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23年出版以來,《先知》所負載的深刻智慧,早已在世人心中種下一顆反省生命的種子。紀伯侖藉由一位先知的臨別贈言,論述了人活著勢必會碰到的種種課題,譬如愛、婚姻、孩子、工作、快樂與悲傷、法律、自由、友誼、善與惡、宗教及死亡等。透過他大膽的想像和象徵的比喻手法,表達出最深沈的感情和哲理。《先知》的詩文純淨優美,看透人世一切繁文縟節的虛偽,直指靈魂最真實的芬芳。煩躁徬徨的人,只要將心靈沈澱下來,必能領受到其中真理的甘霖,找到生命的依歸。不斷湧現,呢喃地奔流入海的靈魂泉源,紀伯侖以其瑰麗的想像,運用大量的象徵、比喻,表達出最深沉的感情和哲理。譬如快樂與悲傷──悲傷在你心頭刻蝕得愈深,你便能容納愈多的歡樂。譬如自由──當你們不再將自由當成目標和成就時,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譬如工作──勞動不懈,即是對生命最深沉的熱愛。《先知》純淨的詩文,以及紀伯侖優美的插畫,必能喚醒你對生命最純粹的渴望,請與我們一起領受其中真理的甘霖,探索先知的妙境。
歐.亨利(O. Henry)為二十世紀初美國知名的短篇小說家,其作品以描寫紐約的市井生活為主,場景涵蓋公寓、酒館、劇院、公園等,常自詡為「四百萬」個小市民之一,而非「四百」個富翁之一,寫出金錢社會裡的小市民心聲。 歐亨利的寫作手法誇張、幽默、詭異,他善於捕捉細微的生活場景,描述人物的喜怒哀樂。其筆下的商人、強盜、警察、流浪漢,無不栩栩如生、愛恨分明。他以幽默的筆法化解筆下人物的悲情,用「含淚微笑」的方式嘲諷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更加深其作品的社會意義。 歐亨利小說的最大特色,在於其「出人意表的結局」,即所謂的「歐亨利手法」。其小說之起承轉合,層次分明,情節則一路巧妙安排,極富戲劇性,往往發展到最後,便筆鋒一轉,令人啼笑皆非。這種寫作手法同時影響美國文壇甚巨。 本書自歐亨利的三百多篇短篇佳作之中,精選最膾炙人口的15篇,包含〈聖誕禮物〉、〈最後一片藤葉〉、〈警察與讚美詩〉及〈命運之路〉等,帶您一窺其獨樹一格、幽默深刻的小說世界。
膾炙人口的《綠野仙蹤》,有舞台劇、電影和卡通等各種版本,是全世界讀者耳熟能詳的現代童話故事。作者法蘭克.包姆(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美國人,1900年出版此書,之後又續以奧茲王國為題材,寫了十幾本童話故事,他因此被稱為「奧茲王國的皇室歷史家」(Royal Historian of Oz)。他秉持著寫作「現代童話」的信念,希望降低童話故事的道德意味,給予孩子們歡樂時光與趣味的想像。 本書內容敘述桃樂絲從家鄉玉米田中的房子裡,連房帶人被龍捲風帶到遠方沙漠中的一個美麗國度裡,所幸毫髮無傷。心繫家人的她,該怎麼回到故鄉?據說有位法力高強的奧茲國王能夠幫她,但卻遠在他方。她該如何突破一路上的重重險阻,達成願望? 作者包姆又被譽為當代童書世界的安徒生和格林兄弟,正如他在自序中所言,他要創造的是一個沒有教化意味、只有歡笑愉悅的世界。他曾說:「我的書,是為那些有年輕心靈的人們而寫,不論他們的實際年齡為何。」而我們也看到,他的故事是如何在世界各地為人所喜愛、所傳頌著。
《湖濱散記》書中記錄作者在華爾騰池(Walden Pond)的一段獨隱生活(1845.7.4-1874.9.6),詳述其生活經驗、想法和心靈上的各種感觸,內容包括食衣住行、慈善行為、自然生態、人道主義、打獵、素食等等,表現其自然、人文和超驗主義等理念。梭羅崇尚大自然,主張返璞歸真,強調簡單生活,重視精神層面,被歸為自然主義者,尤其是在心靈運動和環保運動日益受到重視的今日,梭羅的思想更具影響力。《湖濱散記》更被譽為自然文學的經典之作,啟發過無數的讀者,也影響了日後的自然文學、科學家和環境學家。
《彼得潘:一個不願長大的孩子》(Peter Pan, The Boy Who Would Not Grow Up),是英國作家詹姆斯.馬修.巴利(J. M. Barrie, 1860-1937)最知名的作品。作者一生寫了許多童話故事和童話劇,而其劇場版的《彼得潘》在倫敦公演後,引起極大轟動,後來才改寫?童話故事,並被譯成多種文學傳到國外。在《彼得潘》裡,故事中的夢幻島是類似桃花源的理想國度,那裡的孩子永遠不會長大,居住在地底下的小屋,生活中充滿了驚奇與冒險,而為他們帶來這一連串冒險的正是書中的主角彼得潘。彼得潘是個拒絕長大的小男孩,他唾棄成人世界的嚴肅與複雜,決定永遠保有孩童無憂的生活方式。在本書中,他帶著溫蒂和一群小孩,在夢幻島上展開一段不凡的冒險生活。島上有印地安人、陰險的海盜、驕傲的人魚、各種野獸、性格的夢幻鳥、各式各樣的仙子、吞下鬧鐘的鱷魚,兒童世界的一切想像,都能在這裡被滿足。彼得潘是每個人成長過程必讀的經典故事,一部富有深刻哲理的兒童文學,不僅喚醒我們成長過程的種種記憶,也讓我們重返兒時生活的純真與快樂。
本故事主要描述一位叫做毛格利的小孩,在一次遭到老虎的攻擊中,與父母走散。他被狼群收養,從小在叢林中成長,遵守「叢林法則」,與動物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這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不但有各種譯本,更被改迪士尼編為的第十九部經典動畫《森林王子》,於1967年上映,這也是華特.迪士尼生前最後一部親手製作的長篇動畫片,片中並請知名演員配音,開啟了以名演員為動畫配音的風潮。日後,迪士尼並推出了真人演出的電影和續集《森林王子2》,亦廣受歡迎。 「捕獵的目的是食物,而不是玩耍。」這樣的觀念不斷地在故事中重複,動物之間必須相互尊重,互不侵犯,除了填飽肚子之外,不能以屠殺為目的,傷害叢林中的成員。動物社會與人類社會一樣,需要社會正義與制度來維繫。
本書精選的故事有:四大悲劇、四大喜劇,以及莎翁早期、成熟時期和晚期的代表作品。包括如《哈姆雷特》、《李爾王》、《馬克白》、《馴悍記》、《仲夏夜之夢》、《第十二夜》和《羅密歐與茱麗葉》等等經典名劇,故事動人,文辭優美,高潮迭起,宛如一曲曲磅礡壯闊的交響樂。這些作品向來廣受劇場和觀眾所鐘愛,數百年來雋永不朽。莎翁作品的主題都在探討人性,故事情境所涵蓋的範圍亦幾乎無所不包,呈現出人間的浮世繪與人性的萬花筒。本書,便將帶您觸及人類永恆的生命課題,感受文學最深刻的力量!
在《親愛的敵人》一書中,作者再度運用生花妙筆,創造出鮮活的人物,寫實而不失浪漫。故事內容主要描述莎莉不顧家人與男友的反對,出任孤兒院的院長。當她滿懷理想來到孤兒院時,面對的卻是慘不忍睹的環境、受苦受難的院童、不情不願的工作人員……。 但這並沒有讓她卻步,在她的努力之下,孤兒院的情況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這時麥克雷醫生卻闖進了她的世界,成為她最大的困擾!……這除了是一個動人幽默的故事,也是讓人發現人性光輝的作品喔。
《清秀佳人》主要描寫孤兒安妮的故事。有一對老兄妹,他們希望領養一個男孩子來幫忙田園莊稼的工作,沒想到在陰錯陽差之下,卻收養了一個喋喋不休的紅髮女孩安妮。安妮的率直、誠實和豐富的想像力,常讓週遭的人哭笑不得,但也被她的個性所深深吸引。安妮就在這個風光旖旎的島上,一步步地實現人生的夢想。 本書自出版後即風靡全球,曾多次被拍成電視劇、電影和音樂劇等等,馬克.吐溫還曾讚譽本書為繼《愛麗絲夢遊仙境》之後,最能掌握永恆生命、令人愉悅而永駐人心的作品。
作者馬克.吐溫(Mark Twain, 1835-1910),最受歡迎的美國作家,被譽為「美國文學的林肯」,最擅長於描寫十九世紀美國邊疆生活的冒險故事,寫作風格幽默,文筆簡潔。 馬克.吐溫本名克萊門斯(Samuel L. Clemens),mark twain二字為航船術語,原意為「水深二噚」。他小時候因家境不佳,未曾受過完整教育,自學而成。後來以寫作為主,並開始到各地演講,廣受歡迎,擁有大批的聽眾。 作者的著作豐富,寫作主題很廣泛,對政治、社會、宗教、種族、人文等均有深刻見解。1876年出版的《湯姆歷險記》,是作者的第一部個人小說,也是作者最受歡迎、老少咸宜的作品。 本書的時空背景發生在1830年代的密西西比河畔小鎮上,取材自作者親身的童年經歷。全書幽默詼諧,情節豐富,透過主人翁湯姆的頑童生活,美國內戰前樸實有趣的田園生活栩栩如繪,而故事角色的塑造更是活潑生動,人物的靈活靈現,令人讀過難忘!
作者路易士.卡洛爾(Lewis Carroll),原名查理士.道格森(Charles Dodgson, 1832-1898),英國作家。他於牛津大學基督學院畢業後,即留於該校擔任數學講師。終其一生,喜愛編造邏輯謎題和研究數學。其著名的童話還有《愛麗絲鏡中奇遇》(Through the Looking-Glass)等,此外亦出版有詩作及數學和邏輯方面的專論。 《愛麗絲夢遊仙境》是全世界兒童都耳熟能詳的故事。內容主要描述愛麗絲掉進兔子洞而所跌入的奇幻世界,在裡頭身體會變大變小,所有的動物都會講話,還有撲克牌王國……,引人入勝的情節,牽動著讀者的心情,一起跟愛麗絲經歷了一場冒險。 這本廣受好評的童話經典,除了充滿想像力,作者也將大量的詭辯問答、雙關謎語和矛盾的邏輯思考,巧妙地摻揉於作品中。時間不是絕對,秩序不是必然,以現實和虛構交雜為題材,形成荒謬怪誕的特殊感受,讀來妙趣橫生,自成一格。
以一隻叫巴客的狗為主人翁,巴客原是一位法官所豢養的狗,她養尊處優,自立為王.然而,有一天,法官家的園丁將她偷賣掉,她於是被帶到北極去拉雪撬,自此展開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命運. 在這種過程中,牠受到凶暴的北方狗欺凌,體驗到荒蠻世界中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她骨子裡的野性於是被激發出來,展現出屬於荒野的生命力. 傑克.倫敦是美國文壇一顆閃亮的彗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筆鋒雄勁,具自由豪放的情懷,對人性凶殘野蠻的黑暗面,描寫淋漓盡致,令人深省.
其實是一部政治諷刺小說,書中描繪英國一座農莊的主人被動物所驅逐,動物們把農莊更名為[動物農莊],期待[有動物,一律平等]. 動物們始終滿懷理想與希望,為建造一個自由平等的動物共和國而努力打拼.然而,農莊後來在豬的領導下,卻逐漸形成專制獨裁的統治. 本書細細揭露此獨裁統治的各種醜陋面目,作者除了筆觸生動,引人入勝,他對反烏拖邦世界的描繪,更是別具洞見,既令人激動也令人感動
「伊索寓言」是西方寓言文學中最早出現的精品,寓言裡的各角色主要以動物為主,也有少數以獵人、牧人出場的。每則都以精鍊的故事來表現,造形活潑,含意深遠,讓人回味無窮。本書採用漫畫造形表現,更增品賞時的趣味性。
《小氣財神》(A Christmas Carol),是英國十九世紀大文豪狄更生(Charles Dickens, 1818-1870)的著名作品之一。 狄更生筆下的故事內容通俗,情節曲折,饒富趣味,尤其擅長於創造典型人物,本故事主人翁史固矩一角,即是「小氣財神」這種典型人物的代表。 史固矩是一位上了年紀的富翁,他為人一毛不拔,視錢如命,待人又苛刻。然而,在某一年的聖誕節前夕,他遇到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從此徹底改變了他對人和對社會的態度。 聖誕夜時,去世七年的故友鬼魂,依次為他引來了「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聖誕節精靈,分別帶他去看自己過去曾經如何歡度聖誕節,而如今如何虛過,死後又如何地後悔莫及。最後,史固矩受到感召,覺悟到把生命浪費在積聚錢財上是毫無價值的,於是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小氣財神》詼諧有趣,對人性的描寫深刻,是狄更生最早被搬上螢光幕的作品之一,隨後也出現了各種舞台劇、電影和卡通等諸多版本,廣受讀者和視聽大眾所喜愛。
海明威以精練有力、生動細膩的筆觸,呈現了老漁夫的視野和體驗,激起我們和大自然、和生命之間深刻的內在對話。故事最後,老漁夫拖回家的是一副大魚的骨架,骨架上唯一完整的是魚頭和魚尾。這樣的一場搏鬥,這樣收場的勝利,所謳歌的正是人類精神上的永恆價值。
作者Jean Webster,是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的孫姪女。本書是她最暢銷的小說,知名作家亨利.米勒(Henry Miller)曾經把它改編成劇本搬上舞台,造成一股旋風,爾後又出現了電影版本。1914年,作者並出版續集《親愛的敵人》。 本書溫馨浪漫,有著各種電視電影或卡通的版本,內容正面又有趣,是讀者不可錯過的極佳讀物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