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歷史 類別 ,共計7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電子書】東瀛散記

劉纕英  著
八方文化  出版
2016/11/01 出版

2016年是劉纕英女士逝世四十周年,本書收集她二十九篇有關日本文化及她在東京留學時生活經歷的文章出版成書以資紀念。這些文章都曾在《南洋商報》商餘版刊登,當時劉纕英受到商報的編輯、已故的連士升先生之邀而撰寫。本書還附上二十世紀初兩位著名日本作家森歐外與佐藤春夫的生平及對他們重要著作的評述,也都曾經在《南洋商報》上發表。

8 特價20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星洲星光:現代旅人手記

章星紅  著
八方文化  出版
2016/11/01 出版

南來文化人與這個南洋小島,有過一段怎樣的生命交集因緣? 在新加坡這個現代都會,還有哪些幾為人們遺忘的文化歷史“秘密”? 一本本半世紀前“香港出版”的華文書刊和課本,又如何牽動了一場兩地文化風雲? 這本文化研究文集,是作者借著文化研究視角,親自寫下的現場面訪、走訪手記,透過新加坡的文人、地物、事體三個面向,記錄了本地歷史變遷,細細梳攏編織一段正逐漸離散的文化記憶。 全書分為三卷。卷一為“人物研究”,是作者對不同時期南來文化人的足跡研究,他們依次有書業先驅張元濟、畫家張汝器、作家劉以鬯、女畫家張荔英、歷史學者許雲樵、醫生兼作家韓素音等。卷二“城市行腳圖”,作者循著文化研究之路,逐一拾綴和尋找較少有人留意的歷史文化線索。卷三“禁書令下‘星洲—香江’書緣紀實”,對當年本地兩家書局北上香港開拓新書源的一段“雙城故事”作了深入追述。最為難能可貴的是,作者訪問到當年這段書業歷史的參與人,為兩地戰後文化史留下了珍貴見證。

8 特價33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新加坡華社50年

潘國駒編  著
八方文化  出版
2016/08/01 出版

本書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回顧了主要的華社組織以及它們在過去50年做出的貢獻。這些華社組織包括,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新加坡華社自助理事會和華裔館。此外這一部分也介紹了華社的其他社會俱樂部和慈善機構。  第二部分主要關注新加坡第一個50年裡涉及華社的一些重要社會問題。這部分的文章高屋建瓴地審視了華文華語的發展變化,來自中國的新移民的融入進程,以及華族宗教影響。這些課題一直在華族社群中有著廣泛的熱議。第三部分聚焦共和國成立後的華族藝術發展。最後的部分一方面探究了新加坡華社與中國的聯繫互動,另一方面也考察了新加坡和本區域其他華社的聯繫。這些文章會説明我們基本瞭解和認識華族社群在第一個50年國家建成中的重要作用。這本書是對新加坡華社的獻禮。 英文版由馮清蓮女士主編,是她的多方聯絡才能使眾多傑出的人物在這本金禧獻禮中分享他們的知識和熱忱。沒有她的努力,這本書將無法成形。本書英文版出版後,收到廣為好評,所以我們把它翻譯成中文,華文讀者同樣也會從中受益。英文版發佈會上,建國元勳、前內閣部長王邦文先生作為嘉賓到場致辭,他的發言非常精彩。所以,中文版也把這個致辭收錄進來。

8 特價31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黃麗松在南大與港大

潘國駒編  著
八方文化  出版
2016/03/01 出版

黃麗松博士(1920-2015)是著名化學家,教育家。黃麗松先生1920年於汕頭出生,1923年隨父親黃映然遷居香港。1944年赴英國牛津大學深造,師隨羅賓森爵士,在1947年獲頒博士學位,後再往芝加哥大學追隨卡拉士教授從事博士後研究,之後又再跟布洛克教授從事膽固醇的生物合成研究。1951年黃博士應聘往馬來亞大學任教化學,後晉升為研究教授及理學院院長,至1969年出任新加坡南洋大學校長,為提升南洋大學的國際地位貢獻良多。1972年至1986年任香港大學校長,長達十四年。黃博士黃麗松教授在新加坡南洋大學和香港大學期間的貢獻。作者包括了王賡武教授、潘國駒教授、徐立之教授、鄭奮興教授、李元瑾教授、莊永康先生、程介明先生等知名學者和帶領港大迎接種種挑戰,在多方面開創先河,成就空前。本書主要介紹了作家。在這些名家的筆下,看到了“東方君子兼西方紳士”黃麗松豐富多彩的一生。黃麗松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教育事業,香港忘不了他,新加坡同樣應該記住他,南洋大學的師生更應該緬懷他。

8 特價18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中國民族關係散論

韓孝榮  著
八方文化  出版
2015/09/01 出版

本書輯錄了作者近年來對於中國民族和民族關係的一些觀察和思考,兼具學術性和可讀性。組成全書的三十二篇文章既相對獨立,又互相關聯。本書雖然主要討論二十世紀以來中國民族和民族關係的方方面面,但也涉及到古代和未來的民族關係,並且對於中國和其他一些國家有所比較。作者雖然身為漢族,但能夠超越狹隘的漢族主義或大漢族主義的立場,而以一個中國公民的資格發表意見。作者在引言里?道:“希望自己能夠走出官方理論和政策的限制,而試圖以一個獨立觀察者的身份來探討民族關係的方方面面。我雖然一直身處學術界,但我其實很希望自己能夠擺脫象牙塔式的思維方式和寫作風格,能夠為大眾而不只是幾個學術界同仁寫作。”

8 特價288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學者談李光耀

八方文化  出版
2015/09/01 出版

這本《學者談李光耀》的最大特色就是從“學者”的視角,來評說李光耀先生。書裡的“學者”定義是廣義的,包括了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就範圍來說,不僅有新加坡學者,包括王賡武、鄭永年等,也有中國、美國、香港地區的學者,譬如余英時、林行止、蔡定劍等。各家所持觀點不盡相同,本書鼓勵自由的學術風氣,不為尊者諱,客觀評說李光耀先生的一生:有的三言兩語、畫龍點睛;有的洋洋灑灑、長篇大論。讀了這本書,希望讀者對李光耀先生、對新加坡有一個較全面的認識。

8 特價288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跨域研究客家文化

八方文化  出版
2015/08/01 出版

何謂跨域研究?如何以跨域研究的方法瞭解客家文化? 本書作者群以具體的案例實踐跨域研究客家文化,尤其是新加坡客家文化。 全書共分四輯。第一輯“文化空間與展示客家”涉及不同地域的文化空間的比較,或從博物館和文物館、或從客家圍龍屋、或從各地虎豹別墅的比較,討論客家文化如何被呈現和展演。第二輯“文化符號與唱寫客家”則討論客家山歌創作的在地化和傳播的跨域化,也討論客家意識或泛華人意識如何在文學作品中展現,以及客家文化如何透過會館的刊物來傳承。第三輯“風水文化與客家意識”分析新加坡客家人是如何在利用和設計風水的過程中既實踐又變通傳統,也討論客家廟堂網路如何構建跨國社會空間,以及論析權力結構中的博弈與互動對新加坡客家意識的影響。第四輯“客家氏族與行業文化”則分別討論新加坡客家姓氏組織的發展模式和特點,以及早期客家人經營的白鐵業的興衰。 本書由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新加坡茶陽(大埔)會館和八方文化創作室聯合出版。

8 特價36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