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1章
  1921年7月12日,伊莎朵拉.鄧肯登上波坦尼克號,與其學生一同前往蘇維埃俄國。此時她的眾多朋友和欽慕者,都認為她的神經出了問題。不過對那些真正了解她的人來說,這一位舞蹈家的想法卻也不足為奇。他們知道,她的想法不是一時興起。他們還知道,她熱愛俄羅斯和俄羅斯人民,因為他們能理解她的藝術,或許能夠理解她的其他民族為數不多。或許唯獨俄羅斯人才知道,一如其他真正的藝術家,她在心底是一位反傳統的革命者。
  伊莎朵拉.鄧肯熱愛俄羅斯,在此之前她已經在俄國巡演三次,次次成功:1905年、1908年、1913年。她對觀眾、對知識分子以及對俄羅斯芭蕾演員產生的影響,瓦列里安.雅科夫列維奇.斯維特洛夫和里昂.巴克斯在撰寫《俄羅斯芭蕾舞蹈史》的過程中都有詳述。於此之前在加邦神父的引領下,俄羅斯社會底層的人民手持聖像和旗幟,以和平的方式走向沙皇在聖彼得堡的皇宮,但是他們卻遭到嚴厲鎮壓。後來人們為死難者送葬,那種悲傷的場面,在伊莎朵拉.鄧肯心裡留下無法磨滅的印象,她在其自傳《我的生活》裡對此有所描寫。不僅如此,凡是看過她演出柴可夫斯基《斯拉夫進行曲》的人,無不為之動容,不用我們多說他們也能猜到,她是多麼痛恨沙皇對俄羅斯人民的壓迫。
  1917年,外面最初傳來俄羅斯革命的消息,當時正在美國巡演的伊莎朵拉為震驚的觀眾演出的,也是《斯拉夫進行曲》,以往她還從未以這種方式演出過。此時此刻,俄羅斯的專制主義已經滅亡,她也萌生出重返俄羅斯為人民跳舞的想法。多年後,在她重回俄羅斯,在那裡生活、工作、吃苦(1921至1924年)之後,她對一個朋友坦白說,在蘇維埃俄國度過的那三年,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
  1920年夏天,她在巴黎的香榭麗舍劇院一連演出好幾場。在其中的一場演出裡,她演出蕭邦的舞蹈,那是她創作的史詩三部曲:《悲傷的波蘭》、《英雄的波蘭》、《閒適和快樂的波蘭》。那一場演出座無虛席,觀眾發出陣陣歡呼。等到終場演出結束時,一束束玫瑰、百合、紫羅蘭、鬱金香拋到藝術家的腳下,最後,前臺彷彿被鮮花覆蓋了一般。為了回應臺下傳來的陣陣呼喊,她跳起了英雄們唱過的《馬賽曲》(La Marseillaise),等她跳完之後,臺下傳來更大的歡呼聲,經久不息。於是,她身披跳《馬賽曲》時的大紅披巾,走上前來,發表演說。此刻,她的崇拜者、藝術家達里斯勛爵正坐在暗處的包廂裡,他記下了鄧肯不太連貫的演講,她用法語說道:
  我今天跳《馬賽曲》,因為我熱愛法蘭西。我在文明世界的國家之中走過不少地方,說一句真心話:法蘭西是唯一理解自由、生命、藝術和美的國度。法蘭西是唯一的。我對俄羅斯抱有無限的希望。此時此刻,俄羅斯正在經歷一個少年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痛苦,但我相信,俄羅斯是藝術家和精神的未來……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