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大悲心茶

9特價43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第二章 茶

「茶者心水,飲之暢靈」我、飲、茶與水,若欲暢靈,全體皆空,三輪不空,總有諸般不是,一般俗稱喝茶,嚴格來説應該是喝茶水或者說喫茶湯,因爲千年前茶葉大部分的時候當成藥,需要熬煮,有一陣子又如菜一般,加蒜、蔥、加上鹽巴等各種佐料及配料放在鍋釜裏煮茶湯,拿著大碗,喫茶湯,所以有時候茶葉叫茶菜,例如擂茶就是點茶加上各種佐料,是由釜裏煮茶湯跟唐宋點茶的綜合體,純泡茶,就是明代以後的事,近代講茶,應該就是純泡茶了!當代人論茶,大概是指以華人區為代表,或受華人喝茶習慣影響的純喝茶了!這裡把茶跟水分開來談,因爲這的確是兩個物質,茶論與水論將把喝茶這個所緣的對象直述論之,並將茶器、茶境、茶席的主客以通論的形式作一完整的觀照、表述!

•茶論

茶為幻物,以其幻,成其真;以其虛,成其實,天地造化,皆因願起,願緣念生,遂成世間!覺者知其幻,念念護生,迷者以爲實,時時壞有!覺、迷,德之別,在於念恩、惜恩!天地懷憫衆生苦厄,遂生苦物治苦心,而茶為上首,常以衆生清涼!性清涼故無熱惱,致氣中和,人致中和,天地象和,一團和氣,入於混沌,覺念當空,現成本初!

天、地、人、茶同修,修一大同,天下太平,始於一盅,茶之為用,大矣!

茶在四方,因地制宜,先天之成,後天之作,天、地、人、空四相缺一不在!

茶從物論,茶機兼故,融水土、天地、萬象於味,故茶味五行利於五臟,茶之造,施作有爲,不可違逆陰陽,需順勢化之、潤之,其必化者,先天寒涼之性,其必潤者,後天造作之燥,其餘五味自能調和臟腑,不必過分造作。

今人茶傷,咎不在茶,在人之不知也!今人賞茶,唯喜甘、愛香,畏苦、厭澀!

利之所趨,匠、商造茶,唯存高香、甘膩,豈不知,高香伴火,過則傷金肺,甘為土,溢則害土脾,更有甚者,以外物促香、進甜,其心行持已逆天倫,天地之炁始納於金肺,穀食之氣始收於土脾,高香甘溢為人心趨利造作之氣,香太過,甘太滿,其性已濁,其行為斥,其害则阻天地罡炁納藏于鼻肺,其弊致絕穀食蘊氣收合于胃脾,茶之行者,無論匠造、商賈、執事、道傳諸德,豈能不深思究省,不自迷亦不令他迷於機巧下味!茶之飲,康健爲首,五官覺受次之,求利者,必置此念於第一,一切以利大衆為先,如此人神天地共悅共樂,是人,必得大利,何以故?順天、地、人、情、道、法爾!

茶依心論,茶性幻故,和七情、禮教、道法於一,是茶心六度化育十方,茶之德,無作無爲,不避順逆怨親,宜隨緣飲之、用之,其必利者,直趨本然之清,其必益者,增長息脈之淨,其他作用自雅于華、香、書、畫、琴、樂諸道,孤和皆宜。

今人情浮,謬非習藝,實心之外馳矣!今人行茶,必伴花、香、蕭、琴,金銀名器,欲攀豪奪!營賈販器,必擁價高珍翫,豈不知,器華境繁,神意旌搖,心海如波,茶味已損,佈席貪景,華而不實,奢不堪用,早離茶意,行茶最忌,人、器、境奪茶位,主客易座,茶味蕭蕭,意已遠颺!行茶做主者,禮必合情,節忌墨守,人、茶、情兼顧,和樂融融!

古人論茶,見茶說物,立見上下,分毫馬虎不得,無由人情!今造茶論,見茶說人,即心用心,亦如履薄冰,唯恐自誤誤他!論茶茶論,不遺兩邊,是中道爾!

【茶論釋義】

茶如果從究竟意義的來觀察,它跟法界的一切相同,都是虛妄幻化的現象,因爲它的本質是如幻的,所以能依附於一切因緣成就其真切妙用。以它的現象是無實虛妄的,所以它轉換調劑的作用能促化實在的現成,法界造化天地、宇宙生成萬物,都是從一念願起而開始作用,這樣的願依念念緣起而生,遂輾轉易變成就世間萬象!

一個真正覺悟的人,知道這一切都是如幻的現象,因爲悲心的緣故,不忍傷害衆生的感受,反而能夠念念都善加守護不害其生,而一個迷於世間以爲一切都是實在的人,因爲執著的緣故,無時不刻都以爲可以擁有抓取,這樣的念頭與實相抵觸的結果,反而破壞當下的一切,加速現有的毀滅!

覺與迷之間,德性的差別,在於念一切恩、惜一切恩!天地因爲懷憫衆生種種違緣苦厄,於是生出種種苦物療癒衆生受苦的心,而茶葉在種種苦物當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能帶給衆生無比的清涼!茶葉因爲本性清涼的緣故,可以幫助衆生除去熱惱,致使身心氣機中平和合,人們整體如果氣機能養中和,天地氣象與人象感應道交的結果,天地人一團和氣,天地人合一入於無別混沌,這時一念覺照當體現空,圓成本初究竟大覺,天、地、人、茶沒有分別,同體修持,修入如如大同,天下太平、一切無我,如果這樣究竟的境界從我們泡的一盅茶開始,那這茶的作用,實在是大啊!

茶在東西南北四方都有它的種植,因爲土地水文的約制宜合,使茶葉在先天上就已經成就療癒身心的大用,加上茶人們後天精進合宜的制作烘焙,一泡好茶事實上已經具備了天、地、人、空四種因緣相,缺一都無法成就上妙好茶!

茶如果從物質現象來談,茶葉本身植物的有機質能夠吸收兼納的緣故,它能夠融水土裏的有機、無機物、天地氣候天文的變化、地方人文萬象於一味,所以茶的酸、苦、甘、辛、咸五行之味能調宜,利於五臟!

所以茶葉的製造,不管如何加工或烘焙,均不可以違逆陰陽五行生剋的道理,並且需要順植物的藥理特性及先天具有的稟賦勢能依照人體的需求來烘焙製作,如果與人的體質相剋的要懂得化解它、如果藥性有益但是作用太強烈或焙火產生的燥氣也要懂得潤澤它,其中一定要化解掉得,就是茶葉當中與生俱來先天寒涼的成分及特性,而一定要去潤化的就是後天在加工的流程中所產生的燥氣,其餘茶葉本身具足的五行五味自然能夠調和臟腑,不必過分加工造作。

現代人因爲茶而產生的傷害,錯不在茶,而是因爲人們不去了解及研究茶的特性,不知道如何和茶成爲好朋友!現代的人欣賞茶葉的標準窄化了,只喜歡甘甜、偏愛高香,害怕討厭苦澀味!

由於商業利益利趨動之下,茶匠、茶商在生産加工茶葉的時候,更多的是考量茶葉是不是能夠迎合客戶的需求,賣出好價格,所以最後茶葉的使用被引導成,讓人感覺只有高香、甘膩的茶才是好茶,但是卻不知道,在陰陽五行講究平衡的觀點來看,心念太過粘滯在追求香氣,鼻根嗅覺也全力在這樣的香氣上過度發展,因爲茶葉的香,伴隨的是火性。火剋金,其實這樣的欲望驅使造作反而是不利于肺吸納茶葉其他能量的,另外,甘甜味屬於土性,土甘太多反而抑制了脾土的作用,另外,土性剋水性,這也是喝茶爲何一直想上厠所,因爲水分一直流失,也就是所謂的利尿!所以現代的健康營養學家業這樣建議,喝茶的人,也要多喝水,事實上,就黃帝内經論及的五行作用,這是一個正確的看法。

在茶葉生産的過程中,更過分的是,以外來的添加物來促進香氣與甜度的提升、,這樣的居心行爲動作已經違逆天地萬物自然運行的倫理,天地之間自有清淨罡炁,在我們呼吸時,他進入體内的第一關就是納炁於息在肺部作交換然後再進入體内,而大地所生養的五穀雜食之氣是由脾胃收納,茶的高香甘溢為人心趨利造作之氣,香韻太過,甘膩太滿,其茶性已經染濁,嗅覺因爲茶香太過鼻根過度收攝,自然阻絕了其他味道的吸納,這樣就會阻隔天地正炁納藏于鼻肺!同樣的道理,甘膩太過就會導致穀食蘊氣不易收合于胃脾!

與茶事相關的行者,無論茶匠造茶、商賈販茶、執事泡茶、茶師道傳教茶等諸位大德,對於這樣的問題,豈能不正確思維、認真研究、深刻反省茶理,除了自己不能迷惑於世間投機取巧的旁味之外,也要教育有緣的人,不令他人迷惑在不正確的觀念上面!

茶葉作爲湯飲,最重要的就是要讓身心健康,五官的刺激享受的感覺要排在第二位,以茶作爲營生謀利的人,一定要把這樣的觀念置於第一位,一切的茶飲製作及沖泡,一定要考慮如何對衆人有利為先,能這樣做,人神歡喜、天地得到養護,大自然與人的關係也越來越和諧,這樣的人,必然能夠得到無上的大利,爲什麽?因爲這個茶人的所做所為都合乎順應天、地、人、情、道、法運轉的理則!茶如果依法界心性來論述,茶性是究竟如幻的,所以它可以和七情、禮教、道法融而於一,所以茶心成就六度波羅蜜,並且無礙的在十方度化教育一切有緣的衆生,茶的德性,無造作、無修整、捨分別、一切平等,順逆因緣、怨親愛憎都一視同仁,所以我們對待茶也是一樣,也要學習茶的德行,碰到不同的茶種都應該隨緣飲用嘗試,不必太執著於固定的滋味,這樣的心境喝茶,最大的利益是利用喝茶來鍛煉自己的心性,這種無分別的鍛煉就是最好的修行,能夠讓我們的心直接趨入本然的清淨,而這樣的修持最大的利益,是這樣的心性隨著茶氣五行之性,自然能夠增長身、息、脈的清淨通暢,其他與世間因緣的互動作用,自和雅事於華、香、書、畫、琴、樂等各種藝道,不管一人獨樂或與大衆和樂都非常的適宜。

現在的人性情浮躁,他的錯謬並非在學習藝道,而是心不夠專注、馳散在外,只重外在問題,不去看本質問題!但看現在的人行茶過程中,一定要伴隨花道、香道、蕭笛、琴瑟樂道,金銀打造名貴的茶器,欲望攀緣、豪強奪取好像喝茶少了這些就無法自在!汲汲營求,希望擁有價高珍翫,這樣的作爲難道不知道,茶道器具過於華麗,泡茶的環境過於紛繁,精神意志就如同旌旗在風中一般飄搖不定,心情蕩漾如海上波浪,這樣分心的結果,茶味已經開始減損了,佈置茶席如果太貪著情境景觀的美好華麗奢侈,而沒有考慮行茶過程的實用順手,這樣的心境早已經背離享受一泡好茶的本意,行茶的過程當中最忌諱的是人、器、境篡奪茶位,主體與客體賓主易位,例如,來客過於重要,致使現場氛圍移轉,或茶器過於名貴顯眼吸引了衆人的眼光,抑或,現場情景太過造作,歌舞升平,衆人已渾然忘我,這時茶味雖好,茶情已然蕭蕭,茶意已經遠颺!以行茶招待賓客做主人的人,禮數必需合乎常情,節儀切忌墨守不化,人性、茶禮、情義兼顧,賓主必定和樂融融!古代的人論述茶事,把茶當成客觀實物來對待,所以茶的好壞,立即分出上下,分毫馬虎不得,絕對與人情無關!現在造了茶論,從茶事來說明人在行茶的過程中,對茶味所產生的影響,事實上,一個茶人行茶當下的心境作用,對茶湯表現的影響是相當大的,因此寫這些論述的心情其實是如履薄冰,唯恐自己有見解不周圓的地方, 耽誤了他人!但是,不管論茶抑或茶論,不落入兩邊,客觀地看待一切事物對茶對人的影響,這樣才是符合中道的見地!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