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容華貴、美麗優雅的高雄仁愛之家董事長張雅玲,如珍珠般亮麗含光的人生,完全是由愛所串起!因著愛這個國家、愛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她不吝傾其所有,毫無怨悔的付出。武俠大師金庸說過:「為國為民,俠之大者」從她身上,我們看到了今之大俠。
幼年痛失雙親,感恩外婆和親人養育成長;少年拜師學藝,感恩長兄安排隨師傅受教; 白手起家創業,感恩賢妻相助及貴人提攜;熱心社團公益,感恩朋友相挺與鄉親支持; 從雲林麥寮鄉下的窮苦小孩成為國策顧問,這一路上,譚量吉充滿無限的感恩,感恩眾人牽成,造就這位庄腳囝仔精采的一生!
江丙坤,是台灣對外經貿發展的長期推動者和領航者,也是近年兩岸關係領域舉足輕重的人物。 曾任中華民國經濟部部長、經建會主任委員、立法院副院長、國民黨副主席、海基會董事長……,在近六十年的公職歷程中,一路展現「拚命三郎」的幹勁! 江丙坤先生常掛在嘴邊的便是「安居樂業」一詞,「為政者的共同目標就是讓人民安居樂業」、「兩岸和平與經濟創造雙贏,是為後代子孫奠定安居樂業的基礎」、「台灣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增進經貿交流,是為追求台灣民眾的安居樂業」、「兩會協商最終目標是讓民眾安居樂業」、「安居其實就是兩岸和平、樂業就是兩岸繁榮」,都是信手拈來的例子。 身為台灣經濟轉折的關鍵人物、兩岸和平發展的前鋒,高瞻遠矚與心思縝密兼備的江丙坤,勛猷卓越,在歷史上絕對會被書上一筆,青史留名。
二○一五年二月八日這天,嘉義白天是一片蔚藍,暖洋洋的空氣讓人忍不住舒服地發聲喟嘆,也像是為一年一度的春安工作揭開一個良好的序幕。 警察工作繁多,根據內政部警政署統計資料顯示,單就二○一五年一月全臺刑案、暴力犯罪及竊盜就有二萬多件,道路交通事故三萬多件,而集會遊行則是三六八次,動用的警力即高達七五一七人,更遑論檢肅毒品,必須查獲的經濟案件、槍彈刀械及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等等。 為給民眾一個安全且安心的生活環境,警察全力付出。除了例行性的工作外,每到節日亦有許多免不了的「重要勤務」,譬如春安工作即是一例。這段期間,全臺的警察系統就像一座上緊發條的馬達,二十四小時不停歇、日夜運轉。 而身為副署長的蔡俊章,為了即將開始的春安,不僅在星期天依然忙碌於手邊上許多忙也忙不完的工作,傍晚,在一般人正準備好好吃完飯、休息,以因應明天開始一個禮拜的生活時,他卻早就邁出步伐,踏向與家相反方向,人潮洶湧的臺北高鐵站。 這時的高鐵站大都是攜家帶眷,或是三五好友帶著行李,剛從中南部旅遊返家的遊客。一片笑鬧聲中,蔡俊章小心翼翼避開人潮,以免不小心撞到人、踩了腳。此刻,在他心中,一邊思索著從今晚起,參與宣告春安工作開始的一連串警力展示校閱活動外,還有連日來工作時的眾多事務,趁著乘車空檔,他閤眼假寐。旁人看來是在補眠,事實上,腦子裡不斷蜂擁而出的念頭,卻是數也數不完;他反覆思索,一個又一個,一個半小時,縱然短,他依然習慣沒有絲毫的浪費。 其中,讓他不覺牽扯嘴角,臉上線條隨之柔和的是「那個畫蝦畫的警察」,一句瞬間劃過腦中的笑言。 蔡俊章的警務生涯中,從擔任屏東縣警察局枋寮派出所主管開始,他的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就是生活,戰戰兢兢、孜孜矻矻早已不足以形容他所經歷過的一切。「在屏東枋寮時,最重要的就是青少年及高雄加工區作業員飆車問題。」他說,在假日,動輒一、二○○輛的摩托車,呼嘯於通往墾丁的省道上,不僅是治安問題,更嚴重干擾到當地民眾的生活,為了處理,他著實付出很大的心血和時間,特別是當時派出所裡的人手,連同他,總共也不過八名成員,光想要維護秩序、取締,他低頭苦笑了一下,「確實是有點費力啊!」不過,也僅止於這樣淡淡的一句話。 一九八七年調任新竹縣警察局新竹分局兼新竹市第一分局長,正值解嚴初期,勞資糾紛、遊行、抗爭,還有陸正學童綁架案、南寮走私,哪一件不都是引起全國矚目的重大事件;一九九九年發生的九二一大地震,造成二四一五人死亡,二十九人失蹤,一一三○五人受傷,一直到今日,傷痛依然緊緊繫於全臺每一個人心中,而蔡俊章卻在隔年馬上奉令調任南投當地,除原有的治安工作外,還負責重建警察局局本部、四個分局、十三個分駐(派出)所等十七處建物;二○○四年在臺南縣警察局,更面對當時令全臺聞之色變的擄人勒贖要犯張錫銘,每天親自召集專案會議,擬定圍捕計畫,從臺南、高雄到臺中,「那時,他還曾經躲到阿里山山區。」精確地掌握其行蹤,二十四小時全程盯哨。 「記得,在臺北市內湖分局擔任刑事組長時,曾經三天三夜只睡八個鐘頭。」時至今日,談起過往的點點滴滴,蔡俊章依然只是淡淡地笑道。言詞中沒有辛苦的付出、也沒有過多的情緒,在他而言,都是人生中的一個階段。正如警大畢業後,自基層派出所所長、刑事組長到縣市分局長、局長、直轄市督察長、局長、內政部警政署主任秘書、副署長等重要幹部,一切都是豐富人生的歷練過程,即便這中間,他曾當選模範警察,獲頒獎章共四次,並創下一次記兩大功共二十一次等輝煌的紀錄。 綜觀蔡俊章警務生涯中所締造的事蹟,一九九八年接掌澎湖縣警察局時,首創以油摺加油方式,科學化的管理油料,不僅大幅革新油料核配制度、預防弊端,讓此一制度推行到全國警察機構外,更獲監察委員稱許,行政院列入院編「全國事務管理手冊」,全面普及全臺各行政機關及國營事業;二○○二年於臺北市政府警察局督察長時,首創「警紀檢測團」,因為成效良好隨之推行到全國警察機關;二○○四年在臺南縣警察局首創「刑事分子生物實驗室」,開啟縣市於重大刑案、竊案及各類刑案生物檢體鑑驗之路;二○○七年到高雄市警察局,新創「免費自行車防竊標碼」服務工作,並經警政署參採,通令全國各縣市警察機關全面推動。 種種事蹟和付出,蔡俊章都是以一句,「鄉下孩子吃過苦,不怕苦。」簡單詮釋。 至於他三十一歲攻讀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並以五十三歲之齡考取警察大學犯罪防治所博士班,眾多著作及研究論文,更是以令人瞠目結舌的進展及速度完成。二○一五年,他甚至代表警政署到杜拜參加第一○屆國際警察會務研討會,並發表專業論文,相關的學術研究及英國、美國、大陸等國外參訪,常常是一個接一個,令人難以想像,警務工作外,他擁有的豐沛精力與毅力。 對於許多事務,他總是以無比熱情的態度去完成,以不怕苦、不怕難的堅持去走到最後。所以,在警務工作,他表現傑出,在學術研究上,他更是以驚人的毅力去完成。但,若說到很多人口中畫「蝦畫」的警察,他就忍不住莞爾而笑了。 從小就喜歡畫畫,也是學校壁報比賽的常勝軍,會走上人稱為「蝦畫」大師的路,絕對不意外。讓人側目又驚奇的是,他身為警務人員的身分,在忙於公務、締造眾多事蹟之際,還能兼顧他小時候的志趣;在北京,他的畫曾創下拍賣價數萬元,在內湖亦曾創下四○萬台幣的拍賣價。這一切,怎能讓他不驕傲地咧開嘴而笑。 唐朝高僧黃檗禪師曾說過這麼一句話,「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不經一番寒澈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對蔡俊章而言,體會亦深。許多人只注意到畫紙上活靈活現、姿態曼妙的蝦,殊不知,這是他歷經多少寒暑,在備受工作壓力、煎熬之際,透過觀察水中悠遊生物,紓解心靈的過程後,進而領悟出的繪畫之道。 「其實,我也喜歡畫山水、花鳥蟲魚及瓜果小品,只是,這些都必須花很多時間。唯有蝦子,只要能精確掌握姿態、神韻,幾筆勾勒後,不需要花費太長的時間即可完成。那麼,即使只有一點點空檔,我就可以提筆揮灑。」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卻聽得旁人動容。繁忙工作後,任誰都會想偷空休息,他卻利用僅剩的時間,做更多的發揮。 這正是蔡俊章的寫照,一路走來,他始終鞭策自己不斷前進,不管是在工作上、生活上。在藝術中,他更是悠遊於自己的一片天,即使求畫的人不斷,他就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也要一幅幅,用心完成。
一九二二年夏至過後數日,育達教育集團創辦人王廣亞,出生在四面環山、綿亙起伏的河南省鞏縣「大峪溝」山區的「海上橋」村窯洞。一九三七年,透過嫁給官家當媳婦的姑姑介紹,十五歲的王廣亞,與出身官家門第、大他三歲的妻子張坤俊結連褵。一九四七年的十月初,二十五歲的王廣亞,從上海搭太平輪,穿過黑水溝、東渡夢想開發之地──台灣。一九四九年,創業開補習班時,王廣亞才二十七歲;他白天在審計部工作,晚上忙著籌備辦學,一天二十四小時,多半的時間都花在工作上。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六日下午六時三十分,「私立育達商業會計補習學校」,點燈張掛在開南商工校園。一九五二年,他主動請辭審計部工作,專心辦學。從向開南借教室辦學起家,「育達」從一棵種籽不斷孕育出更多的「育達」。一九四九年,從補習班跳躍成育達補校,奮鬥多年後,納入教育體系的育達商職;一九五二成立桃園育達;一九七四,為了方便學校教師小孩的托育,在台北育達之下成立育達附設幼稚園;一九九三年在大陸創辦內蒙古經貿外語學院。一九九四年,以七十歲之齡,創辦河南鄭州昇達大學;一九九九年,將台北育達移植大陸北京,創立育達高級職業學校;二○○二年,成立苗栗育達商業技術學院(現已升格科技大學;同年還設立鄭州貝斯特小學。二○○四年,在故鄉鞏義創辦成功學院,加上長期資助的泰北惠明中小學,總共是十所學校。年輕的時候,致力辦學也就罷了,七十餘歲後,還辦了三所大學,很多人都說王廣亞是在自討苦吃;但在他人眼中的苦,王廣亞卻其樂無比。「八十八歲那年,他雖然宣布退休,但是,他這個人閒不住,名義上是退休了,其實是退而不休。」與他相交數十年,相知甚深的范道鎔律師笑著說。對於辦學,王廣亞事事關心,很多人納悶他為何不享清福、卻總要自討苦吃呢?其實,王廣亞對於參與各校事務,可說是事事關心、甘之如飴呢!若問他:「辦學六十餘載,那個階段最令人難忘?」他總是回答:「每個階段有不同的挑戰,但最難忘的是草創時期,一切從零開始,沒錢、沒經驗,卻和前幾屆的學生感情很好、情同家人啊!那段時期讓我非常懷念!」從租借校舍到自闢校園;從二、三百學生,到擁有六十萬畢業生,育達已從孤單的小樹苗、變成一座茂密的森林;而王廣亞也從一個基層公務員,化身為領導數十萬師生的校長。從門外漢變成教育家,雖說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但若非當初堅毅吃苦、打死不退地澆溉種籽,哪來今日枝繁葉茂的育達呢?
2009年底,世華總會長黃淑慧女士鄭重邀請作者為華冠獎得主撰寫人生故事。由於歷屆得主常在各自國度受邀分享成功的奮鬥歷程,但是受地域限制無法普及嘉惠到全球華人姐妹,因此便興起將其出書付梓的念頭。從討論書籍鋪陳方向的過程,深刻感受淑慧姐對世華姐妹的萬般疼惜,在她心目中每位都是難得與珍貴的人間奇女子。 十位受訪者無論在政經社會都有極崇高的地位和成就,在僑居國度受到尊敬愛戴,或是在事業成就斐然。由於繕寫時間有限,華冠獎得主分佈於全球各地,採訪及資料搜集亦相對困難,所幸透過各種管道與網路科技,終於能夠如期完成。 她們的共同特點就是,謙虛、友善,沒有成功者的驕氣,沒有富豪權貴的姿態。許多人只看到她們目前亮麗的外表、風光的一面,無法想像眼前的榮景,其背後都是血淚交織、屢仆屢起、甚至失敗後再從谷底爬起的層層累積。 這次出版,對她們來說,彷彿要將一罈封存在地底數十年的醬缸打開,願意將人生不曾陳述的歷程公開,這份信任與咐託,不但是作者的榮幸,更是讀者的福氣。 在受邀接受專訪時,有幾位曾經猶豫退卻,擔心掀開許多不堪回首的陳年往事,無法忍受班班血淚的錐心痛楚。但是在作者溫婉勸進後,終於在淚水交織中娓娓道出許多不曾公諸於世的生命血淚。 回憶往事,有痛苦和憤恨,也有甜蜜與滿足,難得的是,她們都以極豁達的生命高度,寬恕一切因人而產生的磨難。作者就陳述內容提出完整呈現的初稿時,收到的回應竟然都是:「不要寫得太露骨,要幫加害者留住顏面,不要因為事實的陳述而傷到任何人。」 人生沒有一票到底的富貴保險單,作者從採訪、撰寫過程,發現這些奮鬥歷程所經歷的年代、地域或有不同,但是在面對挫折挑戰、磨難考驗時,秉持的都是一樣的生命特質與韌度,和正面迎擊的勇氣與擔當。故事能夠不朽傳世,因為蘊含人生不變的真理;生命能夠持續發光,因為積蓄永生不滅的智慧。
《戀戀阿滿姐》述說著一個客家阿嬤的故事,本書從家族的眼光出發,刻畫阿滿姐多姿多采的一生。書前面的幾篇序文都是家族成員抒發各自的感想,從這些序文中更加認識這位客家阿嬤──阿滿姐。據陪侍的佣人告知,阿滿姐年齡雖近百歲,每天愛哼唱的歌曲卻有三大類:最早期的客家民歌(小時候自然就會的)、日本歌謠(學生、年輕時候所接觸的,甚至還有進行曲之類的軍歌)、京戲(光復後流行一時的休閒活動),足以看到阿滿姐所經歷的大時代的痕跡(當然包括了苗栗大地震、二次大戰、二二八事件等苦難的記憶)。儘管經歷這麼多磨難,阿滿姐未被打倒,總是以微笑去應對接踵而至的人生考驗名作家方梓就把客家阿嬤的微笑人生撰文登載在《自由時報》副刊上(篇名〈笑門福來〉),沒想到另一齣的《海角七號》就在苗栗上演,情節之精采絕不輸恆春那一檔,讀者若想得知詳情,就請參閱吳老的哥哥曾光雄先生所撰寫的序文一。除了這篇〈遲到六十年的愛慕--暗戀滿妹桑〉的真情吐露外,亦可看到多位子孫為客家阿嬤設想的貼心孝意與巧思孝行。就拿吳老來說,自己也不小歲數,家住台北東湖,只要人在台灣未遠遊,每個禮拜一定會到老家去探望老媽,陪其聊天、逗其歡笑。(一幅老萊子的意想油然而生)本書是一本典型的庶民傳記,描述著一位平凡阿嬤不平凡的人生、一個小人物在家族眼中的偉大,但她不是超級阿嬤,而是一個有血有淚活生生的人。不只述說她的好,且也細數一些她的不足之處,願以真實的筆調去彰顯這位人瑞的可貴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