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思想叢書 書系 ,共計45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道的生成與本體化:論古代中國的本體思想

蔣重躍  著
昌明文化  出版
2025/07/01 出版

本書是一部關於古代中國本體思想的研究文集。全書圍繞「道」這個中國哲學概念和「本體」這個西方哲學範疇展開論述與論證,是一部嘗試溝通中西哲學的作品,深入研究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道」所具有的「本體論」意義。書中的「本體」,既不是「本末」的「本」、「體用」的「體」,也不是「本體與工夫」的「本體」,不是來自中國傳統,而是來自西方哲學,就是指稱凡物之所以然的概念。本書從問題的討論到方法論的探究,再到文獻資料的梳理,都為後學研究者提供了一種可資借鑑的思路。

9 特價59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經今古文之爭與近代學術嬗變

張凱  著
昌明文化  出版
2025/07/01 出版

經今古文之爭一直是海內外學界關注的焦點,除了為清學漢宋之爭的子題,更牽涉到晚清民國政治、社會、思想、學術等諸多層面,成為近代學術思想轉型的樞紐。學界既往對經今古文之爭之研究側重於從事實與方法層面,近來則致力於從今文經學中開啟文明轉乘的新道路,以源流互質的方式緊扣時代主題,揭示學術思想歷史語境間的張力。本書藉考察經今古文之爭在晚清民國時期的淵源流變,以虛實相濟,貫通經史之筆法,揭示出儒學義理與科學史學二者誠有珠聯璧合的可能,為近代中國學術史之守成與開新,提供有效的思想資源與知識參考。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禮之退隱:近代中國刑律變動及其思想爭論

成富磊  著
昌明文化  出版
2024/12/01 出版

在中國的經典傳統中,有關國家治理體系的核心思想議題為禮法關係。「禮」上通天理下達民情,具有無可置疑的高於「法」的位置。在這一視域中,二十世紀初中國歷史發展的一個顯著脈絡是禮教原則從社會各個層面退去,隨之傳統意義上的天理無處安放,民情轉隱。「禮」之退隱的過程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法」的凸顯這麼簡單,其中糾合新的變量是西方異域因素的強勢進入,如果用一個字表述其中蘊含的治理要素,那就是「憲」。清末修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思想文本,其中匯集著古今中外諸多核心治理要素的調適與衝突。本書並非單純對作為「事件」的清末修律進行歷史學的「還原」,而是試圖緊扣中華律典如何一步步走向「看不見中國」這一問題重構清末修律的思想圖景,並進而思考其中展現的「禮」、「法」、「憲」之糾葛。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古代建築概說

樂嘉藻  著
昌明文化  出版
2024/12/01 出版

本書作者樂嘉藻先生是歷史上書寫中國古代傳統建築第一人,作者並不專研建築,神奇之處是僅憑個人愛好堅持寫出本書。初版於一九九三年,深受讀者喜愛。全書分三編,系統介紹了傳統中國建築的類別、營造方式以及從中顯示出的中國傳統文化與信仰。書稿又以時間為暗線,勾畫出中國建築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氣質風格:秦漢建築的理性主義基礎,隋唐建築的浪漫主義情調,明清建築的繼承與發揚光大等等。書中內容不是學術著作的嚴謹準確文風,更趨近於中國古代建築的散文隨筆,溫和適意,洋溢古樸典雅與樸實質樸的氣質。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老北大講義 史學方法導論

傅斯年  著
昌明文化  出版
2021/07/01 出版

「老北大講義」系列叢書,收錄集傅斯年、魯迅、孟森、馬衡、吳梅等各個領域的大師經典著作,甚至是開山之作,涵蓋文學、史學、藝術等多個學科,在現代學術和思想史上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對現代學術的發展具有啟迪意義,同時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史學方法導論》收錄了傅斯年先生有關史學研究的學術文章,從「中國及歐洲史學觀點之演講」「自然科學與史學之關係」「史料之整理方法」三個方面闡述其史學思想和治學方法,提出了「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的原則。該書完全代表了傅斯年提出的「史學即是史料學」的命題,是這種治史原則的完整體現,影響巨大,人稱其開創了「史料學派」。對於史學研究者而言,本書亦是不可多得的寶貴研究材料,其中提出的研究方法和原則,對於史學研究領域具有深遠影響。

9 特價37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老北大講義 明史講義

孟森  著
昌明文化  出版
2021/07/01 出版

「老北大講義」系列叢書,收錄集傅斯年、魯迅、孟森、馬衡、吳梅等各個領域的大師經典著作,甚至是開山之作,涵蓋文學、史學、藝術等多個學科,在現代學術和思想史上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對現代學術的發展具有啟迪意義,同時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明史講義》為明清史研究開拓者孟森先生的代表作之一,這本講義是根據他二十世紀三〇年代初在北京大學授課時的講稿編纂而成。全書分為二編:第一編總論,主要介紹了明史在史學上的地位和明史體例;第二編分論,分為「開國」、「靖難」、「奪門」、「議禮」、「萬曆之荒怠」、「天崇兩朝亂亡之炯鑒」、「南明之顛沛」七章,對明朝各個時期的史實進行了高度概括,見識高遠、考證翔實、輪廓清晰,在明史研究領域有著深遠的影響。

9 特價46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老北大講義 清史講義

孟森  著
昌明文化  出版
2021/07/01 出版

「老北大講義」系列叢書,收錄集傅斯年、魯迅、孟森、馬衡、吳梅等各個領域的大師經典著作,甚至是開山之作,涵蓋文學、史學、藝術等多個學科,在現代學術和思想史上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對現代學術的發展具有啟迪意義,同時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清史講義》是孟森先生早年在北京大學授課時的講稿,雖欠完整,但對清朝二百多年之政治、經濟、文化進行了全面的述評,史實詳盡,考訂了清先世源流、八旗制度原貌,並對清代從開國到國運由盛轉衰的過程和重要史實進行了縝密的論析,被史學界譽為我國近代清史學派的開山之作。本書主要分為「開國」「鞏固國基」「全盛」「嘉道守文」「咸同之轉危為安」五章,對清朝前期二百年之政治、經濟、文化進行了全面的簡要敘述,為研習清史者之入門必讀書。

9 特價61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老北大講義 中國金石學概論

馬衡  著
昌明文化  出版
2021/07/01 出版

「老北大講義」系列叢書,收錄集傅斯年、魯迅、孟森、馬衡、吳梅等各個領域的大師經典著作,甚至是開山之作,涵蓋文學、史學、藝術等多個學科,在現代學術和思想史上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對現代學術的發展具有啟迪意義,同時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中國金石學概論》由我國近代考古學先驅馬衡先生所著,是其任教北大時的講義。本書不僅探討了金石學的定義、範圍與歷史,同時也指出了金石學研究的方法與材料的搜集、保存、流傳等處置方法,堪稱全面的學科導論性文獻,具有統領學科的巨大價值,對於後續的金石學研究起到了引導作用,被譽為近代金石學的開山之作。郭沫若評其:「馬衡先生是中國近代考古學的前驅。他繼承了清代乾嘉學派的樸學傳統,而又銳意採用科學的方法,使中國金石博古之學趨於近代化。」

9 特價41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老北大講義 詞學通論

吳梅  著
昌明文化  出版
2021/07/01 出版

「老北大講義」系列叢書,收錄集傅斯年、魯迅、孟森、馬衡、吳梅等各個領域的大師經典著作,甚至是開山之作,涵蓋文學、史學、藝術等多個學科,在現代學術和思想史上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對現代學術的發展具有啟迪意義,同時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詞學通論》是吳梅先生的教學的講義,全書九章,前五章論詞體、韻律、作法,後四章敘唐宋元明清之詞史和詞人,並對唐五代至明清代表性詞人的作品做出了精細的點評。無論是就入門者,還是研究者而言,本書均是不可多得的力作,極具研究價值。

9 特價23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老北大講義 中國古代文學史講義

傅斯年  著
昌明文化  出版
2021/07/01 出版

「老北大講義」系列叢書,收錄集傅斯年、魯迅、孟森、馬衡、吳梅等各個領域的大師經典著作,甚至是開山之作,涵蓋文學、史學、藝術等多個學科,在現代學術和思想史上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對現代學術的發展具有啟迪意義,同時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中國古代文學史講義》是傅斯年在北大任教期間的講稿,雖未最終完成,但現存部分亦有許多真知灼見。該書系統地講解、分析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名家名篇,包括詩經、楚辭、詩、書、論語、五言詩等方面,是國學愛好者與研究者常備的一部資料文獻,其研究理論與方法在相關領域內仍具有深遠影響。傅斯年去世後,胡適撰文說他,是「人間一個最稀有的天才,是最能做學問的學人,同時又是最能辦事、最有組織才幹的天生領袖人物,是最溫柔、最富於理智、最有條理的一個可愛可親的人」。

9 特價23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老北大講義 中國小說史略

魯迅  著
昌明文化  出版
2021/07/01 出版

「老北大講義」系列叢書,收錄集傅斯年、魯迅、孟森、馬衡、吳梅等各個領域的大師經典著作,甚至是開山之作,涵蓋文學、史學、藝術等多個學科,在現代學術和思想史上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對現代學術的發展具有啟迪意義,同時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中國小說史略》是中國一部小說史專著,書中對從上古神話到清末譴責小說的中國歷代小說進行了精闢的論述,總結了中國小說的歷史發展和成就,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學術著作。就連胡適先生也給了它很高評價,說它「是一部開山的創作,搜集甚勤,取材甚精,斷制也甚謹嚴」(胡適《白話文學史》);郭沫若先生更是將《中國小說史略》和王國維的《宋元戲曲史》並譽為「中國文藝史研究上的雙璧」,認為二者所從事的,「不僅是拓荒的工作,前無古人,而且是權威的成就,一直領導著百萬的後學」。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先秦文藝思想史 第一冊

李春青  著
昌明文化  出版
2018/01/01 出版

先秦時期毫無疑問有著極為豐富的文學藝術作品以及相應的文藝思想。中國兩千多年的哲學史、學術思想史的源頭在此,中國兩千多年的文學藝術發展史、文藝思想史的源頭亦在此。因此「先秦文藝思想史」研究的意義與價值自不待言。然而作為一個研究課題,這卻真是一個極為難啃的骨頭。其難度不僅來自於文字資料的匱乏(特別是商以前的上古時期),而且更在於文藝思想言說的含混、模糊以及其文化內涵的複雜性。因此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對紛繁複雜的材料進行分析、梳理與闡釋,從而對此期文藝思想從萌芽到成熟、從雜亂到有序的演變過程有一個大致的瞭解。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先秦文藝思想史 第二冊

李春青  著
昌明文化  出版
2018/01/01 出版

先秦時期毫無疑問有著極為豐富的文學藝術作品以及相應的文藝思想。中國兩千多年的哲學史、學術思想史的源頭在此,中國兩千多年的文學藝術發展史、文藝思想史的源頭亦在此。因此「先秦文藝思想史」研究的意義與價值自不待言。然而作為一個研究課題,這卻真是一個極為難啃的骨頭。其難度不僅來自於文字資料的匱乏(特別是商以前的上古時期),而且更在於文藝思想言說的含混、模糊以及其文化內涵的複雜性。因此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對紛繁複雜的材料進行分析、梳理與闡釋,從而對此期文藝思想從萌芽到成熟、從雜亂到有序的演變過程有一個大致的瞭解。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先秦文藝思想史 第三冊

李春青  著
昌明文化  出版
2018/01/01 出版

先秦時期毫無疑問有著極為豐富的文學藝術作品以及相應的文藝思想。中國兩千多年的哲學史、學術思想史的源頭在此,中國兩千多年的文學藝術發展史、文藝思想史的源頭亦在此。因此「先秦文藝思想史」研究的意義與價值自不待言。然而作為一個研究課題,這卻真是一個極為難啃的骨頭。其難度不僅來自於文字資料的匱乏(特別是商以前的上古時期),而且更在於文藝思想言說的含混、模糊以及其文化內涵的複雜性。因此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對紛繁複雜的材料進行分析、梳理與闡釋,從而對此期文藝思想從萌芽到成熟、從雜亂到有序的演變過程有一個大致的瞭解。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先秦文藝思想史 第四冊

李春青  著
昌明文化  出版
2018/01/01 出版

先秦時期毫無疑問有著極為豐富的文學藝術作品以及相應的文藝思想。中國兩千多年的哲學史、學術思想史的源頭在此,中國兩千多年的文學藝術發展史、文藝思想史的源頭亦在此。因此「先秦文藝思想史」研究的意義與價值自不待言。然而作為一個研究課題,這卻真是一個極為難啃的骨頭。其難度不僅來自於文字資料的匱乏(特別是商以前的上古時期),而且更在於文藝思想言說的含混、模糊以及其文化內涵的複雜性。因此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對紛繁複雜的材料進行分析、梳理與闡釋,從而對此期文藝思想從萌芽到成熟、從雜亂到有序的演變過程有一個大致的瞭解。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西古代歷史、史學與理論比較研究 上冊

劉家和  著
昌明文化  出版
2018/01/01 出版

本書首次在亞里士多德相關思想的基礎上,對「連續」和「斷裂」這兩個概念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並用以研究中西文明發展的連續性問題,對西方文明發展以斷裂為特徵,中國文明發展具有連續性的特點做了理論的說明。在悉心研讀理解原著的基礎上,揭示了黑格爾歷史哲學以自由為內容的精神發展觀與真實歷史發展過程的背離。系統研讀馬克思恩格斯相關著作,深入理解社會交往與歷史發展之間的辯證關係,指出人類社會橫向之間的交往決定了縱向的歷史發展,在此基礎上,對中國歷史的連續性與統一性的辯證關係做了具有創新意義的理論闡述。從中西比較的角度,在歷史、史學和理論三個層次上,對論題展開論述,這是首次,因而具有創新意義。綜合以上諸點,在理論上對黑格爾關於中國歷史的曲解和誤解及其歐洲中心論作出了迄今為止最有理論力度的批判,把有關黑格爾歷史哲學的批判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

9 特價3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西古代歷史、史學與理論比較研究 中冊

劉家和  著
昌明文化  出版
2018/01/01 出版

本書首次在亞里士多德相關思想的基礎上,對「連續」和「斷裂」這兩個概念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並用以研究中西文明發展的連續性問題,對西方文明發展以斷裂為特徵,中國文明發展具有連續性的特點做了理論的說明。在悉心研讀理解原著的基礎上,揭示了黑格爾歷史哲學以自由為內容的精神發展觀與真實歷史發展過程的背離。系統研讀馬克思恩格斯相關著作,深入理解社會交往與歷史發展之間的辯證關係,指出人類社會橫向之間的交往決定了縱向的歷史發展,在此基礎上,對中國歷史的連續性與統一性的辯證關係做了具有創新意義的理論闡述。從中西比較的角度,在歷史、史學和理論三個層次上,對論題展開論述,這是首次,因而具有創新意義。綜合以上諸點,在理論上對黑格爾關於中國歷史的曲解和誤解及其歐洲中心論作出了迄今為止最有理論力度的批判,把有關黑格爾歷史哲學的批判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

9 特價3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西古代歷史、史學與理論比較研究 下冊

劉家和  著
昌明文化  出版
2018/01/01 出版

本書首次在亞里士多德相關思想的基礎上,對「連續」和「斷裂」這兩個概念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並用以研究中西文明發展的連續性問題,對西方文明發展以斷裂為特徵,中國文明發展具有連續性的特點做了理論的說明。在悉心研讀理解原著的基礎上,揭示了黑格爾歷史哲學以自由為內容的精神發展觀與真實歷史發展過程的背離。系統研讀馬克思恩格斯相關著作,深入理解社會交往與歷史發展之間的辯證關係,指出人類社會橫向之間的交往決定了縱向的歷史發展,在此基礎上,對中國歷史的連續性與統一性的辯證關係做了具有創新意義的理論闡述。從中西比較的角度,在歷史、史學和理論三個層次上,對論題展開論述,這是首次,因而具有創新意義。綜合以上諸點,在理論上對黑格爾關於中國歷史的曲解和誤解及其歐洲中心論作出了迄今為止最有理論力度的批判,把有關黑格爾歷史哲學的批判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漢晉孔氏家學與「偽書」公案制度

昌明文化  出版
2017/04/01 出版

本書對漢晉孔氏家學進行了客觀清理,使讀者具體瞭解其各代學人的學術活動及貢獻,瞭解歷史上五大「偽書」的來龍去脈,解決其作者與成書問題的必要前提,也有助於公案問題的最終解決,甚至可以說是從根本上解決諸「偽書」公案的關鍵。本書重點探討漢晉孔氏家學及其與諸「偽書」的關係的同時,對諸「偽書」本身也作了必要的考察,力求把解決諸「偽書」公案的問題之研究向前推進一步,為最終了結諸「偽書」公案創造條件。

9 特價53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民生.文化.區域.制度----多角度透視中國社會經濟史

陳衍德  著
昌明文化  出版
2017/04/01 出版

本書多角度多層面地探索了中國社會經濟史的一些重要問題, 以區域、制度作為具體論述的實體,以民生、文化作為蘊涵其間的靈魂,試圖通過區域經濟與制度經濟的變遷及其對社會的影響,追尋其更具深層意義的內涵。

9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滬江大學學術演講錄.上冊

昌明文化  出版
2016/04/01 出版

本書收錄了民國時期部分專家學者、社會名流等,在滬江大學的學術講演稿,以及滬江大學學生的部分講演稿、辯論稿。這些講演稿絕大部分是編者在國內各大圖書館收集所得,為第一手資料,非常珍貴。藉由文字記錄,反映了當時中西文化交流、滬江大學的學術氛圍,以及當時大學生的思想發展軌跡與情懷。

9 特價46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滬江大學學術演講錄.下冊

昌明文化  出版
2016/04/01 出版

本書收錄了民國時期部分專家學者、社會名流等,在滬江大學的學術講演稿,以及滬江大學學生的部分講演稿、辯論稿。這些講演稿絕大部分是編者在國內各大圖書館收集所得,為第一手資料,非常珍貴。藉由文字記錄,反映了當時中西文化交流、滬江大學的學術氛圍,以及當時大學生的思想發展軌跡與情懷。

9 特價3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四庫全書館研究.下冊

張升  著
昌明文化  出版
2016/04/01 出版

本書通過對四庫館全面的研究,糾正以往一些相關論述的錯誤。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對相關史料的發掘、爬梳和分析,進一步推進四庫學研究。四庫館的設置及其運作模式,對於乾隆及以後清廷各修書館的設置與運作,具有直接的影響。通過探討和總結四庫館的設置與運作模式,可謂研究中國古代設館修書現象提供絕佳的範例。

9 特價3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開啟中華文明的管鑰.下冊

黃德寬  著
昌明文化  出版
2016/04/01 出版

漢字是記錄和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如果對漢字沒有深入的研究,就無法真正認識和理解中華文明。因此,本書透過研究漢字的形成、構造、發展演變規律,以及漢字的應用和語文政策等問題。從中剖析文字學。雖然文字學科發展古老,但可不是過時的學問。其內涵深邃豐富,不僅關係到我們對中華民族文明歷史的認識,而且關係到中華民族文明的未來發展,也與我們的現實生活聯繫密切。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四庫全書館研究.上冊

張升  著
昌明文化  出版
2016/04/01 出版

本書通過對四庫館全面的研究,糾正以往一些相關論述的錯誤。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對相關史料的發掘、爬梳和分析,進一步推進四庫學研究。四庫館的設置及其運作模式,對於乾隆及以後清廷各修書館的設置與運作,具有直接的影響。通過探討和總結四庫館的設置與運作模式,可謂研究中國古代設館修書現象提供絕佳的範例。

9 特價37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清代學術源流.下冊

陳祖武  著
昌明文化  出版
2016/04/01 出版

本書將清代的學術演進,分為清初學術、乾嘉學派與乾嘉學術、晚清學術三個階段,並針對此三階段有整體性的探討。在研究方法上,作者結合學術史與社會史,不僅全面、系統、闡述了清代學術發展的源流嬗變,而且對學術演進與世運變遷、政治文化導向等之間的關聯,給予了充分關注,並深入闡釋。這是一部功底扎實、內容豐厚、史論結合、視野開闊的重要清代學術史著作。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清代學術源流.上冊

陳祖武  著
昌明文化  出版
2016/04/01 出版

本書將清代的學術演進,分為清初學術、乾嘉學派與乾嘉學術、晚清學術三個階段,並針對此三階段有整體性的探討。在研究方法上,作者結合學術史與社會史,不僅全面、系統、闡述了清代學術發展的源流嬗變,而且對學術演進與世運變遷、政治文化導向等之間的關聯,給予了充分關注,並深入闡釋。這是一部功底扎實、內容豐厚、史論結合、視野開闊的重要清代學術史著作。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儒家生態意識與中國古代環境保護研究.中

陳業新  著
昌明文化  出版
2016/04/01 出版

本書以儒家生態意識為對象,結合理論與實踐,對傳統環境意識和中國古代的生態保護進行研究。包括儒家生態意識、歷史上的環境保護兩方面內容。儒家生態意識則由其發生的哲學基礎(「天人合一」論)、生態學知識基礎(生態系統論)、儒家合理利用與保護生態資源的主張、《周易》「三驅」禮的生態保護意義等內容構成;環保實踐的考察,主要以先秦、秦漢時期為對象,在勾勒其基本生態狀況的基礎上,試圖通過國家制度層面,如生態法律、生態職官等具體內容的研究,展現儒家生態意識在古代生態保護方面的作用,進而討論儒學於當代「人與自然和諧」關係的建構。

9 特價3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儒家生態意識與中國古代環境保護研究.下

陳業新  著
昌明文化  出版
2016/04/01 出版

本書以儒家生態意識為對象,結合理論與實踐,對傳統環境意識和中國古代的生態保護進行研究。包括儒家生態意識、歷史上的環境保護兩方面內容。儒家生態意識則由其發生的哲學基礎(「天人合一」論)、生態學知識基礎(生態系統論)、儒家合理利用與保護生態資源的主張、《周易》「三驅」禮的生態保護意義等內容構成;環保實踐的考察,主要以先秦、秦漢時期為對象,在勾勒其基本生態狀況的基礎上,試圖通過國家制度層面,如生態法律、生態職官等具體內容的研究,展現儒家生態意識在古代生態保護方面的作用,進而討論儒學於當代「人與自然和諧」關係的建構。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儒家生態意識與中國古代環境保護研究.上

陳業新  著
昌明文化  出版
2016/04/01 出版

本書以儒家生態意識為對象,結合理論與實踐,對傳統環境意識和中國古代的生態保護進行研究。包括儒家生態意識、歷史上的環境保護兩方面內容。儒家生態意識則由其發生的哲學基礎(「天人合一」論)、生態學知識基礎(生態系統論)、儒家合理利用與保護生態資源的主張、《周易》「三驅」禮的生態保護意義等內容構成;環保實踐的考察,主要以先秦、秦漢時期為對象,在勾勒其基本生態狀況的基礎上,試圖通過國家制度層面,如生態法律、生態職官等具體內容的研究,展現儒家生態意識在古代生態保護方面的作用,進而討論儒學於當代「人與自然和諧」關係的建構。

9 特價30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2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