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問題不在孩子身上。找錯地方,當然找不到答案。父母能在發現問題時,先檢討自己嗎?不,應該先看上一代是怎麼教育我們的。自己小時候犯錯時,父母是好好說理,還是非打即罵?等我們當了爸媽,也會依樣畫葫蘆,把上一代的方法,用在自己孩子身上。父母怪我們天生不學好,我們也會怪自己的孩子基因不良。即使我們心裡知道不該這麼做。怎麼斬斷上一代對我們的不良影響,是把孩子好好養大的第一步。「為什麼孩子不聽話,我們要這麼生氣?」都是芝麻蒜皮的小事,是因為我們小時候對於上一代的不當教養,心裡產生憤怒。這個憤怒可能持續一輩子,剛好現在都可一股腦的往孩子身上噴出。這位爸爸,因為孩子尿濕褲子,破口大罵——從自己有多辛苦生活壓力多大,到數落孩子有多不聽話多給自己找麻煩——三歲啊,沒哭,但臉上的表情好像是被獅子堵到無處可跑的獵物。如果老天有眼,會看到另一悲傷:發火的父母看不到,看不到自己小時候就是這麼長大的。沒有人可以幫忙你「怎麼修練做個好父母」。人生的難關,通常都窄到只容自己通過,任何人都幫不了忙,除了自己。當我們下次看到孩子起床拖拖拉拉、做什麼事都慢半拍、快遲到了也無動於衷,就是我們可以修煉自己的機會。第一步,把問題的矛頭指向自己。孩子是不是睡眠不足?當我們看到老大欺負小的,欺負到令人火冒三丈時,父母修練自己的第二步是:把問題的矛頭指向自己。是不是孩子在學校受到委屈無處發洩?也有可能是孩子被父母欺負的太厲害(不要說父母不會欺負小孩),孩子只是本能的找地方發洩,好安慰自己受傷的心靈。還需要知道第三步嗎?永遠要把問題的矛頭指向自己。你還記得孩子剛出生的模樣嗎?同一個孩子只要在不同的教養環境中長大、換給不同的人養,就是不同的樣子。與天生無關。我們的父母太緊張,我們也會跟著太緊張。我們的父母凶巴巴,我們也會跟著凶巴巴。我們的父母處之泰然,我們也會跟著心平氣和。這本書裡有180個爸媽的教養疑問,會特地寫信問人,可見父母心裡有多緊張。每一封信寫的都是孩子的問題,沒一個人說自己有什麼問題。做父母的修練,要從最小的事情開始。下次孩子再惹你生氣時,告訴自己「不要緊張、不要凶巴巴、要處之泰然」,等心平氣和之後,再執行第一步:我有什麼地方可以做得更好,才能幫忙孩子更好。做父母的,永遠需要修煉:當孩子讓我們不順心時,我們能好好說話嗎?不是三天捕魚五天曬網的好好說話,是無論如何都不要凶巴巴,都要好好說,請問:這個世界上,誰有權利對你凶巴巴?沒有人。不管是誰對你凶巴巴,這個人不是瘋子,就是做人有待修練。這是我常說的一句話:寧願好好說孩子不聽,也不要用權威讓他聽話。*【大人的理智還是斷線了,傷害會在孩子心裡留下刮痕嗎?】要大人不再犯,比要孩子不再犯困難多了,因為我們的人格早已定型。只要父母能確定不再犯,一輩子的溫柔和慈悲心,可以撫平任何刮痕。【真心為了孩子好,可以打嗎?】你的真心,老師的真心,老闆的真心,另一半的真心……如果只要有真心,就可以打人,天下只會更亂。管教裡,最需要的是耐心和愛心。真心,沒標準,不能當標準。【英文教育裡最大的失敗?】不是英文沒學好。而是沒學好英文,認定是自己的恥辱。或聽不懂或開不了口的人,認為是自己的錯。那種對自己的否定,才是教育最要避免的地方。怎麼避免把這種自卑感往下一代傳?比會不會英文更重要。第一步是,千萬不要明示或暗示孩子,「學不好英文你就完蛋了。」【該幫小二孩子每天複習功課嗎?】我們都放大了小學成績的重要性,誰以後不會寫國字?這麼努力要求孩子,不管自己下班是不是累壞了,也沒想到孩子當下最需要的是休息。多數父母都希望助自己的孩子一臂之力。其實最簡單的是:早睡早起睡眠充足、吃健康、多運動。另外就是多唸故事繪本給孩子聽,不僅能潛移默化學會許多詞彙,從小聽多了經典繪本的內容,也是將來寫作能力最重要的推手。要把人生過好,需要許多能力,大多數都不是父母能給孩子的。不用讓孩子在小小年紀,就覺得人生乏味,每天睡前唸一本故事書,這種看不見的愛與支持,是一生順遂的源頭。【「你這樣,沒人喜歡。」很常見的管教語言,哪裡有問題?】討別人喜歡,是我們把事情做好做對的目的嗎?如果不這麼說會死的話,改成「你這樣,自己喜歡嗎」如何?其實也不好,有針對「人」批評的意味。針對事情,不要針對人。【父母訂的規矩,誰最容易忘記?】父母自己。至少比小孩忘得還快。有時候等父母想起來的時候,就大罵孩子不聽話,其實只是突然想起來。突然,表示沒持之以恆。沒持之以恆,怎麼可能成功。每次都寫下來貼在冰箱上,標明日期最保險。【對小孩大吼大叫算殘忍嗎?】不算。因為小孩做錯事在先。因為小孩根本無所謂。因為更殘忍的多得是。因為我的壓力到了極限。因為我這是在教小孩。因為我小時候也這樣被對待。因為我大部分時候是好父母,壞一下有這麼嚴重嗎?以上哪一種,讓你覺得不算。「這個問題問誰最清楚?」孩子。【孩子不聽話,你為什麼要生氣?】我們必須先打開這層心結。你可以選擇不生氣,把力氣花在:怎麼才能讓孩子聽話。吃飯動來動去,有這麼嚴重嗎?我們生氣的不是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是:為什麼孩子不聽我的話。我們需要孩子聽話到什麼時候?如果不能想通這點,恐怕,一輩子都會有氣等著受。自己遭殃,孩子也會被拖下水。【為什麼不能說氣話?】「氣話」幾乎都是貶低侮辱。說氣話的同時,是把負面觀感傳達給孩子。「不好好讀書,以後想當乞丐嗎?」傳達給孩子「你是一個沒能力的人」。「房間這麼亂,誰娶到你誰倒楣。」傳達給孩子「你是一個懶惰邋遢的人」。「答應的事根本作不到,我不相信你。」傳達給孩子「你不值得被信任」。孩子都很看重父母的話,這是為什麼有這麼多大人看不起自己的原因。如果連最愛我的人都認為我不值得信任,那還能對自己有多少信心。【孩子不需要訓練嗎?】隨著年歲增長,生活裡到處是訓練的機會。父母不用特別費心去製造。特別製造出來的訓練,很有機會是揠苗助長。軋苗助長,就是愈幫愈忙。「沒關係,慢慢來。我小時候也是這樣。」才是讓孩子愈來愈勇敢的來源。有些孩子的勇敢來源是「不想讓父母失望」,這也是我想避免的事。孩子不是為了我而活,我失不失望,一點不重要。 【馬上見效的方法當然是處罰。為什麼我不用?】常常處罰孩子,會讓孩子的反抗心理更強烈。剛開始可能只是無心之過,但大人太緊張、太強調,使孩子更揮之不去這樣的無心之過。大人雲淡風清的好好說,孩子可以更快「走出這段過程」。【小學生痛恨寫作文怎麼辦?】寫好作文的第一步,是多閱讀,不是多寫。對小學生來說,拿寫閱讀報告的時間再去多看兩本書,更好。這裡有個建議,請參考:如果老師要求的寫作字數太多,小孩已經叫苦連天,我會讓孩子口述,幫孩子寫下來,再讓孩子自己抄上本子。不然他們又要應付小肌肉的不成熟,又要捕捉飄來飄去的思緒,當然沮喪啊。說不定前一句話才寫完,早已忘了剛剛接下來要寫的是什麼。如果只是把心裡想的,用嘴巴說出來,就簡單多了。說不定孩子還說得欲罷不能。【只教孩子良善,會不會遇上霸凌不知該面對?】在家習慣被打罵的(也是霸淩),遇上外面的不合理情境,會以為是自己的錯。許多大人遇到不合理的對待時,卻忍氣吞聲,忍到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地步。「以為是自己的錯」,常常是無法理直氣壯的源頭。
全球印行超過1,000,000冊 波士頓環球報號角書獎 《弄丟飯糰的小婦人》作者另一經典繪本 這是一本好老的經典書,出版五十年了。 它的英文版有聲書,還經常在美國書店裡出現。 說它是一本最適合大聲唸給小孩聽的故事書,不為過。 孩子都很愛聽大人唸故事,這種還帶有戲劇性情節的,孩子更愛。 故事裡的哥哥有個長名字, 「踢踢踢踢 天寶-農沙 軟寶-查理 巴黎 瑞奇-皮皮 佩理 偏寶」。 當名字第一次出現時,聽故事的孩子,眼裡馬上會出現疑問。 等哥哥不小心掉進井裡,弟弟跑去求救時,每重複一次哥哥的名字, 我敢打包票,孩子心裡的竊笑,也會一次比一次大。 搞什麼啊,什麼父母會取這種名字,不是自找麻煩嗎。 最高級的幽默感,會出現在誰也沒想到的地方。 只要你家有這本故事書,保證你家孩子會背這個長名字。 對孩子來說,光是唸這麼長的名字,就會讓他們樂得不得了。 有位香港媽媽傳來孩子的錄影,唸的是廣東話,我連看了三次,每次還是忍不住跟著笑起來。 ——汪培珽 * 踢踢踢天寶落井時表情非常棒,像是睡著。 別人會畫O型嘴驚叫,但不是的,真的墜落就這樣。 結果他待在井底仍然像睡覺,很有耐性地蹲水牢。 水面很壞心故意超過鼻子一點點,令讀者心懸,玩弄於股掌之間。 充滿不動聲色冷笑話。 你說父母偏心至少不要被小孩發現,可我想小孩發現的永遠會比父母認知多, 並且連寵兒都會以為父母偏心別人。 教育性的兒童故事一定否認偏心指控,真沒見過繪本能直面父母偏心的事實。 它甚至冷言嘲笑父母偏心的誇張好笑、弄巧成拙,而以父母終究學到教訓結尾。 我不知這能否安慰傷心的小孩,不過汪培珽選的繪本真的都很前衛。 場景美術也太棒了,充滿神奇氣氛,老人像是住在花車上打瞌睡。 弄丟飯糰小婦人精彩的瘋狂日本風之後,這次瘋狂中國風也真夠癲,太令人喜愛了。 ——作家&書評家:盧郁佳
農場的主人叫老皮,他有一隻貓,叫小點子。有一天鄰居高先生氣沖沖的說:「昨天晚上狐狸偷吃我的雞。你應該把母雞關好,也把槍準備好。」老皮和小點子不贊成高先生的主意。老皮覺得,如果能嚇得狐狸不敢來就行。小點子更直指,「「高先生才應該被關好。」老皮用氣球做了一隻假母雞,氣球肚子裡都是胡椒粉。小點子覺得光這樣不夠嚇人,「要不要多點爆炸聲?」老皮說,好。「要不要再裝鬼嚇狐狸?」看出小點子愛玩,老皮還是說,好。最後假母雞爆炸了,鞭炮也爆炸了,小點子假扮的鬼也出場了。他們沒嚇到狐狸,他們嚇到了⋯⋯出乎意料之外的結局,是好故事不可缺的因素之一。狐狸來了,又走了,牠沒有吃雞,只偷走了小點子的巧克力布丁。這個巧克力布丁,是很好的結尾。因為跛了一隻腳的狐狸,大人和小孩都不願意看牠空手而歸。書籍特色好故事的「梗」,都藏在你不注意的地方。別怕孩子注意不到。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聽愈多故事的孩子,眼睛愈雪亮。他們還會把從這種「雪亮」,用在未來的人生裡。這就是我鼓勵父母幫孩子唸故事的原因之一。好繪本,每一頁都像是博物館的名畫。最簡單的育美學教育,從挑一本可傳家的故事書開始。
我記得好清楚,應該是十年前了。 在誠品敦南店的兒童館樓下,我帶著孩子去補充「精神食糧」, 自己正抱著一堆故事書,逐一挑選著。 買什麼故事書,絕大多數是我自己決定,我不太問孩子的意見。 小孩又不識字,對繪圖的欣賞還處於起步階段,讓他們選? 選來選去不是跟卡通有關,就是跟電影相關。那都不是我要的。 我選故事書,自己一定先從頭讀到尾。媽媽喜歡的,孩子就八九不離十了。 到書店挑書的工作可不輕鬆,通常我不太搭理孩子,總讓他們自由看書。 那天,我坐在半圓形的書櫃旁,一堆書還有一半沒看,弟弟卻過來了。 他手上拿著一本故事書,要我唸。這是很不尋常的舉動。 我常常唸故事書給小孩聽,卻很少在書店裡唸。 因為挑故事書是很費神的工作,來書店的時間又有限, 當然是挑到喜歡的買回家慢慢唸,才是媽媽當下的目標。 弟弟拿來的,就是這本《弄丟飯糰的小婦人》, 我看了一眼,原本想要拒絕他。因為畫風有點日本味,不是我一眼會喜歡的。 但弟弟卻一反常態地執意要我唸。 好啦,成全孩子,是我當媽媽的信念之一。 唸完之後,我問弟弟:「這本書要買回家嗎?」 「要。」他答得斬釘截鐵。 買回家唸了好多次之後,姊姊和弟弟竟將故事內容當劇本,演起戲來了。 弟弟扮小婦人,姊姊扮地藏王菩薩,逗得媽媽樂得不得了。 後來,我發覺自己愛上了這個小婦人。 她這麼樂觀,遇到任何困境,還是「嘻嘻嘻」地笑個不停。 我自己最喜歡第十六頁裡,小婦人雙手雙腳扒著牆壁、不肯走的模樣。 每看一眼她那個可愛的姿勢,就覺得人生真是美好。 十年前我並沒有注意到,它是美國凱迪克最佳童書 金牌獎得主。 弟弟當初為什麼挑上它,至今還是個謎。 不過,聽愈多故事書的孩子,你後來會發現, 他們的判斷力會變得愈敏銳,對任何事都有自己的見解。 在此謝謝弟弟、誠品書店,讓我們的人生從此多了個有趣的小婦人。 ──汪培珽 ★ 1973年 美國凱迪克最佳童書 金牌獎 ★ 美國ALA Notable 童書大獎 ★ 美國號角書雜誌年度好書
父母常問:「如何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這是一個關於人如何接納自己的故事。不接納自己,哪來的自信。 很妙的是:故事裡的父母什麼也沒做,從頭到尾,只是微笑 小男孩和好朋友是鄰居,這一天他好興奮啊,因為他被好朋友邀請到家裡sleep over——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紀,互相到朋友家過夜,是西方孩子的娛樂活動之一。 但是,小男孩的姊姊沒同情心,丟了一個震撼彈給他: 「你要帶每天陪你睡覺的泰迪熊去嗎?」 當然不要囉,這是多麼可笑的事啊!小男孩嘴上這麼說,心裡卻開始擔心了。 當小男孩好不容易下了決心要帶泰迪熊去時,姊姊又丟了第二顆震撼彈出來。 (故事書裡的兄弟姊妹,總是這麼惹人厭。現實生活裡,可能也不遑多讓。) 「要是他問你,你的泰迪熊叫什麼名字,那麼幼稚的名字,你好意思說嗎?」 「當我看到第25頁,小男孩橫眉豎眼的模樣,竟然忍不住大笑了起來。」 我真是沒有同情心啊! 小男孩實在氣壞了,他氣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他對自己的拿不定主意,好生氣啊。 於是小男孩求助於邀他過夜的朋友, 但是好奇怪,朋友對於「泰迪熊」三個字,好像充耳不聞似的。 朋友的充耳不聞,是有原因的,也是故事的大伏筆。 孩子聽故事,才不管什麼伏筆不伏筆的。 作者不說任何大道理,直接用他的同理心和幽默感讓聽故事的孩子明白, 原來大家都一樣──「害怕」,是一種很正常的情緒,沒什麼大不了的。 小男孩要怎麼解決「想帶泰迪熊去,但又可能被取笑」的害怕呢? 這就考驗作者說故事的功力了。──汪培珽
汪培珽親手救回來的故事書NO. 5 光是想像──母牛站在圍欄上學公雞「喔喔喔」叫的樣子, 我就覺得──沒讓全天下的孩子看到這本故事書,是我的錯。 好多年前的某一天,我帶著姊姊弟弟走進香港中環港邊的IFC商場。 紙醉金迷的名店街裡,卻出現了一家小小的書店, 如果我沒記錯,它應該是Dymocks Bookstore。 孩子們不喜歡逛街,看到書店比什麼都高興,我也陪著走了進去。 我往童書區一站,小小的一塊地方,隨手抽起的,就是這本《Serious Farm》。 書還沒看到一半,我整個人開心極了,差點爆笑出來。 我還記得,當時我把整本書翻前翻後地欣賞著,好像是在路上撿到了寶物一樣, 真不敢相信自己運氣會這麼好,「真的是寶物嗎?沒人發現,卻被我發現了?」 簡單的故事,簡單的畫風──簡直就像個冷面笑將走上了舞台, 你正要對他的無趣表情嗤之以鼻時,卻瞬間就愛上他了。 作者Tim Egan敢挑戰「讀者不笑」的風險,但是,他就是很難讓你不笑。 而且我保證,透過小孩與生俱來的「天真」,大人看不出來的笑點, 他們卻會笑得比你還樂。 故事書裡深藏不露的大幽默,就是豐富孩子心靈的神湯妙藥。──汪培珽 讀者書評 【大人的讚賞】 ★ 「看完這個故事,會讓你有狂歡作樂後的感覺。」──美國出版者週刊 ★ 「『低調的幽默』,還能擄獲小孩的心,實屬難得。」──美國出版商情報 ★ 「Tim Egan敢挑戰『讀者不笑』的風險,但是,他就是很難讓你不笑。」──美國學校圖書館雜誌 ★ 「作者Egan的另類幽默,一向可以同時透過傳神的文字和繪圖,正確無誤地傳達出來。本書裡的黑色幽默,就是他有技巧地讓文字和繪圖相互照應,而呈現出來的結果。」──美國號角書雜誌評鑑 【小孩也讚賞】 天啊這本,我女兒兩歲時每個晚上要我重複講五次以上,每個動物表情都嚴肅到好笑,媽媽還一一模仿每隻動物的表情。──陳小可 五歲男孩說:為什麼農場動物跟主人長得一模一樣啊,好好笑喔。──Ivy Yao 十歲女兒說:每個角色嚴肅的臉超好笑,笑的時候更好笑!這本故事書本身就好笑到不行。¬──ㄚ薰 農場主人笑的時候,孩子們也跟著露出非常喜悅的傻笑。──Rainy Lin 兒子喜歡媽媽學農場主人,最後笑的時候是聖誕老人的厚厚厚的笑聲 。──Yuzen 「媽媽,他們的眼睛都好小哦!像你生氣的眼睛那樣。」我們全家都愛老師推薦的書!──Janet 有了有了兒子覺得動物跟主人,一看就是一家人的臉。然後為了逗主人笑所做出來的滑稽舉動好有趣。──Chia Ling 我家爸爸出奇喜歡這個故事,也讓他明白笑容對小孩的重要。──楊玲玲
很多話,想說給大孩子聽,卻不知道怎麼開口? 汪培珽親自設計了42張卡片, 主題涵蓋:未來前途、善用時間、 交朋友、自我成長、電子產品陷阱、健康…… 卡片的一面是標題和插圖,例如:「人生只有三件事值得做。」 另一面是文字。想要說服人,一定要給理由。 你可以內化後說給孩子聽,或是放在孩子可能會拿起來看的地方。 四十二張彩色卡片加上可愛插圖(御用插畫家,弟弟),就是想引起注意。 爸媽可以用,學校老師也可以。把卡片貼滿一面牆,應該很漂亮。 * 這一年,孩子到了「不喜歡父母說太多話」的年紀。 青少年不喜歡被大人打擾,這點能理解。 但她能什麼話都不說嗎?(誰忍得住,就是神。) 作父母的,誰不想把握孩子離家前的最後幾年, 多給他們一生都受用的觀念。 於是她有了這個鬼點子,把想說的話、講的道理, 一篇篇往家裡的牆上、冰箱上、浴室門上貼。 整疊散落桌上,也可能引人拾起看一眼。 她有心理準備,孩子不買單也不失望, 父母只是換個方法盡力而已。 好言相勸,是有用的。你要相信孩子,和自己 孩子未成年前,還是受家庭的影響最大。 不動聲色的愛和叮嚀,你要不要試試看?
汪培珽。親手救回來的。絕版故事書NO. 8瑞典國寶級繪本作家諾克威斯特的作品,被翻譯成44種語言全球印行超過6,000,000本小點子說:「老皮要我來告訴你,他已經厭煩了你的叫聲,所以寫了一張紙條,要我來跟你說。」他打開紙條,大聲唸:「從明天起,公雞只能在早上和晚上,各叫一分鐘,不然就煮成湯。」**農場的主人叫老皮,他有一隻貓,叫小點子。有一天老皮帶回來一隻公雞,叫阿亮,因為隔壁的高先生準備把牠煮成湯。阿亮一來,農場的母雞們,全都把注意力從小點子身上移開。小點子的朋友平白被搶走,心裡難受。所以對於阿亮還整天喔喔叫不停,更無法容忍。小點子想盡各種辦法叫自己忍耐,或是叫阿亮不要叫,但都無效。有一天,小點子假傳老皮的意思,規定阿亮每天早晚各叫一分鐘,不然就會被煮成湯。阿亮要怎麼面對不合理的對待?老皮發現小點子不誠實,他會怎麼做?你希望的,就是你想要的嗎?──當希望成真時,小點子卻後悔了。談的是「嫉妒」,但是作者沒明說。明說的故事,很難是好故事。這就是為什麼,當新手父母要我推薦特定主題故事書時,我總是很為難。故事書如果真能幫你教孩子,也是長期才看得到成果。**老皮是配角,從頭到尾,他不溫不火,好像周旋在兩個孩子間。為什麼有些手足間會嫉妒,有些不會?這時候我才發現,它跟父母的包容力有關。父母很難做到絕對公平,手足間的爭寵有時根本無解。但只要我們有顆溫柔的心,願意從「同理心」出發,當孩子接收到父母的包容時,嫉妒可能就同時被化解了。「公雞也是有自尊的。」──這本故事書裡最經典的一句話。多年來,有好多爸爸媽媽不約而同來跟我說,他們覺得這句話好讚。他們沒說為什麼?但是我知道。連公雞都是有自尊的,更何況是孩子呢。「孩子是獨立的個體,需要被尊重。」是爸媽們要認真看待的一個觀念。人說,繪本是零到九十九歲都能看的書,一點沒錯。**「繪本故事書的字數,誰說不能多的?」這本就很多。大人怕字多,因為唸得好累。我不怕,因為我知道孩子用故事的好壞,來決定自己聽故事的耐心有多少。只要是好故事,孩子只會嫌故事太短。───汪培珽**小點子跟老皮說:「公雞啊,全都一個樣,我們一個都不能相信。」老皮說:「你哪裡了解公雞?你連一隻公雞都沒認識過。」小點子說:「不用認識,用猜的也知道他們是什麼樣子。」
汪培珽親手救回來的絕版故事書,第七本 阿諾羅北兒的繪本 一定要收好,它是傳家之書 媽媽說:「在安東尼的內心最深處,他是愛我的。」 安東尼說:「在他的內心最深處,他認為我臭死了。」 好可愛的故事書。 那種可愛,不是芭比娃娃式的,而是藏著難能可貴的幽默在裡面的可愛。 這種故事書不是隨時都有的。 應該是十年前了,當時我的第一本書《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還沒出版, 姊姊也只有小學低年級──我已把我的育兒理念整理成了 「愛孩子也愛自己的七堂課」,正試著向可能的教育團體推廣。 沒有人理我,是可想而知的,但我不放棄。 所以當這個小學邀請我,而且在座的都是中、小學的老師時,我既興奮又緊張。 三小時的演講,我舉例的第一本故事書,就是"I’llFixAnthony"。 當時我手上只有《我要修理安東尼》的英文版,但我印象好深刻, 滿滿一禮堂的老師,聽這個故事時,我有種錯覺, 他們好像全都變成了巴望媽媽趕快把故事說下去的小孩。 ** 這本書最可愛的地方是,它很單純,主題只有一個── 弟弟不甘願為什麼他永遠只能當弟弟。 主題很單純,作者想要表達那種「不甘願」的方法也很單純── 弟弟不斷地幻想,當自己長大到六歲的時候,他可以怎麼「修理」哥哥。 最可愛的地方是,弟弟以為他有一天會長大,長大到比自己的哥哥還大。 你知道,很多弟弟妹妹,都曾經有過這種誤解嗎? 我家弟弟在四歲的時候,跟他六歲的姊姊嗆聲說: 「等我七歲的時候,我就會比你大了。」 然後姊姊說「你永遠不會」時,他還很不解地問為什麼。 當姊姊跟他解釋為什麼後── 姊姊回憶:「他當時看起來好不高興喔。」 你能想像出多少個「修理」哥哥的方法嗎? 可愛的作者,從頭到尾、一頁接一頁地,竟然想出了三十六個。 更更更可愛的是,弟弟想出來修理哥哥的方法, 都是自己曾經「被哥哥修理」的親身經歷。 但故事並沒有明說。 不明說一些事,常常就是成就一個經典故事的元素之一。 故事從弟弟「幻想」自己六歲就可以修理哥哥安東尼開始。 一開始那個整頁全黑打底,中間只有主角賊賊地盤算著「如何整治」哥哥的模樣, 就是一個大幽默感的呈現。黑色,似乎也昭告了故事的黑色幽默。 什麼是「黑色幽默」?應該就是用悲慘的經驗來開玩笑吧。 所以可以想像,把黑色幽默寫進繪本故事裡,給小孩幽默的同時, 又不能傷了小孩,甚至還要藉此安慰小孩已經受傷的心靈, 作者需要多大的能耐啊。 故事接近尾聲,主角的幻想破滅了。 當弟弟從哥哥手裡逃出後,那個一模一樣的全黑打底畫面又出現了, 弟弟竟然還沒了解這件事,依然賊賊地想著: 「等我六歲的時候,我要修理安東尼。」 ** 當時演講時,我多麼希望手裡的那本故事書是中文版的。 十年後,我終於做到了。 它就是汪培珽救回來的絕版故事書第七本,《我要修理安東尼》。 這本書的繪者,是大名鼎鼎的阿諾.羅北兒, 光看他的繪圖,就知道什麼叫幽默感。
汪培珽親手救回來的故事書NO. 6 大膽和幽默,有時候就是化解危機最好的武器。 這樣的訊息怎麼傳達給孩子呢? 我只能說,這本故事書的作者真是太厲害了。 當我發現了這個作者Tim Egan的第一本故事書《好嚴肅的農場》後, 就開始將他的作品全都翻出來看了。當我翻開這本《好大膽的小鴨子》時, 天啊,這隻鴨子不要命了嗎?竟然敢跟大老虎嗆聲。 當餐廳裡的其他客人都嚇得突然變成了化石似的、動也不敢動時, 小鴨子不僅不怕自己變成老虎的桌上肉,竟說: 「我們這裡沒有這種食物。你們沒看菜單嗎?」 哈哈哈哈哈,真希望我的人格裡能有這隻小鴨子的大膽和幽默就好了。 《好大膽的小鴨子》的初版是1994年,《好嚴肅的農場》是2003年, 作者Tim Egan竟然幫兩本故事書的每個角色,全都畫上一模一樣的眼睛, 你覺不覺得,這真是令人佩服的大膽和幽默呢? 大膽是一種美。 如果做得到大膽,又不傷自己、不傷別人,就是一種美德。──汪培珽
夢想-汪培珽,發表於香港明報週刊「你和爸爸為什麼會選擇在銀行工作?」某天姊姊問我,我答不出來,因為那不是選不選的問題,其中機緣的成分似乎更大。「你們讀書的時候,為什麼要讀與商業有關的東西,為什麼不是別的?你們當初有什麼夢想嗎?」沒有。從小到大,我只知道要用功讀書。用功讀書就是我唯一的目標,沒人鼓勵我要有夢想,我的腦袋裡好像也容不下夢想的空間。──直到有一天,我才發覺,「回家帶孩子」就是我最有熱誠的工作。然後當場,我就拋下前半段人生所付出的努力,回家照顧我的孩子了。給孩子一個有媽媽陪伴的童年,就是我當媽媽後的夢想。還好當時沒人阻止我,這也是後來我盡力不去阻止孩子有夢想的原因。即使十四歲的女兒說她想談戀愛,雖然我嘴上說還太早,但我心裡是不打算阻止的,如果你真有勇氣瞞著父母去做的話,我的佩服可能多於擔心。《想生金蛋的母雞》裡的這隻小母雞老是跟大家說,她有一天一定會生金蛋。「雞生金蛋?」你以為是在童話世界呀!小母雞不管別人的訕笑,開始自己挖洞,挖洞離開雞舍去外面探險。最後還帶著全部的母雞一次一次地偷跑,去追尋外面更美好的世界……姊姊十一歲的時候,就跟這隻小母雞一樣,說出了自己的夢想:當導演。多數的父母聽到這個職業別,可能只想翻白眼,「你以為全世界成功的導演很多嗎?」兩年後她的夢想還是依舊,而且已經找好了世界頂尖的關於拍電影的學校,準備朝目標前進。但是有一天,她自己發現了夢想裡的「破綻」:「媽媽,要是我申請不到這個學校怎麼辦?或者即使就算讀畢業了,天底下的導演這麼少,要是我根本沒機會拍電影呢?」呵呵呵,要趁這個機會,打消孩子不切實際的念頭嗎?我不。每回聽到有長輩說女生最好當老師,男生最好當醫生時,我都會有股衝動想請他們閉嘴。每個人未來會走什麼樣的路,有時候是連上帝都預測不了的,我哪有什麼資格去潑孩子的冷水呢?──「姊姊,不要管將來的事,當初媽媽先辦演講,後寫書出版,這兩件事情,都跟母雞生金蛋一樣的困難。你只要管好你眼前的事,甚至連明年的事都不需要去想。走好眼前的每一步,將來的事就順其自然,不必太強求。」小母雞終於生蛋了,是顆褐色的蛋。「你看,不是金色的,早就叫你別指望生金蛋了吧!」你知道小母雞怎麼回答嗎?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就在這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