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記述了兩千餘位宋元學者思想、生平,有安定、泰山、高平、伊川、晦翁、水心等九十一個學案。由黃宗羲始作、其子續作,全祖望補訂。
隋朝史學家李百藥撰,記載上起北魏分裂前十年左右,接續北魏分裂、東魏立國、北齊取代東魏,下迄北齊亡國,前後約五十餘年史實,而以記北齊歷史為主。 本書特色 1.隋朝史學家李百藥撰,前後約五十餘年北齊史實。 2.內容記載上起北魏分裂前十年左右,接續北魏分裂、東魏立國、北齊取代東魏,下迄北齊亡國。
唐令狐德棻主編,本書記載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的紀傳體史書。對於東魏、北齊、梁與陳等四朝帝位更迭等重大史事皆詳加載明,反映了當時中國歷史發展的大勢及紛繁的歷史事件。
本書由何聯奎先生摯友黃文山、衛惠林發起編印出版,收錄許多重要論文,包含中國民族學、社會學、古物學、博物館學,以及中國銅器文化與禮俗等中華文化的研究成果,不但是一代學者的成就紀錄,更有承先啟後之用。(註、何聯奎1903—1977年,字子星,留學法國巴黎大學,後赴英國倫敦從事民族學、社會學研究。1949年來臺,先後任行政院副秘書長、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著有《中國禮俗研究》、《民族文化研究》、《中國社會研究》、《臺灣風土志》等。) 本書特色 1. 本書收錄何聯奎先生重要論文,包含中國民族學、社會學、古物學、博物館學,以及中國銅器文化與禮俗等中華文化的研究成果,不但是一代學者的成就紀錄,更有承先啟後之用。
由西晉陳壽所著,記載三國時代歷史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六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本書特色 1. 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由南朝劉宋時的范曄著,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本書成於唐貞觀22年(西元648年),二十四史之一,所載歷史上起三國時期下至東劉裕廢晉帝自立以宋代晉止。該書同時還以「載記」形式記述十六國政權的狀況,今存一百三十卷。 本書特色 1. 二十四史之一,記載的歷史上起三國時期司馬懿早年,下至東晉恭帝元熙二年劉裕廢晉帝自立,以宋代晉。
本書為東漢史紀傳體史書,由南朝劉宋時的范曄著,記載了東漢光武帝(西元25年)至漢獻帝禪讓(西元220年)間195年的歷史。在三國以前,其與《東觀漢記》、《史記》合稱「三史」,唐代以後漸以本書取代《東觀漢記》。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本書特色 1. 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由南朝劉宋時的范曄著,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本書為二十四史之一,由南朝梁沈約等人所著,記載了南朝劉宋政權60年(420-479年)的史事,共計一百卷。 本書特色 1. 本書為二十四史之一,由南朝梁沈約等人所著,記載了南朝劉宋政權60年(420-479年)的史事,共計一百卷。
本書此為紀傳體史書,內容記載了西元四世紀末至六世紀中葉的北魏王朝的歷史,共計114卷。 本書特色 1. 本書此為紀傳體史書,內容記載了西元四世紀末至六世紀中葉的北魏王朝的歷史,共計114卷。
本書成書於1966年,正值莎士比亞400年誕辰。以英國為首,全世界都舉辦了各種活動來慶祝。國立編譯館與中華書局集結多位文學家為莎士比亞撰文,除主編梁實秋,還有李啟純、李曼瑰、劉錫炳、吳奚真、蔣紹成、陳紀瀅、胡百華、金開鑫,包含莎士比亞生平、宗教觀、戲劇、著作翻譯等共十三篇,以共襄盛舉。 本書特色 1. 本書集結多位文學家為莎士比亞400年誕辰撰文,成書於1966年。 2. 包含莎士比亞生平、宗教觀、戲劇、著作翻譯等共十三篇原創或翻譯作品。
《烏托邦》(Utopia)是托馬斯·摩爾以拉丁語寫成的一部書,該書全名為「關於最完美的國家制度和烏托邦新島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書」,於1516年出版。托馬斯·摩爾的烏托邦是一個完全理性的共和國,在這個國家裡所有的財產都是共有的,在戰爭時期它寧可僱傭臨近好戰國家的僱傭兵(「塞波雷德人」),而不役使自己的公民;這個國家的宗教信仰是自由的,婦女亦可以擔任神職人員,男性神職人員也可以結婚,這些設想明顯違背了他所信仰的天主教,推估這部小說可能受到耶穌會的影響。廣義的烏托邦可以是理想的或實際的,但一般來說這個詞更強調樂觀的、理想的和不可能的完美事物。 本書特色 1. 《烏托邦》(Utopia)是托馬斯·摩爾以拉丁語寫成的一部書,該書全名為「關於最完美的國家制度和烏托邦新島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書」。 2. 本書於1516年用拉丁文寫成,對以後社會主義思想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唐朝李延壽撰。紀傳體,共一百卷,上起北魏下迄隋,記北朝北魏、西魏、東魏、北周、北齊及隋六代二百三十三年史事。繼承父親李大師未完成的事業。 本書特色 1. 本書是紀傳體,共八十卷,紀錄北朝北魏、西魏、東魏、北周、北齊及隋六代二百三十三年史事。 2. 唐朝歷史學家李延壽撰,繼承父親李大師未完成的事業。 3. 版本:中華書局據英殿本校刊
唐朝李延壽撰。紀傳體,共八十卷,上起劉宋下迄南陳。記南朝宋、南齊、南梁、陳四國一百七十年南朝歷史。 本書特色 1. 本書是紀傳體,共八十卷,紀錄南朝宋、南齊、南梁、陳四國一百七十年南朝歷史。 2. 唐歷史學家李延壽撰。 3. 版本:中華書局據武英殿本校刊
唐魏徵等撰,記載隋文帝開皇元年至隋恭帝義寧二年共三十八年歷史。 本書特色 1. 記載隋文帝開皇元年至隋恭帝義寧二年共三十八年歷史。 2. 唐知名政治家唐魏徵等撰。 3. 版本:中華書局據武英殿本校刊
記載唐高祖至唐哀帝史事,深具保存史料價值,記錄了大量的中國少數民族的史料,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的史跡,以及突厥、回紇、吐蕃、契丹等多民族的歷史。 本書特色 1. 本書記載唐高祖至唐哀帝史事,深具保存史料價值,記錄了大量的中國少數民族的史料。 2. 包含突厥、回紇、吐蕃、契丹等多民族的歷史。 3. 後晉政治家、後唐太常博士及翰林學士劉昫編著。 4. 版本:中華書局據武英殿本校刊
北宋歐陽修、宋祁、范鎮、呂夏卿等合撰,是記載唐朝歷史的紀傳體史書。 本書特色 1. 本書是記載唐朝歷史的紀傳體史書。 2. 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歐陽修與宋祁、范鎮、呂夏卿等合撰。 3. 版本:上海中華書局據武英殿本校刊
北宋薛居正等撰。原名《梁唐晉漢周書》,概稱《五代史》,是由宋太祖詔令編纂的官修史書。 本書特色 1. 本書原名《梁唐晉漢周書》,概稱《五代史》,是由宋太祖詔令編纂的官修史書。 2. 北宋名臣、史學家薛居正等撰。 3. 版本:上海中華書局據武英殿本校刊
明宋濂等奉明太祖之命編撰的紀傳體史書,共二百一十卷,記述了從蒙古族興起到元朝建立再到元朝北逃蒙古高原的歷史,二十四史之一。 本書特色 1. 明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宋濂等奉明太祖之命編撰的紀傳體史書。 2. 全書共二百一十卷,記述從蒙古族興起到元朝建立再到元朝北逃蒙古高原的歷史,二十四史之一。 3. 版本:中華書局據武英殿本校刊。
元帝國官員脫脫等撰之紀傳體金代史,共135卷,記述了從女真族的興起到金朝建立和滅亡。 本書特色 1. 元帝國官員脫脫等撰之紀傳體金代史。 2. 全書共135卷,記述了從女真族的興起到金朝建立和滅亡。 3. 版本:上海中華書局據武英殿本校刊。
二十四史之一,於元末至正三年由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後主持修撰,《宋史》與《遼史》、《金史》同時修撰,為二十四史中篇帙最為浩繁的史書。本書特色1. 二十四史之一,於元末至正三年由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後主持修撰。2. 宋史與遼史、金史同時修撰,為二十四史中篇帙最為浩繁的史書。3. 版本:中華書局據武英殿本校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