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場為我國植物種苗專責機構,為落實政策推動、符合產業期待,並與國際接軌,確立以「智能、精準、跨域、服務打造永續共榮種苗產業」為發展願景,投入種苗檢測檢定、優良種苗供應及產業服務輔導等各項工作,積極推動「種苗高科技核心基地之產業創新加值」中長程社發計畫。希望藉此落實新農業政策推動、提升本場研發/服務量能並再創發展契機。
推動植物品種權保護,為我國農業重要施政項目。植物品種權年鑑的編印,除提供各界一份完整的年度品種權利登記資料外,也彰顯我國對保護植物品種權的努力作為,並為我國植物品種研發歷程留下成果紀錄。在品種資料收集過程中,承蒙申請者、育種者鼎力協助,提供作物品種資料圖檔,讓彙編工作順利圓滿,特此致謝。
110年度植物品種權利申請案件共有144件,公告核准品種權利共62件。其中以花卉類作物50件為大宗,另有果樹作物1件、蔬菜作物9件及特用作物2件。推動植物品權保護為我國農業重要施政項目。植物品種權年鑑的編印,除提供各界一份完整的年度品種權利登記資料外,也彰顯我國對保護植物品種權的努力作為,並為我國植物品種研發歷程留下成果紀錄。
為了解我國蔬菜種子及育苗業者之產業現況,110年辦理「臺灣地區蔬菜育苗業者現況調查與分析」,並將所蒐集之業者資料編印成業者名錄。本名錄得收錄40家蔬菜種子業者及78家蔬菜育苗業者之資訊,包括基本資料、經營規模、型態與服務項目等,本名錄業依經營處所的地理分布排序,分為北、中、南、東部四區,以利查找。希望藉此名錄促進種子與育苗業者同業間的交流、互動及相關產業之跨域橫向連結,以創造更多的商機,促使我國種苗產業蓬勃發展。
本場為我國植物種苗專責機構,為落實政策推動、符合產業期待,並與國際接軌,確立以「精準、服務、智能、跨域 打造種苗產業永續共榮」為發展願景,投入種苗檢測檢定、優良種苗供應及產業服務輔導等各項工作,積極推動「種苗高科技核心基地之產業創新加值」中長程社發計畫,並於108年8月獲行政院審核通過,希望藉此落實新農業政策推動、提升本場研發/服務量能並再創發展契機。此外,本場持續投入對種子(苗)品種選育、健康種苗生產繁殖、生物技術開發及種子品質檢測等相關研究與農業推廣及人才培育等工作
針對種苗改良繁殖場持續投入對種子(苗)品種選育、健康種苗生產繁殖、生物技術開發及種子品質檢測等相關研究與農業推廣及人才培育等工作。
植物品種權年鑑的編印,提供各界一份完整的年度品種權利登記資料外,也彰顯我國對保護植物品種權的努力作為,並為我國植物品種研發歷程留下成果紀錄。
推動智慧財產權乃我國重要施政項目,植物品種權年鑑編印,除提供各界一份完整的年度品種權利登記資料外,也彰顯我國對保護植物品種權的努力做為。
種苗改良繁殖場自民國2年(西元1913年)建場至今,透過本書追溯自日治時代,種苗場甫成立的種種緣由及歷程,全書共分為四個章節,第一個章節「大南庄蔗苗養成所成立緣由」,與當時台灣糖業的蓬勃發展密不可分,甘蔗作為製糖的重要原料,在當時如何供應優質的蔗苗成為重要課題,而新社以何種條件被選中設立苗圃,在本章節從地理位置、地形、氣候與土壤等面向一一詳述;第二個章節「土地收購與業務推廣」,成立蔗苗養成所需用地千餘甲,在土地收購過程中,爆發重要的農民運動「馬力埔事件」,事件落幕後,大南庄蔗苗養成所順利建成,引進許多甘蔗新品種試作及建立蔗苗輪作制度,始穩定供應優質蔗苗;第三個章節「辦公廳舍的興築、管理」,詳細記載當時曾在這塊土地上具有象徵意義的建築廳舍,透過翻印保存古老相片,得以一窺當時苗圃的樸實樣貌,同時曾在苗圃貢獻心力的技術人員們,也在本書中亮相,使後人得以追念前輩們的努力,見賢思齊;第四個章節「灌溉與運輸工事」,大南庄在苗圃設立前為一偏僻山中村落,交通不便且缺乏灌溉水源,本章如實記載白冷圳的規劃、施工及其截至今日仍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本書希望透過這四個章節能夠讓讀者大眾認識種苗場從古至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不僅影響農民,更擴及至每個消費者群眾,種苗產業為農業產業鏈的上游,是應當投入而且被重視的民生產業。
本場為植物種苗專責機構,為落實政策推動、符合產業期待,並與國際接軌,確立以「創新、精準、高效、服務引領種苗產業發展」為發展願景,投入種苗檢測檢定、優良種苗供應及產業服務輔導等各項工作。
植物品種權年鑑的編印,提供各界一份完整的年度品種權利登記資料外,也彰顯我國對保護植物品種權的努力作為,並為我國植物品種研發歷程留下成果紀錄。
種苗本身具備高度流通的優勢,產業需要面對是全球化的市場與日新月異的技術發展,希望藉著整體產業面及產值現況的分析、創新技術的研究成果交流及品種重要議題的探討,能夠提升種苗研發能量與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