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知識、言論與青春成為罪證,校園如何變成政治審判場……你所就讀的母校,可能曾經有學生或老師因一句話而消失。這些歷史,曾在臺灣的校園裡上演,卻鮮少有人提起……他們曾經只是尋常的師生,卻在一夕之間被捲入政治風暴。這些消失的名字,曾在校園中笑語相伴,卻在歷史裡悄然沉沒。本書揭開那些被禁忌的故事,帶你走進那些未曾被完整講述的真相……為何教育機構成為最敏感的政治舞台?當思想被監控,年輕人該如何抉擇?透過本書,我們不僅回顧歷史,更反思今日的社會是否仍受這段過去影響……本書深入研究臺南校園政治案件,細數30所學校的受難者故事,並剖析四大案件類型。不僅揭露白色恐怖的真相,也挑戰我們如何記憶歷史、守護自由。◆本書介紹戰後約40 年間,發生在臺南校園的白色恐怖事件。本書所稱的校園,涵蓋國小、國中、高中職、大專院校等不同類型的教育機構,受難者全部都是教職員或學生。其中一些學校,很可能就是您或家人的「母校」。本書開篇簡要介紹臺灣「白色恐怖」的整體規模、軌跡、身分組成等資訊,藉此指出「校園政治案件」在整體白色歷史中的定位。接著,針對目前已知的臺南校園政治案件全面盤點,再按年代、案件性質,區分出4 種主要的案件類型。繼而,對30 間學校涉及的案件進行介紹。略過近年報導較多的案件,而挑選較鮮為人知、或坊間常流傳「似是而非」說法的案件來說明。最後,書後附表提供目前已知臺南校園政治案件的全部清單。盼望能拋磚引玉,邀請更多有志於相關歷史的教師、學生、市民,能自主投入進一步的探索與詮釋。受到篇幅與資源限制,本書不可能對於臺南市「所有」校園政治案件進行一覽無遺的介紹。但是本書已經提供充分線索,從龐雜的檔案與口述中整理出系統性的「線頭」。誠摯希望本書能成為教育工作者「就地取材」的索引,您若找到自己感興趣的「線頭」,搭配大量開放的政治檔案,及仍有機會持續出土的記憶見證,就有機會讓長年沉默於公共記憶的白色歷史,重新成為當代探索、對話、思考的一面鏡子。★ 臺南校園政治案件的四大類型:一、左傾或地下組織案件。二、外省籍教師的「潛匪」案件。三、「言論入罪」的案件。四、臺獨運動與其他思想案件。★裝幀特色:>>>>>特別將書中提及的受難者姓名,以打凸形式在書封正面呈現。每個名字都是一個個體,但當他們被並列、填滿整個畫面時,也成為一種集體記憶的象徵。打凸的文字不只是視覺元素,更像是記憶從紙面浮現,象徵那些曾被壓抑、被遺忘的名字,如今重新被看見與觸摸。>>>>>以拉頁形式,特別收錄「2024臺南人權月故事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