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研究叢書 書系 ,共計3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惡世界裡的抒情:清末民初詩學研究

曾守仁  著
臺灣大學  出版
2025/01/07 出版

遭逢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清末文士們被迫成為民國之遺民,在現代╱惡世界的情境裡,為何還要抒情(寫詩)?本書擇定樊增祥、沈曾植、易順鼎、王國維等個案,緒論則及於陳三立──他們的抒情自我分別呈現出樂、哭、怒、悲、慟等的精神癥狀,詩歌裡滿溢著「現代的感覺」,堪堪表現出「不壓抑的現代性」。抒情是風雲時代激盪下的天風海濤之曲,也是詩人感官情意昇華的抒情靈視,更是見證苦難的幽咽怨斷之音,成為賴以傳世的幽微心曲―詩是危機狀態下的語言。

95 特價49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海國詩路:東亞航道與南洋風土

高嘉謙  著
臺灣大學  出版
2024/11/22 出版

討論近代漢詩面向的海域與詩路,經由島嶼、港口與海路組成的文學板塊,跳脫陸地視野的「詩路」概念,而是以跨洋航路構成文學路徑,觀察航路上風土對文學發展的形塑。本書藉由十八世紀以降的東亞航道與南海的文學線索,聚焦南海航線上的華人遷徙、詩與筆記打開的南島世界、殖民地港埠的地緣政治與華人社會、方音與土話構成的赤道與南洋風土,以及戰火衝擊下「華文」的危機和存續。這是南方詩學,或境外漢詩跟海洋詩學的對話。

95 特價52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小道可觀:中國日用美學

臺灣大學  出版
2024/06/17 出版

本書從不同時期、文化層次、文本生產切入,探討日常生活中,被視為小道的戲曲、飲食等文化行為,與主流、正統文化碰撞後生發的種種文化意義。借重多位不同背景學者的研究考察,《小道可觀》旨在對米歇爾.賽托(Michel de Certeau)提出的日常生活實踐等社會文化史理論進行補充。凸顯權威、經典話語如何從日用美學中汲取能量,使主流的內涵因日常敘述的加入而更包容並蓄、富有活力。同時,這些考察也勾勒出不同社會文化、民族群體如何在富含張力的接觸中,不斷地對「自我」與「他者」進行重新聚焦,有助於我們了解或隱或顯的權力鬥爭中蘊含的文化意義。本書以文化研究為主軸,既考察了菁英群體以及主流文化如何從日常生活中獲取靈感,又折射出文化群體以及個體自我認知乃是飽含張力的動態機制;展現「經典」與「草根」並非自上而下、抑或反其道而行之的線性動態,而是在多重空間、交叉話語中因權宜而靈變的隱性機制,其能量正來自於蘊藏在日用美學中的文化。

95 特價6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