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百歲老人講述世紀傳奇──南懷瑾著作最佳代言劉雨虹的人生行路。 ◎從家庭背景、學習成長、婚姻交友,到追隨南師,且看奇女子走過一世紀的人生故事。 ◎「照人依舊披肝膽,入世翻愁損羽毛」是南師對劉雨虹的評語,是讚賞也是勉勵。 ◎作者筆觸生動真誠,雨虹師的人格風範在充滿細節的史料故事中自然流出。 「我覺得一輩子過得太熱鬧了,我自己一生有很多奇遇,我告訴你,我這麼想,現在年紀這麼大,假如我涅槃了,離開這個世間時,請大家為我歌唱。」這種莊周「鼓盆而歌」的生死觀堪作雨虹師一生曠達的總結。 劉雨虹,一九二一年生,已晉百歲嵩壽,追隨南師四十三年,與南師亦師亦友,孺慕情深,南師曾親函四十三封信予劉老師,後編成《懷師的四十三封信》一書。劉老師一生為整理出版南師的著作而勠力不懈,南師仙遊後,並整理出版南師未面世之書籍多種,可見其深得南師思想精髓與信任,南老師視之為「道友」,稱她為自己的「總編輯」,為南師著作的第一代言人。 雨虹師生於西風東漸,傳統文化花果飄零的新文化五四運動時期,經歷過延安、西昌、成都、南京、臺北及美軍顧問團等各處的文化洗禮,卻在知命之年從學南師後轉變想法,進而襄助南師弘揚傳統文化。有心人訪百歲人瑞,留下一部世紀傳奇,其間的思想轉折,讀者們或也能從岱峻先生對雨虹師的細膩挖掘中,窺見一二。 陝北公學、西昌康專、重慶先修、成都金陵,涉險參學數座黌宮; 曉園大姊、瓊瑤姪女、春翔姊夫、夢蝶詩友,有緣情結幾多人傑? 適袁府,蹈過兩次戰火,體證家國命運; 居台島,歷經幾度寒暑,感悟三界悲欣。 追隨南師,編輯濟世良言; 沉潛蘭若,寫出平常心語。 ~~人生無奇君莫笑,當我離世,請為我歌。
◎南懷瑾先生足跡由大陸而臺灣、美國、香港,再回歸中國,影響了全球華人的思想。 ◎南師學問浩蕩,卻一生隨緣教化,從底層播種生根,是中華文化最有生命力的一部份。 ◎本書於南師百年誕辰之際,收錄四地共七篇文章,從多個面向詮釋南師的宏博思想。 農曆二月初六,是南師懷瑾先生百年誕辰之日。 先生自幼勤讀古籍典章,文史詩詞,以及道藏佛經,甚至筆記小說等等。及長又習武練劍,於雲遊闖蕩之歲月,更得禪門心法,於世事根源,常得見先機。後致力教化,並將儒釋道等之精華,打破舊習,從翰林學院移教於民,傳揚文化於全民,並廣闊人民視野。此外,心儀中華文化的外國知名學者如彼得聖吉(Peter M. Senge)等,亦跟從南師學習,以進入中華文化的殿堂,是以南師對中華文化在世界的影響,亦頗為深遠。 南師講學通古博今、融合三教,推崇道統卻不拘古,不但理性思辨,且與現代各種學術相互映證,呈現嶄新的意涵和符合時代的精神意趣。本書收錄台、港、美及大陸四地作品數篇,有說情,有說學術,有說世事,有說科技,從不同面向,瞭解與憶念南師,共誌懷念之情。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9613712.pdf
憶念引南懷瑾先生入禪宗之大師──袁煥仙先生。 ◎袁公倡導結合中國儒道兩家學術,深化禪法之精粹超越,演進發揚,致後之國外文化界,咸認禪為中國之文化。 ◎記錄袁公二三事,以及其創立維摩精舍之始末。 ◎除收錄多篇紀念袁公之文,亦記錄南師為袁公修建靈骨塔之事,曾與宗性大和尚書信往來頻頻,商議諸事,皆有詳細記錄;另有二十多年前相關書信。 袁公煥仙夫子自靈岩七會後,率同好創立維摩精舍,在居士文化界,倡導結合中國儒道兩家學術,深化禪法之精粹超越,演進發揚,致後之國外文化界,咸認禪為中國之文化。 禪宗所謂定慧之學,於智識階層受到歡迎。近年來,由於學禪之美國蘋果公司的喬布斯,才智表現非凡,致使智識分子中,學習禪法定慧之學者日眾。
◎作者如實地描述與南師交集的歲月,記錄南師晚年的言行教化;並收錄相關相片,彌足珍貴。 ◎除記錄南師教化,也述及老太廟、南公堤始末,並走訪南師故鄉。 ◎從另一個角度談南師的書,書中言辭行文真切自然,引人入勝,讓讀者更進一步瞭解真實生活的南師。 本書作者是七都鎮書記(廟港是七都鎮轄區),作者說,七都是幸運的,能吸引到這樣的文化大家;七都的百姓是幸福的,可以與大師比鄰而居。七都也因南師而改變了氣質,轉變著民風。 這本書如實地描述作者與南師交集的歲月,記錄南師晚年的言行教化,或可有助於大家換個角度,去了解一個真實生活中的南師,一個平凡而又不凡的南師。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9405843.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