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中國 書系 ,共計9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亞聖 孟子傳

孟祥才  著
文經閣  出版
2017/01/18 出版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是中國思想史尤其是儒學史上的巨擘。如果說因為有了孔子而促成儒學誕生,那麼,應該說因為有了孟子而使儒學立下更牢固的根基。再進一步說,因為有了荀子而使儒學成為深固不搖的參天大樹。他們是使中國儒學在世界思想文化史上永遠巍然挺立的鼎足而三的無可替代的偉大人物。因為他們創造了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元典,為中華民族構築了具有永恆魅力的精神家園,從而使中華文明佔領了與世界任何文明都能進行對話的制高點。 孟子反對一切不義之戰,怒斥「春秋無義戰」,力主「善戰者服上刑」,大倡「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使「正義必勝」的理念深入人心,從而在很大程度上鑄就了我國傳統文化的戰爭觀,使熱愛和平、崇尚正義成為中華民族的光輝旗幟。 孟子將孔子「仁」的理念發揚光大為「仁政」理想,豐富和發展了自周公、孔子以來「以民為本」的和諧社會的理論。要求建立一個君仁、臣忠、民富、國強、取民有制、使民以時的老有所養、少有所教、壯有所為、人人各得其所的和諧社會。在這個社會裡,君王「率己正人」,官吏清正廉明,百姓遵紀守法,一切都在既定的規章中有序運行。「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德治」和「法治」得到完美的結合。這一充滿人文主義、人道主義的美好政治和社會理想,成為後世中國所有志士仁人矢志追求的目標,長期激勵和鼓舞中國人民為實現這一目標進行著不倦的奮鬥。 孟子發揚儒家重視教育事業的優良傳統,情繫教育,忠誠教育,終生從事教育,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為人生最大樂事。由於儒家和其他各學派的身體力行,使中國形成了長期重視和發展教育的恆久傳統。由國家、社會和家庭組成的教育網絡,即使在烽火連天的動亂歲月也沒有中斷運行,從而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透過教育得到傳承和發展,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歷史和文化得以長期延續的文明古國之一。 孟子強調每一個人,尤其是社會上的仁人君子,必須承擔起對國家、民族和社會的責任,以「當今之世,捨我其誰」的氣概,「平治天下」,安定民生。他一生風塵僕僕於列國的王廷,周旋於國君和權臣之間,不遺餘力地推行自己的仁政理想,雖四處碰壁而不悔,知其不可而勉力躬行,期望澄清天下,救民水火。他以自己一生的言行樹立了一個為民救世的典範,詮釋著永不言敗的責任意識。此後,以天下為己任的國家民族觀念和責任擔當意識,就成為中國絕大多數知識分子責無旁貸的人生理念。 孟子一生推尊和弘揚「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價值理想,鼓吹「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追求遺世獨立、行我心之所善的仁人君子品格。為此,他要求人們一生不倦地學習知識,刻苦地修養品德,「養浩然之氣」,踐行仁、義、禮、智、信的道德理想,將人性中的善端發揮到極致,以達到與天地同流、參天地之化育的「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孟子是中國歷代各種著作中提及頻率最高的人物之一,僅收錄《四庫全書》的著作中,就有一萬五千卷左右出現他的名字。《孟子》一書,也譯成拉丁、英、日、德、法、俄、意、朝、越……等數十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傳播。他顯然是屈指可數的世界頂尖級的偉人,為我們民族贏得了巨大的榮耀。 【孟子名言】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父子有親,君臣有交,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天下之本,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禮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為君之道,以教令為先,誅罰為後 吾善養浩然之氣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聖神皇帝武媚娘傳奇

秦漢唐  著
文經閣  出版
2015/03/31 出版

武則天——武媚娘是一位什麼樣的人? 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真正的女皇。 她死後在乾陵立了一塊中國唯一的無字大碑。 她又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能與皇帝合葬的女人。   她所佔的「唯一」實在太多,在無數傑出的古代女性當中,在數不清的爭權稱制的帝妃皇后當中,能佔得到一個「唯一」的,就已很了不起,而武則天卻在許多方面都「創下了歷史記錄」。   如果把中國的歷史比作一場群雄逐鹿的運動會的話,那麼,武則天不僅囊括了女子項目的絕大多數金牌,連男子項目的一些獎牌,她也當仁不讓地摘走了!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武則天可謂華夏第一號超級辣妹、辣媽。她令當世多少人冷眼以對,又令後世多少人怒目而視。然而在她執政近半個世紀,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歷史功績,昭昭於世。   當初,《書經》中嚴禁「牝雞司晨」的觀念遍佈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這句話如同金科玉律一樣,神聖不可侵犯。然而武則天以一生的鬥爭與成就,向整個時代和整個世界證明:男人能做到的,女人一樣能做到,並且比男人做得更出色!   可見她的駕術馭人智慧是經得住時間考驗的、值得後人研究的;其借位集權、因人而異、進退自如、除舊創新等等各大韜略,是值得後人研究、借鑑的。   人們都說:女人是一種靠感情而生活的動物。筆者的感受的確如此,一個女人的生命中倘若失去了情感,那她將依靠什麼存活下去?   然而為了基業,毅然放棄感情,她將會怎樣?唯一正確的回答是「勢不可擋」。人都說:一個女人有了仇恨,她可以扳倒十個男人。   那麼一個沒有了感情的女人她將可以扳倒多少個男人?   答案是:無數。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大明帝王師:劉伯溫

秦漢唐  著
文經閣  出版
2014/03/12 出版

智比諸葛亮;謀似姜太公:籌若張子房   他是那個時代最頂尖的智者,無論是陳友諒的無敵艦隊還是元帝國的鐵騎精銳,在他面前都只有給跪的份兒,即使放眼整個中國史的策士排行榜上,他也能輕輕鬆鬆打進前四強(另外三位是姜子牙、張良、諸葛亮,都是像神一樣的存在)。 他是一位政治家,是大明帝國的總設計師,他設計的規章制度為帝國兩百多年的有效運行打好了堅實的基礎,甚至連帝國的名字,都是他起的。 他是一個儒生,但他最擅長的卻是陰陽五行,風水占卜。他「掐指一算」,能知過去未來,他「夜觀星象」,能曉天下大勢,你若是問他是不是真的神仙轉世,他會一臉神秘,笑而不語。 他是一個文人,一個暢銷書作家,他的書長期盤踞在明初暢銷書排行榜前十強,甚至於在他過世之後依然有無數署著他名字的書出現,這些書無一例外都風靡一時,因為他的名字就是暢銷的保證。 他是一個建築師,在他的主持和統籌下,一座擁有上千年歷史的名城重新煥發出了帝王氣象。 他更是一個傳說,身前身後,留下了無數可信和傳奇的故事,這些故事直到今天依然在神州大地上流傳。 他的名字叫劉基,字伯溫,沒錯,他就是本書的主人公——劉伯溫。 劉伯溫,這個出生於1311年的巨蟹座男人,一生跌宕起伏,浮浮沉沉,輝煌時如在雲端,沉淪時摔落泥潭,雖然在民間他被視為神仙,但其實他既不逍遙,也沒有超自然能力,他所能倚仗的唯有自己過人的智慧,幾十年來小心翼翼地周旋在那個波瀾橫生的時代。 年輕的劉伯溫靠著進士學歷起家,然後被丟進了污濁的元朝基層官場,和腐爛透頂的元朝官僚周旋,在這裡,他將學會如何磨去自己的稜角,收起自己的少年心性。 然後,劉伯溫以策士的身分,被送上元帝國東南軍區的戰場,他的前方是驃悍善戰的叛軍,他的背後是居心叵測的政敵,而後者似乎比前者更可怕。在這裡,他將面對軍事和政治的雙線作戰。 接著,劉伯溫跳槽到了新公司,他的新老闆是朱元璋。剛剛辦完入職手續,他就不得不面對那個時代最強大的競爭對手:陳友諒。也就是在這場生死搏殺中,劉伯溫把自己的謀略天賦發揮到了巔峰。 之後的劉伯溫再不必親臨戰場,而是在後方以運籌帷幄的方式,與在那個時代最頂尖的武將通力合作,決勝千里之外,掃清了大明公司壟斷全國市場的一切障礙。 和平年代終於到來,劉伯溫脫下軍裝,重新走進書房,為明朝的建立出謀劃策,幾乎以一己之力,奠定了整個明王朝最基本的規章制度。 這時候的劉伯溫已經老了,但他又不得不離開書房走上朝堂,那裡是他的另一個戰場,在這個戰場上,對手不再是元朝那些腐朽的低級官吏,也不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赳赳武夫,而是和整個大明王朝最頂級的政客,最狡猾的老狐狸,以及帝國的大老闆:朱元璋——他還能微笑著面對這些人嗎? 總而言之,劉伯溫的一生,就是鬥爭的一生,與天鬥,與人鬥,與武人鬥,與文人鬥,與政客鬥,與皇帝鬥,在這些你死我活的鬥爭中,劉伯溫的智慧展現到了極致,當然,他的心力也交瘁到了極致。 在中國民間,流傳著無數劉伯溫的傳說,這些傳說非常有趣,非常精彩,傳說中的劉伯溫永遠是那麼機智瀟灑,他的敵人永遠是那麼愚蠢可笑。 然而,真正的劉伯溫絕不會那麼有趣,因為只有那個時代真正的頂尖人物,才有資格成為劉伯溫的對手,在這樣的對手面前,任誰也瀟灑不起來。 歷史永遠要比故事更加曲折,更加盪氣迴腸。相比傳說,劉伯溫的真實人生其實更加精彩,更加驚心動魄。 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講述他的故事,他的時代,他的人生,他的夢想,他的智謀,他的朋友與敵人,他的失敗與偉大——講述關於他的一切。

9 特價29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成吉思汗鐵木真

王憶城  著
文經閣  出版
2014/03/01 出版

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帝國,獲得「成吉思汗」的美譽。攻西夏,伐金國,他帶領將士橫掃鐵蹄,從貝加爾湖到地中海,足跡從未停歇,用最為原始直接的方式,在一次次征服人心的過程中開拓著自己的疆土。他所追求的,就是在不斷的征服中讓這片草原獲得另一種平衡,然而他卻不知,這種平衡形成了讓後世嘆服的疆界,更讓他成為蒙古人的驕傲。    成吉思汗的帝國寬容大度、包羅萬象,宗教在國內可以自由傳播,無論是佛教徒、景教徒,還是穆斯林都享有信教的自由;不同民族間的交流和融合在寬鬆的環境下進行,沒有民族壓迫的政策,一切都是那麼自然。    成吉思汗的大蒙古國是重商之國,商人的地位很高,很多穆斯林商人都是他的重要財政官員。著名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其著作《全球通史》中說:「由於蒙古帝國的興起,陸上貿易發生了一場大變革。歷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一個政權橫跨歐亞大陸,從波羅的海到太平洋,從西伯利亞到波斯灣。往來於這條大道的商人們說,無論白天還是黑夜,在塔那到中國的路上行走,是絕對安全的。」這個時期,貿易得到空前的發展,歐亞之間的限制被打破,這一成就即使是現今也無法企及。    成吉思汗六十五年的人生,難覓比其項背之人,就像他死後的葬身之地無人可知一樣,成吉思汗留給世界的,除了一個幅員遼闊的帝國,有太多的謎難以破解,有太多的未知等待著人們去詮釋。    成吉思汗曾說:「如果你們忘記了自己的文明、語言、文字,乃至民族,那麼我將會隨時回來懲罰你們和你們的後代的!蒙古族不拒絕世界上任何好的東西,蒙古族是多元的,要胸如千里草原!」    成吉思汗的子孫,世世代代都謹遵著他的教誨。

9 特價3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心學大師王陽明

秦漢唐  著
文經閣  出版
2013/02/05 出版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宋代大學者張載提出的儒家最高道德理想,以此來形容王陽明的一生亦不為過。王陽明出生於明朝中葉,在那個社會動盪、政治腐敗、學術委靡之時代,他懷著成為聖賢的抱負,以天下蒼生為己任,創下了令人矚目的世功和學說。王陽明生平命途多舛,屢試未中,及第之後入朝為官,在任兵部主事時,因反對劉瑾等宦官為政,被貶謫為龍場的驛丞,後來受朝廷重用,平亂屢建世功,榮封「新建伯」,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在學術思想方面,他鑽研朱熹「格物致知」的儒家思想,對「存天理、去人欲」之說產生了疑惑,認為朱子學說不是真正的聖人之學,「心學」才能解釋其中的困惑。從而轉學陸九淵的學說,隨後創立了「心學」。縱觀王陽明的生命歷程,雖然一路坎坷,但他世功顯赫,學名昭昭,成為中國歷史上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都有顯著作為的大家。學者郭沫若先生曾說:「王陽明是偉大的精神生活者,他是儒家精神的復活者。」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甚至認為,王陽明是近五百年來儒家的源頭活水。可見,王陽明在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精神的傳承和立新兩方面的重要地位。王陽明的思想流傳千古,響徹中外,不僅康有為、孫中山等人都從中受益,就連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都在其隨身攜帶的腰牌上刻寫:「一生伏首拜陽明」。王陽明的思想大致分為三個部分:心即是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心是天地萬物的主宰,心外無理,心外無物,是心學說的基本觀點。他認為人心是根本的問題,是產生善與惡的源頭。任何外在的行動,事物都是受思想支配的,一切統一於心。針對當時社會言行不一的弊病,王陽明提出了知行合一之說,糾正了朱熹先知後行的知行觀。他認為知行是不能夠相分離的,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總之,有知必有行,有行必有知。王陽明摸索的致良知的道路,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從百死千難中得來」,是「千古聖賢相傳的一點真骨血」。良知人人都有,致良知就是讓心回到「無善無惡」明潔的本真狀態,是透過主體的意識達到自我道德的修養,規範自我的行為。致良知被稱為王陽明心學的核心部分。王陽明一生堅持自度度人,成己成人的原則。從良知出發,人人皆是平等的,凡人也可以成為聖人。只要維護心為本體,做到心外無物,追求透徹的本心,胸懷灑脫、超然入聖,沒有什麼困難可言!這個思想一出世,便產生了振聾發聵的作用,打破了程朱理學的禁錮,為委靡消沉的社會灌輸了生機與活力,一時間心學佔據了當時學術的主導地位。王陽明的心學旨在呼喚人的本體意識,著重強調個體本身的價值和自我人性的修養。心學不僅對當時的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且對現在的社會也具有深刻的意義。面對越來越快節奏的生活,疲憊不堪的人們麻木地追求金錢、地位、名利。精神生活逐漸荒蕪,心靈也越發孤獨。王陽明的學說雖然不是新時代的產物,但能夠啟迪人心,為精神提供養分,這也正是編寫此書的主要用意。

9 特價18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不同於戲裡說的雍正皇帝

秦漢唐  著
文經閣  出版
2012/09/12 出版

◎雍正是如電視劇中所言「勞累而死」的嗎?◎雍正是位陰沈、反覆無常的暴君嗎?◎雍正真是位深情多意的多情君王嗎?◎雍正的後宮真是如此的爭寵大鬥心機嗎?◎雍正真是每天忙於調停後宮「房事」嗎?放眼歷史,打開清朝的畫卷,我們會很驚奇地發現,清朝的「康熙盛世」和「乾隆盛世」是那麼的耀眼奪目,正是所謂的「雙峰」現象。而在這雙峰之間必有低谷,這就是雍正王朝。相比於兩個超過六十年的盛世王朝,雍正王朝短短的十六年時間,實在顯得渺小,因而,雍正名聲遠不及自己的父親,功績也敵不過自己的兒子。然而正是他,開創了一個過渡期,建立了一個政績顯著、民眾叫好的雍正王朝。試看當時的形勢,在康熙晚期,皇太子沒有確定,因而導致爭儲鬥爭的白熱化。康熙的眾皇子大多是血氣方剛、奮發有為之人,每個人都能獨當一面,成就一番事業。皇太子允礽很有心計,眼中不摻沙子,身邊聚集了一大批趨炎附勢的人,大有定位非他莫屬的形勢;然而他太張狂、太傲悖,眼中無人,目空一切,又犯了康熙不許交結朋黨的大忌。被廢了太子,而其實力猶在,捲土重來不是沒有可能……大阿哥允禔勇氣逼人,銳不可當,又會玩手段、耍花招,最先出來向皇太子挑戰,而且聯合了允祀等實力派,奪儲呼聲頗高……三阿哥允祉博學多才,素有謀略,有文士之風,向得康熙喜愛,又結交了一大批文士文官,形成了一個小集團……八阿哥允祀交際廣泛,善結人心,籠絡了很多朝中大臣,人緣最好,皇太子被廢後,奪儲呼聲最高,得意之處便不免忘形……十四阿哥允□是康熙晚年最有希望繼成皇位的人,他有大將之才,通曉韜略,很受康熙賞識,是雍正爭儲中遭遇的最強勁的對手。從後來的傳說野史中還有說康熙遺詔傳位十四阿哥,只是被雍正心腹隆科多篡改了……此非正史,自當別論,事實如何現在也無從考證。但是,雍正在這場爭儲鬥爭中確實是高瞻遠矚,深藏玄機,陰謀成事,最後奪得勝利。在起初的爭奪皇位期間,作為四阿哥的雍正,起初並不得寵,但他憑著自己的穩重和鎮定,穩紮穩打,逐漸取得了康熙的信任。到後來,康熙不得不承認:「惟四阿哥深肖朕躬,性量過人,深明大義……似此居心行事,洵是偉人。」雍正知道自己的弱勢,所以在這場鬥爭之前他沒有過多地暴露自己,相反是積蓄實力,到處活動,左右逢源,持中間立場,一點不表露自己的奪帝心機,讓別人放鬆了對他的警惕。然而沉默者又是最有爆發力量的,因為他是黑馬,黑馬的目標是在最後能第一個出線,獨佔鰲頭。儘管雍正處於弱勢,然而他並沒有放棄。與其他幾位阿哥相比,雍正還有許多優點。首先,他比大阿哥有勇有謀,不逞匹夫之勇,不張狂武斷;他待人寬厚謙和,有容有度,不似二阿哥皇太子一味傲慢無禮,眼中無人;他剛強果斷,意氣風發,不似三阿哥一味謙和,全是學者風範;他比八阿哥穩健,從不急於求成,做出頭鳥,而是秘密行事;他又比十四哥考慮周到,富有心機,內外兼備,權謀處事……正是他這樣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最後脫穎而出。其次,他雖然是宮女所生,但投靠了懿仁皇后,有佟國維佬爺做相國,有老舅隆科多的相助,背景這麼硬,而且懿仁皇后一句話當頂千金,這也是他的優勢。再次,他也培養了自己的心腹,在關鍵時候得到年羹堯、隆科多的幫助,他才得以順利登基。最後,雍正是一位權謀家,能陰能忍、能大能小,城府深厚,完全掩蓋了自己。真是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憑著這些優點,在激烈的皇位角逐中,雍正最後一舉成功。勝利永遠屬於那些堅韌不拔、一往無前、絕不回頭的人;勝利,永遠屬於那些動心忍性、在逆境中默默奮鬥的人;勝利,只給那些頭腦有準備的人,有思想、用智慧、用權謀運籌帷幄的人。雍正具備了這些條件,所以,他是勝者,他是最後的贏家。

9 特價21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後宮女人心計

秦漢唐  著
文經閣  出版
2012/08/08 出版

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從中國歷史上看,宮廷爭鬥一直是殘酷的,而且手段更是無所不用其極。宮廷爭鬥層出不窮,無關於哪個朝代,嬌媚的江山人人欲得,而龍椅只有一把;後宮之主人人想做,而皇后之座只有一把。於是歷代後宮都上演過一幕幕你死我活、無休無止的殘殺,其慘烈程度絲毫不亞於血流漂杵、人頭滾滾的戰場。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後宮的女人們沒有完整的自尊,沒有完整的愛情,也沒有完整的事業。她們始終都是一些悲哀的女人,縱使有才能、有勢力、有地位又如何,還不是生存在後宮夾縫之中,總有一些女人紅顏薄命,最終永遠在深宮大院裡銷聲匿跡,成為宮廷爭鬥的犧牲品。「一部中國歷史,可以說是一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帝王爭戰史,是封建帝王們驕縱淫奢、殘害女性的後宮史,從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是一部後宮女人爭寵邀媚、自相殘殺的血淚史。這部歷史是由無數女性慘絕人寰的血淚哀鳴構成的。關於後宮,《辭海》中這樣註釋:「古時妃嬪所居的宮室。」《周禮》明確記載:「古者,天下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併合百二十一人。」無數的青春女子或自願或被迫,或充滿希望或滿懷絕望地走進後宮,在這個富麗堂皇的瓊樓玉宇裡幽閉了自己的青春、生命和愛情,人性在這令人窒息的環境中扭曲、變態,或殺人或被殺,上演了一幕幕令人掩面而泣的悲劇。妻妾成群,內訌迭起,愛恨情仇,源自一身。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宮闈之爭是暗無天日、錯綜複雜而又永不休止的。宮闈的爭鬥無非是遊走於權利之間的爭鬥。宮闈爭鬥最初的出發點無非為爭奪寵幸。為了贏得這個掌握無上權力男人的寵幸,女人們機關算盡、絞盡腦汁,不惜一切代價。後宮被稱為一個「看不見的戰場」。宮闈中的血腥與黑暗,一如戰爭前線的廝殺,權力與鮮血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宮重幕後的白髮悲歌,飛簷廣殿裡的明爭暗鬥,以至於臨朝弄權,禍國殃民,為歷史平添了幾多顏色。這一切都源於嫉妒,嫉妒是一切悲劇的出發點。其源於那世間最誘人的至高權力。而最深層的原因,是源於一種與前庭相對應有過之而無不及的等級森嚴、尊卑有序的後宮制度。本書主要以歷史事實為主要依據,力求將史上的真人、真事還原於讀者眼前,並在個別人物和史實中點綴一些許多讀者感興趣的野史內容,以使人物故事飽滿豐富、引人入勝。

9 特價1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魏晉原來是這麼瘋狂

姚勝祥  著
文經閣  出版
2012/01/04 出版

魏晉是中國歷史上最富於激情和智慧的一個時代,不知道魏晉歷史就不能妄談中華民族的歷史。當下人們常用的成語或典故,有將近百分之四十跟這個時代有關,足可見這段歷史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同時,魏晉也是一個名士輩出的「風流」時代。無論是「竹林七賢」,還是「蘭亭名士」,他們對自然和生活的無限熱愛,對真實自我的不懈追求,無不令人心嚮往之。瘋狂的年代、瘋狂的名士、輝煌的魏晉曾經有一個這樣的年代、有這麼一群人,在他們的眼中,人生不是一場修行,而是一場狂歡不羈的飲宴他們敢於面對真實獨特的自我,肆意揮灑失意浪漫的人生……瘋狂的魏晉名士:孔融◎乖孩子的虛妄悲劇禰衡◎咱們「糞青」悠著點王祥◎雷人孝子與幹部楷模曹丕◎驢叫皇帝與狗鼠嫌棄的文學領袖 何晏◎毒蟲、宗師、娘娘腔與高幹子弟 嵇康◎酷斃的詭異鐵匠 阮籍◎瘋狂時代的另類謎語 王戎◎散發麝香與惡臭的大樹 劉伶◎以裸體和醉酒進入史冊的「超級青蛙」 阮咸◎與豬共飲的風流音樂家 潘安◎不僅僅只是第一帥 阮裕◎逃官典範與怪異的愛車族 石崇◎奢靡瘋狂的富二代 衛玠◎被圍觀致死的花樣美男 王澄◎最擅爬樹掏鳥的高官 周顗◎酒後的魔鬼還是錚錚的漢子 桓溫◎柔情的英雄,失敗的老大 謝安◎賭鬼、風流男人與軍事奇才 王徽之◎史上最牛的行為藝術大師 王大◎葬禮上裸奔的高官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傾聽大師 李叔同

梁靜  著
文經閣  出版
2007/09/05 出版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送別 李叔同 李叔同是我們時代裡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他曾經屬於我們的時代,卻終於拋棄了這個時代,跳到紅塵之外去了。他的浪漫才情使他即便出世,也選擇在了杭州這個風花雪月、俠骨柔情的地方,使那些看慣「湖山此地,風月斯人」的杭州人生平添了一分新的驕傲。 ——林語堂 「宗師一生,為翩翩之佳公子,為激昂之志士,為多才之藝人,為嚴肅之教育家,為若戒律精嚴之頭陀,而卒以傾心西極,吉祥善逝。其行跡如真而幻,不可捉摸,殆所謂遊戲人間。為一大事因緣而出世者耶?」——夏丏尊

9 特價21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