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藉由本書敘述其高中時期愛好文學,大學時期研讀圖書館學的文獻學,以及後來的進修管理學,乃至於在大學跨學科領域的講授「文化創意產業」等相關課程。本書收錄了作者各時期的主要作品,共分「文學與紀事篇」、「文獻與檔案篇」、「文創與管理篇」、「陳天授65主要作品目錄」等四大部分。在本書的字裡行間,不難感受出作者的一路走來,從文學、文獻到文創的學思歷程。
隨著對日本異文化的理解,我敏感地注意到我對日本人的 看法發生了變化。 我在每一個變化的地方種一棵樹,豎一塊碑,命一個名, 建一個驛站,它們是: 寂之美──物之哀──寮之緣──居之思──屐之痕──心之燈 與大和民族的日本同處東亞,註定會使中華民族變得更加優秀。 在「抗日戰爭勝利七十週年」的今天,寮客和蟬不甘寂寞的歌唱,會有見證歷史、對比現實和意味不盡的意義。 未來的世紀,怎樣和日本做鄰居?閱讀日本,閱讀自己,仍然是一個新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