍵。」
「你的意思是,地位崇高的佛雷德‧阿卡曼先生,大白天的,拿著手槍朝對面大街建築物的招牌猛射?是這樣嗎?」
比利發出的聲音竟顯得有些沉痛。
「兩個禮拜後即將成為美術學校校長的大人物,在十四號下午的三點半到四點,在波士頓鬧區的精華地段,用手槍連續打了十二發子彈。這不可能是惡作劇吧?比利你不這麼認為嗎?」御手洗若無其事地說道。
比利先是嘴巴張得大大的,終於,他找到了自己的舌頭。
「好啦。就算你的假設是正確的好了,那你說佛雷德‧阿卡曼現在人在哪裡?」
「他是在五天前開的槍。可報紙什麼的卻都沒有報導。」
「就是說啊。像他這麼有名的人要是死掉的話,肯定會引起騷動的。可媒體卻完全沒有報導,我也沒聽說。」
「沒錯。所謂的命案,要看到屍體才叫做命案。」
「哦?怎麼說?」比利問。
御手洗答道:「我想阿卡曼他八成是失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