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難」的三年前,北宋社會鋪天蓋地在宣揚一場盛世, 人們普遍相信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國力富強,經濟繁榮; 但是,從盛世到亡國,只要三年半! 只因宋徽宗想「收復」從來不屬於宋國的土地: 「燕雲十六州」 ◎北宋經濟、文化高度發展的寬容年代 雖然由五代晉高祖石敬瑭於天福三年(938年)割讓給遼國的燕雲十六州,在宋國建國之後,仍然牢牢由遼國掌控。但是在宋遼簽訂「澶淵之盟」(1104年)之後,兩國維持了百年和平,宋國的經濟因此得以高速發展,文化燦爛繁盛。老百姓不會擔心自己受窮,官員即使當面和皇帝頂嘴,也不會受到懲罰,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寬容年代」。 ◎「聯金滅遼」,毀滅宋帝國的錯誤戰略 和平相處不好嗎?經過了上百年的和平,當年英勇的契丹國家已經衰落,於是,一場收復燕雲十六州的策劃就上演了。宋徽宗重和元年(1118年),眼見金軍可擊敗遼軍,宋國於是派遣使者與金國簽訂「海上之盟」,欲「聯金滅遼」,卻在進攻過程暴露了宋國不善戰的弱點。幾年戰爭之後,宣和五年(1123年),宋徽宗終於取得了燕山以南的幽州,國土達到宋國建立以來的極致。隨後卻在財政、外交、軍事犯下一連串的錯誤。 攻遼過程中,原本宋國朝廷期望,燕京的漢人會列隊歡迎,但當地人卻說:「你們總是說燕京父老都在懷念大宋,殊不知自從契丹獲得了燕雲十六州,已經過去了近兩百年,燕京父老對遼國難道沒有感情?」 ◎「靖康之難」為何發生? 因為宋國屢次失信違約,提供了金國出兵的理由,引來金軍兩次圍攻汴京,搜刮每戶人家錢財、掏空宋國皇宮珍寶。靖康二年(1127年),徽宗、欽宗及數千宗室、后妃、宮人被擄至北方,即使僥倖未死,也終生沒有南歸,而這一切,竟都要從宋徽宗最得意的庭園「艮嶽」談起…… 透過宋、遼、金三方的完整歷史細節,發掘錯誤決策的多元成因。 從一部帝國衰亡史,學會在複雜環境中做出正確決策。 *隨書附贈:【汴京城簡圖】、【遼金北方形勢圖】、【宋金交戰形勢圖】 *附錄:【宋遼金外交戰爭大事記】 得獎榮譽 《出版人雜誌》「2019書業年度評選‧年度圖書」獎
現代明史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吳晗 三十年嘔心瀝血 明史研究的經典之作 本書作者吳晗,中國著名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家。曾與毛澤東多次來回討論《朱元璋傳》,三易其稿。文化大革命期間,吳晗因其劇作《海瑞罷官》招來全面批鬥與迫害,代表作《朱元璋傳》,因其借古諷今的寫作手法,亦難逃其罪…… 對朱元璋的批判,就是對專制獨裁的批判 「專制獨裁的君主,用以維持和鞏固皇權的兩套法寶,一是軍隊,二是官僚機構。用武力鎮壓,用公文統治,皇權假如是車子,軍隊和官僚便是兩個車輪,缺一不可。」——吳晗 朱元璋收復了淪陷於外族四百多年的疆域,建立了漢族自主的大帝國。他是大明帝國的主人,幾十個屬國和藩國的共主,被後代人稱為「民族英雄」,也是有史以來權力最大、地位最高、專制獨裁、缺乏人性的大皇帝。 ◎史上起點最低的皇帝 元順帝至正四年(1344),安徽淮河流域,旱災、蝗災、瘟疫爆發,17歲的農家少年朱元璋,家破人亡,為了混口飯吃,出家當了和尚,每天掃地上香、燒飯洗衣,還經常受老和尚的氣,不久淪為乞丐…… ◎從乞丐到皇帝,只用了 15 年的時間 25歲投入郭子興麾下,從小兵直至元帥,四處打仗、南征北伐。41歲登基稱帝,為真正意義上的布衣皇帝。開創大明王朝,此後獨掌政權30年,史稱「洪武之治」,深刻改寫歷史走向,影響綿延至今。 ◎新官僚,鞏皇權 成為帝王後他勤政愛民,而治吏的手段卻極其酷烈:廢丞相,文字獄,錦衣衛,把持皇權。其出色的軍事謀略與政治手段全靠自己領悟,讓整個官僚階層噤若寒蟬,影響了明清五百餘年的政治文化。 現代明史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吳晗,三十年嘔心瀝血之作。吳晗用翔實的考據、生動的筆觸,刻畫了朱元璋從乞丐到皇帝、從「文盲」到「一國之主」跌宕起伏的一生。本書以一九四九年版本為底稿,尚未受毛澤東影響,註解詳盡,是至今明史研究的必讀書目,也是吳晗的代表作品。
在唐朝,官場是古代文人的職場, 皇帝就是他們唯一的老闆, 為何李白淒淒慘慘,竟然「萬言不值一杯水」, 白居易卻開開心心,可以「睡到午時歡到夜」? 多愁善感的詩人,將其一生的辛酸血淚 化成詩句告訴我們,職場生存的訣竅── 【21位唐代詩人官場生死鬥】 白居易(正二品)、賀知章(正三品)、高適(正三品)、劉禹錫(正三品) 元稹(正三品)、杜牧(從三品)、韓愈(從三品)、岑參(正四品) 王維(正四品下)、柳宗元(正四品下)、李商隱(正六品上)、杜甫(從六品) 溫庭筠(從六品)、楊炯(正七品)、王勃(從七品)、駱賓王(從七品) 陳子昂(從八品)、王昌齡(正九品)、盧照鄰(從九品) 李白(翰林供奉,無品級)、孟浩然(終身白衣) *上列詩人按生涯最高官位排序,無關人品高低及作品好壞 *特別收錄:每位詩人的完整仕途+人脈關係圖 讓暢銷書《四時花令》作者石繼航用現代詼諧的口吻,搭配詩人作品,一一還原21位唐代大詩人求職記,道出千古不變的職場求生辛酸。 ◎詩人如何寫求職信? 李白「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即使被譽為「詩仙」,求官時也要先把權貴捧上天呢!他一生都想報效朝廷,卻至少寫過三次「功成拂衣去」,到底誰能讓他「功成」之後再「身退」呢? 杜甫求職時先自誇「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但也接著說「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如果你不推薦我,我就要像白鷗一樣退隱江湖了…… ◎工作太多吃不消,唐朝官員也受不了沒休假 唐朝按規矩,一般是辦公一上午,下午就沒事了,但這裡政務繁忙,白居易幾乎沒有「休閒」時間了,因此抱怨「清旦方堆案,黃昏始退公,可憐朝暮景,銷在兩衙中」。其實我們現在看,從早工作到黃昏,哪有什麼好抱怨的? 韓愈的新工作也要早出晚歸,新員工不敢抱怨。後來終於受不了,悲憤地寫信給老闆表示自己快抓狂了:「人各有能有不能……抑而行之,必發狂疾。」 ◎同事是工作狂 劉禹錫每天看公文,光是糊信函的封口,就要用一斗漿糊,工作量可想而知。而且他屢敗屢戰,有話直說,好不容易從貶謫外放之地回到京城,馬上寫「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嘲笑朝廷中人都是他離開之後才升官的新人,然後就再次被貶…… ◎跟錯老闆 李白人生賭得最大的一把,就是站在皇帝的對立面,去投靠永王!宋代朱熹都忍不住說:「李白見永王璘反,便慫恿之,詩人沒有頭腦至於此。」 ◎隨遇而安,才是職場正道 白居易很早就看穿職場,不管擔任什麼職位都開心接受。從八品上左拾遺時說,像杜甫和陳子昂那麼厲害「尚無過斯位」,最高也只到這個職位。當江州司馬時說,當刺史太累,還是當個小官好:「惟司馬綽綽,可以從容於山水詩酒間。」 【沒有背景怎麼辦──】 謹記謹記,如果你的家世背景不夠硬,你還有最後一個方法:活下去,而且活得比誰都久,最後的勝利一定是你的! ◎唐玄宗見七十九歲的賀知章老爺爺還活得挺有精神,於是封他為太子賓客,這是太子侍從中地位最高的官。 ◎最恨劉禹錫的唐憲宗死了,他終於當上夔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