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歷史 類別 ,共計3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遠征與抵抗,東亞百年棋局:沙塵裡的國書,海潮間的戰歌,一部帝國邊疆實錄

宋毅  著
千華駐  出版
2025/10/01 出版

帝國的榮光,不只寫在疆土上,更深植歷朝的血脈與記憶從西域沙漠到白江海口,這是一部戰爭與文明交會的史詩▎帝國開端的試煉  從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始,中原王朝第一次將視野放到遙遠的西方世界。這不僅是對未知疆土的探索,更是國運的賭注。與匈奴的拉鋸、對樓蘭的斬擊、汗血寶馬的爭奪,每一步都伴隨著艱辛與流血。然而,正是這些冒險與挑戰,奠定了「犯我者雖遠必誅」的帝國氣魄,也打開了東西方文明交流的第一道大門。▎大唐的崛起與草原的對抗  隋唐更替之際,中國面臨四面環伺的局勢:突厥的南侵、內部的反覆動盪,以及草原帝國的挑戰。李淵太原起兵,既要「攘外安內」,也要面對草原強敵的挑釁。從高昌的覆亡到西突厥的多次交鋒,唐帝國逐步展現強勢反擊的姿態,培養出一代「第一軍神」,也讓東亞格局重新洗牌。這是從守勢到攻勢的關鍵轉折。▎聖僧與外交的交織  玄奘西行並非單純的取經之旅,而是一次跨文明的政治與文化交流。面對戒日王朝的雄風、印度次大陸的多元政權,他以智慧化解衝突,也曾見證血腥的國與國角力。從「聖僧」到「外交官」,他在印度的威望甚至震懾諸王,成為大唐文化實力的象徵。透過這段旅程,中印之間的交流達到前所未有的深度。▎西域爭霸與血色戰場  唐朝經營西域的野心,最終與阿拉伯世界碰撞於怛羅斯。高仙芝率軍遠征,名馬雲集、將士尚武,卻在異域戰場陷入血戰。戰亂揭開序幕,不僅是帝國間的爭鋒,更是東西文化的交錯。即便以馬革裹屍為代價,大唐依舊堅守西域,展現出堅韌與雄心。然而,大食反攻之後,歷史逐步翻篇,留下千古忠烈與遺憾。▎東亞的宿命對決  在東北亞,漢唐與高麗、日本的糾葛延續數百年。從朱蒙建國到三征高麗,從白袍薛仁貴到白江口海戰,中日韓之間形成了撲朔迷離的戰局。這些戰爭不僅是疆土的爭奪,更是文明自信與權力意志的比拼。最終,高麗覆滅,日本遠征夢碎,而大明時期的倭寇亂世更讓東亞沉浸在三百年的烽火之中。這是一場跨世紀的角力,定義了東亞格局的走向。〔本書特色〕從張騫通西域到唐朝血戰怛羅斯,中原帝國以驚心動魄的征戰拓展版圖,也以文化與外交深深影響周邊。玄奘西行成就文明交流,高仙芝遠征見證榮光與悲壯;東北亞的鏖戰與白江口的激烈對決,更揭示中日韓之間百年糾葛。這是一部貫穿西域草原與海上戰場的歷史長卷,描繪大國的雄心、將士的血性與文明的交會。

79 特價49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華年輪:從立春到大寒

三耳秀才  著
千華駐  出版
2025/09/24 出版

春華秋實,寒來暑往,節氣自有天地文章隨風聽蟬,伴月賞荷,古意流轉入人心  在時光的年輪裡,二十四節氣不只是曆法的刻度,更是華人生活與心靈的依歸。  本書以現代生活的反省為起點,懷抱敬畏之心,重新書寫古老的節氣智慧。透過文字與繪畫的雙重表現,它讓讀者不僅理解節氣的文化意涵,更能在今日的日常中感受到傳統的溫度與厚度。  文字部分以節氣為骨架,鋪展出文化與民俗的肌理。  從立夏的田野,到秋分的月明,再到冬至的祭祀,每一個節氣都承載著古代百姓的生活方式與信念,也折射出現代人仍在追尋的心靈安頓。作者以感悟的筆觸,將古今生活對話,讓青梅煮酒、賞荷聽蟬、吹涼觀月、餃子飄香,這些古老的節令活動在今天依舊鮮活。全書不流於枯燥的科普,而是將知識轉化為溫潤的故事,將習俗化為可感的風景。  繪畫部分則以藝術之美呼應節氣之韻。  每個節氣都配有一幅中國畫,將自然景象與人文情懷熔於筆墨之間,清新而典雅。與此同時,書中還編入二十四節氣古體詩,以書法展現文人情志,讓文字、畫作與詩句相互輝映,構成一幅幅流動的時光圖景。讀者在翻閱之間,不僅見到自然四時的流轉,更能體會到文化的延續與精神的沉澱。  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僅是科普,更是生活的再發現。  它將節氣從曆書的抽象標記,轉化為與現代人息息相關的生活感悟。無論是提醒我們順應四時養生,還是讓我們在繁忙中記起春耕秋收的節奏,本書都試圖讓傳統智慧重新進入當下,成為一種生活哲學。  最終,這是一部引領讀者重新與四時天地對話的書。  二十四節氣不僅連結著自然的脈動,更牽動著世世代代的情感。透過這本書,讀者能在古今交錯的文字與畫作中,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厚重與柔韌,明白什麼是「讓時光行走在圓滿的路上」。〔本書特色〕節氣,不只是時間的刻度,更是生活的呼吸。本書以二十四節氣為軸,將古代的田園耕作、民俗禮儀與現代的生活感悟相結合,讓讀者在文字與畫作間,看見四時流轉的智慧與美感。透過細膩的散文筆觸與詩意的中國畫,本書不僅普及節氣知識,更邀請人們重新體會順應自然、敬畏天地的生活方式。

79 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鄉聞泰山

千華駐  出版
2021/09/15 出版

跟隨鄉野傳奇 揭開五嶽之首──泰山的神祕面紗 [呂洞賓的修仙地] 在泰山王母池的東邊有一座石橋,名喚「八仙橋」。在橋的東頭一拐彎,有一個天然形成的山洞,名叫「呂祖洞」,據說是純陽真人呂洞賓曾經修練過的地方。 呂洞賓可是玉皇大帝親封的八仙之一,風流倜儻,絕對是當年神仙中的高富帥,民間就有他「江淮斬蛟」、「岳陽弄鶴」、「客店醉酒」等傳說…… [聶政復仇刺韓王] 話說在戰國時代,韓國有個人叫聶政。他的父親是一個有名的鐵匠,刀槍劍戟、盾牌鎧甲無所不鑄。 聶政父親死的時候,他的母親才懷孕五六個月;到了十七歲,聶母眼見自己的兒子已經長大成人,便把丈夫死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聶政,說:「聽說在泰山大觀峰上有個桃花洞,洞裡住著一位隱者,精於音律,擅長古琴,我看你還是先去找他,學會琴藝方能靠近韓王,到那時再下手也不遲!」 聶政望著歷盡滄桑的母親,深深地點了點頭…… [乾隆尋得木魚石] 雍正皇帝經歷了九子奪嫡最終繼承了皇位,他深知皇位爭奪的殘酷,最後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把皇子們召集在一起,對他的兒子們說:「你們去給朕尋找一種會唱歌的石頭,誰能找到,我就把皇位傳給誰。」 那最後乾隆帝弘曆是怎麼找到的呢?其實也是很偶然。乾隆皇帝喜歡下江南,還經常去山東,而他又尤其喜歡拜訪泰山……

9 特價33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