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培梅老師精心設計80道創意家常菜讓追求美食的您,享受做菜的樂趣與品嘗美食的幸福冷盤、主菜、湯品等菜餚創意提案,蔬菜、肉類、海鮮等食材配搭烹煮,讓你在家,就能做出大師級的精美料理,餐餐都能享受美味、健康的自烹家常菜!本書特色★達人親授配方,大家都能跟著操作!由傅培梅老師精心設計,運用常見的食材,製作出創意家常菜,並詳細說明步驟,讓大家都能跟著操作。★創意家常料理,自家烹煮的最佳指南!從冷盤、主菜、湯品等不同料理,並運用海鮮、蔬菜、肉類等不同食材,配搭製作出不同菜式,讓你餐餐出好菜,美味立即上桌!
一次收集79道傳統名菜X 59種台灣小吃 開店創業、在家品味不可缺少的美食寶典 大師級的饗宴,台菜、小吃的經典之作 傅培梅、程安琪、陳盈舟三位老師傳承復古好味道 細心講解獨家好吃秘方 讓您做出道地台灣美味 本書特色 ★79道復古名菜,傳承傅培梅老師與程安琪老師的經典手藝。 ★59道台灣街頭小吃,讓您在家也可以自己做。 ★創業必備,讓您開店也可以做出和人氣店家一樣的口感。
「傅培梅的中國名菜精選」是台灣知名廚師、烹飪節目製作人及主持人傅培梅老師畢生從事中國菜研究的傑作。全書包含廣東、台灣、福建、四川、江浙、湖南、北京等區域251道經典佳餚,均是各地區家喻戶曉,深受大家喜愛的家常菜和小菜等在內。本書亦為市面上難得一見,蒐羅完整的中國各區域菜系重要菜餚之食譜大全,除了分析各地區菜餚的特色外,傅老師並逐道菜講解其典故、出處及製作時應注意的地方,提綱挈領,使讀者在學習做菜技巧之外,亦加深對於中華美食根源的認識。 廣東菜粵菜是中國有名之大菜系之一。由於廣東地處中國東南沿海,物產豐富,可供食用之動植物品種繁多,加以地理環境優越,經濟條件良好,對外通商,開埠甚早。早期接受西洋文化的洗禮,使粵菜在吸取民間食譜之外,更博採各地烹飪技藝之精華,力求翻新而不斷的發展出來,不但擷取川揚菜之特有烹調技法,更吸收了西餐煎、焗、烤、烙等技巧,而使中國菜名揚四海。傅老師精挑 道廣東菜,透過逐道菜色解說,展現其選料精細,善於變化,用料品類繁多,風味講究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的特色,同時將粵菜之煎、炒、烤、焗、蒸等擅長烹調方式及喜用蝦醬、蠔油、梅醬、沙茶、紅醋等特色調味料等,提點呈現給讀者。代表菜色》 生汁芝麻蝦》 蔥油雞》 雀巢雞丁》 百花煎鳳翼》 東江鹽焗雞》 咕嚕肉》 生菜鴿鬆》 荔甫扣肉》 蜜汁叉燒肉》 蠔油牛肉台菜台菜在品味方面深受閩菜之影響,淡雅、清鮮,且也重酸甜;但在烹調方法方面,則承襲了日本料理之遺風,多採炊、煎、炸、烤甚或生食等單項烹調過程來烹製食品。同時在餐盤之擺飾及蔬果雕刻上亦頗講求色調之美感。也由於台灣四面環海,盛產各種魚、蝦、蟹及貝類等海產,故無論大宴小酌多以海鮮菜式為主。更由於海鮮價廉物美‧所以家庭中日常每頓飯菜幾乎都離不開海味,台灣的海鮮更成了台菜之代表。但本單元中,傅老師萃取台灣食材之精華,以海鮮、肉品、家禽等分類做出一道道經典台菜示範,深入淺出,讓讀者們按圖索驥也能做出好吃台菜。代表菜色》 三杯土雞》 酥炸雞捲》 布袋鴨》 鹹酥小排骨》 透抽酥》 蚵仔捲》 五柳枝》 奶油蓮花鮑》 香菇肉羹》 刈包福建菜福建省位中國東南沿海,東臨大海、西北靠山,因此不論是海味或山珍,皆資源豐富。唐宋以來,由於泉州、福州、廈門‧先後對外通商,由北平、廣東等地不斷地傳入各方烹飪技巧,在繼承傳統地方菜之外,更吸收了外來的技藝,使閩菜風格逐漸轉變成現今之清淡精細,注重菜餚色調的諧調,尤以善於海味著稱。其最大特色是清鮮、葷香而不膩,尤其特別講究湯菜的製作,宴席中之大菜亦多屬湯菜。傅老師擷取閩菜之最,示範 道菜,道道俱是最受歡迎的,有可登大雅之堂的酒席大菜,也平日小菜,每個人都可以學了在家裡做。代表菜色》 子母雙味蝦》 紅糟鰻魚》 海鮮魚翅》 豆腐餃子》 龍鬚燕丸》 糯米捲尖》 八寶芋泥四川菜四川號稱「天府之國」,物產豐富,川菜是我國主要菜系之一,一般人一提到川菜,就想到它是又麻又辣,其實川菜中的辛辣菜色只佔少數。凡是品嚐過川菜的人,無不對其「味」之精烹巧配而叫絕,其基本特點是酸、麻、辣、甜、苦、香、鹹七味。川菜在烹調方法上‧講究刀工、火候‧千變萬化‧其中流行的有炒、煸、燴、貼、釀、酥、糟、風、爆、醉、拌等三十多種。鑽研中國菜多年的傅老師,一次較給讀者35道四川菜,透過道道食譜傳授大家川菜烹調用味時,注意層次分明,講究其味之協調。如糖醋、家常、魚香、酸辣、椒麻、蒜泥、麻辣、白油、鹹鮮、薑汁、豆瓣、香糟、醬香、怪味等等,數十種各具特色的複合味。特別是小煎、小炒、乾燒見長,炒菜不過油、不換鍋、芡汁現炒現對,急火短炒、一鍋成菜等。烹調出的川菜之美味佳餚,可說是民族文化與藝術之結晶。代表菜色》 棒棒雞》 宮保雞丁》 回鍋肉 》 魚香肉絲》 川味紅燒牛肉》 辣豆瓣魚 》 泡椒河鰻》 麻婆豆腐》 乾煸四季豆》 四川泡菜》 紅油抄手》 擔擔麵江浙菜江浙菜可說是江蘇、浙江等地各方風味的綜合體,其菜色除古傳之外‧也頗受西菜之影響。傅老師就多年研究所得為讀者提供50道經典江浙菜。包括講究選料、多用燉、煨之法,重用原湯原汁,配料少,主料突出的揚州菜以及以蘇州與無錫為代表,其蝦、蟹、魚、糕點及船菜之烹調冠於全國的蘇錫菜;多用海鮮,味尚鮮鹹,以蒸、火靠、燉製海味見長,講究鮮嫩軟骨,注重保持原味的寧波菜;口味以清淡為主,少用辛辣,也不濃油厚醬,味清醇的杭州菜;以及油大、味濃、糖重、色鮮,調味主要有鹹、糟、香、醉、甜等。選料以海鮮為主,常見之烹調法有紅燒、清蒸、生煸、油燜‧炒、熗、汆等的上海菜,是深受老饕們歡迎的一大菜系。代表菜色》 醉雞》 油淋鴿子
60道經典名菜示範 6大主題宴介紹 兄弟檔名廚,再現淮揚菜風華 淮揚菜精緻講究,滋味不凡,連歷代皇上品嘗過後都讚不絕口,回味再三,背後的故事更是精采絕倫,廚師經歷加起來超過200年,畢生投入鑽研淮揚菜精髓的李氏5兄弟,齊心合作,細說他們對淮揚菜的料理心得與動人故事……
本書將下廚時用的九種調味料,鹽、糖、醋、酒、胡椒、豉油、蠔油、麻油、魚露,分主題教導愛烹調的你做出不一樣的菜餚! 每道菜的形成背後都有一個故事,Annie用她溫暖的筆調,寫出菜餚的緣由,用基本的調味料帶領新手進入料理的世界,記載材料與做法,讓你做出自己都讚不絕口的美味!
傅培梅的家人在家吃什麼?一直是很多人好奇的問題,這個問號催生了這本食譜。傅老師的家傳菜不一定是山珍海味但每一道菜裡加了一杓愛的調味料手藝再高強的大廚都做不出這種媽媽的味道60道經典傳承好菜還包括:在家開洋葷不可少的起司焗明蝦從香酥鴨變身的香酥雞腿有聲有色又會彈跳西炸明蝦兩段式炒醬法炒出醬香的獨門榨醬麵傅培梅改良版的 山東燒雞女兒為爸爸煮的 四季紅魚麵正餐、消夜與湯菜全員集合 粉絲四味魚香勾魂 紅燒黃魚磨耐性的火暴浪子 紹子蹄筋蛋與豆腐難分難捨 雞鬧豆腐廚房菜鳥的拿手好菜 鹹魚蒸肉餅想念奶奶的好菜 咖哩雞一菜兩吃 胡蔥鴨湯煨麵最開胃的麻將菜 紅燴豬排老少都愛的 軟炸里脊 小水滴和麵粉的遊戲 干貝大白菜麵疙瘩美食家專屬 大蝦餃子喜慶不可少 上馬的餃子有了這味就開胃 豆乾肉絲 本書由傅培梅兩大傳人:女兒程安琪和林慧懿共同掌廚,資深美食記者,現任「傅培梅飲食文化教育基金公益信託」執行長潘秉新執筆做文字統籌。書中寫出傳承三代的好滋味,有典故、有人情、有趣味,每道食譜都有實做經驗,還有烹飪要訣和美味關鍵心得分享,是市面上第一本經典家傳食譜!希望每個家庭都因此飄著菜香!傳家菜精彩片段分享:【安琪上菜】1.大口吃肉的代表作 程家大肉近幾年,我弟弟顯灝老愛把「我家那塊大肉好吃得不得了」掛在嘴邊,對於他來說,我家家傳菜的首選就是「大肉」,所以「香滷肉排」這道菜,就逐漸變名成「程家大肉」。我們姊弟三人的子女、七個孩子在美國時,更是把大肉排當牛排肉那樣吃,他們還把大肉切片夾在燒餅裡,變化出原汁原味的「中式漢堡」。在烹煮一道肉類菜式之前,要挑對肉的部位。豬肉雖然不像牛肉,不同部位的老、嫩度差異那麼明顯,但因肥瘦比例不同,仍會造成口感上的差別。「程家大肉」特選前腿梅花肉前端的那塊圓柱型的梅花心。媽媽認為,肉裡面含有很多營養,所以總是鼓勵我們多吃肉。現在有許多人一味的追求瘦,只要聽到 「脂肪」,就怕得不得了,因此拚命減肥以致營養不夠,進而導致內分泌失調,真是得不償失。其實吃肉並不是發胖的原因,一塊肉上紅的是瘦肉、白的是肥肉,讓人很容易分辨,如果你有需要控制體重的問題,只要把肥肉剔除,或基本上只挑脂肪少的瘦肉,再配上清淡、低油的烹調方法,就可以只吃營養不發胖。2. 考驗刀工及火候的 炒炒肉一說起我家的「家傳菜」,立刻浮現在我腦海裡的就是,看起來不起眼、沒有名貴食材,卻是我家很常做、很好吃的家常菜。當年母親也是用這道菜來磨我的刀工。記得32年前,母親動完心臟手術後,體力較差,烹飪補習班的課就由她口述、我來示範,媽媽選炒炒肉給我 集訓基本刀工,其難度在白菜、肉、香菇、木耳、胡蘿蔔、蔥,不同的材料因硬度質感不同而有不同的切法,香菇和肉較軟要用推刀切,蔥要先橫剖再打斜切,紅蘿蔔實地很硬,能把蘿蔔絲切得漂亮,算是練刀工的「升級版」了。 母親要求我要練到,不看著刀就能順利切完,同時動作要快速精準。「還要再快」「再快」,母親的催促聲、菜刀在砧板上「多多多」的快切聲,讓我至今每做這道菜,還是難忘當時的情景。從簡單基本刀工切小黃瓜、大黃瓜、冬瓜到雞去骨、魚去骨、片魚肉等高難度,我一一練到母親要求的標準,也到補習班上陣示範教學,然而在烹飪教學這一路上,很少誇獎人的媽媽,對我的廚藝沒有批評就算是肯定了。 沒想到,七、八年前,我則是從切絲這個動作,發現一輩子講究刀工的媽媽,竟然已經無法拿菜刀了,那天,是在準備電視錄影的菜,我請母親幫忙切個薑絲,「媽,是切絲又不是切棒棒」我看到她切的厚粗薑絲,小小調侃她一下,沒想到話一出,看到母親露出了很難過的表情,我也才驚覺,媽媽不對勁啊,後來果然查出來,母親當時已小腦萎縮了。 【慧懿上菜】1. 牛排達人出好菜 賽王品牛小排當年,台塑牛小排名氣響亮,後有王品餐廳推出這道牛排餐我在家自己試做,傅老師品嚐後的評語是:比餐廳賣的還好吃!家裡從此把這道菜叫「賽王品牛小排」。早年,台灣一般家庭用烤箱做菜並不普遍,對吃牛排的知識也不是那麼豐富,其實,如果學會妙用烤箱,購買新鮮牛排很方便,練習一下,自己絕對可以成為烤牛排的高手,我在美國時就常以烤牛排宴客:吳兆南大師、名製片人徐立功、影帝王冠雄、導演李安、陶藝家劉峰雄、舞蹈家羅楚瑩、中國登山代表隊周川、都被我的賽王品牛排征服過。這種牛排切法很特別:一根長骨兩邊帶著厚厚的肉,先文火慢烤溫熱到中心、再以烤醬調味、續燜烤至入味、鋪上蒜粉再以上火焗炙表面到金黃,信不信?外酥內嫩那種軟中帶勁兒、嫩中帶糯的口感,吃過的人都說終生難忘!2. 蒸出ㄉㄨㄞ、ㄉㄨㄞ的秘密 干貝蒸蛋我的蒸蛋曾得到傅老師的誇獎肯定,每次她要請女性朋友吃飯,都會交代我做「干貝蒸蛋」,為了要把這道菜做好,我做過幾十次實驗,把數據一一寫下來,才將食譜定案。蒸蛋一過火就會起蜂巢洞,是我原本很沒把握做好的菜,後來我想到布丁和茶碗蒸,布丁為什麼能這麼滑嫩、茶碗蒸為何中間不會有夾生或出現蜂巢洞?試做多次後,最後的心得是:掌握了水與蛋的標準比例、器皿、蒸的時間三大要件,就能蒸出超有彈性、端端ㄉㄨㄞ、ㄉㄨㄞ的好吃蒸蛋。時間掌控也很重要,大火和小火蒸的口感有別,大火蒸有彈性、小火蒸較軟化。我的方法是,讓水滾了才將蓋上保鮮膜的整碗蛋入蒸鍋、加蓋,大火蒸18分鐘、關火後再燜10分鐘,蒸蛋成功、屢試不爽!我建議不要在蛋汁裡面放料,否則蛋好了肉也老了,尤其是蛤蜊,要是蒸好了才發現一咬一口沙,那多掃興?!料要淋於蒸蛋上,這樣端上桌,壯觀、好看又好吃。
香港人所謂的住家菜,就是台灣人所謂的家常菜。看過香港導演許鞍華拍的《桃姐》嗎?這部2012年香港金像獎最佳影片裏,除了深刻描寫劉德華所飾演的少爺與葉德嫻飾演的老僕之間的情感外,還有擅長廚藝的「桃姐」端出的一道道香港家常菜,包括滷牛舌、清蒸魚和八寶填鴨等,聽說連劉德華都很愛吃這些家常菜。香港人愛美食。電影裏面的香港人,一天到晚不是上茶樓、酒樓吃燒賣飲中式茶,就是上茶餐廳吃蛋撻、菠蘿包,配西式的奶茶。其實,香港人並不是天天外食,他們也在家燒菜,從簡單的清蒸魚、費時的滷牛舌到複雜的八寶填鴨,看香港土生土長的劉冠麟師傅教你做所謂的住家菜,也就是台灣人所謂的家常菜,讓你像名導許鞍華作品裏的「桃姐」一樣擅長廚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