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些人對所謂勵志書充滿不屑!―—說的還不是那些千篇一律的道德文章……這是〔自以為是型〕的人。雖然有些人也不喜歡名人是如何突破人生困頓的轉折故事!―—那些標竿人物,畢竟在人類社會是有限的……這是〔自暴自棄型〕的人。當然也有人會討厭成功學所說的正向思考以及人生積極面!―—我是頑石,我無法從中去感受到受益良多……這是〔自命不凡型〕的人。環顧我們這個世界,所謂的人生實在是很微妙的。例如―—有人因為拾獲一張小紙片,而成為美國大出版家。有人原本是石材店的小學徒,後來竟成為美國第一流的空軍飛行員。有人曾因一時大意而喪失工作,後來卻建造出史無前例的摩天大樓。有人雖是出生於貴族,卻因捨棄家產,而暴斃在街頭。―—以上種種情形不勝枚舉,更說明了人生的變化無常。本書以簡短生動的方式,為您介紹人生百態,最可貴的是,它僅以五分鐘的閱讀時間,介紹每一位名人的生平。本書雖是一本「人物傳」,但並不是以傳主經歷介紹之類的書籍,也就是從各行各業的知名人士中,摘取其特徵,在五分鐘內,以簡潔而明確的方式,來敘述其生平遭遇。其中的人物包括有企業家、學者、思想家、記者、運動員、冒險家、探險家、名女人、社會改革者、作家、音樂家等等。雖然他們不完全是完美的偶像,卻可以傳達許多人生的啟示給我們。閱讀這些傑出人物的事蹟時,很自然地會提到「不屈不撓的意志」與「堅決的信念」等理念,但作者絕對沒有強迫灌輸的意味,只是很自然地描寫人生的百態而已。因此,由於不具說教意味,所以讓人能很愉快地閱讀!20世30年代,戴爾.卡耐基受邀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做一個講述世界名人的傳奇人生故事的節目。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一開始並不看好這個臨時性的娛樂節目,最初只設計了每次5分鐘的播出時間。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節目播出之後,竟然受到美國民眾近乎狂熱的歡迎。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於是一改初衷,將它做成一個金牌節目。後來,這些播音稿,按照所述人物的類別組織篇章,付梓發行,成為一部流傳廣泛並影響深遠的傳記作品。在書中,卡耐基透過這些名人的經歷,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通過不同的時空置換,以極具說服力和感染力的語言,闡述積極思想所創造的奇蹟。他的學識極其淵博,對於人性的觀察,尤其深刻入微,故其著作所談,均為人性問題,從人出發,以人為本。書中寫到的愛因斯坦、甘地、邱吉爾、哥倫布、莎士比亞、迪士尼、海倫.凱勒等世界名人的奮鬥精神經由卡耐基的精彩描述,更具深意。本書主要是從卡耐基的《五分鐘人物傳》、《傳記集成》、《名人秘史》等三冊中精選代表性的人物結集成書的。因此,對讀者而言,是非常廣泛的接觸各行各業的傑出人士。也盼望大家能從書中發現人生的光明面……
《塔木德》凝集了十個世紀,由兩千餘位學者對自己民族歷史、民族文化、民族智慧的發掘、思考和提煉,是整個猶太民族生活方式的領航圖,是滋養自此之後世世代代猶太人的精神源泉,是其他民族的人走進猶太文化,接觸猶太智慧的一扇必經之大門。直到今天,猶太人還在孜孜不倦地研讀《塔木德》。許多人除了每天早上閱讀一段時間之外,安息日更特意安排幾小時的學習時間,其態度之認真,有時三個小時只學了十幾句。但猶太人認為:「只要理解了這十五句(任何十五句),又能把握其要義的話,就可以使自己的人生經驗更為豐富。」凡逢家庭共同進餐或朋友來吃飯,席間一定要找些塔木德的話題來探討且交流一下。而學完一卷《塔木德》更被視為一件大事,往往特意請親友們來大大慶賀一番。《塔木德》已經成為猶太人一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為猶太人的靈魂和主宰。《塔木德》全書約四十卷,分為六部:一、農事、二、節日、三、婦女、四、損害、五、神聖之事、六、潔淨與不潔。全書共一千二百頁,字數二百五十萬,重達七十五公斤,歷經十個世紀(公元前五世紀至公元五世紀),由二千餘個學者的研究成果構成。《塔木德》在猶太教諸經典中的地位僅次於《托拉》。「托拉」是音譯,意譯就是「律法書」,而且是指「成文律法」。而《塔木德》作為「口傳律法」,正好與之相應。《塔木德》就是對《托拉》的闡發、釋義、補充和實施。著名的《塔木德》作者之一亞乃拉比說過――假若《托拉》是一些固定不變的公式,它就不能存在下來。所以,摩西曾向上帝懇求說:「宇宙之主,請將關於教義和律法中每個問題的終極真理賜予我們。」上帝的回答是:「教義和律法中沒有先期存在的終極真理。真理是每一代權威注釋者中,大多數人經過思考而得出的判斷……」「真理是每一代權威注釋者中,大多數人經過思考而得出的判斷。上帝是真正的「百家爭鳴」的倡導者。神的存在本已使得人們在意見分歧時,一個人的意見不可能凌駕於其他人的意見之上,何況上帝還自願將自己的最終裁決權擱置,放手讓人們去「少數服從多數」,而不搞「一家作主」的理論壟斷。何等明智的上帝,何等明智的拉比,何等明智的《塔木德》!正因為有了這樣的一種明智,《塔木德》才能兼收並蓄的容納了對《托拉》的各種解釋,也才能在接受新思想、新觀念的同時,保存各種觀點,保存各種流派,保存它們所代表的各種發展可能性和他們所蘊涵的各種智慧基因。一個屢屢被人稱為頑固守舊的民族,卻屢屢為人類做出各種開創性的成就,甚至貢獻出與其人數不成比例的世界級極端優秀分子,這就是因為猶太民族特別善於保存其智慧基因,以適應不同環境,迎接新的挑戰的秘密!《塔木德》真正是猶太民族的一個智慧基因大寶庫!
《資治通鑒》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自西元前403年到西元959年之間長達1362年的歷史。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係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透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後人,既充滿人生智慧,也顯現了歷史教訓。 《資治通鑒》內容博大精深,敘事求實考信,兼收並蓄,拾遺補闕,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作為一部偉大的文學和史學巨著,司馬光運用敏銳深刻的觀察力和獨具匠心的藝術手法,不僅形象生動地展現了波瀾壯闊的社會歷史畫卷,而且成功地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形象。遍地狼煙裡,迷蒙煙霧中,商鞅、漢高祖、唐太宗……他們在歷史的版圖上,各就各位,在精密的歷史座標上揮刀舞劍,一展雄姿,演繹千秋功罪,然後穿越字裡行間,傳遞給我們無限的想像。 本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的筆法,呈現一部淺顯易懂、受益匪淺的史書,不但可以從中體察到古人的智慧,還可以進而對自己的人生有所啟迪感悟。
毛澤東不僅是中國現代史上的第一號人物,也是世界名人榜赫赫有名數一數二的人物,而關於他的著作更是汗牛充棟,多如過江之鯽,不勝枚舉。可毛澤東的這層神祕面紗,似乎永遠也揭不完…… 一九七六年6月13日,毛澤東回顧自己的一生時說:「中國有句成語,叫做蓋棺論定。我雖未蓋棺也快了,總可以論定了吧?」「我一生辦了兩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取得了全國政權。」他說:「對這件事,持異議的甚少。只有幾個人在我耳邊嘰嘰喳喳,無非是要我及早地把那個海島(指臺灣)收回罷了。另一件事,你們也知道,就是發動文化大革命。對這件事,擁護的人不多,反對的人不少。」 文化大革命期間,毛澤東曾經說:「馬克斯主義千條萬條,歸納起來就是一條—―『革命無罪』:毛澤東思想千句萬句,總結起來就是一句—―『造反有理』。」 無論如何,毛澤東個人對20世紀的中國的影響是決定性的頭號人物! 本書是毛澤東生前一些身邊親信的回憶文章,全書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精彩獨到之處,有些是驚心動魄的場面,也有許多是不為人知的揭祕,可貴的是:每個作者行文儘量不以褒貶之辭,完全以平實的口吻,道出毛澤東的普通人生涯,由於各執筆人的水平不一,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部十分平易近人且客觀性強的作品!
不看宋史看甚麼?! 宋朝共有十六位皇帝,其中六人無子繼位。這能說明甚麼?說明他們的生育能力實在有問題,那麼多女人(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卻還沒兒子―—丟人。對於封建王朝來說,皇帝駕崩沒兒子繼位,問題相當嚴重,因為沒有明確的繼承人,甭想也會加劇宮廷內部的鬥爭。按說這種特殊的繼位形式肯定會造成國家危機,可怪了,人家沒有,不但沒有,還創造了不同凡響的時代!厲害吧? 著名史學大師陳寅恪曾說過:「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就連耶魯大學中國現代史教授喬納森,斯彭斯,他老兄對宋朝也曾有過這樣的評價:「當時的中國,是世界上最偉大、也是最成功的國家。」看到沒有?致力於挖掘歷史真相的專家們都這麼說,看來,宋王朝還真有兩把刷子―—事實上,人家真的有。 中國的四大發明,厲害吧,對人類發展起到多大推動作用啊!這個全世界都知道。值得強調的是,其中三大發明就出自宋代。比如,讓人類能夠更準確確定方位的指南針,能夠迅速傳播與記載人類文明的活字印刷術。第三項更牛,就是既能要人命也能破壞地球的火藥(雖然發明於唐代,但實用於宋代)。這個朝代,還擁有很多世界之最,比如最早使用紙幣,最早出版醫學著作,最早研發出先進的冷武器,當然還研發出中國歷史上最好的瓷器。瓷器這東西的英文「CHINA(中國)」就是源於這個。 宋朝還有很多未解之謎,似乎需要出土更多文物來解疑,當然,也許永遠都解不開啦!比如宋太祖趙匡胤與弟弟趙光義打造的「燭影斧聲」懸案,以此引發的「金匱之盟」之謎等。還有個怪現象就是,宋朝繁榮而不強大,這都成為宋史的可讀性與亮點。當然,值得讀的並不只是這些懸疑,最有含金量的是歷史事件中,永遠包含著我們的生存經驗…… 本書特色 宋朝的故事最能夠體現人類生存中的弱肉強食,對於我們當代的生存策略有著典型的指導意義,透過此書你會掌握到謀取成功的所有法則。 開國皇帝燭影斧聲的懸案,血性繼位的金匱之盟,生存策略的充分體現,回溯時間深處的歷史,通感古今生存的共性。 強勁推薦了解宋朝的理由: 用樸實幽默的語言,本著歷史的真實性,鮮活地演繹了宋朝那些驚心動魄的故事。故事雖然被時間埋進深處,但我們應該知道,過去的歷史還在我們身邊發生與重演。
乾隆、嘉慶年間,湧現出不少著名詩人、詞人和小說家,卻沒有那個像紀曉嵐那樣,兼有詩人、小說家、評論家、編纂家等多重身份,紀曉嵐是一位奇才。 紀曉嵐名昀,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觀弈道人,直隸獻縣(今河北省獻縣)人,生於雍正二年(一七二四年),卒於嘉慶十年(一八○五年)。自三十一歲中進士後,擔任過多次鄉試、會試同考官或正考官,五次出掌都察院,三任禮部尚書,並曾擔任短時間兵部尚書,最後在內閣協辦大學士任上辭世,謚號「文達」。他的一生在事業上最輝煌的時期,是自乾隆三十八年任四庫全書總纂官開始的近二十年時間。 紀曉嵐現存的著述,以他的門人編輯的詩文合集《紀文達公遺集》和筆記小說《閱微草堂筆記》為主,此外尚有《評文心雕龍》、《史通削繁》、《畿輔通誌》、《沈氏四聲考》等。他在學術上的最大貢獻,是由他主持編撰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此書初期雖由多人起草,最後的刪定、校改均出自紀曉嵐一人之手。這在紀曉嵐本人自述和友人的記載中,可以證明這一點。這兩百卷的目錄學著作,對四千多種典籍,一一撮舉大旨,辨析源流,考核得失,在中國文化史上是空前的壯舉,也是稱譽世界的文化瑰寶。 《閱微草堂筆記》也是他在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大貢獻。此書出現在當時小說界,達到與《紅樓夢》、《聊齋志異》三足鼎立的地位。其實,《閱微草堂筆記》的價值,倒不在小說界定上的意義,而在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其一千二百餘篇筆記,不少是記實性筆墨,內容廣泛而細致,個中品味,大大超過它在小說意義上的作用。 作為文人,像紀曉嵐那樣的全才通儒,在乾、嘉兩朝並不乏其人,但像他那樣有機會接觸數千年來眾多的典籍,有清一代,也只有他一人。同時,紀曉嵐睿智機敏,幽默詼諧,又為旁人所不及,這給他的生活和事業平添傳奇色彩,人們從他的多才多智中,可獲得另外一種啟示。 本書裡的近百篇短文,是就紀曉嵐各生命階段作粗略的勾勒,集中寫他睿智多才、幽默滑稽、處世為人、學術觀點、文化思考。幽默滑稽是紀曉嵐性格的一面,而嚴肅的思考則是他性格的另一面,只有這兩者結合才是一個完整的紀曉嵐。 所寫文章,架構盡量外延,以保持其趣味性、可讀性和知識性。材料主要採自紀曉嵐詩文集和《閱微草堂筆記》,以及清人有關記載。加工部分只是某些細枝末節。至於那些明顯從別的著名文人(如解縉、金聖嘆、李調元)身上移用的事例,本書則不苟同。
酷! 穿上唐裝的樣子,有點兒酷! 可是我們需要的酷不是酷,而是唐朝的繁榮富強與國際影響力! 你只有強大了,才沒有反傾銷,沒有經濟制裁,沒有所謂的「三等公民」! 於是,我們努力著,並開始強大起來! 本書要用最樸實的語言,去講述那段最酷的故事!故事裡的唐高祖李淵出生了,上學了,青春期了,打工了,挨整了,革命了,成功地創造了大唐帝國! 他擁有了很多妃子,生了很多兒女,多得以至於死幾個也不心疼了! 於是,因為接班的問題,發生了著名的「玄武門事變」! 長江後浪推前浪,李世民把父親拍到沙灘上,開始了他的仁政治國,便有了貞觀之治,太平盛世,也因此美國有了唐人街,也就有了我們現在的唐裝而不是清裝! 反正就是那些事兒,很多人都說過了,但本書的唐朝肯定與別人的唐朝不同。這種不同需要你來鑑別,如果你有時間的話就看看吧! 本書特色 透過本書的歷史事件,你會清晰地聆聽到,那個時代的千古絕唱。 單親家庭走出的開國皇帝, 隋末亂世中的群英大比武, 那些風流王子的名事名言, 玄武門事變中的兄弟相殘。 範本級的封建帝國,創造了多少驚心動魄,留下了多少難解之謎。 你想了解一些歷史的話,就看看唐朝的故事吧!這個時代最讓中國人揚眉吐氣!它政治穩定,經濟發達,文化百花齊放,沒有經濟危機!本書用平易近人的語氣,講述了那段讓我們引以自豪的歷史……
蒙古族(mongol)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民族,其意為「永恆之火」,別稱「馬背民族」,史稱「蒙兀室韋」、「萌古」等,額爾古納河畔是他們的搖籃。這樣一個馬背上的民族,在十三世紀初葉,曾憑藉其過人的智謀和凌厲的攻勢東征西討,奇蹟般地連通了亞歐大陸,建立了一個雄跨亞歐的蒙古帝國。 他們採取的一系列政治措施和軍事行動,他們在頻繁的征戰殺伐中,所表現出來的超群的智謀,他們在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所運用的策略,他們所取得的輝煌成績,促使本民族不斷壯大。 本書從成吉思汗聯合克烈部寫起,一直寫到忽必烈去世。全書以「征服」為綱,以謀略為緯,重點去探尋這段歷史所表現出來的人類智慧,讓讀者在閱讀本書的同時,能對這段歷史有一個基本把握。 誘敵出關,成吉思汗破縉山 遣使議和,智賺密只思臘 迂迴攻擊,速不臺大敗匈牙利 先發制人,忽必烈稱汗 圍而不攻,史天澤活捉李璮 四面埋伏,阿八哈大敗八剌汗 聲東擊西,伯顏浮漢入江 兵貴神速,李恒大敗文天祥
杜月笙是中國近代上海灘青幫中最著名的人物,其原名月生,後由國學大師章太炎引經據典,為其改字鏞,號月笙。他生於鄉野,家庭寒微,童年便父母雙亡,雖有繼母與外婆撫養,但生活境況幾近孤兒。杜月笙十四歲到上海十六鋪鴻元盛水果行當學徒,因無人管教,便於工作之餘在上海結識了一些街上的混混、流氓和一些遊手好閒之徒,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而沾染賭嫖之習。況且當時的上海灘人事繁雜,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皆有,加上他童年讀書甚少,為生存計,便成了這個染缸中的一員。 雖然往事如煙,但知道杜月笙者仍大有其人。而知其人者,皆自書本中獲知,且多為小說家言。而言杜月笙者,又皆以醜化其人為能事,道其非嫖即賭,與人勾心鬥角,唯利是圖。但就實際而言,杜月笙有嫖賭之習是實,然絕非他一生都如此作態。倘若如此,杜月笙緣何能結交那麼多的軍政高官、社會名流,以及工商界的眾多風雲人物?同時也讓自己的聲名聞達?很顯然,杜月笙其人,也並非我們今天所臆想出來的那類人物。 究其根源,其皆為世俗眼光所累,如同「一朝是賊,終生是賊」,「一朝為匪,終生是匪」,所謂的「成王敗寇」,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本書取材於史實資料,以不褒不貶的立場擇其要者概述之,自杜月笙出生始,到其逝於香港止。雖沒能面面俱到寫出他的千百事、萬千事,但讀者從中自會「窺一斑而知全豹」,從而對杜月笙這位中國近代上海灘青幫中最著名的人物有個全新的了解和認識。 當然,杜月笙青少年時期之行為,不足之處頗多,今日我們應引以為戒。但杜月笙中年後之做法,卻有可圈可點之處。至少他在抗日戰爭時期,募款捐給在東北打響抗日第一槍的馬占山將軍及其所率領的抗日隊伍,後又兩次參與上海的「淞滬會戰」。及至後來,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他又多方資助新四軍醫療器械及所需藥品。 一個人此前也許做過很多錯事或惡事,但當民族危難之時,他能投身其中,盡自己的一份義務,雖功績不卓,但也應該受到我們應有的尊重。 關於杜月笙,現今他的種種所為皆已成為往事的影像。如果讀者能從這部書中,體會到某種有益於自己心靈的感悟與體察,從而當成前車之鑑,或者後事之師,那麼本書也就擁有了它存在的價值和一些意義。
杜月笙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富傳奇性的人物之一。他從一個鄉下孤兒到單槍匹馬闖入上海灘,由一個街頭小混混搖身一變成為威震上海灘的大亨、現代實業家、社會名流與地方領袖,其至活躍於當時的政治舞臺。蔣氏高層如孔祥熙、宋子文、戴笠等等,無不結為杜氏豪門密友,那麼,杜月笙是如何在上海灘左右逢源、縱橫捭闔的? 這是一部客觀反映杜月笙一生的傳記。杜月笙自幼父母雙亡,被迫離開家鄉到上海求生存。他先在水果店當小夥計,後為出人頭地加入青幫。不久,他進黃公館做青幫大亨黃金榮的手下。在黃公館。杜月笙有目的地表現自己,參與拼殺和爭鬥,獲得黃金榮的賞識和重用,從而踏上了黑白兩道的人生。在這條人生道路上,杜月笙透過販賣鴉片、開設賭場等手段大肆斂財,然後又用這些錢財籠絡社會各種人物,從政界要人、軍閥武大、文人墨客、社會名流到幫會骨幹,結交他們為己所用。同時,他又涉足金融、航運、工業、報業、教育等眾多領域,終使自己成為上海灘聲名顯赫的青幫大亨。而在抗戰中,他又顧全民族大義,奮起從事抗戰救亡運動。杜月笙有句口頭禪說:「我的箭頭指向上海灘,我的疆界要越過十里洋場!」然世事難料,最後他卻告別上海灘,魂斷香港。翻開本書,你將在一個人的歷史背景下,遙知當年上海灘的風雲變幻,感受到一種人生無常的況味,看到一個真實的杜月笙。
在千年之前的地球之上,全世界都仰望著東方那個閃耀著炫目光彩的帝國,它的榮耀至今依然讓人或激越或慨歎。本書將以獨特的視角,洞悉大唐帝國從萌芽、發展到騰飛過程中所展現的絕世風華。通過作者的文字,對於隋末唐初風雲並起、群雄逐鹿的場面進行清晰復原,以靈動筆觸引領讀者如身臨其境一般領略那些震撼人心的歷史時刻。通過對那些歷史事件的回味,體會古人在戰爭、治國、用人等方面所運用的非凡謀略,以警示浮華深處的現代社會之你我。 以退為進︰投誠的藝術 趕盡殺絕︰李密誅殺翟讓 君臣博弈︰信任與猜忌間尋生機 左膀右臂︰房玄齡助秦王 亂世求生︰永遠不倒的宇文士及 攻心為上:兵不血刃得洛陽 釜底抽薪︰防不勝防的離間計 收買人心︰黃金與詆毀
劉邦與項羽是秦末漢初那段歷史上最為耀眼的雙子星座;大漢王朝,是中華民族性格形成、發展的重要時代。這樣一段歷史、這樣的人,到底有著怎樣的謀略故事? 本書在正史記載的基礎上,結合豐富的民間傳說,從一個全新的角度闡述歷史。全書包括五個部分,講述了西楚霸王與高祖劉邦各自在戰爭中成長的經歷,楚漢之爭中兩強相爭的生存智慧,以及西漢建立初期種種政治勢力的較量,再現了西漢建立過程中的風雲變幻,給人以全新的感受。 絕地求生,鉅鹿之戰驚天下。 借兵項梁,張良獻計敗雍齒。 千鈞一發,鴻門鬥智巧逃脫。 暗度陳倉,韓信出手天下驚。 借刀殺人,漢王一舉破彭城。 孤立楚王,陳平暗施反問計。 號令諸侯,垓下之戰定大局。 呂蕭相謀,長樂宮誅殺韓信。 先發制人,周勃奪軍平諸呂。
曹操是三國時代最為人們所熟稔的歷史人物,千百年來,許多小說、戲曲都紛紛給曹操臉上塗白粉,把曹操描繪成奸臣、壞人。其實冤枉得很,這是不符合歷史的事實。 作為三國時代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一位文學家,他結束了漢末軍閥之間的混戰,統一了北方,減少了人民死亡流徒的痛苦;他興辦屯田,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有利於人民生活和社會的安定;他打擊名門土豪,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被併吞的危機,修理了貪官污吏,讓政風也煥然一新!曹操對當時的歷史發展是做出了很了不起的貢獻。 劉昭的《世說新語》中有一則故事,云: 「魏武少時,常與袁紹好為遊俠,觀人新婚。因潛入主人園中,夜叫呼云:『有偷兒賊!』青廬中人皆出現。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婦,與紹還出,失道墜枳棘中,紹不能得動,復大叫云:『偷兒賊在此。』紹遑迫,自擲出,遂與俱免。」 故事中說的魏武,少年時行為不正,劫人新娘,可謂放蕩無度。不過由劫新娘的過程中可以看出,魏武應變能力極強,機智過人。第一次大喊「有偷兒賊」,乃是擾人陣腳,好在亂中下手;第二次大喊「有偷兒賊在此」,乃是激將法,將陷入枳棘中掙脫不出的袁紹,激出了一種潛能,終於逃了出來。這個魏武就是三國時的魏武帝曹操。他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就曾高度給予評價,說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傑。」 作者以考究論證的手法,用客觀的角度、輕快的文筆,描繪出與眾不同、壯麗波瀾的曹操一生,讀來不僅讓人一新耳目,並且讓人更能公平的看待這位三國最搶眼的人物—―曹操!
林肯逝世的第二天—― 小泰德問一位到白宮來的訪客,他的父親是不是在天堂。 「我絲毫不懷疑啊!」客人答道。 「那麼,我很高興他已經去世,」泰德說道: 「因為自從他來這裏以後,從未快樂過,這個地方對他是不相宜的。」 有一年春天,我在倫敦的旅館中吃早餐,和平常一樣翻閱早報,看著一些關於美國的新聞,大多是一些很平凡的報導;但在那個早上,卻意外地看到一篇內容豐富的好作品。報紙的一個專欄刊載著亞伯拉罕‧林肯的事—―不提他的政治,卻是談論他的私生活;他的憂愁、貧困、失敗和他對安妮的崇高愛情,以及和瑪麗‧陶德的悲慘婚姻生活。我帶著極大的興趣和好奇,閱讀這段專欄。我在中西部生活了二十年,住在離林肯故鄉不遠的地方;我對美國的歷史一向是極感興趣的。本來我以為自己對林肯的生活是相當熟悉的;但不久即發現並非如此。事實上,我這個「美國人」倒是經由倫敦的報章,一個愛爾蘭人寫的專欄,才認識到林肯生平,真是非常有趣! 同時我也訝異於自己的「無知」,但不久之後,我發覺有許多人也和我一樣。 他們對林肯所知道的,便是—他在一間小木屋裡出生,走過好幾哩路借書,到了晚間就在爐火前閱讀;他劈過柵欄木,當過律師。會講一些幽默有趣的話,曾經有人問他:「一個人的兩腿該有多長?」林肯回答:「必須有足夠觸地的長度。」而被稱為「老實的亞伯」。他曾和道格拉斯辯論過;當選美國總統,戴的是絲質大禮帽。解放黑奴,在蓋茨堡曾演說過;他希望曉得格蘭特愛喝什麼牌子的酒,以便也贈送其餘的將官們;而終於在華盛頓的一家戲院裡,被布斯暗殺…… 這引起了我的興趣後,便前往大英博物館,翻閱有關林肯的書籍,我愈讀愈著迷,終於決定要自己寫一本關於林肯的書。我知道我沒有足夠的學養和才幹,來為學者或歷史人物寫出嚴肅的傳記,我覺得關於這類的書籍,已比比皆是,再也用不著我來寫了。然而,我深覺需要有一本簡短的傳記,簡潔扼要地說出他生平中最有趣的事,讓忙碌的現代人看。我在歐洲寫了一半,而後又在紐約寫了兩年,最後將所寫的東西全投入廢紙簍。然後我到伊利諾州,打算在林肯幻想或勞碌過的地方寫他的故事。好幾個月間我都和一批人在一起,他們的父母都曾和林肯一起工作過。那時,我整天埋在舊書堆、信件、演說稿、報紙堆,以及陳腐發霉的法院存檔的紀錄中,盡力想要去了解林肯。 我在彼得斯堡待了一個夏季。我住在那裡,因為它離新沙連村僅有一哩路,而林肯便是在那村子度過他生平最快樂的歲月。他在那裡開過一家磨石店和雜貨店、學習法律、幹過織匠、當鬥雞和賽馬的裁判,也曾戀愛,也曾傷心失意。 <div style="padding: 0px; margin: 0px; color: rgb(68, 68, 68); font-family: verdana, Ge
人類文明的誕生,追溯起來,最少也有五、六千年的歷史了。可是,如果沒有猶太人,世界現今的文明可能就沒有如此璀璨了。 一般而言,每次提到猶太人,就會令人聯想到「經濟動物」這個名詞。是的,21世紀的今天,全世界的所有商業行為,可說都是源自於猶太人二千多年前的建樹與制定,諸如:股票交易、個人或公司的支票、政府發行的公債、稅務、契約等等。再者,每週休息一天,雖說源於上帝之手,卻在猶太人手中落實。 猶太是一個人才濟濟的民族,除了耶穌是道道地地的猶太人之外,在各種領域獨占風騷者更比比皆是,例如大哲學家斯賓諾莎,社會主義的導師馬克斯,物理之父愛因斯坦,心理分析大師佛洛伊德、佛洛姆,繪畫奇才夏卡爾,音樂奇葩孟德爾松……等等,在在都證明猶太是世界十分優秀的民族之一。 猶太人從摩西帶領出走埃及到希特勒大屠殺為止,歷經了數千年的災難,直到一九四八年以色列建國,才結束了四處被迫害的流亡生涯。就因此,猶太人累積了相當豐富的生活經驗,提煉出輝光炫人的智慧。如今,這些智慧將與您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