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被明代文學批評家金聖歎列為「六才子書」。這部小說塑造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漢,每個人物都有其獨特的形象及精采的故事,足見作者匠心獨具。而能達到如此成就,除了情節編排巧妙外,也與書中大量運用的詩詞有密切關聯。 歌詠人物的贊詩自是少不了,如「自信一身能殺虎,浪言三碗不過岡」,專道打虎豪傑武松的英勇;即使是景物詩,也無一不是用以烘托眾好漢的性格與心理,如詠嘆五台山的「根盤直壓三千丈,氣勢平吞四百州」,實際上是側寫魯智深的英雄氣概。 作為「官逼民反」的叛逆小說,《水滸傳》不僅描繪綠林好漢的豪邁與俠義,也敘寫其粗獷外表下的無奈與傷懷。透過本書細膩的詩詞賞析,肯定能使讀者進一步體會梁山英雄的忠義心腸。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小說中最膾炙人口的一部作品,歷來以其改編的影視作品不計其數。其魅力所在,除了沙場的征戰廝殺、江湖的爾虞我詐,還有那一個個形象鮮活的英雄豪傑。此外,小說中詩詞的巧妙運用,也大大強化了情節的氣勢氛圍與人物的性格刻畫。 如第五回「三英戰呂布」,文末長篇舖張的詩詞,精采絕倫的再現一場淋漓酣鬥,彌補了寥寥帶過的正文;這些詩詞不單是主文的陪襯,更是全書不可切割的筋骨。而羅貫中大量選用的人物論贊詩,寓藏了作者臧否歷史人物的深心;可惜它們未必白話易解,因而許多讀者只是草草看過,領會不到其中的褒貶之意。 因此,本書透過顯而易懂的文字,詳加賞析《三國演義》中的重要詩詞,揭露其背後的典故以及所要傳達的精神,帶領讀者一窺書中另一精髓所在。
《西遊記》是中國著名的神魔小說,內容主要講述唐僧團隊西天取經,途中遭遇九九八十一難的過程。由於塑造的神怪形象鮮明飽滿,加上各式劫難的設計鋪排引人入勝,使得這部作品廣受男女老幼的喜愛。 《西遊記》的特色之一,是設計了許多樣貌怪異的神魔,透過詩詞精確的意象提煉之後,個個都活靈活現了起來。如「哏聲響若春雷吼,暴眼明如掣電乖」,即生動地表現出紅孩兒的英武。可惜的是,文中所夾雜的大量宗教術語和詩詞,如「木母金公原自合,黃婆赤子本無差」,係借用道教語彙,一般人大多沒法真正理解。 因此,本書遂將《西遊記》中的重要詩詞詳加分析解說,讓讀者得以深刻感受人物生動的情態,也能擺脫晦澀詞句所累,充分瞭解其核心思想及精神意蘊。
《紅樓夢》堪稱四大名著之首,也是中國古典文學中最傑出的一部小說。其人物描摹細膩,情節複雜多變;不論是布局、思想、情感及題材來源等層面,都籠罩著隱晦曲折的面紗,因而增添了這部小說的吸引力。 詩詞一向是文人用來寄託心志的載體,《紅樓夢》的詩詞除具備藝術之美,更是意在言外的典型之作,因此透過詳細解讀書中的大量詩詞,無疑是破解這層神秘的絕佳方法。如早在第五回寫下的十二金釵判詞,已晦澀的預示著大觀園諸女的下場;又如六十四回林黛玉一時所感而作的〈五美吟〉,也巧借古代美人的身世命運,與黛玉的悲劇相互映照,絕非泛泛的遊戲之筆。 《紅樓夢》中的詩詞,皆為曹雪芹苦心經營的佳什,字字句句皆富深意,本書即透過細緻的賞析與爬梳,帶領讀者逐一領會字句深處的真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