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者是成吉思汗33世孫,自幼深諳家族?史及先祖訓言,為弘揚傳統文化而編纂本書。 2. 內容收錄成吉思汗傳世箴言,帶您認識蒙古文化的思想核心。 3. 各個箴言以蒙漢典籍對照呼應方式呈現並加以解說。 4. 透過該著作以了解世界影響力最鉅又充滿神秘感的帝王「成吉思汗」武功之外的文治! 這是一部囊括蒙古文化中文史哲學三大思想體系的經典。 「成吉思汗訓辭」是蒙古民族的必力克箴言(智慧格言),凝聚了以成吉思汗為代表的時代先賢們的集體智慧。本書透過詳盡考證訓辭史料,並採用經典文獻相互印證的方法,從獨特的視角解讀成吉思汗訓辭,旨在幫助讀者深入了解其非凡「武功」背後的文治思想。正如金庸先生所述「只有慈悲之念越盛,武功絕技方能練得越多」,透過研讀成吉思汗及其團隊流傳至今的智慧訓辭,思考為何這些訓辭能在千百年來成為蒙古民族不朽的精神財富,或許便能從中窺見一斑。本書初版以精裝收藏版面世,以彰顯「金訓」成吉思汗經世傳後訓辭的重要性與尊貴性,並收錄蒙文、漢文珍貴經典原稿以相呼應解說,對於喜愛蒙古文化或是致力研究蒙漢文史哲學的朋友而言,都是一部值得珍藏的典籍。
《西洋哲學史》(A History of Philosophy)是一部從前蘇格拉底時期到二十世紀早期的西方哲學指南,於1945年率先在美國出版。當羅素在1950年頒授諾貝爾獎時,《西洋哲學史》也被列為獲獎原因之一,並在演說中兩次提及此書。羅素不僅討論書中主要人物的生活、歷史背景、社會環境和哲學系統,還饒有興致的解釋他們錯在哪裡以及為何出錯,且文字幽默易懂。本書被視為:既是書中人物的哲學、也是羅素自己哲學的一部著作,時至今日仍在出版。 本書特色 1. 一部從前蘇格拉底時期到二十世紀早期的西方哲學指南。 2. 本書被視為:既是書中人物的哲學、也是羅素自己哲學的一部著作,時至今日仍在出版。
本書旨在研究中國語言,又以文言文、白話文問題為主要之研究主題。研究對象為中學生,第一個子題是文言白話閱讀能力問題,從理解速度各方面作細密之分析;其次為影響誦習速率之因素問題,如文章之內容與長度,學者學習之興趣與方法等因素,對誦習速率所發生之影響;再次為中學教材之詞類、語句與體裁問題。鉅細靡遺,是教育界、學術界極重要的參考資料。 本書特色 1. 本書旨在研究中國語言,又以文言文、白話文問題為主要之研究主題。 2. 研究對象為中學生,第一個子題是文言白話閱讀能力問題,從理解速度各方面作細密之分析;其次為影響誦習速率之因素問題,如文章之內容與長度,學者學習之興趣與方法等因素,對誦習速率所發生之影響;再次為中學教材之詞類、語句與體裁問題。鉅細靡遺,是教育界、學術界極重要的參考資料。
自古迄今注易,釋易書籍不僅眾多且各版本文字不盡相同,前輩先賢及近代學者解讀方式各有側重,有著不同差異甚至相反的論述,本書①《易經》部分將公元前168年帛書本文字與公元2018年中華書局楊軍撰《周易經傳校異》的易經文字對照比較注解②《易傳》部分以義理解釋、象數解卦分列註釋。祈使讀者能清楚分辨且逐步建立對易經解讀的自我認知。期望本書可以協助易學愛好者在入門、進階過程少走彎路,建立信心,使《易經》此本中華經典能更好的持續擴大普及至世界各地 本書特色 1. 本書參照帛書《易》文字,考察其原始字意,還原《易》最初經文描述的各種場景及可能表達的多種涵意,並將易經、易傳分開解讀,不使讀者混淆。 2. 以義理闡發、象數解讀兩種方式分列,摘選歷代不同學者詮釋的易經、易傳注解。 3. 「易理基礎名詞」、「象數解卦原則」兩章節,使讀者先行略讀,循序漸進,掌握各卦義解、象解的注釋內容。 4. 內容豐富、詳細,適合易經入門、進階者,本書將是ㄧ本能讓您看懂的優秀圖書。
歷來哲學概論,有偏於歷史的敘述,著者力避自己的主觀,而從客觀的觀點以組織之客觀的哲學概論,此等哲學概論,各有長短。而先生講稿,乃本其精思揉合各種方法以組織之者,從容中道,使讀者能融會貫通,不落前人窠臼,關於神學與哲學在方法上之互相輔助,殊途同歸。 先生治學之態度,不跼促於一隅,而以偏概全,極目騁懷,以尋求真理,其參考文獻,從最古以至最新之作,搜羅至廣,使無遺珠,不僅由此可見先生胸懷之巨,用功之勤,實為從事研究哲學者開究方便之門,此書問世,不僅能啟發初學者蓬勃的哲學慾,以追求人生及宇宙之真理,即對於哲學有修養者,亦定能提供若干新的啟示。 本書特色 1.趙雅博教授之《哲學概論》敘論邏輯分明,組織有序,最適於初學入門者。 2.本書引證者從古至今、東西並搜,最為齊備。
本書是以通俗筆法所書寫的一本哲學概論(通論),以西洋哲學為經,輔以中國哲學為參證,講述各種哲學問題,且敘論每一問題時,均由神學開端,玄學論述,至科學而加以綜合。 根據張教授的解說,哲學即人類的世界觀 ( The Word View Of Human )。本書縱貫古今中外之哲學理論,而以簡明扼要、邏輯分明之體裁呈現,為哲學著作之翹楚。 本書特色 1. 本書是以通俗筆法所書寫的一本哲學概論(通論)。 2. 以西洋哲學為經,輔以中國哲學為參證,講述各種哲學問題。
謝无量的《中國哲學史》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部明確以「中國哲學史」命名的系統哲學史著作,但長期以來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以《中國哲學史》為核心,加之其他各哲學人物與流派的專史類著作,共同構成了謝無量獨特而較為完備的哲學史觀與研究方法,作為近現代中國哲學史研究的早期重要成果。 研究謝無量的哲學史觀與研究方法,對於全面認識中國哲學史學科的形成、發展歷程有莫大助益,足以進一步完善中國哲學學科體系建設,謝無量的中國哲學史觀與研究方法的價值與影響是重要而不可替代的。 本書特色 1.《中國哲學史》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部明確以「中國哲學史」命名的系統哲學史著作。 2.作者謝无量先生有獨特而完備的哲學史觀與研究方法,其書之價值與影響是重要而不可替代的。
《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是蔣維喬在光華大學教授中國哲學史時的講義編成。書中所涉上及顧炎武,下及王國維,歷述清初以至民國初年近三百年哲學思想之變遷,將近三百年哲學史劃分為複演古代學術時期和吸收外來思想時期,並於每一時期之中又詳列各派和各家的學說著述以作比較。 本書特色 1.本書探討之哲學思想上及顧炎武,下及王國維,歷述清初以至民國初年近三百年哲學思想之變遷。
1. 龔寶善教授於《現代倫理學》一書提出倫理學是一門行為研究和道德實踐的學科,更具體說明正道和中道的可貴。 2. 本書出版,對於我國倫理教育以及引導現代青年體認正確人生,當有不少裨益。 龔寶善教授於《現代倫理學》一書提出倫理學是一門行為研究和道德實踐的學科。研究方法兼採哲學和科學的觀點,倫理思想闡述,均係切合孔子時中思想的原則,更具體說明正道和中道的可貴。 本書對於行為事非的判斷,道德價值的衡量,道德實踐的準則,行為規範的建立,人生理想的途徑,特著力闡述,層次分明,立論正確。本書出版,對於我國倫理教育以及引導現代青年體認正確人生,當有不少裨益。
《中國哲學史綱要》以哲學問題為經,哲學家為緯;又將我國所有哲學思想劃分為六派;而以派為分類的唯一標目,不再羅列某某人的哲學,然後將某派的中心思想,先敘述出來;再依時代的變遷,和後來學者思想的改換,說明各派思想變化和演進的情形。 本書所分列各派的名稱,悉引用西洋哲學名詞,而廢去中國原來各家的舊名。同時所分的派別,亦不拘原來的範圍;應該合併就合併,應該分開就分開,務求名副其實,使讀者見其名就知其內容。 本書特色 1.《中國哲學史綱要》以哲學問題為經,哲學家為緯,以說明各派思想變化和演進,清晰明瞭。 2.蔣維喬先生亦精熟佛學,對於哲學問題別有精闢深入之探討。
《易學應用之研究》第一輯出版後,廣受各界好評,殷殷企盼續輯出版,故本輯共收十三篇,以響讀者。孔子曾讚《易》:「精義入神,以至用也。」因而本輯之旨重在應用。內容貫通古今,取其精實,凡儒家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之道,與乎哲學、數學、科學、藝術之與民生日用有關者,皆在編述之例。 本書特色 1.本書為中華哲學精華論著。 2.此輯集結十三位海內外「易學」大師,各就其獨到之處,研究專論出版一書。 3.陳立夫先生以為「易學」為復興中華文化之肇始。
易學應用之研究第一、二輯,編行出版十度寒暑,皆已多次再版,今又蒙各方惠稿,編成第三輯,內容愈重實用,舉凡我國固有之天文、地理、人倫、文字、文學、音律、曆伏、數學、科學、藝術等,莫不循易之數、理、象三者而向前發展。而西方近世之科學文明,據科學史家考證,大都導源於中國,故中國之古經古史古文化實應發揚光大之,不但為現代人所認識,更裨益文明之發展。 本書特色 1.本書為中華哲學精華論著。 2.第三輯再度集結十一位海內外「易學」大師,以天文、地理、人倫、文字、文學、音律、曆伏、數學、科學、藝術等視角論「易」。 3.陳立夫先生以為「易學」為復興中華文化之肇始,足以推進文明進步。
《先秦道家思想研究》明道家思想之淵源,論道家思想之流變,述道家諸子之異同,並及道家與其他諸家之關係,上採《尚書》、《易經》,下集《史記》、《漢書藝文志》、《說文》,闡釋義理。收錄林尹先生序,及徐芹庭先生序。
作者據《宋史本傳》詳加參研,由蘇軾學養與家庭環境談起,後經社會風氣、時代背景、個人機遇,及前代人物之影響,將蘇軾思想之形成分別闡述,並進而探討蘇軾思想之本源及演變情形。
本書敘論孔孟與墨名法道各家學說之源流關係,作提要鈎玄之研究,並闡論中國文化、倫理、政治、經濟、科學等內涵,均為孔孟諸子思想之精髓,發先聖先賢潛德之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