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遠方來,我在陽光的國度與阿波羅對話。秋日午後的愛琴海波光粼粼,反射生命的絕代風采。這裡是雅典,眾神的故鄉,世人的虛妄不過瞬眼,胸臆間卻永遠有激情在湧動。殿堂雖已頹圮,風起之際,永恆卻在我心中駐紮。與生俱來的熱情使得作者在走遍天涯地角的同時,透過文字將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傳遞給讀者,期盼帶給人世間一點溫馨、一點深情、一點思考、一點希望。行萬里路本是人生的大課,書中文字乃是作者的一份課業,與讀者朋友分享的正是她對人生的種種體悟。臺灣是作者的文化家園。在世界各地遊走,目睹不同文化的和諧相處與激烈衝撞,翔實記錄,細細參照,期待引發深層的探索與共鳴。
章炳麟(太炎)先生是中國近代一位重要歷史人物,他雖是浙江餘杭人,但他的大半生是在上海度過的。了解他與上海,才能了解他的一生。可是,迄今尚未有人對此作過專門論述,以致他在上海的政治活動、學術經歷、生活 狀況、思想變遷...,語均未詳,甚至有數年缺訛,實為大憾。作者運用翔實資料,並從整個近代政治史、思想史、學術史著手,考證太炎寓滬的經歷,分析他變化的原因,論述他學術的著述,評價他的功過是非;力圖對他作出 一個公正的客觀的全面的評價,為讀者展現一個真實的太炎和展示一段真實的歷史,使讀者從太炎身上和從這一段歷史中,得到教益。
一顆明慧的善心與真摯的情感,經過俠骨詩情的鑄煉,將生活上的人情世事,轉化為最優美動人的文句,呈現出自然明朗灑脫的風格。文學對於作者而言,不僅是興趣,更是他的生命,但他不泥古而創新,在其文章中俯首可拾古典與現代的完美融合。
情與愛是人類謳歌不盡的永恆主題,它為空虛貧乏的現代生活加添了無數的色彩。本書記錄下了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親情、愛情、友情及故園情,在書中點滴的情感交流裏,在這些溫馨的文字中,我們是否也能試著尋回 一些早已失去的東西。
生為現代人,身處文明世界,又何能自隱於現代文明?本書內容包括散文、報導文學、音樂、影評、書評等,作者中西學養兼富,體驗靈敏,以悲憫之心關懷社會,以詳贍分析品評文藝,是學術研究外,結合專業知識與文學筆 調的另一種嘗試。
目前的臺灣正在走向加速的變革中,相應的是一切變革之後的「文化」改變卻明顯的落後太多。「文化」與現實的的落差是作者近年鍥而不捨於「文化」問題的原因,本書則是提供讀者一個思考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