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周公、老子、孔子以還,二、三千年間,中國學術思想蔚為一股巨流。他們博大精深的思想,展現不同的風貌,給予中國人在政治、社會、人生觀及生活方式各方面極大的啟示和引導,也由於歷代思想家不斷有創新和發明,使中國文化能歷久而彌新,並且對全球文明產生深遠的影響。 本書包含自古至今的重要思想家一百十九人(初版原為一百人,更新版增補十九人,其中有若干當代大師級的思想家,如牟宗三、馮友蘭、錢穆、陳大齊等)依其出生年順序排列,介紹其生平、思想、著作和影響,可以了解中國學術思想之演變,及重新體現中國文化之價值。經濟、科技的發展不見得使人更有智慧,唯有藉嚴密的思維,探究各種的思想,才能啟發更廣的智慧。本書提供社會人士一套高可讀性的中國思想史典籍,亦提供有志研究中國學術思想的中外學者一項入門導引。
自周公、老子、孔子以還,二、三千年間,中國學術思想蔚為一股巨流。他們博大精深的思想,展現不同的風貌,給予中國人在政治、社會、人生觀及生活方式各方面極大的啟示和引導,也由於歷代思想家不斷有創新和發明,使中國文化能歷久而彌新,並且對全球文明產生深遠的影響。本書包含自古至今的重要思想家一百十九人(初版原為一百人,更新版增補十九人,其中有若干當代大師級的思想家,如牟宗三、馮友蘭、錢穆、陳大齊等)依其出生年順序排列,介紹其生平、思想、著作和影響,可以了解中國學術思想之演變,及重新體現中國文化之價值。經濟、科技的發展不見得使人更有智慧,唯有藉嚴密的思維,探究各種的思想,才能啟發更廣的智慧。本書提供社會人士一套高可讀性的中國思想史典籍,亦提供有志研究中國學術思想的中外學者一項入門導引。
自周公、老子、孔子以還,二、三千年間,中國學術思想蔚為一股巨流。他們博大精深的思想,展現不同的風貌,給予中國人在政治、社會、人生觀及生活方式各方面極大的啟示和引導,也由於歷代思想家不斷有創新和發明,使中國文化能歷久而彌新,並且對全球文明產生深遠的影響。本書包含自古至今的重要思想家一百十九人(初版原為一百人,更新版增補十九人,其中有若干當代大師級的思想家,如牟宗三、馮友蘭、錢穆、陳大齊等)依其出生年順序排列,介紹其生平、思想、著作和影響,可以了解中國學術思想之演變,及重新體現中國文化之價值。經濟、科技的發展不見得使人更有智慧,唯有藉嚴密的思維,探究各種的思想,才能啟發更廣的智慧。本書提供社會人士一套高可讀性的中國思想史典籍,亦提供有志研究中國學術思想的中外學者一項入門導引。
自周公、老子、孔子以還,二、三千年間,中國學術思想蔚為一股巨流。他們博大精深的思想,展現不同的風貌,給予中國人在政治、社會、人生觀及生活方式各方面極大的啟示和引導,也由於歷代思想家不斷有創新和發明,使中國文化能歷久而彌新,並且對全球文明產生深遠的影響。本書包含自古至今的重要思想家一百十九人(初版原為一百人,更新版增補十九人,其中有若干當代大師級的思想家,如牟宗三、馮友蘭、錢穆、陳大齊等)依其出生年順序排列,介紹其生平、思想、著作和影響,可以了解中國學術思想之演變,及重新體現中國文化之價值。經濟、科技的發展不見得使人更有智慧,唯有藉嚴密的思維,探究各種的思想,才能啟發更廣的智慧。本書提供社會人士一套高可讀性的中國思想史典籍,亦提供有志研究中國學術思想的中外學者一項入門導引。
自周公、老子、孔子以還,二、三千年間,中國學術思想蔚為一股巨流。他們博大精深的思想,展現不同的風貌,給予中國人在政治、社會、人生觀及生活方式各方面極大的啟示和引導,也由於歷代思想家不斷有創新和發明,使中國文化能歷久而彌新,並且對全球文明產生深遠的影響。本書包含自古至今的重要思想家一百十九人(初版原為一百人,更新版增補十九人,其中有若干當代大師級的思想家,如牟宗三、馮友蘭、錢穆、陳大齊等)依其出生年順序排列,介紹其生平、思想、著作和影響,可以了解中國學術思想之演變,及重新體現中國文化之價值。經濟、科技的發展不見得使人更有智慧,唯有藉嚴密的思維,探究各種的思想,才能啟發更廣的智慧。本書提供社會人士一套高可讀性的中國思想史典籍,亦提供有志研究中國學術思想的中外學者一項入門導引。
自周公、老子、孔子以還,二、三千年間,中國學術思想蔚為一股巨流。他們博大精深的思想,展現不同的風貌,給予中國人在政治、社會、人生觀及生活方式各方面極大的啟示和引導,也由於歷代思想家不斷有創新和發明,使中國文化能歷久而彌新,並且對全球文明產生深遠的影響。本書包含自古至今的重要思想家一百十九人(初版原為一百人,更新版增補十九人,其中有若干當代大師級的思想家,如牟宗三、馮友蘭、錢穆、陳大齊等)依其出生年順序排列,介紹其生平、思想、著作和影響,可以了解中國學術思想之演變,及重新體現中國文化之價值。經濟、科技的發展不見得使人更有智慧,唯有藉嚴密的思維,探究各種的思想,才能啟發更廣的智慧。本書提供社會人士一套高可讀性的中國思想史典籍,亦提供有志研究中國學術思想的中外學者一項入門導引。
自周公、老子、孔子以還,二、三千年間,中國學術思想蔚為一股巨流。他們博大精深的思想,展現不同的風貌,給予中國人在政治、社會、人生觀及生活方式各方面極大的啟示和引導,也由於歷代思想家不斷有創新和發明,使中國文化能歷久而彌新,並且對全球文明產生深遠的影響。 本書包含自古至今的重要思想家一百十九人(初版原為一百人,更新版增補十九人,其中有若干當代大師級的思想家,如牟宗三、馮友蘭、錢穆、陳大齊等)依其出生年順序排列,介紹其生平、思想、著作和影響,可以了解中國學術思想之演變,及重新體現中國文化之價值。經濟、科技的發展不見得使人更有智慧,唯有藉嚴密的思維,探究各種的思想,才能啟發更廣的智慧。本書提供社會人士一套高可讀性的中國思想史典籍,亦提供有志研究中國學術思想的中外學者一項入門導引。
自周公、老子、孔子以還,二、三千年間,中國學術思想蔚為一股巨流。他們博大精深的思想,展現不同的風貌,給予中國人在政治、社會、人生觀及生活方式各方面極大的啟示和引導,也由於歷代思想家不斷有創新和發明,使中國文化能歷久而彌新,並且對全球文明產生深遠的影響。本書包含自古至今的重要思想家一百十九人(初版原為一百人,更新版增補十九人,其中有若干當代大師級的思想家,如牟宗三、馮友蘭、錢穆、陳大齊等)依其出生年順序排列,介紹其生平、思想、著作和影響,可以了解中國學術思想之演變,及重新體現中國文化之價值。經濟、科技的發展不見得使人更有智慧,唯有藉嚴密的思維,探究各種的思想,才能啟發更廣的智慧。 本書提供社會人士一套高可讀性的中國思想史典籍,亦提供有志研究中國學術思想的中外學者一項入門導引。
自周公、老子、孔子以還,二、三千年間,中國學術思想蔚為一股巨流。他們博大精深的思想,展現不同的風貌,給予中國人在政治、社會、人生觀及生活方式各方面極大的啟示和引導,也由於歷代思想家不斷有創新和發明,使中國文化能歷久而彌新,並且對全球文明產生深遠的影響。本書包含自古至今的重要思想家一百十九人(初版原為一百人,更新版增補十九人,其中有若干當代大師級的思想家,如牟宗三、馮友蘭、錢穆、陳大齊等)依其出生年順序排列,介紹其生平、思想、著作和影響,可以了解中國學術思想之演變,及重新體現中國文化之價值。經濟、科技的發展不見得使人更有智慧,唯有藉嚴密的思維,探究各種的思想,才能啟發更廣的智慧。本書提供社會人士一套高可讀性的中國思想史典籍,亦提供有志研究中國學術思想的中外學者一項入門導引。
自周公、老子、孔子以還,二、三千年間,中國學術思想蔚為一股巨流。他們博大精深的思想,展現不同的風貌,給予中國人在政治、社會、人生觀及生活方式各方面極大的啟示和引導,也由於歷代思想家不斷有創新和發明,使中國文化能歷久而彌新,並且對全球文明產生深遠的影響。本書包含自古至今的重要思想家一百十九人(初版原為一百人,更新版增補十九人,其中有若干當代大師級的思想家,如牟宗三、馮友蘭、錢穆、陳大齊等)依其出生年順序排列,介紹其生平、思想、著作和影響,可以了解中國學術思想之演變,及重新體現中國文化之價值。經濟、科技的發展不見得使人更有智慧,唯有藉嚴密的思維,探究各種的思想,才能啟發更廣的智慧。本書提供社會人士一套高可讀性的中國思想史典籍,亦提供有志研究中國學術思想的中外學者一項入門導引。
耶律楚材˙許衡˙方孝孺 耶律楚材是契丹的大思想家,也是元代的大政治家,自然有其歷史淵源,茲將耶律楚材的傳略與時代背景,思想的淵源,作品的成就作一敘述。 耶律楚材的九世祖耶律阿保機,是契丹開國的皇帝(可汗)。當他建立契丹國初期,能夠採用漢人,以行漢人的政治,建築漢城,以收容漢人,採納漢人的建議,首先建立孔廟,實行儒家的學說。 楚材的八世祖,也就是阿保機的長子耶律突欲,曾經建議他的父親,建立孔廟,實行儒家的學說。他一方面因為政治的因素,不能得君行道,一方面他更仰慕漢人的文化,才逃奔了後唐,從事漢文化的研究。
陳獻章˙王守仁˙李贄 陳獻章,字公甫,號石齋,晚年自號石翁,紫水歸人,世稱白沙先生,有時也稱他為白沙子,他是明代心學的開山,是一位頗有原創力的著名思想家。 陳獻章的母親林氏是陳氏家族中對陳獻章影響最大的女性。林氏崇信佛教,給陳獻章的思想打上烙印。母親二十四歲守寡,恪守婦道,作為儒家道德的實踐者,對陳獻章亦有影響。陳獻章事母至孝,他不肯出仕的原因之一就是要對年邁的母親盡孝道。 母親的佛教信仰對陳獻章有淺移默化的作用,他的母親生病時,他曾經按照母親的吩咐,以佛事禱。他很感謝母親的養育之恩,在〈乞終養疏〉中有詳盡的說明。
他們的思想 身為中國的知識分子,天生要扮演悲劇英雄的角色。不論環境是多麼艱困,都必須負起經國濟民的重任。大學上高懸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的目標,教室要塑造出格致誠正,修旗幟平,一以貫之的完人,以為國家的中堅。明朝末年,主持東林書院的高攀龍,就是在這種模式中塑造出來的典型人物。 高攀龍,字存之,號景逸。常州無錫人。生於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卒於熹宗天啟六年,享年六十五歲。其人生平「恥心最重」,自性憑此羞惡之心,率性而行,便可對得起天下人。自此後景逸不論蒞朝居官,或退處林下,都能直道而行,見義必為,這不說不說是這一信念所產生的力量。,
他們的思想 關於顧炎武的生平,家世與時代背景,在《清史》列傳、李元度的《先正事略》、唐鑑的《學案小識》、支偉成的《清代樸學大師列傳》、張穆的《顧亭林先生年譜》、全祖望的《亭林先生神道表》、張樊的《漢學師承記》以及謝國禎的《顧寧人學譜》、鄭˙行的《顧亭林生活》等,都有所敘述。 顧炎武世明末江蘇崑山縣人,初名絳,年三十三歲,改名炎武,字寧人,學者稱亭林先生。明亡後承母訓不仕於清,帶書周遊四方。康熙朝,雖曾薦舉他為博學鴻詞科,請他傳修《明史》,他都沒有接受。
自周公、老子、孔子以還,二、三千年間,中國學術思想蔚為一股巨流。他們博大精深的思想,展現不同的風貌,給予中國人在政治、社會、人生觀及生活方式各方面極大的啟示和引導,也由於歷代思想家不斷有創新和發明,使中國文化能歷久而彌新,並且對全球文明產生深遠的影響。本書包含自古至今的重要思想家一百十九人(初版原為一百人,更新版增補十九人,其中有若干當代大師級的思想家,如牟宗三、馮友蘭、錢穆、陳大齊等)依其出生年順序排列,介紹其生平、思想、著作和影響,可以了解中國學術思想之演變,及重新體現中國文化之價值。經濟、科技的發展不見得使人更有智慧,唯有藉嚴密的思維,探究各種的思想,才能啟發更廣的智慧。本書提供社會人士一套高可讀性的中國思想史典籍,亦提供有志研究中國學術思想的中外學者一項入門導引。
自周公、老子、孔子以還,二、三千年間,中國學術思想蔚為一股巨流。他們博大精深的思想,展現不同的風貌,給予中國人在政治、社會、人生觀及生活方式各方面極大的啟示和引導,也由於歷代思想家不斷有創新和發明,使中國文化能歷久而彌新,並且對全球文明產生深遠的影響。本書包含自古至今的重要思想家一百十九人(初版原為一百人,更新版增補十九人,其中有若干當代大師級的思想家,如牟宗三、馮友蘭、錢穆、陳大齊等)依其出生年順序排列,介紹其生平、思想、著作和影響,可以了解中國學術思想之演變,及重新體現中國文化之價值。經濟、科技的發展不見得使人更有智慧,唯有藉嚴密的思維,探究各種的思想,才能啟發更廣的智慧。本書提供社會人士一套高可讀性的中國思想史典籍,亦提供有志研究中國學術思想的中外學者一項入門導引。
陶弘景.智顗.吉藏.杜順 凡是道家,多少總帶有幾分神秘的色采,身世如謎者比比皆是,就連他們的作品也大都散佚不可得,這對後世研究的人便困難倍增了,據《南史》的記載,陶弘景有多種著作,均散失不傳,今天所能看到的《陶隱居集》,雖然收有賦、表、啟、書、論、頌、詩、文等多篇,但簡短駁雜中,頗難盡窺弘景思想的全貌。 大抵說來,陶弘景的最偉大處,在於他高潔的人格、得道的修鍊、宏揚道教的努力,在思想上,他似乎沒什麼獨特的樹立。導引、辟穀、鍊丹、符讖等道家的方術,在學術上是頗難解釋的,本文只能點到為止,事實上,似乎也沒必要作深入的探討。
王充.王符.鄭玄.荀悅.仲長統.何晏.阮籍.傅玄 在我國思想界裡,王充是比較特殊的一個,歷來的思想家,不管是周秦諸子也好,宋明諸懦也好,都是直接提供一個理想的生命境界和人生道路,讓人去行走,教人去躍昇。 他們直接告訴人,什麼是對的、好的,怎麼才能學好、做對,而邁向理想,王充卻不是這樣,他不提供理想,只指明人間的是非,教人怎麼去辨清真相,了解事實,讓人對自己所生存的環境,有一個更近真的認識。 因此,在手法上,他是以破壞來建樹,以掃除代替美化,在思想裡,他是佔著批判的席位,而不是引導的席位的。
自周公、老子、孔子以還,二、三千年間,中國學術思想蔚為一股巨流。他們博大精深的思想,展現不同的風貌,給予中國人在政治、社會、人生觀及生活方式各方面極大的啟示和引導,也由於歷代思想家不斷有創新和發明,使中國文化能歷久而彌新,並且對全球文明產生深遠的影響。本書包含自古至今的重要思想家一百十九人(初版原為一百人,更新版增補十九人,其中有若干當代大師級的思想家,如牟宗三、馮友蘭、錢穆、陳大齊等)依其出生年順序排列,介紹其生平、思想、著作和影響,可以了解中國學術思想之演變,及重新體現中國文化之價值。經濟、科技的發展不見得使人更有智慧,唯有藉嚴密的思維,探究各種的思想,才能啟發更廣的智慧。本書提供社會人士一套高可讀性的中國思想史典籍,亦提供有志研究中國學術思想的中外學者一項入門導引。
公孫龍.呂不韋.韓非.陸賈 公孫龍是我國先秦時代的大哲學家,他的思想表達,頗能善於運用邏輯原理,因此,他與時人的論說及遺留給後人的言論,在先秦思想家中,很有獨特的風格。 他分析事物的理論,頗能入微,似乎不是一般常人所能體會,甚至不明這些理論的人,就名之為:「詭辭」,或「詭異之言」。 其實,他的善辯,決不是詭辯,而是一種具有哲學思維的辯術,而是一種具有哲學思維的辯術。他辯的內容,是哲學問題,辯的形式,是邏輯思想,絕對不是當時的所謂「橫議」。
自周公、老子、孔子以還,二、三千年間,中國學術思想蔚為一股巨流。他們博大精深的思想,展現不同的風貌,給予中國人在政治、社會、人生觀及生活方式各方面極大的啟示和引導,也由於歷代思想家不斷有創新和發明,使中國文化能歷久而彌新,並且對全球文明產生深遠的影響。 本書包含自古至今的重要思想家一百十九人(初版原為一百人,更新版增補十九人,其中有若干當代大師級的思想家,如牟宗三、馮友蘭、錢穆、陳大齊等)依其出生年順序排列,介紹其生平、思想、著作和影響,可以了解中國學術思想之演變,及重新體現中國文化之價值。經濟、科技的發展不見得使人更有智慧,唯有藉嚴密的思維,探究各種的思想,才能啟發更廣的智慧。本書提供社會人士一套高可讀性的中國思想史典籍,亦提供有志研究中國學術思想的中外學者一項入門導引。
自周公、老子、孔子以還,二、三千年間,中國學術思想蔚為一股巨流。他們博大精深的思想,展現不同的風貌,給予中國人在政治、社會、人生觀及生活方式各方面極大的啟示和引導,也由於歷代思想家不斷有創新和發明,使中國文化能歷久而彌新,並且對全球文明產生深遠的影響。 本書包含自古至今的重要思想家一百十九人(初版原為一百人,更新版增補十九人,其中有若干當代大師級的思想家,如牟宗三、馮友蘭、錢穆、陳大齊等)依其出生年順序排列,介紹其生平、思想、著作和影響,可以了解中國學術思想之演變,及重新體現中國文化之價值。 經濟、科技的發展不見得使人更有智慧,唯有藉嚴密的思維,探究各種的思想,才能啟發更廣的智慧。本書提供社會人士一套高可讀性的中國思想史典籍,亦提供有志研究中國學術思想的中外學者一項入門導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