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1306~1359),東嘉瑞安(今浙江瑞安)人,字則誠,號菜根道人,後人稱東嘉先生,為元末明初著名南戲作家、散曲家。其歷任浙江處州、杭州等地掾吏,解官後以詞曲自娛,所作《琵琶記》被譽為「南戲之祖」。《琵琶記》盛演於明清兩代崑劇舞臺,更是最早流傳海外之傳奇文本。朱元璋曾道:「《四書》、《五經》在民間如五穀不可缺,此記如珍饈百味,富貴家其可無邪?」由此可推知,時人對其之盛讚推崇,甚至賦予典範的地位。《琵琶記》前身為南宋南戲《蔡二郎趙貞女》,其一改蔡伯喈背親棄婦的形象,轉而以「三不從」描繪忠孝兩難之處境。文中蔡父逼子應試、蔡伯喈曲意赴選,及趙五娘和淚咽糠都使傳統禮教之矛盾衝突鮮明地躍然紙上,叫人不勝唏噓……
洪昇(1645~1704),字昉思,號稗畦、稗村,別號南屏樵者,浙江錢塘人。著名的戲曲作家,以劇本《長生殿》聞名天下;與《桃花扇》作者孔尚任齊名,時有「南洪北孔」之稱。康熙五年(1666)初遊京師,為國子監生;康熙二十八年八月,因國喪期間演《長生殿》,為人所劾,牽連五十餘人。洪昇被革黜後,歸錢塘,悠遊於西湖,築稗畦草堂。康熙四十三年夏,與友人吳汝範飲,醉後失足溺死。康熙二十七年,洪昇《長生殿》問世,「愛文者喜其詞,知音者賞其律」,藉歷史興亡托寫纏綿缱綣,獨抒性靈,直寫人性,教死亡霎那的可怖,被情無絕盡所取代。李、楊兩情,始於釵鈿,終於馬嵬坡;但愛情已越過死、生,復向永恆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