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由意識型態與路線政策之間作用與關聯性來看帶中共黨史的發展,企圖過兩者之間辯證互動來來解釋/詮譯中共黨史中有關領導人權力鞏固,移轉以及繼承方面的問題,分別解析由毛澤東.鄧小平到江澤民以及胡錦濤這四代領導人如何建構自身的意識型態以及定位前任領導的思想,同時藉由這個建構與定位的過程來或得自身權力鞏固或繼承的正當性.可以說,本書希冀從心理與思想的層面為出發點,提供一個不同以往的面向來看待或解釋中共的政治發展和權力的繼承問題
唐太宗 唐太宗這位在歷代帝王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皇帝是不是聖君?這位人君到底抱持什麼樣的人生態度? 道家倡導「守靜」,此「靜」字玄妙之極。唐太宗深諳其理── 以「靜」養性,而能虛懷納諫; 以「靜」待敵,而成帝王之業; 以「靜」治國,而創貞觀大治; 唐太宗── 這位睿智英傑的君主,在歷史的長卷巨制中,寫下了燦爛輝煌的篇章!
羅爾斯 政治哲學已經取代語言哲學走到當代學術的前沿和中心,新自由主義主將羅爾斯則是促成這一巨大轉變的第一人,一九七一年,其《正義論》的發表,打破政治哲學黑暗不振的局面,使政治哲學在經歷了政治理論史研究和行為主義政治學的衝擊後恢復了尊嚴,進入了以羅爾斯為中心的新的發展階段,迎來了繼古希臘城邦政治學和近代社會契約論這兩個經典政治哲學創造性時期後的第三個高峰時期。 羅爾斯的著作並不算多,但其影響波及除哲學、政治學以外的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宗教學等廣泛的領域,其《正義論》到《政治自由主義》的演進更是近二十餘年來政治發展的縮影,如何與西方政治文化傳統的內在關聯和對當代政治哲學中新自由主義、社群主義和批判理論鼎足而三的總體態勢的瞭解基礎上,把握羅爾斯思想的嬗變軌跡,是本書要回答的問題。 作者簡介 應奇,一九六七年十二月生,浙江諸暨人,一九八八年畢業於吉林大學哲學系,一九九三、一九九六年分獲上海社會科學院和杭州大學哲學碩士及博士學位,現任教於浙江大學政治學系,專長政治哲學和語言哲學,有〈論張君勵的政治哲學〉、〈論康德的政治哲學〉、〈本體論相對性與優先性〉等多篇論文發表。
是茁壯,還是萎靡 1978年以來,中共持續的經濟改革,造成了中國大陸社會空前的劇變。這種變化反映在文化層面,在人們之「整體生活方式」上,其表徵為何?有何具體後果?其意義又如何?……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本書分別從統治之意識形態的轉變,民間「關係本位」文化、流行文化的興起,知識份子精英層之認同危機,以及「本土化」之民族主義思潮的轉折等角度,深入探討了此次文化轉型及其衍生之社會政治意涵。 作者簡介 羅曉南 政治大學新聞系、東亞研究所碩、博士班畢業。曾任教於東海大學文學院、政治系、政治所。現任世新大學新聞系副教授。 著作/《論毛澤東崇拜》、《當代社會政治理論對話錄》(編譯)、《哈伯瑪斯對歷史唯物論的重建》、《當代中國文化轉型與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