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口述歷史只為堅持「本來面目」聖嚴法師曾說,山河大地自有本來面目,而每個人的生活與生命,也在本來面目中。法鼓山園區的建築、佛像、步道等規畫配置,法師無不參與,只為堅持「本來面目」。本書為聖嚴法師晚年口述,隨行記錄胡麗桂整理。法鼓山是觀音菩薩護念的道場,聽聖嚴法師說法鼓山故事,字字句句,承載法鼓山從無到有的艱辛與欣慰,也見證人間淨土逐步實現的歷程。★書中收錄諸多書法、攝影,皆為聖嚴法師親作★*** ***「很少有人知道,法鼓山建築的各種各式建材,從室內到戶外,自屋牆、地板到門窗所用的每一種材料,甚至是一塊小石頭,都是由我挑選的。」「其實,我並沒有什麼一定的堅持,只是希望我們選用的建材能與金山的自然環境相調和;我也期待著,建材雖是時新的,卻能表現一種歲月的古感,使得建築物落成之初,就像是已經有人住過的老房子一般,不至顯得新穎、突兀;而且過了數十年之後,依然不會有太大的改變。」「『祈願觀音』一詞,是由我新創,在佛經或者佛教文獻不曾見過。」「至於誰來祈禱、誰來發願呢?當然是你我等凡夫眾生。」「我們法鼓山有許多事都是誤傳,如果我不講,恐怕以後都是誤傳。」「這本小書獻給所有關心法鼓山的讀者。」