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象徵「風平浪靜」的吉祥名字─載湉,由於誕生在皇室貴冑之家,而開始了他驚濤駭浪的一生,有幸與不幸,有為而無為;由王子而萬乘之君,由皇帝而又形同傀儡,繼而淪如獄囚般的艱難一生─他就是光緒皇帝。 清德宗光緒帝即愛新覺羅‧載湉(1871—1908年),清朝第十一位皇帝,也是清朝入主中原之後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號「光緒」。 大清帝國踏上覆滅之路,是慈禧太后的責任?抑或光緒帝之過? 光緒帝四歲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之後慈安太后崩逝,由慈禧太后一人垂簾,直至光緒帝十八歲親政,此後雖名義上歸政於光緒帝,實際上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光緒帝一生受到慈禧太后的掌控,未曾掌握實權。 光緒帝是較能接受新式制度的開明君主嗎? 光緒帝十九歲親政,他富有年輕人的進取精神,願意接受新思想,「不甘作亡國之君」,積極支持變法。但遭到以慈禧太后為主的清室貴族阻撓,加以被袁世凱出賣,導致戊戌變法失敗,使清王朝改變舊章的一線生機被扼殺。政變後大權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對外宣稱光緒帝罹病不能理事,實將他幽禁於西苑瀛台,成為無枷之囚。 本書不僅對光緒皇帝自娃娃入坐金鑾殿、慈禧垂簾聽政,清政府處於強鄰環伺、蠶食鯨吞,尤其是中日甲午戰敗,簽訂屈辱的馬關條約,其中所經歷的內外交困情勢的歷史,作了翔實的剖析;也對光緒圖強求存,變法維新,最後壯志未酬、飲恨而終的振興改革之路作了精闢的鋪陳。延伸閱讀《雍正傳》、《康熙傳》、《乾隆傳》、《武則天傳》 關鍵特色 ★光緒帝自清朝歷代皇帝以來,是較能接受新式制度的開明君主。 ★他一生受到慈禧太后的掌控,未曾掌握過實權,連最寵愛的珍妃也無法保護,註定了悲劇的一生。 ★運用豐富的歷史資料,客觀而又真實地刻畫了光緒帝這樣一個悲劇性的帝王,評述他在晚清政治舞台上的歷史功遷,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書。 ★全書以珍貴又豐富的史料為依據,真實地反映了這位近代中國悲劇角色的政治活動、思想發展、宮闈生活及其精神風貌。
乾隆帝(1711─ 1799),愛新覺羅氏,名弘曆,是清朝入關以來的第四位皇帝,一七三五年至一七九五年在位,年號「乾隆」,與乃祖乃父共同創造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康雍乾盛世」。 乾隆帝算是一位好皇帝嗎?乾隆帝弘曆年幼聰明過人,在皇祖康熙帝和皇父雍正帝兩位帝王的悉心培養下,乾隆帝勤勉刻苦,能文能武,學識通古博今。登上帝王寶座的弘曆,站上了封建王朝的權力巔峰,於是心懷雄圖大略的乾隆帝便開始了他「文治武功」的帝王生涯,改革了經濟和政治制度成功地穩固了自己的政權,將大清推向繁榮。 但是同樣也是康雍乾盛世的終結者,他的強權專制、好大喜功、鋪張奢靡,尤其寵信和珅更為後世所譏議。又清朝文字獄不僅數量較歷代增多,也格外殘酷。特別在乾隆時期,大案迭起,據統計,乾隆帝在位六十年,製造的文字獄多達百餘起,羅織罪名甚多,推行思想文化恐怖統治。 文化上,編纂巨帙《四庫全書》,廣泛地收藏與整理文物典籍,保存了千年文明輝煌璀璨的成果。但《四庫全書》的編纂,對於保存與整理我國古代文化遺產,真的起了巨大的作用嗎?《四庫全書》編纂者抱著狹隘的政治目的,在編纂過程中,對於不利於清朝的書籍,採取銷毀、刪削、挖改等文化專制手段,使我國古代文化又遭受一次浩劫。 軍事上,立下了赫赫「十全武功」:兩平准噶樂、兩定大小金川、撫定回部、靖臺灣、撫緬甸、鎮安南、造就了歷史的最遼闊的中華大版圖。可是乾隆帝雖然締造了「十全武功」,但死後不過四十年就爆發「鴉片戰爭」,一向自許為天朝的大清帝國竟不堪一擊,其原因又為何? 不妨透過本書,去一探這位享譽古今的傳奇人物的文治武功與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全書均有翔實的說明和分析,卷末附錄乾隆帝大事年表,對其一生,更作了簡略扼要的記述。 本書特色 ★翔實記錄剛登上帝王寶座的乾隆帝,在站上封建王朝的權力巔峰,心懷雄圖大略開始了他「文治武功」的帝王生涯。以及後期乾隆帝如何好大喜功,生活奢侈,並寵信大貪官和珅,致使政治腐敗,使得清朝帝國迅速走向衰落。 ★乾隆帝締造了「十全武功」,但死後不過四十年就爆發「鴉片戰爭」,一向自許為天朝的大清帝國竟不堪一擊,其原因又為何? ★本書寫乾隆帝,非常符合歷史事實;乾隆帝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軍事、外交諸多活動,構成了色彩斑斕的歷史書卷。 ★全書史料豐富,內容翔實,鞭辟入裡,是認識乾隆朝歷史的一本名著,必能讓讀者滿意。
關鍵特色★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十個月,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詳述康熙的一生經歷及其偉蹟。 ★生動體現這位傑出帝王的求實精神和出色的謀略與膽識。清聖祖 愛新覺羅 玄燁 (1654-1722)順治帝第三子,為清朝入關以來的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如果說他是中國眾皇帝中特別璀璨耀眼、最出色的皇帝,一點也不為過。他在位時期,南收臺灣,北拒沙皇,訂「尼布楚條約」,西征蒙古,興修水利,治理黃河,鼓勵墾荒,薄賦輕稅,愛民如子。康熙皇帝好學敏求,16歲即位,熱情自信,急於展開自己剛長齊的翅膀,同時以身作則,提倡向西方傳教士學習近代自然科學,鼓勵中西文化交流,允許西方傳教士正當的傳教活動;勤於政事,雄才大略,崇尚節約。在位六十一年,由於他的文治武功,讓清帝國的多民族統一的局面得到穩定發展,奠定「康乾盛世」的繁榮經濟基礎,開創清帝國的另一黃金時代,是一位英明的好皇帝。 本書詳細敘述康熙的帝王生涯,特別介紹康熙帝在極其複雜的形勢下,為穩定局勢,發展經濟,保衛邊疆,採取了一系列斷然措施,殺鰲拜、滅三藩,使吏治清澄;他運籌帷幄,孜孜求治,實現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鞏固了清朝統治地位;使他成為立足清朝廷史上一位傑出的帝王。但為清代「文字獄」開了先例,倒是他的施政敗筆。本書對康熙晚年,諸皇子各自結黨、爭奪嗣位而進行激烈的鬥爭,煞費苦心的對康熙被害和雍正篡位的歷史疑案,做了有史實依據的分析與辨證。
清世宗雍正(1678~1735),姓愛新覺羅,名胤禛,康熙帝第四子。45歲登基,在位時間13年,享年58歲。作為帝國之君,他上承康熙,下啟乾隆,奠定「康乾盛世」的來臨。 雍正帝敢於「振數百年頹風」,革舊除弊,是清朝「康乾盛世」的有力推進者,是中國歷史上少數值得肯定的傑出皇帝之一,本書並對過去有關雍正偏頗的評論和誣蔑作了辨析,提出了個人的見解。 全書涵蓋了雍正朝的制度變革、文字獄等事件、用人唯才等敍述,皆是透過雍正的視野來觀察這些作法的時代目的。 本書首先寫出皇子時代的雍正─前半生的歷史─是雍正史的第一階段;次寫雍正卽位後的重大政事,這包括第二章至第十二章;再寫雍正的爲人、作風、遺政─見第十三章至第十六章,末章(第十七章)總結雍正五十八歲璀璨的一生─是第二階段。 本書特色 ★華人世界最具權威、公信力的重量級「雍正研究專家」執筆。 ★從登基到駕崩,雍正帝的傳聞,在清代皇帝中排名「第一」。 ★大量採用過去不曾曝光的史料,抽絲剝繭中還原真實的、有深度的雍正其功業與為人。 ★系統評述雍正帝的生平政績,百分百還原雍正生活時代的歷史。 ★以全新觀念考察清代的歷史,具有學術與娛樂雙重價值。 ★書法名家侯吉諒書名提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