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信心到絕望,1931年債務、危機與希特勒的崛起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一個新生的德國正在艱難地重建。這是一個關於希望與失落、改革與倒退、民主與極權之間拉鋸的故事,更是一部揭示金融如何影響政治的深刻歷史敘事。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被迫承擔巨額賠款,這些賠款以金本位貨幣計價,對德國經濟構成沉重負擔。為了履行這些義務,德國政府在全球經濟衰退的背景下,被迫採取削減開支、提高稅收和降低工資等緊縮政策。然而,這些措施引發了國內強烈的反對,導致開始質疑其債務義務。此舉引發外國投資者的恐慌,紛紛拋售德國資產,進一步加劇了貨幣危機。想當然這場經濟危機進一步加深了全球經濟大蕭條。民眾對政府失去信心,加之希特勒和納粹黨因其對賠款制度多次表達強烈批評,而使民眾轉而支持納粹黨的極端主張。隨著金融體系的崩潰,希特勒對外國債權人及德國政府所謂共謀的猛烈抨擊,比以往更能引起選民的共鳴。不幸的是,德國的債權人猶豫不決,未能及時提供債務減免,從而未能削弱希特勒的影響力。德國的危機帶來的啟示,不僅在於政治家有時缺乏果斷行動,更在於忽視國內政治動態可能對國際協定和機構運作造成的風險。只有當國內選民願意為跨國合作讓渡部分主權,國際機構與協定才能真正發揮作用,並經受時間的考驗。在當今全球化時代,這一教訓尤為重要,因為各國的政策決策不僅影響自身,也深刻牽動全球經濟與政治的穩定。★本書特色本書以三個階段:信心、猶豫不決、絕望,勾勒出威瑪共和國從建立到崩潰的完整軌跡。在「信心」階段,能夠看到德國如何在《凡爾賽條約》的重壓下,試圖通過金融改革和國際合作重建國家信用。 在「猶豫」階段,隨著1929年經濟大蕭條的來襲,德國進入了充滿「猶豫不決」的階段。深入分析了這一時期德國政府在經濟政策上的搖擺不定,以及各政治派系之間的激烈較量。展現了國際金融合作與政治現實之間的複雜互動。在「絕望」階段,見證了威瑪共和國最後的掙扎。失業率攀升、銀行危機蔓延,激進政治力量崛起。本書細緻描繪了從布呂寧擔任總理到希特勒最終上台的過程,揭示了經濟危機如何為極權主義的興起提供了溫床。作者運用大量第一手史料,包括央行文件、外交電報、私人書信等,重現了這段歷史的細節。通過對各方決策者的深入分析,展現了在面對危機時的思考與抉擇。
甜點撼動了歷史! 日本東京大學最受歡迎教授著作 日本高中指定讀物、NHK教育廣播節目講者推薦 從獻給神明的珍寶到人人都可以獲得的寶石, 法國甜點的演變就是法國歷史的發展 以甜蜜滋味為線索的法國歷史之旅 十字軍其實和甘蔗大有干係? 君主專制下更要享受華麗甜點? 催生革命的竟是甜點師傅? 咖啡館是資產階級的樂園? 就算是在戰爭時期,甜點和結婚蛋糕也不能馬虎! 為了砂糖,連殖民地加拿大都可以捨棄?! 邊吃邊讀,邊讀邊吃! 從甜點的發展探索法國史,一窺法國文化精髓! 十九世紀歷史學家朱爾‧米榭勒說: 「法國的『國民精髓』,就是擁有將各式各樣人種和地區整合為一體的力量。」 而形成這個精髓的其中一個要素,就是「法國甜點」的力量 提到法國,第一個聯想到的會是什麼呢?璀璨的藝術文化、流行的時尚先鋒,還有讓人印象深刻的法國美食。 在精緻、豐富的法式料理中,最閃亮的莫過於「法國甜點」。 「法國甜點最棒」是全世界共有的認知,從馬卡龍、鬆餅、瑪德蓮、法式千層酥到泡芙塔、夏洛特蛋糕、杏仁奶凍,法式甜點征服了全世界甜食愛好者,也象徵著法國強大的文化力量以及文化性的世界戰略。 從古代宗教祭典的供品、儀式中的重要象徵,到中世紀基督教信仰中聯繫神與人的樞紐,帶有甜味的點心普遍存在於法國人的生活中。 標示著法國風土特性的甜點,在王朝時期有了很大發展,透過戰爭、聯姻等與其他區域的交流,砂糖、水果的引進讓甜點的口味更加多變,也促使人們追求更加豐富的美食經驗。 在法國王宮和貴族的宴席上,甜點除了擁有豐富的滋味,甚至還加入了建築元素,從食物一躍成為餐桌上的藝術品。 法國大革命之後,甜點變成資產階級的最愛,巴黎街頭的甜點店鋪更是當時最美的風景之一。 法國將甜點當作國家戰略來運用,一直傾注所有精力在研磨「甜點」這把寶刀,依不同身份的人的期待來包裝甜點,向外國宣傳這種美麗的樣貌。 對法國而言,最重要的戰略就是推廣美食神話,將法國料理和法國甜點變成人們憧憬的目標,讓人談論、讓人能叫得出名字。 而現代法國是眾所周知的文化大國,法式風格對於當代的審美、生活風格更是影響深遠,什麼是法國文化的核心更是當代文化研究的重要課題。 想要完整認識法國的文化與歷史,就從這股甜蜜的力量下手吧! 從甜點的發展來認識法國的歷史,不僅是一個嶄新的角度,也讓嚴肅、沉重的歷史變得可愛了起來。 看撼動歷史的甜點們如何統一法國的「精髓」,成為支撐文化立國的力量! 這麼有趣的一本書,喜歡法國史的人不可錯過,喜歡法國甜點的人更是如此!
★★★外交官/德國議題評論者 蔡慶樺 推薦★★★ 日本義大利外務省Premio Marco Polo獎賞得主 知名歐洲中世紀研究專家 池上俊一 茂密的森林、縱痕交錯的河川、聳立在南方的阿爾卑斯山─若除去自然要素就無法談論德國千年的歷史。 作為音樂國度、環保先進國而聞名的德國,其獨特壯闊的自然景觀,竟與魔女狩獵和納粹迫害猶太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長期處於分裂狀態,直到柏林圍牆傾倒後才真正統一的德國,是如何在幾十年後成為工業經濟大國,成為歐盟的支柱,甚至被譽為「歐洲成長的引擎」。 不僅如此,席捲於德國各地的浪漫主義、有機哲學世界觀,帶動了對於「自然」的嚮往與崇拜。 看似矛盾的工業與環保,卻在德國達到完美的平衡! 以帝國為起點,走向共和國的漫長道路上,一草一木皆是促進德國往前的動力。 ●從自然中追求身分認同的日耳曼民族 ●宗教改革而朝向邦國分立的時代 ●納粹致力於環境保護跟公共建設!? ●從山川河流孕育出的「德國製」 在歐洲大陸中,沒有明顯與自然關係如此深厚的國家,甚至可以說沒有這些森林與山川,就沒有現今的德國。 讓我們來透過自然,追溯不思議的德國。
★★★搭配最新課綱的輔助讀物!★★★ ★★★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 李毓中專文導讀★★★ ★★★文藻外語大學 西班牙語文系教授兼系主任 林震宇審訂★★★ 日本高中學校推薦指定讀物! 獲選日本讀賣新聞 NHK廣播朝日新聞「好書好日」! 紅色的西班牙,爛漫、激情又熱血的國度! 兼具狂熱與受難的雙重性! 本書結合政治架構與民族特徵理論, 從精神角度出發,闡明西班牙的歷史—— 為什麼西班牙曾被視作非洲的一部分,是歐洲的「異鄉」? 西班牙人到底該說是剽悍還是熱血? 花花公子唐璜反映出了西班牙人什麼樣的愛情觀? 唐吉軻德究竟是英雄還是集矛盾於一身、既可悲又可喜的存在? 西班牙人相信,在鍋釜中也能得見上帝? 為什麼西班牙的民族意識形成很困難? 聖像遊行拯救了誰? 現代西班牙人的熱情體現在買彩券上? 鬥牛士手中的紅斗篷、佛朗明哥舞者的大紅裙擺、番茄大戰中飛濺四射的紅色汁液,為什麼西班牙對紅色情有獨鍾? 無敵艦隊、異端裁判所、再征服運動、宗教騎士團、稱霸天下的黃金時代、對鬥牛的喜好、血統純淨審查制、庶民宗教的發展、知名的巴洛克設計、靈魂音樂的佛朗明哥舞…… 西班牙承襲了古羅馬帝國到西哥德王國文化, 中世紀碰上了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衝突與和解, 一直到近代,西班牙聯合王國仍和分離主義糾葛不斷, 西班牙歷史的主角從來不是國王、貴族和資產階級, 始終是「人民」。 佛朗明哥舞及鬥牛,充分展現人民的熱情性, 融合各國文化的特色建築,甜椒及番茄妝點紅色的食物。 庇里牛斯山隔離西班牙與歐洲各國, 來自歐洲、北非、中東、拉丁美洲的族群融和, 狂熱又富於冒險的精神, 開放、多元、寬容和尊重的民族特色, 造就畢卡索、米羅、達利、高第等不朽的藝術成就與前衛建築。 浩浩歲月的伊斯蘭教、猶太人及基督教影響, 西班牙,至今依舊在矛盾與融合間反覆擺盪, 加泰隆尼亞獨立的海嘯未停, 一起來認識西班牙人的熱血歷史。 「作者考量到年輕群族的閱讀習慣,找出西班牙給人們最深的印象來吸引讀者,而『熱情』便是對西班牙人及其文化最好的詮釋,這一點的確是足以吸引年輕人希望透過閱讀這本書,來增進他們對西班牙更深入的瞭解,甚至決定未來一睹其丰采。其次,在內容上,作者除對西班牙歷史的主要政治經濟發展,進行深入淺出且文理通順的闡述外,無獨有偶的是,該書中對於西班牙文學、戲劇、繪畫、音樂及建築,甚至對於紅色喜好等等面向的討論,剛好與我們即將推行的一○八課綱中『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核心素養的內涵一致。」 --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 李毓中
日本義大利外務省Premio Marco Polo獎賞得主 知名歐洲中世紀研究專家 池上俊一 歐洲史系列著作英國篇,繁體中文版隆重上市! 征服王威廉一世、海盜女王伊莉莎白一世、惡魔學者詹姆士一世、平民王喬治三世……深掘各具個性的英王們,就能逼近現代英國的真面目。 談到英國,或許會先想到帶領英國走向巔峰的兩位女性一一伊莉莎白一世及維多利亞女王。 邁入二十世紀後,因大憲章的緣故,使皇室權力大減,歐洲王室陸續被廢止或形式化,但英國卻只有兩成名眾想廢除王室制度,改為選用共和制。 特別的一點是,英國是議會制民主主義的祖國,是全世界很快實現政治近代化的國家,即便如此,英國長時間擁有乍看之下與民主主義不相容的王制,現在仍是以國王為君主的王國。在如此特別的憲政狀況中,王族如何成為不可或缺的存在。 追溯以英王為主的政治史·制度史流變,才能理解現代英國為何是這樣。 ‧英國女王是海盜! ‧食物難以下嚥是戰略 ‧愛喝茶到引發戰爭 ‧推理小說的興盛是因為厭世 ‧「英國不是歐洲!」 原來這才是英國!
日本歷史學教授全面剖析煙硝四起、群雄爭霸的戰國百年 揭秘日本戰國史的隱情,顛覆你對戰國的想像。 紛亂的日本戰國時代,各個武家窮盡己身的武力與智謀爭奪天下霸權。 德川家康、豐臣秀吉、石田三成、上杉謙信等諸位名將都有不堪回首的過去。 武士楷模「三河武士團」不服家康還帶頭作亂! 石田三成不僅不會打仗,還把自家陣地變泥地。 相信己為神佛的上杉謙信,被隻身一人的軍師玩弄於股掌間! 戰國名將豐臣秀吉,根本沒攻下過小田原城? 以「意外的戰敗祕聞」「戰國合戰的奇謀巧計」角度,大膽闡明「一般說法」背後隱藏的真實,帶領讀者破除對戰國時代的誤解。 第1章 機敏的智謀 【小早川隆景】:徹頭徹尾的腦力戰!演出嚴島奇襲的謀將 【白井入道】:讓謙信用十倍兵力進攻,卻吞下敗仗的神祕軍師 【前田利長】:精打細算的北陸地區,「關原之戰」求生術 第2章 意外戰敗的祕聞 【三方原之戰】:最大的敵人竟是自己人?讓家康大敗的不良家臣團 【攻打小田原】:被逼入絕境的秀吉?直到最後都沒被攻下的小田原城 【關原之戰】:為何不繼續守在大垣城!?敗給大雨的石田三成 第3章 戰國合戰的奇謀巧計 【松山城地鼠作戰】:改變關東的勢力版圖,天然要塞爭奪戰! 【三木城饑荒作戰】:前所未聞!以相同兵力,歷經兩年的攻城戰! 【鳥取城斷糧作戰】:不戰而屈人之兵!尋求各種手段的秀吉! 第4章 可恥的愚將 【石田三成】:為了搶功連自家人都騙!全天下都知道他不會打仗 【荒木村重】:有岡城本丸的悲慘人質交涉!被全族唾棄的男人 第5章 為了生存的謀略 【志賀親次】:最後的堡壘擊退島津大軍!鮮為人知的豐後名將 【毛利輝元】:再次追求成為統一天下之人的夢想?大坂之役的謀反計畫 【福島正則】:如果參加了大坂之役?讓豐臣家再起的最後賭局 【九鬼嘉隆、守隆】:為了家族的存續,父子拼命演出的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