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書畫 書系 ,共計4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中國古代藝術中的女性

馮幼衡  著
一卷文化  出版
2025/08/06 出版

從貞女、美女到才女以女性主義之眼,看見中國藝術史中的女性身影還她們一個真面目董小宛、薛素素、柳如是、習佩蘭、王玉燕、董陽孜⋯⋯從古至今,中國書畫藝術不乏女性創作者但為何她們的身影如此單薄?她們的創作在藝術史上具有怎樣的意義?另一方面,男性畫家筆下所呈現的女性,又是怎樣的面貌?  本書承繼西方藝術史學者諾克林、魏瑪莎的女性主義視角,探究明清至當代中國藝術史中的女性創作者及其作品,以及同時代男性藝術家筆下女性形象和意涵之變化。  緒論首先回顧中國書畫藝術中的女性形象演變:從唐代以前宗教、道德規訓意味強烈的「貞女」,到唐富感官性、宋內省深沉,卻皆不脫男性凝視意味的「美女」,最後到明清時「才女」輩出,女性創作者終於從男性手中取回詮釋女性意象的權力,一些男性畫家描繪女性形象時,也不再視女性為被動的玩賞對象。  〈才女出青樓〉聚焦於明末青樓才女董小宛,她因夫君的一篇悼念文聞名後世,主流詮釋卻忽略她在一段「才子佳人」姻緣中遭受的委屈,以及儘管為數不多卻盡顯才情的書畫作品。本文即試圖釐清、分析董小宛的傳世作品,並重構其才貌雙全卻命途多舛的一生。  〈跨越性別的界線〉將焦點轉往唐寅、陳洪綬兩位明代男性文人畫家,指出他們的作品如何顛覆傳統仕女畫:一生坎坷的唐寅率先把閨怨詩傳統帶入仕女畫,畫中女子往往暗藏其對人世的嘲諷和抗議,以及內心最深沉的悲哀,唐寅因此成為歷史上少見以仕女畫來言志與抒情的畫家;陳洪綬則以其自成一家的怪誕風格,顛覆傳統閨怨、育嬰題材,甚至挑戰神祇性別,打破女性形象成見,展現晚明藝術的創新與反動。  〈找尋明清女性肖像〉回顧明清時期女性肖像畫的整體發展:儘管晚明肖像畫風行一時、明暗立體技法誕生,連帶女性肖像畫開始出現,風格卻仍經常游移在「人物畫」邊緣,不若男性寫實;且即使留下肖像,其傳世形象也會受畫上題跋(觀者)影響而有所改變。另一方面,清代閨秀雅集的興起,也揭示女性在藝術中尋求自主的歷程。  〈慈禧太后的肖像〉深入解讀慈禧太后的多幅中西肖像畫,分析慈禧如何運用藝術作為政治工具,在皇權與個人女性特質之間拉扯。肖像不僅反映她的權力欲望,也展現其對外形象的經營,映照出清末宮廷藝術的獨特面貌與中西文化碰撞的火花。  〈女性與書法〉的時序則進入當代,董陽孜以其融合繪畫元素的書寫風格,大膽解構傳統字形與章法,為書法注入現代生命力,開創女性書藝的新境地。  回顧女性在中國藝術史中,由邊緣走向中心的漫漫長路,儘管千百年來,不論藝術創作或藝術史研究領域皆多由男性把持,此刻仍有待更多兼顧女性角度與視野的作品被創造、發現與書寫;但本書意不在批判此中父權枷鎖,而是展示更多元豐富的藝術史視角,補足藝術史中仍未被書寫的一頁。從邊緣到中心、從感性到理性中國古代藝術裡,女性的漫長顯影藝術史學者馮幼衡的思想旅途「如果今後藝術史的研究者都能以更開放的胸襟與包容的氣度,承認女性對藝術史的貢獻⋯⋯那麼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女性畫家一一自傳統的陰影中走出,讓歷史還她們一個真面目。」

79 特價51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中國古代藝術中的女性

馮幼衡  著
一卷文化  出版
2025/08/06 出版

從貞女、美女到才女以女性主義之眼,看見中國藝術史中的女性身影還她們一個真面目董小宛、薛素素、柳如是、習佩蘭、王玉燕、董陽孜⋯⋯從古至今,中國書畫藝術不乏女性創作者但為何她們的身影如此單薄?她們的創作在藝術史上具有怎樣的意義?另一方面,男性畫家筆下所呈現的女性,又是怎樣的面貌?  本書承繼西方藝術史學者諾克林、魏瑪莎的女性主義視角,探究明清至當代中國藝術史中的女性創作者及其作品,以及同時代男性藝術家筆下女性形象和意涵之變化。  緒論首先回顧中國書畫藝術中的女性形象演變:從唐代以前宗教、道德規訓意味強烈的「貞女」,到唐富感官性、宋內省深沉,卻皆不脫男性凝視意味的「美女」,最後到明清時「才女」輩出,女性創作者終於從男性手中取回詮釋女性意象的權力,一些男性畫家描繪女性形象時,也不再視女性為被動的玩賞對象。  〈才女出青樓〉聚焦於明末青樓才女董小宛,她因夫君的一篇悼念文聞名後世,主流詮釋卻忽略她在一段「才子佳人」姻緣中遭受的委屈,以及儘管為數不多卻盡顯才情的書畫作品。本文即試圖釐清、分析董小宛的傳世作品,並重構其才貌雙全卻命途多舛的一生。  〈跨越性別的界線〉將焦點轉往唐寅、陳洪綬兩位明代男性文人畫家,指出他們的作品如何顛覆傳統仕女畫:一生坎坷的唐寅率先把閨怨詩傳統帶入仕女畫,畫中女子往往暗藏其對人世的嘲諷和抗議,以及內心最深沉的悲哀,唐寅因此成為歷史上少見以仕女畫來言志與抒情的畫家;陳洪綬則以其自成一家的怪誕風格,顛覆傳統閨怨、育嬰題材,甚至挑戰神祇性別,打破女性形象成見,展現晚明藝術的創新與反動。  〈找尋明清女性肖像〉回顧明清時期女性肖像畫的整體發展:儘管晚明肖像畫風行一時、明暗立體技法誕生,連帶女性肖像畫開始出現,風格卻仍經常游移在「人物畫」邊緣,不若男性寫實;且即使留下肖像,其傳世形象也會受畫上題跋(觀者)影響而有所改變。另一方面,清代閨秀雅集的興起,也揭示女性在藝術中尋求自主的歷程。  〈慈禧太后的肖像〉深入解讀慈禧太后的多幅中西肖像畫,分析慈禧如何運用藝術作為政治工具,在皇權與個人女性特質之間拉扯。肖像不僅反映她的權力欲望,也展現其對外形象的經營,映照出清末宮廷藝術的獨特面貌與中西文化碰撞的火花。  〈女性與書法〉的時序則進入當代,董陽孜以其融合繪畫元素的書寫風格,大膽解構傳統字形與章法,為書法注入現代生命力,開創女性書藝的新境地。  回顧女性在中國藝術史中,由邊緣走向中心的漫漫長路,儘管千百年來,不論藝術創作或藝術史研究領域皆多由男性把持,此刻仍有待更多兼顧女性角度與視野的作品被創造、發現與書寫;但本書意不在批判此中父權枷鎖,而是展示更多元豐富的藝術史視角,補足藝術史中仍未被書寫的一頁。從邊緣到中心、從感性到理性中國古代藝術裡,女性的漫長顯影藝術史學者馮幼衡的思想旅途「如果今後藝術史的研究者都能以更開放的胸襟與包容的氣度,承認女性對藝術史的貢獻⋯⋯那麼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女性畫家一一自傳統的陰影中走出,讓歷史還她們一個真面目。」

特價45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借古開今:張大千的藝術之旅

馮幼衡  著
一卷文化  出版
2023/11/15 出版

——|張大千的藝術之旅|—— 他慧心獨具,以巨匠之手,鎔鑄古今 以明清為師,上追宋元,直至唐與六朝 入古既深,復能超脫而出,開一代風氣之先 將中國古典繪畫推向現代   作者是海內外研究張大千藝術的權威學者,本書將張大千置於中國繪畫史的脈絡中,從時代背景、山水畫、人物畫,勾勒出張氏繪畫與中國藝術史千絲萬縷的關係,以及他的復古與創新,剖析一代大師進行創造性「仿古」與「集大成」的藝術之旅。   ▎〈卷一〉張大千的崛起與時代  審視張大千崛起的歷程與藝術道路 張大千是中國繪畫的集大成者,也是傳統的突破者。自上海藝壇出道時,適逢中國美術界傳統派與革新派之爭,張氏雖捨革新而就傳統,卻在其後追本溯源的藝術道路上屢屢創新,晚年開創極具現代感的潑墨潑彩技法,將傳統繪畫美學和宇宙觀與世界潮流接軌,以巨匠之手鎔鑄古今,完成中國繪畫的革新。   張大千於一九二○至三○年代因學習及模仿石濤,在上海聲譽鵲起,帶動了一股二十世紀的石濤風潮,他自己則藉石濤開啟早期別出心裁的布局和秀逸靈活的筆法。彼時他與另一位傳統型畫家溥心畬齊名,被稱為「南張北溥」,作者以二人畫作的一系列對比,說明因藝術道路上的選擇不同,二人日後所代表的時代意義也就迥異了。抗戰期間,張大千因個人獨到的歷史眼光,在戰火中遠赴敦煌臨摹壁畫,使唐代寫實風格重生於他的人物畫(仕女)中,唐人濃豔的用色也深刻影響他日後的潑彩山水。後來寄寓海外,感受到抽象表現主義的世界潮流,催化了他的潑墨與潑彩風格相繼誕生,開中國山水畫「前無古人」之新境。   ▎〈卷二〉張大千的青綠山水   探究張大千早、中、晚期的青綠山水 張大千是中國畫家中用色最成功也最獨特的,對顏色的使用大膽、敏銳,無人能及。本書收錄了他早、中、晚期的諸多代表性作品,透過大量代表性畫作,作者帶領我們細看他早期青綠山水畫作中的仿古與創新,中期青綠山水畫作中的敦煌影響與他對傳世古畫的復古,及至晚年大開大闔、開創天風海雨般的潑彩。一路深入剖析,搭配畫作實例,讓觀者得以一步步領略張大千不同時期的青綠山水之用色、布局、筆法、胸臆。   ▎〈卷三〉張大千的人物畫  探究張大千的人物畫:自畫像、仕女畫 張大千是近代畫家中首見,長期大量的創作自畫像,用於社交及自我宣傳,數量逾百幅,為歷史之最。本書收錄他自年輕到壯年乃至老年的自畫像,不僅讓觀者了解他的一生,同時還可從中連結到大半部中國人物畫的歷史,因此這些自畫像除了反映出畫家個人的心理狀態,也深富時代意義。透過作者解析本書收錄的諸多張大千仕女畫,可以清楚看到張大千將仕女畫在傳統中加入許多現代新元素的創舉,這些元素包括攝影、京劇、浮世繪等等。   ★全書收錄了張大千不同時期、不同風格、不同類型的畫作精品計有160幅,高清精美呈現,重要作品更以跨頁呈現。   ★作者對圖片一一進行精闢解析,帶讀者深入觀察畫作細節,如同身歷一場規模空前的張大千大  展現場。   ★作者以其深厚學養旁徵博引,帶讀者重溫一部上追六朝、唐、宋、元、明、清的中國藝術史。專業精闢的見解、流暢優美的文字,搭配精美圖片,是藝術愛好者必讀必藏的經典之作!      本書特色   揭印底乾坤 ★ 特別收錄作者精采專文〈大千用印〉,解析藏於張大千各式印章內的思致與情懷,是如何體現「直造古人不到處」的精神。 ★ 特製精美摺頁〈大千印輯〉,從張大千用過的三千方章中精選45枚,包含名號、堂號、收藏、閒章四種類型,製成三折彩色拉頁以饗讀者。   展詩畫洞天 ★ 全書收錄300餘幅張大千與歷代繪畫巨擘的畫作,供讀者對照作品與詮釋,深入鑑賞大師筆觸。 ★ 書中所刊書畫,均詳錄原作尺寸,便於研究參考。 ★ 19x26公分大開本印製,採裸背線裝,可攤平閱讀、跨頁不壓圖。   一致推薦   董  橋|作家 汪榮祖|歷史學家 傅  申|藝術史學者 林百里|廣達電腦集團總裁 黃光男|前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 吳文隆|張大千文獻收藏家 朱惠良|前國立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盧慧紋|國立臺灣大學藝術研究所所長   這部大書不是一般的人物傳記,而是聚焦於藝術議題,探究張大千借古開今的藝術創作之旅。所選的視角、理解的深度,於大千的藝術道路,呈現獨到的見解。書中所述張大千從傳統邁向革新的歷程,最引人入勝。──汪榮祖(歷史學家)  

79 特價11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形象之外:張大千的生活與藝術【特製張大千冊頁《大千狂塗之三》全冊十二幅小品彩色摺頁】(總長120公分)

馮幼衡  著
一卷文化  出版
2022/06/08 出版

∥張大千的生活與藝術∥ ——在筆池墨海中橫掃千軍,在畫布上揮灑生命激情,在生活中從不停止對美的追求——   藝術巨擘張大千,是跨世紀的文化明星,是國際藝壇注目的焦點。 ◢徐悲鴻讚嘆:五百年來一大千!◣ ◢臺靜農推崇:他,為藝術立心!◣ ◢董橋:他的一生故事比誰都多。◣   ☆作家——董橋: 歷來寫張大千的書很多,但寫得好的很少。 這本書寫得很好看!寫得真切,寫得紮實。 我羨慕馮幼衡有緣在摩耶精舍給張大千做事。   ☆臺北故宮「張大千百年紀念展」策展人——陳筱君: 張大千一生的內涵太豐富了, 不論是他的塵世生活或是藝術生活,絕對不是一本書可以說完道盡的。 現今大千先生的知交故舊幾乎都老謝凋零了, 眼下最有資格為文著述的,也只有馮幼衡了。   作者為學養深厚的藝術史學者,也是文采斐然的散文作家。 她以靈性動人的文筆,從生活、藝術到內在精神與思想, 忠實且具深度的刻畫國畫大師張大千有形及無形的世界。   ▍在藝術的領域裡,他是一名造物者▍ 他的畫,大的山水氣魄驚人,元氣淋漓……小品更令人愛不忍釋,總有一股靈氣流注其間…… 他的小品《大千狂塗》,筆觸是現代的,意境卻是最中國的,寥寥幾筆,包含了多少灑脫和不羈, 那真是天才之筆。李白的灑落飄逸,杜子美的雄奇沉鬱,盡在其中!   ……在藝術的領域裡,他是一名造物主,將混沌的墨色化為各種壯麗的景色,為世人再創了一個宇宙。   ▍他的生活風格,正是他藝術心靈的折射▍ 大千先生的園林成就,雖然朋友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戲之,但殊不知此即大千居士之 畫稿也。正如他的知己臺靜農所說:「居士治園如作畫,不肯輕易下一筆,園之雄渾絢麗處,或奇峭清逸處,莫不如其畫然。」   他對飲饌的熱愛與講究,把宴飲一事從菜單、宴客名單書寫,餐飲內容的設計,裝成器皿的搭配,當成儀典般華美的過程,豈不是他藝術心靈的折射?……他以中國古代衣冠形塑個人風格,及作為自己畢生文化認同之宣告,堪稱前衛!晚年他所到之處必造成風潮,人們往往以「文化英雄」或「文化明星」視之,幾乎令我想起今天的LadyGaga。   ◢二十二篇精采好文+逾八十幅珍貴書畫圖片及歷史照片,為讀者打開探看大千世界的一扇窗◣   作者曾追隨大千先生多年,親身領略「大風堂」的繁華藝術盛宴, 以感性的文筆、忠於事實的態度,寫下她在大師身邊的見聞觀察, 從大千先生的書畫創作、鑒藏、造園、飲食、處世……層層開展, 勾勒出最真實的大師形象,生動呈現一位天才藝術家的情味人生。 【內文選摘】 ◇看他作畫是一大享受。那一筆荷花桿鉤下來一氣呵成,力道十足,令人看得目不轉睛……潑墨的葉子氣魄大,表現了剛健之美;荷花的線條則又婀娜有致,無比柔美和嬌嫩,尤其花瓣的淺紅色暈,經他彩筆點染,更有那流動的美……。 ◇他畫山水需要較長的時間,因為近年他喜歡慢慢的、一層層的渲染,由淺而深,使畫面更醇厚、更深遠。山水畫難在造境,偏偏他每幅畫都有不同的布局和意境,從不雷同。 ……他畫潑墨畫就更費事了,非畫十天半個月不能完成一幅,往往先要畫畫師傅把紙搨在板子上,作畫時由他拿著一盤墨灑於其上,他的門生或晚輩一人手持木板的一頭隨易搖晃(這個做法很現代)……他再命學生將畫擺在遠處,這時他從各個角度觀看一下,便胸有成竹了;於是這一堆混沌的墨再經他的畫筆細細經營,就變成了遠山、近水、懸崖峭壁、孤帆、山寺種種奇絕的山水。由於潑墨的情形沒有兩次是完全相同的,因此他構思的景致也無一幅相同。 ◇鑑賞這門學問是極難的……大千先生看「元四大家」是一眼便能分辨出是誰的作品;明代沈周、文徵明、董其昌的作品,真偽看得出,年代倒不見得有把握。石濤、八大則不消說,他只要看一眼「八大山人」簽名的這四個字,所說出的年代不會有三年的出入……他說真畫假畫不只看筆觸,重要的是氣韻,真畫有一股真氣,像要對你說話。 ◇有一回,大千先生在美國某鄉村俱樂部請客,一行人有六輛大車子開進去,氣派很大。大千先生戴東坡帽,穿綢服,才下車,一排美國人圍觀起來,問:「這人是不是東方某國的皇帝?」隨行弟子答以:「他是東方藝術界的皇帝。」……他住加州時,那陣子嬉皮都在學寒山、拾得蓄長髮,還曾三度送玫瑰花致意,要尊大千先生為王。 ◇大千先生在此(指摩耶精舍),日復一日積極展開他對中國園林美學的實踐——就如他在巴西八德園時期一樣。他花費不亞於作畫的時間,殫精竭慮的在庭園中選取、布置大小錯落的石頭,蒐羅種植四季當中各式各樣的花木,並為之造景造境……不知多少深遠的文化歷史蘊涵其中。 ◇大風堂的飲食,也是大千先生生活藝術中,最令人神往的一門「技近乎藝,藝近乎道」的學問……每次宴客前,他必興致高昂的親自書寫食單與宴客名單,使得飲饌與書法之美結合在教人愛不忍釋的菜單上。他總能使飲食一道,既是日常生活也是藝術——既有尋常百姓熱鬧活潑的生命力,也有化日常菜餚為精食美饌的巧手與妙締。 ◇大千先生的老師清道人說:「錢是雅根」。他也做如是觀……因此他用錢的豪情,是一般人所不能想像和企及的。他從不顧慮「家無餘糧」的問題。別人用錢是左手進、右手出,他則是左手還未進,右手已出了。他用錢的氣度正和他作畫時大開大闔的創造力一樣,「非恆流所能夢見」,也不是規矩方圓所能限制……他花錢的哲學,與他藝術上的創造力有著極大的關係。 ◇大風堂所收藏的歷代名蹟,包括董源的《瀟湘圖》、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郭熙、趙孟頫、元四大家、仇英、石濤、八大……其中《江堤晚景》可說是最富傳奇性的一幅畫…… 

79 特價3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