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中藥學又是偉大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與疾病做鬥爭過程中的經驗總結。為繼承發揚祖國醫藥學 遺產,國醫大師呂景山將著名老中醫施今墨先生臨床用藥配伍的經驗,並結合自己的心得、體會, 整理成冊。該書收編對藥 282對,按照藥物的功能和主治,分為24類。
本書分五章,第一章為中醫經筋捆扎療法概述,介紹了經筋捆扎療法的原理、使用工具、人體各部位經筋捆扎手法等。第二章為經筋經絡腧穴,介紹了十二經筋、奇經八脈、十五絡脈、十六郄穴、特定穴、強壯穴等。第三章為經筋生理病理與診斷原則,介紹了經筋病診斷方法。第四章為常見病經筋捆扎療法,介紹了35種常見病的經筋捆扎、敲打方法。第五章為經筋捆扎輔助療法,介紹了棒擊療法和推拿療法。全書圖文並茂,內容實用。適用於各級醫院骨傷科、按摩科醫生、推拿愛好者及廣大讀者。應該說明的是,書中的經絡穴位圖均為示意圖,僅供讀者參考。
中醫脈學書籍浩如煙海,汗牛充棟,言脈論脈者不勝枚舉。但有些文字艱澀難懂,有些理論高深莫測,其精華論述更難閱其詳,往往使初學者不知所云,無所適從。本書介紹了脈診基礎知識和辨脈診病,內容深入淺出,循序漸進,易記易用,重點突出,文字通俗,希望本書能夠成為基層醫生、青年醫生、中西醫結合工作者及眾多自學者、中醫愛好者的一本有實用價值的參考書。
本書分兩篇,第一篇介紹了中醫脈診概述,描述了13種脈象特徵,分析了這些脈象在疾病中的表現,並用現代醫學理論剖析了這些脈象病理機制。第二篇為辨證論治,將各個脈象結合到疾病證候中,然後分別以脈象、病因病機、證候析、主要症狀、治療原則、處方用藥、臨床應用等方面加以詳述,將脈診和辨證論治融為一體,便於臨床應用。本書可作為脈診方面的工具書,適用於廣大中醫院校學生、中醫臨床人員。
本書作者以中醫整體觀、系統論為依據,將臨床上常用的300多個方劑整合為30多個,並用30年來的實踐證明其行之有效。系統化的通治方優於常規的「分型論治」,既簡化了辨證論治,又減少了辨證論治中的失誤。本書以五臟為中心,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腫瘤等各科疾病均採用通方系統論治法,對各級臨床醫生、中醫院校的學生及西學中醫務人員、廣大愛好者都是一本難得的工具書和參考書。只要學會系統化的辨證方法,即可以駕馭各科臨床雜病,本書將為您快速進入臨床實戰助一臂之力。
本書作者以中醫整體觀、系統論為依據,將臨床上常用的300多個方劑整合為30多個,並用30年來的實踐證明其行之有效。系統化的通治方優於常規的「分型論治」,既簡化了辨證論治,又減少了辨證論治中的失誤。本書以五臟為中心,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腫瘤等各科疾病均採用通方系統論治法,對各級臨床醫生、中醫院校的學生及西學中醫務人員、廣大愛好者都是一本難得的工具書和參考書。只要學會系統化的辨證方法,即可以駕馭各科臨床雜病,本書將為您快速進入臨床實戰助一臂之力。
本書分為7部分,第一部分為傷寒十六證類方,介紹了傷寒十六證的治療方法。第二部分為傷寒證辨,介紹了如何辨證傷寒。第三部分為四診要訣,介紹了中醫望、聞、問、切的診斷絕學。第四部分為雜證要法,介紹了運用經方治療各種雜證的方法。第五部分為本草類要,介紹了各種藥物的功效及臨床應用。第六部分為傷寒證方歌括,介紹了治療傷寒病的用藥歌訣。第七部分為雜病證方歌括,介紹了治療雜病的用藥歌訣。
經方,千古相傳,方小、力專、故宏,經歷代上千億次實驗而屢試不爽。當今善用經方者甚少,開方大而雜,忽略法度;用藥多而重,有欠精純。學以致用經方,醫術方能精進。《經方使用標準》從《傷寒論》歷代書目、《金匱要略》歷代書目著眼發現問題,然後從統計學入手,結合日本漢方醫學腹診編撰而成,簡潔明快。通過作者三十年來的臨床使用,安全有效,尤其對初學之人或有裨益。
《圓機活法:習醫十五年心悟》是作者學習中醫過程中對傳統醫學的見解和心得的記錄,作者認為中醫講求靈活,是以一人一方,同一種病,證型不一樣,方子也就不一樣,另外還需要考慮到病人的兼證、年齡、生活環境、當下時節等因素。中醫流傳兩千多年,門派眾多,臨證時又存乎一心。書中將作者多年來對中醫的感悟寓於臨證案例之中,敘述深入淺出,可讀性很強,適合年輕中醫師及中醫學生閱讀參考。
三部六病學說以《傷寒雜病論》為依據,以辨征唯物墨義為指導,遵循對立統一規律,將人體劃分為三個部分,即表部、樞部(半表半裡部)、裡部,簡稱「三部」;每部存在的病症,根據其陽(實、熱)和陰(虛、寒)的不同病性,劃分為六類症候群,簡稱「六病」。三部六病學說因此得名。
董氏奇穴因其顯著的療效,在針灸界引起了不同的反響,尤其因其取穴少、療效顯著的優勢被廣大患者所青睞。本書對近200種疾病介紹了董氏奇穴特效精簡治療方案,所用處方均達到了精穴疏針的目的。力求治法簡明、實效、易學、易用、易於複製推廣,是針灸臨床醫師、董氏奇穴研究者和愛好者、醫學院校學生及針灸愛好者閱讀參考用書。
董氏奇穴因其顯著的療效,在針灸界引起了不同的反響,尤其因其取穴少、療效顯著的優勢被廣大患者所青睞。本書對近200種疾病介紹了董氏奇穴特效精簡治療方案,所用處方均達到了精穴疏針的目的。力求治法簡明、實效、易學、易用、易於複製推廣,是針灸臨床醫師、董氏奇穴研究者和愛好者、醫學院校學生及針灸愛好者閱讀參考用書。
本書介紹了清代末年遼寧名醫徐延祚的所有著作。徐延祚為遼寧名醫,自幼棄儒就醫,鑽研其道者數十年,精通內、外、婦、兒多科雜病,供職太醫院。先後編寫了鐵如意軒醫書四種,包括《醫粹精言》四卷,《醫意》二卷,《醫意內景圖說》(又名《醫意臟腑圖說》)二卷,《醫醫瑣言》(續說一卷)二卷等。書中內容涉及醫學倫理,各家學說,名醫論述,醫書名著,養生調息,防病未治,醫德養性,學習讀書,藥性藥味,炮炙服法,相畏相惡,名方驗方,臨症經驗,用藥心得,古方變通,醫案醫話,病因證名,六經辨證,瘟疫防治,診脈辨證,外治諸法,及臟府解剖,經絡循經,針灸砭石,導引按摩等諸方面。
本書介紹了清代末年遼寧名醫徐延祚的所有著作。徐延祚為遼寧名醫,自幼棄儒就醫,鑽研其道者數十年,精通內、外、婦、兒多科雜病,供職太醫院。先後編寫了鐵如意軒醫書四種,包括《醫粹精言》四卷,《醫意》二卷,《醫意內景圖說》(又名《醫意臟腑圖說》)二卷,《醫醫瑣言》(續說一卷)二卷等。書中內容涉及醫學倫理,各家學說,名醫論述,醫書名著,養生調息,防病未治,醫德養性,學習讀書,藥性藥味,炮炙服法,相畏相惡,名方驗方,臨症經驗,用藥心得,古方變通,醫案醫話,病因證名,六經辨證,瘟疫防治,診脈辨證,外治諸法,及臟府解剖,經絡循經,針灸砭石,導引按摩等諸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